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叶梅雨带位置的初步推断 被引量:17
1
作者 萧凌波 方修琦 张学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5-389,共5页
提取《湘绮楼日记》中1869-1916年间长沙、衡阳地区夏半年(4-9月)的逐日天气记录,重建4-9月逐旬平均降水日数序列和6-7月逐候平均降水日数序列,与现代(1951-1980)长沙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当时梅雨期结束于7月3候,较现代推迟2... 提取《湘绮楼日记》中1869-1916年间长沙、衡阳地区夏半年(4-9月)的逐日天气记录,重建4-9月逐旬平均降水日数序列和6-7月逐候平均降水日数序列,与现代(1951-1980)长沙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当时梅雨期结束于7月3候,较现代推迟2候;梅雨持续时间2-3旬,比现代长约1旬。参考物候信息(历年平均蝉始鸣日期)得出结论: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冬季风势力强于现代,压制了副热带高压北进,当时梅雨带位置较现代偏南1-2个纬度。长衡地区因此较现代更接近梅雨带中心,出现了更明显的梅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气候 《湘绮楼日记 》1869-1916 长沙、衡阳地区 梅雨
下载PDF
《湘绮楼日记》记录的湖南长沙1877—1878年寒冬 被引量:17
2
作者 萧凌波 方修琦 张学珍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在对清代王运所著的《湘绮楼日记》中长达40余年(1869—1916)的冬季(12月—2月)天气记录进行整理之后,从王运在湖南长沙、衡阳一带记录的30多个完整冬季之中,提取了一个特殊的寒冬——1877—1878年冬天(记录于长沙境内)。将这年的... 在对清代王运所著的《湘绮楼日记》中长达40余年(1869—1916)的冬季(12月—2月)天气记录进行整理之后,从王运在湖南长沙、衡阳一带记录的30多个完整冬季之中,提取了一个特殊的寒冬——1877—1878年冬天(记录于长沙境内)。将这年的天气记录与日记中其他年份进行比较,其寒冷程度可以明显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雪——降雪日数14天,为最多的年份之一,且降雪次数最多;(2)积雪——积雪日数在27天以上,为历年之最;(3)冰冻——根据该年日记记录,冰冻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均超过其他年份;(4)《日记》作者感受——王运留下了大量对“寒”、“暖”的感应记录,这一年有历年最多的“寒”记录(15条)和最少的“暖”记录(0)。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877—1878年冬天是《湘绮楼日记》中所仅见的、异常寒冷的严冬。文中对这年当地冬季严寒的天气过程和气候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绮楼日记》 湖南长沙 1877-1878年 寒冬
下载PDF
华北1743-1744年与1876-1878年旱灾中的政府粮食调度与社会后果对比 被引量:13
3
作者 萧凌波 黄欢 魏柱灯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以《清实录》等清代档案文献为主要历史信息源,挑选华北地区清代盛期(1743-1744年)和晚期(1876-1878年)分别发生的两次典型旱灾,对灾害气候背景和灾情、政府措施(特别是政府主导的跨区粮食调度)、社会后果(人口迁徙和动乱)等信息进行整... 以《清实录》等清代档案文献为主要历史信息源,挑选华北地区清代盛期(1743-1744年)和晚期(1876-1878年)分别发生的两次典型旱灾,对灾害气候背景和灾情、政府措施(特别是政府主导的跨区粮食调度)、社会后果(人口迁徙和动乱)等信息进行整理并分别对比,可以发现1743-1744年旱灾期间政府的粮食调度体现出粮食数量大、来源渠道广、调度效率高等鲜明特点,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而1876-1878年旱灾则反之,粮食数量及来源有限,且转运效率极低,由此引发严重社会后果。这种转变,发生在主要余粮产区农业凋敝、南北粮食运道(大运河)阻断、漕运及仓储制度衰败的时代背景之下,重灾区空间分布带来的交通通达性差异,也在客观上影响了粮食调度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历史旱灾 社会响应 粮食调度 《清实录》
下载PDF
1780-1819年华北平原水旱灾害社会响应方式的转变 被引量:8
4
作者 萧凌波 方修琦 +1 位作者 黄欢 魏柱灯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3期83-87,102,共6页
历史时期水旱灾害的社会响应典型案例重建是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的重要方向。选取1780-1819年间华北平原发生的4次典型水旱灾害(1785、1792、1813年旱灾及1801年水灾),基于清代档案资料和历史气候重建结果提取代用指标,对其灾情严重... 历史时期水旱灾害的社会响应典型案例重建是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的重要方向。选取1780-1819年间华北平原发生的4次典型水旱灾害(1785、1792、1813年旱灾及1801年水灾),基于清代档案资料和历史气候重建结果提取代用指标,对其灾情严重程度、政府救灾力度和灾民行为进行了量化描述和对比分析,发现:①4次灾害中赈济密度(赈灾物资数/成灾州县数)逐次下降,1813年旱灾中降至不足1785年旱灾的1/6,政府救灾力度遭到严重削弱;②灾民行为日益失控,从1792年旱灾和1801年水灾中的大规模跨区域迁徙,发展到1813年旱灾中大量加入盗匪和起义军,走向暴力。这一转变的发生,是在自然(气候突变、灾害增多)、社会(政府财政危机、人地矛盾激化)不利背景之下,政府与灾民的互动关系日趋消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80-1819年 华北平原 水旱灾害 社会响应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清代华北平原动乱事件关系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萧凌波 叶瑜 魏本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1年第4期253-258,共6页
