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及CT、MR诊断 被引量:21
1
作者 莫蕾 江新青 +1 位作者 古杰洪 林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15-1918,共4页
目的分析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特点、CT与MRI表现。方法对有完整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的13例腹部pPN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腹部pPNET的临床特点主要为青少年快速增大的包块伴疼痛,易转移复发,预后差。CT及... 目的分析腹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特点、CT与MRI表现。方法对有完整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的13例腹部pPN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腹部pPNET的临床特点主要为青少年快速增大的包块伴疼痛,易转移复发,预后差。CT及MRI表现为体积较大、呈浸润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密度(或信号)不均,常见坏死囊变,无钙化,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可见间隔及网格状强化;病灶对周围正常组织有侵袭,侵犯骨质结构时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多无骨膜反应及瘤骨。结论腹部pPNET临床表现及CT、MRI表现无明显特征,但CT与MR能较准确描述肿瘤内部结构、毗邻关系及转移情况,对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价疗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层肿瘤 原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DWI对宫颈癌的诊断及与肿瘤细胞密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莫蕾 江新青 +1 位作者 陈阿梅 纪昌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瘤病理级别及细胞密度相关性。方法分析15例正常宫颈及35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病例常规MRI与DWI图像,观察b值取0、1000s/mm2时其DWI表现及ADC值差异,并进...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瘤病理级别及细胞密度相关性。方法分析15例正常宫颈及35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病例常规MRI与DWI图像,观察b值取0、1000s/mm2时其DWI表现及ADC值差异,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选取宫颈癌的ADC诊断阈值;对其中30个手术切除的肿瘤行光镜下细胞密度计数,分析其与ADC值相关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原始图上宫颈癌信号明显高于正常宫颈,正常宫颈及宫颈癌平均ADC值分别为(1.59±0.25)×10-3mm2/s及(0.97±0.18)×10-3mm2/s(P<0.05),宫颈鳞癌及腺癌平均ADC值分别为(0.80±0.11)×10-3mm2/s及(0.99±0.24)×10-3mm2/s(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ADC值小于1.26×10-3mm2/s为阈值,诊断宫颈癌的特异度为93.33%,敏感度为94.29%,准确率为94.00%;ADC值与肿瘤病理级别及细胞密度均呈负相关(r=-0.697,P=0.000;r=-0.766,P=0.000)。结论 DWI能够鉴别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定量分析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评估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分级,是常规MRI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细胞密度
下载PDF
MSCT灌注成像对肾癌术前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莫蕾 王海林 +1 位作者 古杰洪 付君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术前对肾细胞癌(RCC)的定性诊断、肿瘤分期、肾血流及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估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肾细胞癌、18例肾盂癌、8例肾错构瘤患者行MSCT靶平面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经过灌注软件处理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术前对肾细胞癌(RCC)的定性诊断、肿瘤分期、肾血流及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估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肾细胞癌、18例肾盂癌、8例肾错构瘤患者行MSCT靶平面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经过灌注软件处理分析,获得正常肾皮质及肾肿瘤组织的伪彩色血流灌注参数图,在瘤体、瘤旁及对侧正常肾皮质分别选取感兴趣区域并记录、分析相应各项参数值及时间-密度曲线,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结果:①各级别肾癌间及肾癌与正常肾皮质的血流量、血容量及增强峰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②肾癌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及增强峰值均高于肾盂癌,以II、III级尤为明显;③肾癌峰值时间早于正常肾皮质,亦早于肾盂癌及肾错构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④II、III级肾癌MTT值明显小于正常肾皮质,肾癌、肾盂癌及肾错构瘤间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⑤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肾盂癌及肾错构瘤。结论:肾癌MSCT灌注成像有一定的特点,在肾癌的术前定性诊断、肿瘤分期、肾血流及肿瘤血管生成的无创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早期肾癌MSCT灌注成像与VEGF、PCNA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莫蕾 王海林 +4 位作者 李勇 林竹 王桂华 林少梅 吴梅 《广州医药》 2007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肾细胞癌(简称肾癌)MSCT灌注成像的特点,及其与VEGF、PCNA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52例肾细胞癌行MSCT靶平面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 目的探讨早期肾细胞癌(简称肾癌)MSCT灌注成像的特点,及其与VEGF、PCNA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52例肾细胞癌行MSCT靶平面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VEGF、PCNA的阳性表达率。