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长7泥岩生-储-排油特征及演化模式
1
作者 葛云锦 贺永红 +3 位作者 许璟 马芳侠 杜克锋 李红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通过低成熟度泥岩生排烃模拟试验,结合高压压汞、液氮吸附、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泥岩的生油、储油、排油及热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对生成原油及其可动性进行分析,建立全过程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长7泥岩最大的生油... 通过低成熟度泥岩生排烃模拟试验,结合高压压汞、液氮吸附、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泥岩的生油、储油、排油及热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对生成原油及其可动性进行分析,建立全过程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长7泥岩最大的生油量出现在成熟度R o=1.0%附近,生油量约为120 mg/g TOC,而后随着成熟度增高,生液态烃量逐渐降低,气态烃量逐渐增加,累积生烃量持续增大;排出页岩油量随成熟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R o为1.15%时液态烃排出量最大,约为64.55 mg/g TOC,之后随后成熟度继续增大,液态烃排出率迅速降低;随热演化程度升高,泥岩微孔体积持续增大,中孔体积先增大后减少,大孔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宏孔持续增大;可动流体饱和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不同成熟度泥岩可动流体平均为23.17%;长7泥岩生储排烃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低成熟阶段、成熟—自饱和阶段、成熟—排油阶段、成熟—高成熟阶段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油 生排烃 可动流体 演化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长7油层组泥页岩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与动态演化过程 被引量:7
2
作者 许璟 葛云锦 +4 位作者 贺永红 蒲仁海 刘林玉 段亮 杜克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2-307,共16页
全孔径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与动态演化研究是认识泥页岩储层成储机理和明确孔隙与烃-岩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基础。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N_(2)和CO_(2)吸附实验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长7油层组不同成熟度的典型岩心,以... 全孔径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与动态演化研究是认识泥页岩储层成储机理和明确孔隙与烃-岩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基础。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N_(2)和CO_(2)吸附实验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长7油层组不同成熟度的典型岩心,以及开展过生、排烃模拟实验的泥页岩样品进行了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排烃模拟和X射线衍射全岩/黏土矿物含量的测试结果,研究有机质生排烃、矿物成岩与孔隙结构演化的相互作用,定量分析储层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的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泥页岩储层的微孔、小孔和中孔对孔体积贡献较大,而孔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和小孔提供。随着有机质生排烃、无机矿物溶蚀和矿物间转化的发生,总孔体积具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中-大孔占比先降低后增加,且微-小孔的非均质性总体增强,而中-大孔的非均质性具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孔隙大小、矿物组成耦合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其中微-小孔的分形维数D_(1)与微孔占微-小孔的孔体积比例和黏土矿物含量均呈正相关,而中-大孔的分形维数D_(2)与大孔占中-大孔的孔体积比例呈负相关,与脆性矿物含量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以长7油层组泥页岩为典型代表的中国陆相页岩油甜点区优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动态演化 分形维数 气体吸附 定量表征 页岩油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不同成岩条件下油气充注对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葛云锦 陈勇 周瑶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2,27,共6页
设计不同温度、油水比及不同油品的人工合成方解石烃类包裹体试验,对合成烃类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均一温度、荧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油水比、温度及油品性质等因素对方解石成岩作用的影响。试验表明:油气条件下方解石晶体能够继续... 设计不同温度、油水比及不同油品的人工合成方解石烃类包裹体试验,对合成烃类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均一温度、荧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油水比、温度及油品性质等因素对方解石成岩作用的影响。试验表明:油气条件下方解石晶体能够继续生长捕获烃类包裹体,但受到了一定抑制,抑制作用随着含油饱和度增高而增强;油气可能会完全终止矿物的生长,但边界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温度可能会引起储层成岩环境酸碱度的变化,对方解石生长产生不同影响;轻质油对方解石晶体生长的抑制作用要相对大于重质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烃类包裹体 人工合成 方解石