以《清实录》为历史数据源,以事件频次(县次/年)为代用指标,重建清代(1644—1911年)华北平原动乱事件序列。结果表明:世纪/年代尺度上的冷期或降温阶段的动乱频次高于暖期或升温阶段;干旱事件对动乱的触发作用比洪涝明显,干旱指数与动... 以《清实录》为历史数据源,以事件频次(县次/年)为代用指标,重建清代(1644—1911年)华北平原动乱事件序列。结果表明:世纪/年代尺度上的冷期或降温阶段的动乱频次高于暖期或升温阶段;干旱事件对动乱的触发作用比洪涝明显,干旱指数与动乱频次显著正相关,19世纪3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均发生在极端旱灾背景下。上述对应关系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显著程度有所不同,较短时间尺度(年代/年)上的规律在清代早期不明显,从18世纪末开始,随着人-地矛盾的激化逐渐明显,其程度随时间推移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华北平原 动乱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清代华北蝗灾时空分布及其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萧凌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3-1122,共10页
利用《清史·灾赈志》中的历史灾害信息,重建清代(公元1644—1911年)华北蝗灾、水灾和旱灾的逐年频次序列,并以核密度估计法刻画3种灾害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展开时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蝗灾频次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1640s—1690s... 利用《清史·灾赈志》中的历史灾害信息,重建清代(公元1644—1911年)华北蝗灾、水灾和旱灾的逐年频次序列,并以核密度估计法刻画3种灾害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展开时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蝗灾频次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1640s—1690s与1800s—1850s为2个多发时段,空间上主要分布于冀鲁豫三省的平原地区及山西的汾河谷地。年际尺度上蝗灾与旱灾呈显著正相关,干旱对于蝗灾的触发作用较为明显,但极端干旱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蝗灾的规模;水灾对于当年灾区的蝗情有显著抑制,但灾后由涝转旱的气候背景可能诱发大面积蝗灾。在空间上,蝗灾与水旱灾害多发区有良好的对应,但水旱灾害的不同影响机制以及蝗虫的迁飞特性,使得3种灾害的极端多发区并不重合。蝗灾最集中的区域呈新月状分布于河北省西部,可能是蝗虫从孳生地(海河水系下游近水荒滩)迁飞于此,在太行山脉的阻隔之下形成。上述结论有助于推进对历史时期蝗灾发生机制的科学认识,以及指导气候变化背景之下的蝗灾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灾 水灾 旱灾 时空分布 华北 清代
下载PDF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方修琦 萧凌波 +3 位作者 苏筠 郑景云 魏柱灯 尹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9-736,共8页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人类适应问题,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在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特别是过去2000年时段)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本文将...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人类适应问题,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在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特别是过去2000年时段)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本文将其归纳为3个方面:理论上,构建了基于粮食安全的气候影响传递过程分析框架;方法上,实现了服务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基于语义差异的历史社会经济序列定量重建;科学认识上,总结出"冷抑暖扬"而又福祸相依的宏观韵律。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气候变化 社会影响 中国
下载PDF
湖南长沙、衡阳地区1888~1916年的春季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25
8
作者 方修琦 萧凌波 +1 位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9,共6页
文章根据清代王闿运所著《湘绮楼日记》中的湖南长沙、衡阳地区的春季物候记录,重建了该地区1888~ 1916年的春季植物物候距平序列。分析发现,1888~1916年春季植物物候期平均较现代推迟3.22d,其中1890年 代迟4.89d,1900年代迟2.22d... 文章根据清代王闿运所著《湘绮楼日记》中的湖南长沙、衡阳地区的春季物候记录,重建了该地区1888~ 1916年的春季植物物候距平序列。分析发现,1888~1916年春季植物物候期平均较现代推迟3.22d,其中1890年 代迟4.89d,1900年代迟2.22d,1910年代迟4.29d。进而推算,长沙、衡阳地区1888~1916年的春季比现代冷,平 均气温低0.37℃。该结果可使长沙地区的年代际春季温度序列延长到189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绮楼日记》 长沙、衡阳 春季植物物候 温度序列
下载PDF
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发展 被引量:39
9
