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眶侵袭性纤维瘤病诊疗一例
1
作者 王楠 柳睿 +2 位作者 栾福晓 葛心 马建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2,共2页
患者男性,47岁。因"左眼外眶缘肿物3个月余"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患者左眼外眶缘肿物生长缓慢,无皮肤红肿、疼痛、复视、无视力下降等症状。患者于外院行眼眶CT检查,示左颧骨眶突区占位,伴骨质破坏现象(图1)... 患者男性,47岁。因"左眼外眶缘肿物3个月余"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患者左眼外眶缘肿物生长缓慢,无皮肤红肿、疼痛、复视、无视力下降等症状。患者于外院行眼眶CT检查,示左颧骨眶突区占位,伴骨质破坏现象(图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良好,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自服降压药物(具体不详)控制良好;否认眼病史、手术史、外伤史及变态反应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往高血压病 侵袭性纤维瘤病 降压药物 肿物生长 眶缘 骨质破坏 手术史 变态反应
下载PDF
误诊为睑板腺癌的泪腺腺样囊性癌1例
2
作者 胡亚光 裴澄 +1 位作者 葛心 马建民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72-273,共2页
患者男性,45岁。以“发现左眼上眼睑肿胀伴皮下肿物1年余”之主诉入院。患者自述1年前,偶然发现左眼上眼睑肿胀,颞侧皮下可触及一肿物,无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不适,未予诊治。2个月前肿物较前变大,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左眼眶内肿物切... 患者男性,45岁。以“发现左眼上眼睑肿胀伴皮下肿物1年余”之主诉入院。患者自述1年前,偶然发现左眼上眼睑肿胀,颞侧皮下可触及一肿物,无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不适,未予诊治。2个月前肿物较前变大,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左眼眶内肿物切除探查术,切除小块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回报:细胞呈巢团样、筛状、条带状分布,细胞核浆比高,可见异形及核分裂像,考虑上皮来源肿瘤,建议免疫组化除外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述 核分裂像 睑板腺癌 眼痛 病理结果 条带状分布 鳞癌 核浆比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眼外期视网膜母细胞瘤 被引量:4
3
作者 葛心 马建民 史季桐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通过评价125I粒子植入术对于眼外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旨在为眼外期RB临床治疗探索新的途径。方法对7例(7只眼)(男性2例,女性5例)眼外期RB患儿,平均年龄(20.4±7.2)个月,将肿瘤残存视神经作为靶区,采用125I... 目的通过评价125I粒子植入术对于眼外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旨在为眼外期RB临床治疗探索新的途径。方法对7例(7只眼)(男性2例,女性5例)眼外期RB患儿,平均年龄(20.4±7.2)个月,将肿瘤残存视神经作为靶区,采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术结合CT印证,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副作用分析。结果 7例眼外期RB患儿眼眶残留视神经周围行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随访至2015年3月,随访11~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病情达到完全缓解5例,死亡2例,总生存率为71.3%(5/7)。2年生存率80%,5年预计存活率40%,7例均无局部副作用。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可以使眼外期RB患儿减少颅内播散,提高生存率,且毒副作用小,为眼外期RB患儿提供一新的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儿童 粒子植入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模式治疗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葛心 马建民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RMS)的多学科协作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肿瘤科和儿科2004年1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5例(男15例,女10例,发病年龄3个月至14.3岁,中位年龄7.2岁)原发于眼眶的RMS患儿临床资料及诊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RMS)的多学科协作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肿瘤科和儿科2004年1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5例(男15例,女10例,发病年龄3个月至14.3岁,中位年龄7.2岁)原发于眼眶的RMS患儿临床资料及诊疗效果。结果 (1)25例患儿病理分型:胚胎型占80.0%(20/25),腺泡型占20.0%(5/25)。(2)按照国际RMS组织分期标准,25例患儿I期3例,II期6例,III期12例,IV期4例。25例患儿分别行不同方法(手术、化疗、外放疗、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术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综合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6~80个月)。2年生存率达到88.0%,≥3年估计生存率为74.37%,5年估计生存率为55.7%,死亡5例。结论儿童眼眶RMS病理分型以胚胎型为主,包括手术、化疗、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等多学科协作模式综合治疗儿童眼眶RMS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诊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横纹肌肉瘤 儿童 治疗
下载PDF
31例眶内肿瘤眶内容剜出术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葛心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4-234,共1页
关键词 眶内肿瘤 眶内容剜出术 分析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抑制及其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静 葛心 +3 位作者 马建民 崔忆辛 李金茹 王霄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04-1008,共5页
背景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OIP)是一种常见的眼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效果欠佳。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IOIP组织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探讨糖皮质激素在IOIP治疗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 背景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OIP)是一种常见的眼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效果欠佳。