下载PDF
不同油水比条件下人工合成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葛云锦 陈勇 +1 位作者 周瑶琪 周振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2-549,共8页
运用Roedder和Kopp(1975)等提出的裂隙愈合技术,以冰洲石为主矿物,成功合成了烃类包裹体,这为探讨碳酸盐岩烃类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合成包裹体进行镜下岩相学观察、显微荧光分析及均一温度测定等实验分析,... 运用Roedder和Kopp(1975)等提出的裂隙愈合技术,以冰洲石为主矿物,成功合成了烃类包裹体,这为探讨碳酸盐岩烃类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合成包裹体进行镜下岩相学观察、显微荧光分析及均一温度测定等实验分析,对烃类包裹体形成的控制因素作了初步探讨。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表明,样品中合成的烃类及盐水包裹体数量随油水比的降低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说明烃类物质对晶体生长和裂隙愈合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油水比过大不利于烃类包裹体的形成。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同一样品中烃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要低于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且烃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随着油水比增大而相对增高。对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进行压力校正得出,与烃类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可以反映烃类包裹体捕获温度。实验结果说明油水比例对烃类包裹体形成、分布及其测温结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油气对晶体生长和包裹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油气包裹体的大量形成对应着油气充注的关键时期,烃类包裹体和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差值随油水比的增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人工合成 碳酸盐岩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成分测定的低温相变和显微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葛云锦 陈勇 周瑶琪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7-210,共4页
论述了包裹体低温分析技术的原理以及进展。传统的流体包裹体低温分析技术是以显微冷冻测温测定无机盐体系为主,目前已发展到应用低温原位拉曼光谱技术对包裹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油气包裹体原位低温分析技术也取... 论述了包裹体低温分析技术的原理以及进展。传统的流体包裹体低温分析技术是以显微冷冻测温测定无机盐体系为主,目前已发展到应用低温原位拉曼光谱技术对包裹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油气包裹体原位低温分析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对不同成分油气包裹体低温下的相变过程取得了一定的认识,据此对油气包裹体进行分类,推测其主要成分,为油气包裹体计算提供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分析 原位拉曼光谱技术 油气包裹体
下载PDF
Mapgis在松潘—阿坝地块东缘综合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葛云锦 周瑶琪 娄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0-853,共4页
本文介绍了Mapgis在松潘—阿坝东缘野外地质综合调查中的应用。包括在野外工作Mapgis结合手持GPS数据点直接成图,室内作综合地质图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重点阐述了图层划分和属性编辑。
关键词 MAPGIS 地质制图 属性编辑
下载PDF
纯油条件下合成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及其捕获机制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葛云锦 陈勇 +2 位作者 周瑶琪 周振柱 王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210,共9页
设计了在接近实际储层温压条件下,流体介质为纯原油时在冰洲石中合成烃类包裹体的实验。合成样品的显微观察及荧光分析证实实验成功合成了烃类包裹体,实验证明油气对晶体生长和包裹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不会终止其形成,纯油条件晶体仍... 设计了在接近实际储层温压条件下,流体介质为纯原油时在冰洲石中合成烃类包裹体的实验。合成样品的显微观察及荧光分析证实实验成功合成了烃类包裹体,实验证明油气对晶体生长和包裹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不会终止其形成,纯油条件晶体仍能生长捕获包裹体,水并不是矿物生长捕获烃类包裹体的必须条件。结合矿物润湿性实验及前人研究将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捕获机制归纳为3种情况:油水共存(水润湿)、油水共存(油润湿)及纯油条件。水润湿条件下由水溶液提供矿物质来源,较易形成包裹体;油润湿条件下由水溶液和油中的极性组分共同提供矿物质来源;纯油条件下由原油中的极性组分和裂解产生的有机酸提供物源,形成烃类包裹体较少,晶体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油条件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 方解石 润湿性 捕获机制