结果①肾癌BF、BV、PS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肾皮质;Ⅰ期肾癌BF、BV、PS值明显低于Ⅱ、Ⅲ期。②肾癌VEGF、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肾;早期与晚期肾癌间VEGF、PC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肾癌BF、BV、PS值与其VEGF、PCNA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早期肾癌MSCT灌注成像与VEGF、PCNA表达相关,可据此评价肿瘤血管生成情况及恶性程度,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MSCT 灌注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25例中老年肺部孤立炎性肿块影像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莫蕾 王海林 黄毅 《广州医药》 2001年第3期48-49,共2页
回顾分析 2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老年肺部孤立炎性肿块的X线表现与肺癌的影像学区别 ,结果显示其主要鉴别点在于 :炎性肿块的内部无空泡征 ,毛刺一般粗长、不均匀 ,分叶浅 ,其中炎性假瘤有较具特征性的桃尖征 ,少见或无胸膜凹陷、... 回顾分析 2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老年肺部孤立炎性肿块的X线表现与肺癌的影像学区别 ,结果显示其主要鉴别点在于 :炎性肿块的内部无空泡征 ,毛刺一般粗长、不均匀 ,分叶浅 ,其中炎性假瘤有较具特征性的桃尖征 ,少见或无胸膜凹陷、皱缩征 ,常见局部血管充血征 ,抗炎治疗后可吸收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孤立炎性肿块 X线诊断 肺癌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副鼻窦真菌感染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莫蕾 王海林 《广州医药》 2004年第5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副鼻窦真菌感染的X线征象与临床、病理联系 ,以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副鼻窦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影像分析。结果 副鼻窦真菌感染的CT表现主要为窦腔内软组织密度影 ,内见钙... 目的 探讨副鼻窦真菌感染的X线征象与临床、病理联系 ,以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副鼻窦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影像分析。结果 副鼻窦真菌感染的CT表现主要为窦腔内软组织密度影 ,内见钙化灶较具诊断意义 ,常见窦壁骨质增生 ,侵袭性病变可出现骨质破坏 ,可向面深部、颅内扩展。结论 普通X线检查对副鼻窦真菌感染的诊断特异性不高 ,CT可显示病变的微细结构 ,对本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鼻窦 真菌感染 影像学 手术治疗 病理学
下载PDF
肝局灶性病变CT动脉期强化方式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莫蕾 王海林 吴梅 《广州医药》 2005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病变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的强化方式并评价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肝局灶性病变的CT扫描动脉期图像,将其强化方式划分为六类并结合相应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6.5%的病灶有动脉期强化,阳性预测值≥...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病变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的强化方式并评价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肝局灶性病变的CT扫描动脉期图像,将其强化方式划分为六类并结合相应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6.5%的病灶有动脉期强化,阳性预测值≥83%、特异性≥94%的强化方式有:肝细胞癌的不均匀强化或病灶内异常血管,血管瘤的周边结节状强化,转移瘤的完整环形强化及脓肿的靶状强化。结论上述五种肝局灶性病变的动脉期强化方式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局灶性病变 CT 动脉期 强化方式 诊断
下载PDF
头颈部Kimura病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阿梅 江新青 +2 位作者 莫蕾 吴梅 魏新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Kimura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Kimura病CT及MR表现。结果:7例患者临床体征均为一侧或两侧颌面部和腮腺区无痛性肿大或肿块,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并伴随外周血嗜酸细胞... 目的:探讨头颈部Kimura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Kimura病CT及MR表现。结果:7例患者临床体征均为一侧或两侧颌面部和腮腺区无痛性肿大或肿块,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并伴随外周血嗜酸细胞(33%~72%)及免疫球蛋白E(1 500~6 000U/ml)明显升高。CT及MRI表现为双侧腮腺弥漫性增大,内见多发结节,CT呈等低密度,MR T1W呈低信号,T2W及SPAIR呈高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呈较明显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周围软组织轻度肿胀。颏下、双侧颌下、颈动脉鞘区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镜下可见大量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有明显的淋巴滤泡形成,并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形成嗜酸粒细胞性微脓肿。免疫组化示CD20(+)、CD3(+)、CD1(+)、S-100少数细胞散在(+)。