作者 葛全胜 刘浩龙 +1 位作者 郑景云 萧凌波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1,共13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的自然、经济、人文三大亚系统发展状况间的对应关系,从数百年至数十年的时间尺度上揭示了气候变化的过程在实质上也是社会结构重新构建的过程。具体有以下结论:①尽管并非...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与社会的自然、经济、人文三大亚系统发展状况间的对应关系,从数百年至数十年的时间尺度上揭示了气候变化的过程在实质上也是社会结构重新构建的过程。具体有以下结论:①尽管并非所有的暖期社会都是繁荣昌盛的,但总体上说来,"冷抑暖扬"的文明韵律十分清晰;②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自然—经济—人文亚系统的各个环节而逐级传导,进而产生了五个层次的气候冲击与适应;③在过去2000年气候恶化阶段,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密切相关的贫困人群生存问题是诱发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④气候只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人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才是推动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根本动力;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候变化对古代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在总体上渐趋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2000年 气候变化 社会发展 影响 适应
下载PDF
中国近300年来3次大旱灾的灾情及原因比较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曾早早 方修琦 +2 位作者 叶瑜 张学珍 萧凌波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2期116-122,共7页
根据中国近500年旱涝史料和历史文献,选取过去300年中发生在乾隆后期(1784-1786)、光绪初年(1875-1878)和民国时期(1927-1930)的3次严重旱灾,从旱灾的时空发展过程、发生时的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 根据中国近500年旱涝史料和历史文献,选取过去300年中发生在乾隆后期(1784-1786)、光绪初年(1875-1878)和民国时期(1927-1930)的3次严重旱灾,从旱灾的时空发展过程、发生时的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旱情的严重程度而言,3次旱灾都可谓过去300年间我国北方地区罕见的极端气候事件,但由于各次旱灾的受灾中心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环境承载力)有优劣之分,旱灾发生时的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人均粮食占有量、政府粮食储备、财政情况等)造成的防灾御灾能力有高下之别,在不同层面上左右了3次旱灾的灾情,从而使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影响 历史时期 中国
下载PDF
青海东部高庙盆地史前文化聚落演变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侯光良 刘峰贵 +1 位作者 萧凌波 曾早早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40,共7页
高庙盆地内史前文化遗址密集,史前文化聚落的分布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受河流地貌影响尤其显著,绝大部分连续性文化遗址都分布在T3阶地上。5 ̄4kaBP本区气候暖湿,对应马家窑到马厂时期,盆地内聚落分布由T3阶地向T2转移,聚落分布模式由均... 高庙盆地内史前文化遗址密集,史前文化聚落的分布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受河流地貌影响尤其显著,绝大部分连续性文化遗址都分布在T3阶地上。5 ̄4kaBP本区气候暖湿,对应马家窑到马厂时期,盆地内聚落分布由T3阶地向T2转移,聚落分布模式由均匀到凝聚,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到马厂时期,聚落发展到鼎盛,并出现了中型遗址,成为聚落的中心,聚落等级上升为两级;4kaBP时气候突变,急剧的降温,使得从齐家文化到卡约—辛店文化,盆地内的聚落形态倒退。因此,气候变化对盆地内聚落演变影响显著,聚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化 聚落演变 气候变化
下载PDF
1470-1949年山东蝗灾的韵律性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学珍 郑景云 +1 位作者 方修琦 萧凌波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794,共7页
基于历史文献中的蝗灾记录,重建了1470-1949年山东省蝗灾县数序列。结果表明:1470-1949年,山东蝗灾规模没有显著的增减趋势,而是呈准周期性变化,其中主要周期为:2-3年,准5年,10-11年,16-18年,26-28年,80-100年。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 基于历史文献中的蝗灾记录,重建了1470-1949年山东省蝗灾县数序列。结果表明:1470-1949年,山东蝗灾规模没有显著的增减趋势,而是呈准周期性变化,其中主要周期为:2-3年,准5年,10-11年,16-18年,26-28年,80-100年。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温度变化与蝗灾规模在年代际尺度上相关不显著,但温暖气候却是蝗灾大爆发的必要条件,而寒冷气候则会限制蝗灾规模。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与蝗灾县数呈显著负相关,即夏季干旱有利于蝗灾的大规模发生。尽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为的治蝗活动可能已经明显地影响了蝗灾变化规律,但未来数十年内气候持续增暖对其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灾 韵律性 气候变化 山东
下载PDF
19世纪后半叶北京地区人的季节性换装对气候变化的适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学珍 方修琦 +1 位作者 郑景云 萧凌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6,共6页
