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密度对投喂模式下网箱养殖刺参生长、消化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作者 宋一明 葛建龙 +5 位作者 廖梅杰 李彬 荣小军 王印庚 王锦锦 陈丽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9-211,共13页
为评估养殖密度对投喂模式下浅海网箱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影响,本研究在辽宁省大连刺参网箱养殖核心区开展了为期42 d的养殖实验,分析了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10、20、30 kg/箱,标记为F10、F20和F30)刺参的生长、消化酶及... 为评估养殖密度对投喂模式下浅海网箱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影响,本研究在辽宁省大连刺参网箱养殖核心区开展了为期42 d的养殖实验,分析了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10、20、30 kg/箱,标记为F10、F20和F30)刺参的生长、消化酶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F10、F20和F30组增重率(WGR)分别为(51.63±4.27)%、(33.21±8.58)%和(23.08±0.24)%。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刺参的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降低,净产量增加,饵料系数(FCR)升高。F10组的FCR(0.76±0.06)显著低于F30组(1.72±0.03)(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刺参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消化酶活性均呈下降的趋势,F30组的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F10组和F20组(P<0.05)。F10组与F20组的菌群相似性较高,其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等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F30组(P<0.05)。优势菌属随着养殖密度的不同存在差异,F10组、F20组和F30组分别显著富集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瘤胃球菌UCG_005属和Alkanindiges等菌属。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链球菌属、Muribaculaceae和UCG_005属与消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效益估算显示,F20组与F30组养殖效益相差不大,较F10组有大幅提高。研究表明,养殖密度在20~30kg/箱时,可提高养殖净产量,但养殖密度达30 kg/箱时,刺参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现有小网箱投喂模式下养殖密度宜提高至20kg/箱。研究结果可为刺参浅海网箱的科学养殖和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网箱养殖 养殖密度 酶活 菌群结构
下载PDF
福建东吾洋海域海水和沉积物菌群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2
作者 张铭洋 李昊 +9 位作者 王印庚 马翠萍 陈夫山 黄强 廖梅杰 李彬 王锦锦 葛建龙 荣小军 王与凡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8,共13页
福建东吾洋海域是我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吊笼养殖的核心产区,但目前该地区的水域环境现状和环境菌群结构相关研究匮乏。本研究以东吾洋海域东安、马坑、雷江和沙湾4个主要养殖区域为对象,完成了海参养殖高峰期1月的水质环境... 福建东吾洋海域是我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吊笼养殖的核心产区,但目前该地区的水域环境现状和环境菌群结构相关研究匮乏。本研究以东吾洋海域东安、马坑、雷江和沙湾4个主要养殖区域为对象,完成了海参养殖高峰期1月的水质环境因子调查和评价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完成了水体和沉积物菌群多样性和差异特征菌群分析,解析了环境因子与菌群结构相关性。结果表明,马坑海域的富营养化指数为21.60,属于严重富营养化;东安和雷江海域属于重度富营养,只有沙湾海域处于中度富营养的水平。东安和沙湾海域水质属于轻度有机污染,而马坑和雷江海域属于中度有机污染。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 520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归属于28门、57纲、163目、322科、581属。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表明,各区域沉积物的菌群多样性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海域水体菌群多样性,且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沙湾海域环境菌群多样性与丰度最高。PCo A分析表明,沉积物和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水体交换和海域位置对其水体和沉积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较大。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弧菌科(Vibrionaceae)在所有水体和沉积物样本中均为优势种类之一。对水体样品和沉积物样品的LEFSe(line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分析筛选到处于不同分类水平的74个特异菌群。基因功能的预测和COG分类统计表明,水体与沉积物样品在12个代谢途径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4个海区的水体菌群LEFSe分析筛选到处于不同分类水平的30个特异菌群。水体的菌群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揭示,温度、溶氧、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不同海域水体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研究将为福建刺参养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吾洋海域 刺参吊笼养殖 环境评价 菌群结构分析