结论:头颈部Kimura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提出Kimura病的诊断,但最终诊断须依靠组织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KIMURA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对胃癌局部侵袭范围判断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古杰洪 王海林 +1 位作者 陈胜利 莫蕾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1-253,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16层螺旋CT对胃癌局部侵袭范围的判断。方法:27例胃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别利用原始横断面图像与结合后处理重建进行局部浸润范围判断,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横断面图像出现早期胃癌漏诊2例,... 目的:分析探讨16层螺旋CT对胃癌局部侵袭范围的判断。方法:27例胃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别利用原始横断面图像与结合后处理重建进行局部浸润范围判断,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横断面图像出现早期胃癌漏诊2例,局部侵袭范围判断总准确率63%;结合后处理重建后未出现漏诊,总准确率85.3%。结论: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可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对胃癌的壁内及胃周浸润判断较为可靠,能较好地进行局部浸润范围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分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多期扫描在早期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古杰洪 莫蕾 王海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52-454,460,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在早期肾细胞癌(R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肾癌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MSCT表现。结果:①MSCT平扫中10例病灶呈稍低密度,5例等密度,2例稍高密度,3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在早期肾细胞癌(R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肾癌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MSCT表现。结果:①MSCT平扫中10例病灶呈稍低密度,5例等密度,2例稍高密度,3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除1例轻度强化外,其余肿瘤强化均较明显,强化为均匀或不均匀,实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②本组早期肾癌检出率100%,定性诊断率95%,分期准确度为95%。结论:①皮质期与实质期“快进快退”的强化特点对早期肾癌具定性诊断意义。②MSCT双期(皮质期与实质期)增强扫描是早期肾癌可靠的检查方法,必要时结合肾盂期扫描,可了解肾盂、肾盏受侵情况。③MSCT多期扫描提高了早期肾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MRCP的循证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梅 郭启勇 +3 位作者 王晓明 莫蕾 陈明旺 江新青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8期31-34,共4页
目的:通过meta、ROC分析以及按病变部位、性质进行的亚组分析分析对目前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非侵入性影像诊断方法(US,CT和MRCP)进行对比研究。方法:1.采用medline检索。纳入标准为:(a)US、CT和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性疾病的文献(b)病理检查... 目的:通过meta、ROC分析以及按病变部位、性质进行的亚组分析分析对目前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非侵入性影像诊断方法(US,CT和MRCP)进行对比研究。方法:1.采用medline检索。纳入标准为:(a)US、CT和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性疾病的文献(b)病理检查、术中所见或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c)能够直接或间接获得每个影像方法的真、假阳性数,真、假阴性数。提取数据、文献质量评估通过kappa分析进行一致性检验。统计分析采用漏斗图、SROC分析方法以及协变量分析。2.疑胆胰系疾患接受MRCP检查患者105例,其中同时做US检查者65例。另有同期CT资料59例,其中同时做US检查者31例。盲法与金标准对比,计算出各诊断方法的真阳性率和假阳性率,ROC分析其诊断效能。同时按病变部位、性质分别计算MR-CP、US及C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似然比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漏斗图US相关文献分布形状略不规则,CT、MRCP相关文献分布形状类似漏斗形。SROC曲线图MRCP线最靠近左上角,诊断效能高于US和CT.MRCP的Q*值(0.9256)高于US(0.8765)和CT(0.8606)。三者间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别,MRCP和CT间检验Z=0.33,双侧P>0.25。协变量分析未见对诊断效能有显著性影响因素。2.ROC分析显示,MRCP的曲线最靠近左上角,US次之,CT在最下面,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985,0.981,0.901,均大于0.9,MRCP与CT间离均差(Z)为0.75,双侧P>0.25。MRCP、US和CT诊断胆胰系恶性占位、结石的敏感度分别为100%、83%、82%;92%、71%、76%。经检验,MRCP与US和CT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meta、ROC分析,认为MRCP在诊断梗阻性黄疸疾病中具有优势,诊断效能高于US和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META分析 ROC曲线 US CT MRCP
下载PDF