本文根据《翁同龢日记》中关于1868年~1898年季节性换装的记录和北京的器测温度记录,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季节性换装的迟早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从1868年~1898年年内冷暖变化和季节性换装的平均状况来看,作者的... 本文根据《翁同龢日记》中关于1868年~1898年季节性换装的记录和北京的器测温度记录,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季节性换装的迟早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从1868年~1898年年内冷暖变化和季节性换装的平均状况来看,作者的衣冠质地随着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而改变,但是任意一类衣冠对应的上半年的温度条件均比下半年偏高3℃~5℃,而且春季的换装速率比秋季慢;其中,后者是人对北京地区春季升温速率较秋季降温速率慢的气候特征做出的适应性响应;②从年际波动和变化趋势来看,上半年的变冷(暖)对应于季节性换装日期的推迟(提前),下半年与之相反;1868年~1898年,上半年的季节性换装日期趋于推迟,下半年趋于提前,这是人对北京地区春季和秋季均呈变冷趋势的适应性响应。但是,人类季节性换装对不同时节冷暖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对初春、暮春、秋初、秋末的响应较为敏感,特别是对秋末的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 季节性换装 《翁同琳日记》
下载PDF
“气候门”与20世纪增暖的千年历史地位之争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景云 葛全胜 +1 位作者 刘浩龙 萧凌波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9,共8页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前夕的"气候门"(climategate)事件,将科学界对过去千年温度变化的"曲棍球杆曲线"(hockey stick)之争推向顶点。介绍了这一争议的始末,并根据相关文献对这一争议中的两个关键问题&qu...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前夕的"气候门"(climategate)事件,将科学界对过去千年温度变化的"曲棍球杆曲线"(hockey stick)之争推向顶点。介绍了这一争议的始末,并根据相关文献对这一争议中的两个关键问题"中世纪暖期与小冰期是否在全球广泛存在、20世纪是否为过去千年最暖"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尽管大尺度的地表温度重建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但随着近20年来全球代用资料的不断丰富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大尺度温度变化重建结果的不确定性逐步降低,争议各方的观点正在逐步接近。特别是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20世纪增暖迅速,温暖程度也很明显,但在过去千年中并不是空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2000年 温度变化 重建结果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华北地区1876-1879年旱灾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7
15
作者 文彦君 方修琦 +1 位作者 李屹凯 萧凌波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180,共9页
华北地区1876-1879年旱灾是历史灾害及极端干旱事件社会影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历史文献等资料,相关学者在旱灾气候变化背景与旱情、旱灾社会脆弱性、旱灾社会影响及旱灾社会响应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从研究阶段、研究方法... 华北地区1876-1879年旱灾是历史灾害及极端干旱事件社会影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利用历史文献等资料,相关学者在旱灾气候变化背景与旱情、旱灾社会脆弱性、旱灾社会影响及旱灾社会响应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从研究阶段、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及主要结论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现有文献全面涵盖不同视角与区域尺度,热点视角与研究区域反映了旱灾社会影响及响应的关键环节,以及区域不平衡的重要特征;现有文献采用史实陈述、综合分析、定量评价、空间分布及过程分析、对比分析及统计分析等方法,认为在极端干旱事件与社会脆弱性的相互作用下,旱灾社会影响被放大、赈灾成效受到制约,导致灾情极为惨重。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相关指标空间分布与过程的集成、插补、重建,旱灾社会影响与响应的区域差异与关联,极端干旱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与反馈机制的定量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1876-1879年旱灾 旱灾社会脆弱性 旱灾社会影响 旱灾社会响应
下载PDF
中国古代土地开发的环境认知基础和相关行为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修琦 萧凌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自然环境 行为特征 认知基础 土地开发 中国古代 地理学家 人的行为 工业革命
下载PDF
清代华北平原灾害赈粮调度数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欢 萧凌波 +1 位作者 罗玉洪 方修琦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4年第6期410-416,共7页