下载PDF
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活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性能
3
作者 刘其霞 张天昊 +2 位作者 季涛 葛建龙 单浩如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143,共10页
为改善活性碳材料在芥子气防护过程中存在的吸附易饱和、处置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制备了一种以活性碳纤维(ACF)为基材的新型降解材料。首先利用抽滤法将纳米锆溶胶沉积到ACF表面,随后采用层层自组装法,以ZrCl 4为金属簇、对苯二... 为改善活性碳材料在芥子气防护过程中存在的吸附易饱和、处置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制备了一种以活性碳纤维(ACF)为基材的新型降解材料。首先利用抽滤法将纳米锆溶胶沉积到ACF表面,随后采用层层自组装法,以ZrCl 4为金属簇、对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在纤维表面原位生长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r-MOF),最终制备出一种对芥子气模拟剂2-氯乙基乙基硫醚(CEES)有较高降解性能的Zr-MOF/ACF复合材料,综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等手段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对CEES的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锆溶胶的引入有效提高了Zr-MOF在ACF表面的负载量,从而提升了所得材料对CEES的降解性能,并且力学性能也获得显著提高;综合考虑样品的降解性能、拉伸强度与制备效率,将经锆溶胶处理后进行15次循环处理的样品定为最佳工艺样品,经过24 h反应后,对CEES的降解率为83.08%,断裂强度为0.40 MPa,相比于酸化处理的活性碳纤维毡,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升了8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层层自组装法 2-氯乙基乙基硫醚 活性碳纤维 化学战剂
下载PDF
专业认证视域下学生学习表现跟踪与评估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南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为例
4
作者 刘其霞 郭滢 +3 位作者 潘刚伟 董震 葛建龙 单浩如 《纺织服装教育》 2023年第1期7-12,共6页
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重要环节。以南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为例,构建校、院、系三级学生学习表现跟踪与评估体系,探讨3种跟踪与评估的方法,并举例说明跟踪与评估的实施效果。该跟踪与... 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重要环节。以南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为例,构建校、院、系三级学生学习表现跟踪与评估体系,探讨3种跟踪与评估的方法,并举例说明跟踪与评估的实施效果。该跟踪与评估方法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持续改进教学,从而确保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所预期的知识和能力,保障工程教育质量达到国际专业认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踪与评估 学生学习表现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形成性评价 纺织工程专业
下载PDF
4个温度下绿鳍马面鲀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5
作者 党保成 边力 +7 位作者 李雪梅 孙以康 李美帅 常青 葛建龙 曲江波 严俊丽 陈四清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5-1031,共7页
为探明绿鳍马面鲀幼鱼在不同温度下随水体溶解氧量下降过程中的耗氧和活动变化规律,于5.4 L圆桶状呼吸室中采用封闭式呼吸室的方法,在12、16、20、24℃4个温度条件下,测定平均体长为(9.5±0.08)cm、体质量为(15.34±0.15)g的绿... 为探明绿鳍马面鲀幼鱼在不同温度下随水体溶解氧量下降过程中的耗氧和活动变化规律,于5.4 L圆桶状呼吸室中采用封闭式呼吸室的方法,在12、16、20、24℃4个温度条件下,测定平均体长为(9.5±0.08)cm、体质量为(15.34±0.15)g的绿鳍马面鲀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幼鱼在12、16、20、24℃的窒息点分别为(0.85±0.06)mg/L、(0.97±0.04)mg/L、(1.10±0.05)mg/L、(1.40±0.07)mg/L,窒息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4个温度下溶解氧质量浓度分别为2.14、2.37、2.40 mg/L和3.06 mg/L时,幼鱼出现不适行为、开始死亡至全部死亡,各温度组的溶解氧质量浓度下降幅度均接近0.3 mg/L,温度越高幼鱼全部死亡时间越短;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溶解氧质量浓度的降低,4个温度组的耗氧率从开始的0.104、0.131、0.187 mg/(g·h)和0.318 mg/(g·h)降低到结束时的0.02~0.03 mg/(g·h),温度越高下降越快。将各温度组溶解氧含量下降过程的耗氧率变化分为适宜期(Ⅰ)、窒息期(Ⅱ)、死亡期(Ⅲ),结果表明:3个时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各组3个时期的耗氧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各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Ⅰ、Ⅱ期各温度组的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期相邻的温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相邻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绿鳍马面鲀幼鱼耗氧率随溶解氧质量浓度和温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耗氧量较大,耐低氧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温度 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液相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胡世棋 葛建龙 +2 位作者 季涛 刘其霞 王玉萍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21,共5页