下载PDF
NaCl-CaCl_2盐水低温拉曼光谱特征及在包裹体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毛毳 陈勇 +3 位作者 周瑶琪 葛云锦 周振柱 王有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58-3263,共6页
准确判断流体包裹体的含盐类型及盐度的定量计算一直是流体包裹体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测试包裹体盐度的方法主要是冷冻法,为了克服冷冻相变不易观测等缺点,作者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在低温(-180℃)下测试了NaCl-H2O,CaCl2-H2O及NaCl-CaCl2-... 准确判断流体包裹体的含盐类型及盐度的定量计算一直是流体包裹体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测试包裹体盐度的方法主要是冷冻法,为了克服冷冻相变不易观测等缺点,作者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在低温(-180℃)下测试了NaCl-H2O,CaCl2-H2O及NaCl-CaCl2-H2O体系溶液图谱,发现在低温(-180℃)下NaCl.2H2O和CaCl2.6H2O两水合物在3 420和3 432 cm-1处峰值与冰晶的3 092 cm-1峰值比和盐度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流体包裹体盐度的工作曲线。该方法用人工合成碳酸盐岩含烃盐水包裹体进行了验证,并在东营凹陷丰深6井石英盐水包裹体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拉曼光谱技术不仅可识别盐的类型,也可确定盐度,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H2O体系 CaCl2-H2O体系 NaCl-CaCl2-H2O体系 拉曼光谱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地层学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振柱 周瑶琪 +1 位作者 陈勇 葛云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6,共8页
流体包裹体地层学(FIS)是一种先进的地球化学分析工具,通过自动而快速的群体包裹体分析获得地层流体的化学信息,利用其响应值在深度剖面上的变化,能够解决一些常用方法难以解决的勘探和开发问题。FIS可以用于识别井眼附近未钻遇油层、... 流体包裹体地层学(FIS)是一种先进的地球化学分析工具,通过自动而快速的群体包裹体分析获得地层流体的化学信息,利用其响应值在深度剖面上的变化,能够解决一些常用方法难以解决的勘探和开发问题。FIS可以用于识别井眼附近未钻遇油层、由浅层钻井推测深部的油气潜力、研究盖层有效性、识别遗漏油层和低电阻率油层、确定油气运移路径、描述油层和识别流体界面、研究储集层连通性、识别油气类型和品质并进行快速区域评价。由于经济而快速,FIS有助于在盆地范围内选择现今和将来的有利勘探区域。目前这一技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国内几乎还没有应用的实例报道,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地层学 勘探与开发 挥发分 四极质谱仪 油水界面
下载PDF
矿物润湿性对储层烃类包裹体形成制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勇 葛云锦 +1 位作者 周振柱 毛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9-575,共7页
储层矿物润湿性制约了流体的微观流动特性,从而影响流体在储层的微观分布特征。油和水在矿物表面的润湿性差异导致油气充注过程中形成不同特征的流体包裹体类型。矿物表面实验分析表明,对于水和原油而言,石英具有较明显的亲水性,而方解... 储层矿物润湿性制约了流体的微观流动特性,从而影响流体在储层的微观分布特征。油和水在矿物表面的润湿性差异导致油气充注过程中形成不同特征的流体包裹体类型。矿物表面实验分析表明,对于水和原油而言,石英具有较明显的亲水性,而方解石的亲水性和亲油性差别不大。轻质油(汽油)在矿物表面完全铺展,储层矿物具有明显的亲油性。通过在不同油气条件下的人工合成包裹体实验模拟和天然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观察分析,讨论了矿物润湿性对储层流体包裹体形成制约作用及其对成岩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由于轻质油的润湿性很强,在充注过程中容易发生侵位驱排水,明显影响矿物晶体生长,成岩作用受到抑制,流体包裹体难以形成,包裹体数量显著减少;而重油充注过程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总的来看,石英比方解石更具有亲水性,在同样条件下,油气在充注过程中相对难以进入石英颗粒的微裂隙中,而容易进入方解石微裂隙,因此在方解石中更容易形成烃类包裹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润湿性 储层 流体包裹体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实际储层温压条件下成功合成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及其启示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勇 葛云锦 +3 位作者 周瑶琪 刘超英 周振柱 毛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6,共6页