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IOIP组织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探讨糖皮质激素在IOIP治疗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切取的6例6眼IOIP组织(IOIP组)和3例因泪腺脱垂行泪腺复位术患者的眶部结缔组织(对照组),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2种组织进行体外培养以获取眼眶成纤维细胞,对培养的细胞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培养细胞表面生物标志物的表达;采用WST-8法观察2个组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将培养的细胞接种至96孔板,将不同浓度地塞米松(O、1×10-3、1×10-4、1×10-5和1×10-6mol/L)加入培养板分别作用24、48和72h,采用WST-8法观察地塞米松对细胞增生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ICAM-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IOIP组织和正常眼眶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均呈长梭形,两端有较长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2种组织中培养的细胞中vimentin呈阳性表达,而desmin、S-100、细胞角蛋白(CK)均呈阴性表达。与正常眼眶组织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相比,IOIP组织培养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值(A值)逐渐下降,0、1×10-3、1×10-4、1×10-6和1×10-6mol/L地塞米松组成纤维细胞增生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浓度=36.27,P=0.00),随着地塞米松作用时间的延长,成纤维细胞增生值逐渐下降,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69,P=0.00)。无地塞米松培养组培养24、48和72h,成纤维细胞中比较ICAM-1表达量分别为0.298±0.008、0.312±0.003和0.319±0.011,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作用后随着时间延长ICAM-1表达量均逐渐降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11,P=0.00),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ICAM-1表达量均逐渐下降,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浓度=75.17,P=0.00)。结论IOIP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眼眶成纤维细胞中ICAM-1表达增强有关,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下调细胞中ICAM-1的表达而抑制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从而发挥抗炎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炎性假瘤/药物治疗 成纤维细胞/药物作用 糖皮质激素/药学 地塞米松 细胞间 黏附分子-1 下调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病变标本中差异表达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静 葛心 +2 位作者 马建民 王霄娜 刘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背景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临床较少见的眼眶病,主要表现为双侧泪腺的对称性、无痛性肿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目的 筛选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组织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病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从分子水平探讨泪腺良... 背景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临床较少见的眼眶病,主要表现为双侧泪腺的对称性、无痛性肿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目的 筛选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组织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病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从分子水平探讨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9例的病变标本,并收集同期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9例的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和limma算法检测2个组患者组织标本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采用Fisher法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找到主要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群和信号通路. 结果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共筛选出5 260个差异基因,Fisher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显著性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显示,109个GO条目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上调,101个GO条目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下调,其中32个功能基因相关的信号通路显著上调,25个信号通路显著下调.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中补体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表达丰度最高,其次为T细胞信号通路和B细胞信号通路上调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组患者标本中TIPRL、TLR7和TLR1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眼眶海绵状血管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2.32、-2.32,均P<0.05),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人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组织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变组织中基因表达谱明显不同,这些差异表达基因除参与T细胞和B细胞信号通路的上调以及MAPK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的下调外,还涉及补体系统的变化.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基因和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微阵列芯片 基因表达谱 发病机制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临床表现及诊断思路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静 葛心 +2 位作者 马建民 史季桐 崔忆辛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间经病理证实的泪腺BLEL患者资料16例,分析和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16例患者中男:女=1:7;... 目的探讨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间经病理证实的泪腺BLEL患者资料16例,分析和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16例患者中男:女=1:7;年龄为36~63岁,其中以41~50岁为多;单眼发病:双眼发病=1:7;上眼睑无痛性非充血性持续肿胀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眼眶MRI成像扫描显示,16例患者病变均累及眼睑和泪腺组织,受累泪腺明显肿大,T1WI和T2WI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均匀强化,另外,3例患者眼外肌受累,1例颞肌受累,1例额神经受累;实验室检查仅1例患者丙肝抗体阳性,余未见异常。