为了探究液相预氧化对聚丙烯腈纤维性能的影响,采用液相预氧化法制备了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预氧化条件制得的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测... 为了探究液相预氧化对聚丙烯腈纤维性能的影响,采用液相预氧化法制备了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预氧化条件制得的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氧化温度为220℃,氧化时间为90 min条件下制得的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环化程度最好,此时预氧化纤维的环化率为46.8%,残炭率为57.7%,强力保留率为76.1%,液相预氧化降低了环化反应初始温度,提高了预氧化纤维的热稳定性。认为:所制备的液相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满足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预氧化纤维 液相预氧化法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莱氏拟乌贼卵子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7
作者 王峥 刘长琳 +4 位作者 陈四清 金广海 翟介明 林铃生 葛建龙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99,共7页
2020年8月在福建海域用底拖网捕获雌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 7尾,未性成熟个体2尾,平均体质量(210±43)g,已性成熟个体5尾,平均体质量为(430±76)g,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其卵巢的显微组织学结构,根据卵子的发生特征和... 2020年8月在福建海域用底拖网捕获雌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 7尾,未性成熟个体2尾,平均体质量(210±43)g,已性成熟个体5尾,平均体质量为(430±76)g,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其卵巢的显微组织学结构,根据卵子的发生特征和变化规律划分卵子发生时期。结果显示:莱氏拟乌贼卵巢内的卵原细胞个体逐渐增大,细胞核由中央偏向一端直至消失;扁平状滤泡细胞和椭圆形滤泡细胞先后包裹卵母细胞,双层滤泡细胞在卵母细胞内增多并形成指状突起;卵黄物质在滤泡细胞解体时形成,最终充满卵母细胞。根据以上特征,将莱氏拟乌贼的卵子发生划分为4个阶段9个时期,即第一阶段卵原细胞期,第二阶段无滤泡细胞期、单层滤泡细胞期和双层滤泡细胞期,第三阶段滤泡细胞增生初期、滤泡细胞增生中期和滤泡细胞增生末期,第四阶段卵黄堆积期及成熟期。本研究认为莱氏拟乌贼卵子内的滤泡细胞起到合成并分泌营养物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拟乌贼 卵巢 显微结构 卵子发生
下载PDF
聚乳酸油水分离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蒋长妹 花铭 +2 位作者 赵士友 葛建龙 潘刚伟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4,共6页
针对当前含油废水的处理问题,总结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在油水分离膜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主要对超疏水性聚乳酸纤维膜、超亲水性聚乳酸纤维膜和双功能聚乳酸纤维膜在油水分离膜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并对聚乳酸在油水分离膜方面的应用... 针对当前含油废水的处理问题,总结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在油水分离膜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主要对超疏水性聚乳酸纤维膜、超亲水性聚乳酸纤维膜和双功能聚乳酸纤维膜在油水分离膜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汇总,并对聚乳酸在油水分离膜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认为:对聚乳酸进行适度改性处理,可用于含油废水的绿色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油水分离 超疏油 超亲水 超疏水 超亲油
下载PDF
仿刺参骨片种类及结构随月龄的变化规律研究
9
作者 王锦锦 廖梅杰 +5 位作者 王印庚 李彬 荣小军 葛建龙 刘清兵 范瑞用 《科学养鱼》 2023年第3期73-75,共3页