文中报道在实际储层温压条件下(150℃,40MPa,大约4km深度)成功合成了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通过对合成烃类包裹体的显微观察、荧光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合成了烃类包裹体,且与真实储层中的包裹体具有相似特征,探讨了油水不... 文中报道在实际储层温压条件下(150℃,40MPa,大约4km深度)成功合成了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通过对合成烃类包裹体的显微观察、荧光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合成了烃类包裹体,且与真实储层中的包裹体具有相似特征,探讨了油水不混溶条件下的流体包裹体捕获机制。实验研究给出4点重要启示:(1)油水不混溶是造成烃类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分带的主要原因;(2)油气快速成藏过程可以被流体包裹体记录;(3)实际储层温压条件下,合成烃类包裹体实验研究有望为储层包裹体分析提供依据和标准;(4)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为研究含油气条件下储层水-岩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 碳酸盐岩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储层石英生长影响因素的实验证据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茹 葛云锦 +2 位作者 陈勇 周瑶琪 周红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8,共6页
设计不同盐度、不同油水比及不同油品的人工合成石英烃类包裹体的实验,考察不同成岩条件下油气充注对石英生长的影响,对合成烃类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均一温度、荧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油水比、油品性质、盐度等因素对石英生长的影... 设计不同盐度、不同油水比及不同油品的人工合成石英烃类包裹体的实验,考察不同成岩条件下油气充注对石英生长的影响,对合成烃类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均一温度、荧光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油水比、油品性质、盐度等因素对石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油气条件下石英晶体能够继续生长从而捕获烃类包裹体,但是也受到了一定抑制,抑制作用随着含油饱和度增高而增强;油气可能会完全终止矿物的生长,但边界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较高的盐度促进了石英包裹体的形成,轻质油对石英晶体生长的抑制作用要相对大于重质油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人工合成 石英
下载PDF
实验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烃类包裹体不混溶捕获行为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勇 葛云锦 周振柱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6-544,共9页
认识储层烃类包裹体的捕获机制对于解释包裹体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实验,对碳酸盐岩储层烃类包裹体的不混溶捕获现象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的显微荧光、均一温度测试和拉曼光谱分析,对不混溶... 认识储层烃类包裹体的捕获机制对于解释包裹体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实验,对碳酸盐岩储层烃类包裹体的不混溶捕获现象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的显微荧光、均一温度测试和拉曼光谱分析,对不混溶包裹体内捕获的物质进行了辨别。根据包裹体的相态特征和实验分析结果,可以将实验合成的不混溶包裹体归纳为两大类和六小类,即烃-水不混溶包裹体和烃类不混溶包裹体两大类,六小类包括:烃-烃-水、烃-水、烃-烃、气-烃、气-烃-水及气-烃-烃-水不混溶包裹体。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不混溶烃类包裹体捕获行为分析可知,流体包裹体不混溶的捕获机制受到流体相态分异、流体与矿物间的界面效应、油气裂解和非热力学平衡态等因素的影响。流体微观行为对流体包裹体形成过程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混溶包裹体 捕获行为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 碳酸盐岩储层
下载PDF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勇 葛云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7-813,共7页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不仅可以作为分析仪器校正的标样,还可以增进人们对烃类包裹体形成机制和水—岩作用机理的认识。人工合成包裹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人工晶体生长法、焊封石英管法和金刚石压腔法,其中利用愈合人工石英(水晶)单晶裂隙...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不仅可以作为分析仪器校正的标样,还可以增进人们对烃类包裹体形成机制和水—岩作用机理的认识。人工合成包裹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人工晶体生长法、焊封石英管法和金刚石压腔法,其中利用愈合人工石英(水晶)单晶裂隙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已成为标准的合成技术。目前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主要利用晶体生长法合成,包括高温高压利用石英(或方解石)晶体生长愈合裂缝形成流体包裹体和低温下采用过饱和溶液重结晶形成流体包裹体。由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烃类可能发生裂解,母液保真是成功实现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的重要前提条件。国外在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认识,但远不及人工合成无机体系流体包裹体研究那样系统和完善。