鼻咽癌颅底骨破坏的CT特征及与p53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梅 江新青 +3 位作者 莫蕾 吴红珍 徐宏刚 蒋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46-749,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CT特征及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150例,其中颅底骨质破坏48例。12例患者行鼻咽横轴面CT扫描,其中30例同时行冠状面CT扫描。30例行薄层CT扫描及多平面重组。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CT特征及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150例,其中颅底骨质破坏48例。12例患者行鼻咽横轴面CT扫描,其中30例同时行冠状面CT扫描。30例行薄层CT扫描及多平面重组。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所有病例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颅底骨质破坏分3种:溶骨、成骨和混合性破坏,溶骨性破坏最多见(n=27),破坏部位最多见于斜坡。鼻咽癌及鼻咽炎症中p53蛋白表达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颅底骨质破坏相关(P<0.001),溶骨破坏与成骨改变p53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颅底侵犯有一定相关性。CT显示颅底骨质破坏形式可以反映p53蛋白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颅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肝细胞癌表观扩散系数与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红珍 谭彩虹 +2 位作者 王梓华 莫蕾 江新青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ADC值对鉴别Ki-67表达水平的效能。资料与方法43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肝癌患者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分别取0、800 s/mm^(2),测量肝细胞癌病灶的平均ADC值。采用...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ADC值对鉴别Ki-67表达水平的效能。资料与方法43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肝癌患者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分别取0、800 s/mm^(2),测量肝细胞癌病灶的平均ADC值。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i-67水平,并计算阳性表达细胞数。将Ki-67<20%纳入低表达组,Ki-67≥20%纳入高表达组。比较不同Ki-67表达水平患者的ADC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值对Ki-67表达的鉴别效能。结果43例肝细胞癌患者中,DWI表现为高信号37例(86.0%),稍高信号4例(9.3%),等信号2例(4.7%)。高表达组患者ADC值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30±0.258)mm^(2)/s比(0.970±0.143)mm^(2)/s,P=0.03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值对Ki-67不同表达水平具有较好的鉴别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681,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71.4%。结论肝细胞癌的ADC值与Ki-67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关联。DWI有望用于无创预估肝细胞癌细胞增殖程度,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KI-67抗原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阿梅 江新青 +2 位作者 莫蕾 吴梅 魏新华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中,骨盆软组织来源10例,骨性骨盆来源7例。骨盆软组织来源者多位于臀部肌肉或肌间隙(7/1... 目的:探讨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中,骨盆软组织来源10例,骨性骨盆来源7例。骨盆软组织来源者多位于臀部肌肉或肌间隙(7/10),骨性骨盆来源者多位于双侧髂骨或累及髂骨(5/7)。5例显示钙化,其中软骨肉瘤2例,表现为多发环状及条状钙化,另外3例为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及血管肉瘤,为散在少量点状钙化;11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4例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5例为囊实性,12例为实性。结论: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熟悉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最终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恶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肝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与误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古杰洪 莫蕾 +1 位作者 王海林 郑一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性血管瘤C T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硬化性血管瘤16例,对照分析其C T表现及手术病理所见。结果:本组肝硬化性血管瘤缺乏肝血管瘤的典型C T特征,C T增强动态...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性血管瘤C T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硬化性血管瘤16例,对照分析其C T表现及手术病理所见。结果:本组肝硬化性血管瘤缺乏肝血管瘤的典型C T特征,C T增强动态扫描显示肿瘤动脉期、门脉期均无明显强化,延时扫描病灶强化,由增强程度不同的两个部分组成即边缘性或中心部强化,其余大部分不强化。8例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误诊为胆管细胞癌,7例误诊为肝转移瘤。结论:认识肝硬化性血管瘤的C T表现,对于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 肝硬化性血管瘤 CT诊断 误诊分析 病灶强化 CT表现 手术病理
下载PDF