仿刺参又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继鱼、虾、贝、藻之后的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代表性物种,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形成的海参养殖模式包括池塘、浅海、工厂化、吊笼、围堰等多种增养殖模式。传统的工... 仿刺参又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继鱼、虾、贝、藻之后的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代表性物种,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形成的海参养殖模式包括池塘、浅海、工厂化、吊笼、围堰等多种增养殖模式。传统的工厂化和吊笼养殖模式下,可统一进行苗种投放及成参采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吊笼 水产养殖 养殖模式 增养殖 海参养殖 苗种投放 仿刺参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圆斑星鲽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边力 刘长琳 +4 位作者 陈四清 张乐乐 葛建龙 刘克奉 谭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8-1175,共8页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作为中国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养殖鱼类的重要代表种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可食用部分多,肉质细嫩等特点。为了探究圆斑星鲽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本研究分别测定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3个不同生长期...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作为中国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养殖鱼类的重要代表种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可食用部分多,肉质细嫩等特点。为了探究圆斑星鲽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本研究分别测定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3个不同生长期圆斑星鲽的体重及全长(FL)、体长(BL)、体高(BH)、头长(HL)、头高(HH)、尾柄长(CL)、尾柄高(CH)、吻长(SL)共计8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剖析形态性状对于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各个时期以形态指标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不同生长阶段,影响体重的重点形态指标存在差异,影响11月龄圆斑星鲽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高和体长,14月龄阶段为全长、体高和头长,17月龄阶段为全长和体高;2)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86.412+17.381XBH+10.517XBL,Y=-362.484+13.145XFL+20.172XBH+21.199XHL,Y=-816.147+24.121XFL+40.575XBH;3)除本研究所包括的形态指标外,体厚可能为另外一个影响圆斑星鲽体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阐明了体重与形态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圆斑星鲽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体重相关
下载PDF
长牡蛎4种壳色家系子代的表型性状比较 被引量:35
11
作者 丛日浩 李琪 +2 位作者 葛建龙 孔令锋 于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4-502,共9页
本研究分析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白壳色、黑壳色、金壳色和紫壳色4种壳色家系各生长阶段的表型性状及成贝生长和存活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浮游阶段10日龄后,金壳色和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白壳色家系和对照组(... 本研究分析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白壳色、黑壳色、金壳色和紫壳色4种壳色家系各生长阶段的表型性状及成贝生长和存活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浮游阶段10日龄后,金壳色和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白壳色家系和对照组(P<0.05);稚贝阶段40和100日龄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0日龄白壳色家系壳高显著小于其他家系(P<0.05);成贝阶段金壳色家系壳高和总重显著高于白壳色和黑壳色家系及对照组(P<0.05)。浮游阶段15和20日龄紫壳色家系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稚贝期各家系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420日龄紫壳色家系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双岛湾和海阳所海区长牡蛎成贝壳高和壳长影响显著(P<0.05),对总重和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长牡蛎壳色与其生长和存活性状关联显著,成贝阶段生长和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对较弱,不会对长牡蛎在两海区的育种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壳色 表型性状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的绿鳍马面鲀6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边力 王鹏飞 +4 位作者 陈四清 李凤辉 张乐乐 刘长琳 葛建龙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7-836,共10页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分析了我国沿海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6个野生群体(大连、秦皇岛、蓬莱、日照、舟山和汕头)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176个个体915 bp的Cyt b部分序列中...