国内关于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 人工合成技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8段深水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申静静 张建国 +3 位作者 葛云锦 杜克锋 姜在兴 王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35-4148,共14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志丹地区延长组7-8段深水细粒层系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利用研究区测录井、岩心、薄片,结合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全岩X射线衍射等资料识别细粒沉积岩的岩相类型,分为粉砂岩和泥页岩2大类,细分为...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志丹地区延长组7-8段深水细粒层系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利用研究区测录井、岩心、薄片,结合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全岩X射线衍射等资料识别细粒沉积岩的岩相类型,分为粉砂岩和泥页岩2大类,细分为7亚类,分别是风暴粉砂岩、地震滑塌粉砂岩、异重流粉砂岩;中低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页岩、高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页岩、高有机质纹层状黏土岩、低有机质块状长英质页岩。利用标志层、测井响应特征、地球化学等高精度测试资料将研究区长7-8段划分为一个Ⅲ级层序、3个体系域、7个准层序组,并建立剖面精度到准层序组(10~20 m)的精细层序地层格架;讨论精细层序地层格架演变约束下的细粒沉积岩分布规律。对于粉砂岩:低位和高位体系域晚期水深相对较小,受风暴影响大,发育风暴粉砂岩;高位体系域早期,受陆源洪水影响,发育异重流粉砂岩;地震滑塌粉砂岩的分布受幕式构造运动控制,在低位和湖侵体系域均有分布:对于泥页岩:中低有机质泥页岩分布在低位和高位体系域晚期,高有机质泥页岩则分布在湖侵和高位体系域早期。可见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不同岩相类型的垂向分布,体现为粉砂岩与泥页岩高频互层,其中地震滑塌粉砂岩主要受控于幕式构造运动。此外,平面岩相分布规律表明,泥页岩和粉砂岩生储配置关系较好,且分布范围较广,整体呈条带状沿物源方向平行岸线分布,是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沉积特征 演化规律 延长组7-8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实验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烃类包裹体捕获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勇 葛云锦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7-220,共4页
在接近实际储层的温压条件下,利用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了碳酸盐岩储层烃类包裹体的捕获模式。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实验研究证实,在含油气条件下可以通过矿物晶体缺陷的愈合而形成烃类包裹体。根据矿物晶体缺陷类型和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在接近实际储层的温压条件下,利用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了碳酸盐岩储层烃类包裹体的捕获模式。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实验研究证实,在含油气条件下可以通过矿物晶体缺陷的愈合而形成烃类包裹体。根据矿物晶体缺陷类型和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可以把烃类包裹体的捕获模式分为4种:点缺陷型、线缺陷型、面缺陷型和体缺陷型。由于矿物晶体生长过程中点缺陷和线缺陷容易愈合,多数包裹体以这两种模式形成。点缺陷型包裹体体积一般较小,不方便分析;而线缺陷型包裹体体积变化较大;面缺陷型包裹体数量较少,一般厚度较薄;体缺陷型包裹体由于难以形成因而数量很少。结合天然样品对比,线缺陷型次生包裹体是最常见的,也是分析中用到最多的包裹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 捕获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有效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18
17
作者 马芳侠 李耀华 +2 位作者 葛云锦 刘聃 万成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41,164,共6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致密油有效烃源岩评价问题,运用延长油田已发现致密油储量分布面积与长7段烃源岩厚度、有机碳含量(TOC)和排烃强度平面分布图的叠合关系,统计出有效烃源岩评价指标下限,进而通过分析100多口取心井的岩石热...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致密油有效烃源岩评价问题,运用延长油田已发现致密油储量分布面积与长7段烃源岩厚度、有机碳含量(TOC)和排烃强度平面分布图的叠合关系,统计出有效烃源岩评价指标下限,进而通过分析100多口取心井的岩石热解参数和录井数据,建立长7段有效烃源岩评价图版,根据3项参数连续演化关系,识别出有效烃源岩评价参数下限区间。研究表明:长7段有效烃源岩各参数下限值为相互补偿关系而并非某一固定值。该研究对延长组致密油有效烃源岩的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烃源岩 评价标准 有效排烃厚度 排烃门限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甘泉—富县地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的定量识别及其对含油性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红进 张道勇 +2 位作者 葛云锦 王翊超 徐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9-1539,共11页