历史时期政府主持的赈粮调度是水旱灾害背景下社会响应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相关研究可为当前及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极端事件提供借鉴。以清代华北平原和政府赈粮调度为研究区和研究对象,根据《清实录》中的记载重建华北平原的赈粮数量序列... 历史时期政府主持的赈粮调度是水旱灾害背景下社会响应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相关研究可为当前及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极端事件提供借鉴。以清代华北平原和政府赈粮调度为研究区和研究对象,根据《清实录》中的记载重建华北平原的赈粮数量序列,并结合水旱灾害对赈粮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清赈粮调度在时间上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变化,可以分为空白期、发展期、兴盛期、衰落期、回升及消亡期;空间差异亦很显著,直隶省获得的赈粮数量超过总数的一半,其后依次为山东、苏北、豫东和皖北;考虑大灾站次,直隶和苏北在赈粮强度方面较为突出。赈粮数量的时空差异,受国家财政状况好坏、区域政治地位高低以及距离大运河等交通干线远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灾害 社会响应 赈粮调度 时空变化 华北平原
下载PDF
气候冲击、海外白银输入与社会动乱——来自清代华北平原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红军 章韬 萧凌波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2-86,共15页
为研究气候冲击与海外白银输入是否是导致近代传统农业经济社会发生动荡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运用历史计量学方法,对华北平原地区气候冲击、海外白银输入与社会动乱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海外白银输入对清代的经济社会具有双重影响:从海... 为研究气候冲击与海外白银输入是否是导致近代传统农业经济社会发生动荡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运用历史计量学方法,对华北平原地区气候冲击、海外白银输入与社会动乱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海外白银输入对清代的经济社会具有双重影响:从海外输入白银存量、流量来看,它具有扩充市场化与商业化水平,有助于社会稳定的正面作用;但由于白银输入所引发的银铜比价紊乱却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冲击;气候冲击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未得到验证,说明导致传统中国走向衰落的因素可能更多地来自经济金融因素,而非直接源自气候冲击。这些结论对理解气候和海外白银两大冲击下的清王朝衰落机制提供了计量经济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华北平原 气候冲击 海外白银 粮价 社会动乱
下载PDF
欧洲过去千年气候变化与粮价关系研究进展
19
作者 文彦君 方修琦 +2 位作者 叶瑜 赵志龙 萧凌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以欧洲地区为代表,综述国际上历史气候变化与粮价关系研究的进展,为深入理解现代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选择气候变化对粮价的影响、粮价波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传导、社会经济系统对粮价波... 目的以欧洲地区为代表,综述国际上历史气候变化与粮价关系研究的进展,为深入理解现代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选择气候变化对粮价的影响、粮价波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传导、社会经济系统对粮价波动的缓冲与适应等视角,对欧洲地区过去千年气候变化与粮价关系研究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研究结论进行梳理与归纳。结果(1)粮价波动与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关联,粮食生产在气候变化影响粮价波动的中间环节作用,是相关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2)相关学者主要通过序列对比、相关和回归分析、因果关系检验、周期和频谱分析等定量方法开展研究;(3)多数研究成果证实了温度对欧洲不同时空尺度粮价变化的显著影响,以及“冷湿气候—粮食减产—粮价异常波动”的影响传递途径,但部分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粮价波动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时空差异。结论欧洲历史气候变化与粮价关系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但涵盖气候、农业生产、经济、人口、社会子系统等多层面的气候变化、粮价波动、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联研究还相对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气候变化 粮价 研究进展 欧洲
下载PDF
黄河下游环境变迁在巨野钻孔沉积特征上的响应 被引量:8
20
作者 要吉花 谭利华 +1 位作者 魏全伟 萧凌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通过对巨野国庄钻孔剖面的粒度特征的分析,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揭示了巨野泽环境变迁的历史以及黄河决溢改道对其的影响.剖面以10.6 m为界分2部分,下部对应公元2000年以前,当时巨野泽面积广大,汶水注入其间,沉积环境既有洪水期的河床沉积... 通过对巨野国庄钻孔剖面的粒度特征的分析,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揭示了巨野泽环境变迁的历史以及黄河决溢改道对其的影响.剖面以10.6 m为界分2部分,下部对应公元2000年以前,当时巨野泽面积广大,汶水注入其间,沉积环境既有洪水期的河床沉积环境,又有平水期的湖滨浅水沉积环境.10.6 m以上受黄河泛滥影响,湖泽逐渐减小至消失,沉积物既包括河流沉积物,也包括湖泊沉积物.其中5.75~2.66~0.75~0.6 m对应年代约为公元944年-公元1374年公元1850年-1950年,平均沉积速率逐渐减小,分别为7.1,4.1,1.5 mm·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概率累积曲线 环境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