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分析了我国沿海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6个野生群体(大连、秦皇岛、蓬莱、日照、舟山和汕头)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176个个体915 bp的Cyt b部分序列中共检测到32个变异位点和30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883~0.953,核苷酸多样性0.0032~0.0039;群体间固定指数较小,呈中低度分化;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分化未达到显著水平。群体历史动态分析表明,绿鳍马面鲀在16.9万~42.2万年前经历种群扩张。总体上,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并未形成相应的地理支系,推测黑潮的输送作用以及绿鳍马面鲀的洄游习性维持了各群体间高强度的基因交流;中更新世中晚期的气候波动对绿鳍马面鲀的种群扩张以及地理分布格局可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于绿鳍马面鲀资源情况的认识,为绿鳍马面鲀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边力 刘刚 +6 位作者 张庆文 刘琨 陈四清 李凤辉 孟乾 刘长琳 葛建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7,共8页
为优化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养殖技术、扩大产业化规模,本研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探究了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以体重为依据,将获得的绿鳍马面鲀样品划分为3个不同规格(小、中和大),分别测量了体... 为优化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养殖技术、扩大产业化规模,本研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探究了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以体重为依据,将获得的绿鳍马面鲀样品划分为3个不同规格(小、中和大),分别测量了体重与全长(FL)、体长(BL)、体高(BH)、头长(HL)、吻长(SL)、眼径(ED)、尾柄长(CL)和尾柄高(CH)8个形态性状,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各个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各个形态指标对于体重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最终建立依据形态性状估算体重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影响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体重的主要形态指标存在差异,小规格为体高、体长、眼径和尾柄长,中规格为体长、尾柄高、头长、体高、全长和尾柄长,大规格为体高、全长和尾柄高。小、中及大规格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84.753+17.263X_(BH)+6.572X_(BL)–28.928X_(ED)–11.353X_(CL);Y=–325.824+20.321X_(BL)+94.047X_(CH)–11.425X_(HL)+15.713X_(BH)–7.218X_(FL)+15.744X_(CL);Y=–516.433+38.012X_(BH)+10.545X_(FL)+82.752X_(CH)。3个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之和均大于0.85,说明本研究得到的形态性状为影响绿鳍马面鲀体重的重点性状。本研究阐明了不同规格绿鳍马面鲀体重和形态性状的相关关系,对全人工养殖技术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长牡蛎3种壳色家系间杂交子代生长和存活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葛建龙 李琪 +2 位作者 于红 孔令锋 于瑞海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5-352,共8页
为了利用杂种优势培育长牡蛎优良新品种,实验以3种不同壳色长牡蛎家系(白色/w、黑色/B、紫色/P)为材料,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法,建立了3个自交组合和6个正反杂交组合,分析了各实验组幼虫期和养成期的生长、存活以及杂交子... 为了利用杂种优势培育长牡蛎优良新品种,实验以3种不同壳色长牡蛎家系(白色/w、黑色/B、紫色/P)为材料,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法,建立了3个自交组合和6个正反杂交组合,分析了各实验组幼虫期和养成期的生长、存活以及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浮游幼虫期,杂交组PB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与自交组相比,各杂交组均有着较高的幼虫存活率;在幼虫存活率方面,所有杂交组均有较高的杂种优势率。在养成期,紫壳色自交组的壳高显著大于白壳色和黑壳色自交组;6个杂交组中,PB的壳高生长最快,BP次之,PW、WP的生长最慢;各杂交组与自交组的成活率差异均不显著;杂交组BP及其反交组PB的壳高、壳长、总重和存活率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介于3.71%~15.27%、-2.00%~13.10%、11.23%~41.56%、-2.77%~9.83%,其他4个杂交组在整个养成阶段没有表现出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壳色 杂交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氨氮对海月水母螅状体和碟状体的急性及慢性毒性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葛建龙 孟乾 +4 位作者 陈四清 刘琨 刘长琳 谭杰 边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9-814,共6页