以岩心分析、测井数据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富县地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的岩性、物性以及成岩相进行了研究。长7致密砂岩储层岩性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主要分布在3%~10%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 以岩心分析、测井数据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富县地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的岩性、物性以及成岩相进行了研究。长7致密砂岩储层岩性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主要分布在3%~10%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5~0.60mD之间。依据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及成岩矿物组合特征,并结合孔隙发育特征,将研究区内岩相划分为中压实绿泥石薄膜胶结原生粒间孔相、中压实不稳定组分溶蚀溶孔相、强压实弱溶蚀微孔相、强压实伊利石胶结致密相和强压实钙质胶结致密相5类。通过对成岩相较为灵敏的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交汇建立成岩相识别标准,利用"优势相"法绘制研究区成岩相平面图。勘探成果显示,成岩相对致密油富集具有一定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致密砂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定量评价
下载PDF
改进后的烃类流体包裹体热力学模拟方法及其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毛毳 陈勇 +3 位作者 周瑶琪 葛云锦 王有智 周振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2-1364,共13页
烃类包裹体成分和热力学行为非常复杂,准确恢复捕获条件一直是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一般用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代替捕获温度,但是均一温度和捕获温度之间有误差,用均一温度代替捕获温度不够准确,因此需要校正。笔者对烃类和同期盐水... 烃类包裹体成分和热力学行为非常复杂,准确恢复捕获条件一直是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一般用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代替捕获温度,但是均一温度和捕获温度之间有误差,用均一温度代替捕获温度不够准确,因此需要校正。笔者对烃类和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先校正后模拟,减少了烃类包裹体热力学模拟误差;通过对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荧光、显微测温、显微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实验分析,得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90~170℃)、盐度(0.71%~11.1%)、气液比(7%~9%)、CH4的摩尔分数(20%~25%)和CH2/CH3(4~8)等参数;结合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校正曲线,利用FIT-Oil软件进行PIT(烃类包裹体热力学)模拟,恢复储层包裹体的捕获压力和捕获温度,提高了包裹体捕获条件获得的精度。为了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以人工合成包裹体作为标准样品,获得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捕获温度关系校正曲线,参数校正后利用软件计算出的捕获温压与实验设定的温压条件吻合良好。以东营凹陷丰深10井沙四下亚段储层包裹体为实例,进行了古温压和成藏期的估算,与前人通过其他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证实了捕获条件获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盐水包裹体 合成包裹体 捕获温度 捕获压力 PIT模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定义 被引量:62
20
作者 王香增 任来义 +4 位作者 贺永红 席天德 葛云锦 米乃哲 邓南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被中国石油界广泛关注,但目前对致密油的定义还存在诸多分歧。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分析,从致密储层物性、可动流体等方面对致密油定义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勘探开发... 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被中国石油界广泛关注,但目前对致密油的定义还存在诸多分歧。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分析,从致密储层物性、可动流体等方面对致密油定义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勘探开发成果确定延长组致密油渗透率界限,进而探讨致密油的定义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良好,主力层系为长6、长7、长8及长9油层组,盆地中部及南部深湖相沉积发育区是最有利的致密油勘探区。综合分析测井、物性、可动流体、主流喉道半径、启动压力梯度、原油粘度、压力系数以及试油试采等资料,提出利用致密油储层六参数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分类标准进行调整,将延长组致密油渗透率界定为小于0.5×10^(-3)μm^2,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其他盆地或油田应结合实际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实践对致密油进行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定义 渗透率 储层分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