肝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算法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梅 田晞 +3 位作者 汤日杰 陈胜利 郑力强 莫蕾 《广州医药》 2008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最大斜率法及去卷积法计算各灌注参数之间的可比性。方法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脏CT灌注扫描。采用perfusion3软件进行灌注分析,分别采用最大斜率法和去卷积法计算肝癌组织、背景肝组织的各灌注参数,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 目的探讨最大斜率法及去卷积法计算各灌注参数之间的可比性。方法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脏CT灌注扫描。采用perfusion3软件进行灌注分析,分别采用最大斜率法和去卷积法计算肝癌组织、背景肝组织的各灌注参数,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大斜率法测得背景肝组织的HAP、HPP、HAI和HBF值与去卷积法所测得的相应灌注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斜率算法组和去卷积算法组HAP、HPP、HB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A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算法计算的背景肝组织灌注参数可比性较好,肝癌组织灌注参数可比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T 灌注 算法
下载PDF
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肾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邝锦锋 林竹 +1 位作者 莫蕾 王海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7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 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肾细胞癌(简称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肾细胞癌行MSCT靶平面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 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肾细胞癌(简称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肾细胞癌行MSCT靶平面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结果肾癌BF、BV、PS值均明显低于正常肾皮质;Ⅰ期肾癌BF、BV、PS值明显低于Ⅱ、Ⅲ期。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肾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及恶性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灌注 肾细胞癌 诊断
下载PDF
肾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丽妃 莫蕾 +3 位作者 夏建东 杨蕊梦 江新青 关惠仪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4期1325-1327,共3页
目的探讨肾癌动态增强MR灌注成像检查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癌患者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检查过程中,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方位护理经验。结果 50例行ASL-fMRI成像和动态增强MR灌注成像的肾癌患者,均顺利... 目的探讨肾癌动态增强MR灌注成像检查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癌患者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检查过程中,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方位护理经验。结果 50例行ASL-fMRI成像和动态增强MR灌注成像的肾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得到预期的扫描图像。结论 "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方位护理配合,是肾癌患者顺利、安全完成PWI检查,获得清晰、具有诊断价值的图像的重要前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MR灌注成像 全方位护理
下载PDF
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脉狭窄度分析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古杰洪 吴梅 +3 位作者 丁汉军 莫蕾 江新青 陈胜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对冠脉显示和判断冠脉狭窄度的可行性。方法85例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SCA)检查,分析MSCTCA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显示能力,判断冠脉的狭窄度并与SC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对冠脉显示和判断冠脉狭窄度的可行性。方法85例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SCA)检查,分析MSCTCA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显示能力,判断冠脉的狭窄度并与SC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脉的总显示率为96.7%,MSCTCA显示未见狭窄冠脉血管477段,轻度狭窄119段,中度狭窄191段,高度狭窄41段,总诊断准确率为92.9%,正常血管段的准确率为99.2%,轻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65.1%,以有临床意义的中高度狭窄(即管腔狭窄≥50%)作为阳性标准,MSCTCA阳性诊断准确率为93.1%,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97.3%,MSCTCA诊断与SCA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两者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CA可获得较好的冠脉图像并准确判断其狭窄度,是冠心病筛查以及诊治后随访的一种有效安全、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肺瘢痕癌的影像学诊断(附11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海林 莫蕾 郑一君 《广州医药》 2002年第5期48-49,共2页
对 11例经过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肺瘢痕癌病例进行影像学回顾性分析 ,提示对于肺瘢痕基础上发生的瘢痕癌病例 ,应高度重视动态影像学检查和资料对比分析 ,不应拘泥于原有陈旧瘢痕灶的范畴 ,而遗漏肺癌的诊断。
关键词 肺部肿瘤 瘢痕癌 影像学诊断 CT 诊断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