本研究采用静水实验法,在水温21℃、盐度30、pH8.10条件下,分析了水体氨氮对海月水母(Aurelia coerulea)螅状体以及碟状体的急性毒性作用,并且探讨了慢性氨氮胁迫对海月水母螅状体无性生殖的影响。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氨氮毒性效应与... 本研究采用静水实验法,在水温21℃、盐度30、pH8.10条件下,分析了水体氨氮对海月水母(Aurelia coerulea)螅状体以及碟状体的急性毒性作用,并且探讨了慢性氨氮胁迫对海月水母螅状体无性生殖的影响。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氨氮毒性效应与浓度和胁迫时间呈正相关,氨氮对螅状体24、48、72、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25.60、164.26、62.67和25.44mg/L,氨氮对碟状体24、48、72、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9.96、31.53、24.54和21.43mg/L,螅状体与碟状体的总氨氮安全浓度分别为2.54和2.14mg/L,非离子氨安全浓度分别为0.13和0.11mg/L。慢性氨氮毒性实验显示,实验组螅状体产生的子代螅状体数少于对照组,而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螅状体繁殖子体的速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氨氮对海月水母具有毒性作用,富营养化水体中氨氮含量升高不是海月水母暴发的直接原因;此外,海月水母螅状体可能具有一定的适应慢性氨氮胁迫的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 氨氮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下载PDF
长牡蛎壳金选育群体生长性状的选择效应 被引量:13
16
作者 葛建龙 李琪 +1 位作者 于红 孔令锋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2-617,共6页
长牡蛎是一种世界性的养殖贝类,同时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壳色美观和快速生长是目前长牡蛎遗传育种的2个重要目标。2010年通过长牡蛎壳色性状的家系选育,获得了壳白、壳黑、壳金和壳紫4种壳色品系。实验以第二代壳金品系为基础群... 长牡蛎是一种世界性的养殖贝类,同时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壳色美观和快速生长是目前长牡蛎遗传育种的2个重要目标。2010年通过长牡蛎壳色性状的家系选育,获得了壳白、壳黑、壳金和壳紫4种壳色品系。实验以第二代壳金品系为基础群体,对长牡蛎壳金群体的生长性状进行定向选育,分析了长牡蛎壳金选育群体壳高性状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结果显示,养成阶段选择组的壳高均大于对照组,350日龄后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幼虫期,壳高性状的平均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549±0.277、3.717%±2.611%和0.339±0.171,养成期分别为0.436±0.138、8.253%±1.014%和0.270±0.086。选择组的贝壳金黄色和外套膜金黄色比例分别提高了22%和10%。研究结果为长牡蛎壳金优良品系培育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选育 壳高 壳色
下载PDF
不同培育水温和饲料对刺参人工促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谭杰 李凤辉 +5 位作者 陈四清 马添翼 陈爱华 葛建龙 孙慧玲 王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3,共8页
本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育水温和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促熟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2种升温模式(水温从5℃逐渐升至12℃后恒温培育,从5℃逐渐升至15℃后恒温培育)和3种不同饲料[鼠尾藻(Sargas... 本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育水温和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促熟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2种升温模式(水温从5℃逐渐升至12℃后恒温培育,从5℃逐渐升至15℃后恒温培育)和3种不同饲料[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组:50%鼠尾藻粉+50%海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粉组:50%海带粉+50%海泥;混合藻粉组:25%鼠尾藻粉+25%海带粉+50%海泥]。实验过程中,定期测量刺参体壁粗成分;实验结束后,分析雌性刺参性腺粗成分,同时检测雌参的繁殖力指标和子代质量指标。结果显示,在15℃水温培育的雌参性腺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高于在12℃水温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2.54±1.78)%和(10.83±1.04)%。15℃水温下培育的雌参性腺指数、排放率和平均排卵量均高于12℃水温下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87±2.02)%、(16.00±2.31)%和(312.0±59.3)×10^4粒。饲料实验中,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雌参性腺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粉组(P<0.05),为(60.82±0.52)%和(59.18±1.26)%,海带粉组雌参性腺中粗脂肪含量为(8.82±1.55)%,高于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3个饲料实验组的雌参在繁殖力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但混合藻粉组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最高。混合藻粉组受精卵孵化率和早期幼体体长均显著高于海带粉组。研究表明,采用15℃水温培育的雌参繁殖力高于12℃水温培育的雌参,但二者产生的子代质量差异不显著;在实验范围内,采用不同饲料培育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合藻粉组亲参所产子代质量高于鼠尾藻粉组和海带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促熟 性腺发育 水温 饲料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大规格苗种网箱培育试验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琨 刘刚 +4 位作者 黄亮 陈四清 边力 王伟 葛建龙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6期54-60,共7页
为探讨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 Günther)大规格苗种网箱养殖效果,以海上近岸小型网箱为养殖平台,在水温20.0℃~26.0℃的条件下,以1.5月龄绿鳍马面鲀幼鱼为样本进行50 d的培育试验。结果显示:(1)初始平均体质量2.6 ... 为探讨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 Günther)大规格苗种网箱养殖效果,以海上近岸小型网箱为养殖平台,在水温20.0℃~26.0℃的条件下,以1.5月龄绿鳍马面鲀幼鱼为样本进行50 d的培育试验。结果显示:(1)初始平均体质量2.6 g、平均全长5.4 cm的小规格苗种增长达到平均体质量41.10 g、平均全长15.10 cm的大规格苗种,平均日增重量0.75 g/d。(2)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L=0.2015 x+5.2445(R^2=0.9964)。体质量与日龄呈幂指数关系:W=3.1518 e^0.0538 x(R^2=0.9824),平均体质量瞬时增长率为0.05%。(3)其全长与体质量呈指数关系,回归方程式为:W=0.7705 e^0.2678 L(R^2=0.9918),表明体质量与全长呈正相关关系,为等比生长类型。(4)试验样本的体质量增长量与体质量瞬时增长率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水温20.0℃~23.0℃增重较快。研究表明:小规格绿鳍马面鲀苗种在海上近岸网箱生长速度快、饲料效率高、鱼病少、易于管理,培育的苗种可解决大网箱养殖大规格苗种短缺的燃眉之急,绿鳍马面鲀近岸网箱大规格苗种网箱培育是实现其走向大网箱或深远海养殖的一个重要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苗种 网箱 生长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外部形态特征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凤辉 刘琨 +5 位作者 王鹏飞 边力 陈四清 常青 葛建龙 周丽青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12,共9页
该研究以黄海水域捕捞的131尾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为样本,在活鲜状态下,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并绘图;统计各鳍条数量,对可量比性状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发现:1)鱼体头部和背部在活体状态... 该研究以黄海水域捕捞的131尾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为样本,在活鲜状态下,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并绘图;统计各鳍条数量,对可量比性状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发现:1)鱼体头部和背部在活体状态下呈深青灰色,腹部呈浅青绿色,趋于白色。死亡后,体色加深,转为墨绿色,鳍条保持蓝绿色为其外部形态的明显特征。2)体长为体高的1.5~3.3倍;体长为头长的3.1~4.9倍;头长为吻长的1.1~1.6倍。3)全长(Tl)/体长(Sl)相关性显著(R^2=0.96),雌雄无显著差异;尾柄长/尾柄高、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相关性不显著,雌雄差异大。4)鳍式为背鳍Ⅱ,36~39;臀鳍34~37;胸鳍14~15;尾鳍1+10+1;腹鳍退化为一个腹鳍棘。5)鳞片绒状鳞,由基板和骨质凸起组成;具有体侧线和框下线。6)绿鳍马面鲀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0,染色体核型为2n=40t,臂数NF=40,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且无异型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外部形态特征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近交对长牡蛎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景晓 李琪 +2 位作者 葛建龙 王许波 孔令锋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05-2011,共7页
分别以2010年通过2个野生个体进行交配获得的A01全同胞家系和2011年通过A01家系子代进行交配获得A02全同胞家系为亲本,在2013年6月采用同时建立全同胞交配子一代F1(F=0.250)、全同胞交配子二代F2(F=0.375)及设置对照组(F=0)的方法,研究... 分别以2010年通过2个野生个体进行交配获得的A01全同胞家系和2011年通过A01家系子代进行交配获得A02全同胞家系为亲本,在2013年6月采用同时建立全同胞交配子一代F1(F=0.250)、全同胞交配子二代F2(F=0.375)及设置对照组(F=0)的方法,研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同实验组的受精率与孵化率以及近交对长牡蛎幼虫期、稚贝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近交代数与近交衰退的关系。结果发现,各组的受精率均在90%以上,除F2组外其余2组的孵化率也在90%以上;幼虫阶段,F1组和F2组的壳高与壳长均从12日龄出现衰退(近交衰退系数,inbreeding depression coefficient,IDC<0),且F2组壳高的近交衰退系数均小于同日龄F1组壳高的近交衰退系数;F1组和F2组的存活率在整个幼虫期间均出现衰退,且F1组和F2组存活率的近交衰退系数均随着幼虫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稚贝阶段,F1组和F2组的平均壳高在各日龄均表现出近交衰退(IDC<0),且F2组壳高的近交衰退系数均小于相同日龄F1组壳高的近交衰退系数;3个实验组的平均壳长在整个稚贝阶段无显著性差异;F1组和F2组存活率的衰退在不同日龄始终存在(IDC<0),且随着稚贝日龄的增加其衰退程度逐渐加大。研究结果为长牡蛎选择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近交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