结论眼睑肿胀是BLEL的典型症状,受累泪腺以双侧居多;MRI成像检查在诊断BLEL中具有重要价值,但确诊该病需要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临床表现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核素骨扫描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军阳 黄东生 +5 位作者 史季桐 葛心 戴皓洁 张伟令 王一卓 罗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核素骨扫描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转移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8月-2007年2月临床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36例患儿,在治疗前进行全身核素骨扫描,观察扫描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6例患儿中死亡4例,其中3例为骨侵... 目的探讨全身核素骨扫描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转移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8月-2007年2月临床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36例患儿,在治疗前进行全身核素骨扫描,观察扫描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6例患儿中死亡4例,其中3例为骨侵犯或转移,此3例中只有1例脑脊液中发现肿瘤细胞;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6个月。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骨转移发生率极低,核素骨扫描不建议作为其首选检查方法;针对晚期病例,核素骨扫描可以对转移和预后作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核素骨扫描 骨转移 儿童
下载PDF
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一卓 黄东生 +8 位作者 史季桐 张伟令 赵军阳 李松峰 葛心 张谊 朱霞 李萍 洪亮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临床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211例患儿,在治疗前常规进行骨髓穿刺,并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观察早期有无骨髓转移。结果在211例患儿中210例为正常骨...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临床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211例患儿,在治疗前常规进行骨髓穿刺,并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观察早期有无骨髓转移。结果在211例患儿中210例为正常骨髓象,1例骨髓中发现有肿瘤细胞,但不能确定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细胞。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骨髓转移发生率极低,入院患者是否应当常规做骨髓细胞学检查值得商榷。但骨髓细胞学检查仍然是早期发现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存在高风险转移因素的患儿仍应积极进行此项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骨髓细胞学检查 转移 早期
下载PDF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治疗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忆辛 葛心 +4 位作者 马建民 史季桐 李静 李金茹 王霄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6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辅以激素治疗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间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泪腺BLEL患者的手术前后资料16例(16只眼),分析和总结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眼睑肿胀、眼干及... 目的探讨手术辅以激素治疗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间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泪腺BLEL患者的手术前后资料16例(16只眼),分析和总结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眼睑肿胀、眼干及并发症。结果 16例患者术后眼睑肿胀明显减轻,眼睑位置及抬举功能正常;16例患者手术前后比较,视力升高1例,无变化15例;16例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眼干症状,与术前比较术后眼干症状未见加重;16例患者仅1例发生手术后短暂的复视,1周后自行恢复。结论以手术切除辅助激素治疗泪腺BLEL的方式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手术 激素
下载PDF
CTV化疗方案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一卓 黄东生 +10 位作者 史季桐 张伟令 赵军阳 李松峰 葛心 张谊 朱霞 李萍 洪亮 周燕 梁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0-882,共3页
目的观察CTV化疗方案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并化疗的患儿,共154例。采用CTV化疗方案(卡铂28 mg/kg、替尼泊苷8 mg/kg、长春新碱0.05 mg/kg),观察患儿... 目的观察CTV化疗方案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并化疗的患儿,共154例。采用CTV化疗方案(卡铂28 mg/kg、替尼泊苷8 mg/kg、长春新碱0.05 mg/kg),观察患儿化疗时及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未摘除眼球的眼内期患儿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化疗时及化疗后无任何不良反应者3例,占1.9%;有不良反应按WHO化疗不良反应分级为Ⅰ度者48例,占31.2%;Ⅱ度64例,占41.6%;Ⅲ度28例,占18.2%,Ⅳ度11例,占7.1%。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脱发,少数病例出现发热、过敏和周围神经症状;除脱发外,其余不良反应均恢复。结论 CTV化疗方案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化疗 儿童
下载PDF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静 葛心 +1 位作者 马建民 李金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diopathic or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OIP)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水平与IOIP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 目的探讨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diopathic or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OIP)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水平与IOIP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60例IOIP患者(病例组)和30例正常健康者的血清ICAM-1水平。所有IOIP患者均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采用SPSS 17.0软件比较IOIP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ICAM-1水平的差异,并分析IOIP组血清ICAM-1水平与病例及眼别的关系。结果 IOIP患者血清ICAM-1水平为(251.68±76.16)μg·L^-1,比正常对照组(176.56±29.80)μg·L^-1明显增高(P〈0.05);随着IOIP病程的延长,ICAM-1的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病程〉12个月患者(326.60±38.71)μg·L^-1与病程6-12个月患者(264.53±34.90)μg·L^-1及病程〈6个月患者血清ICAM-1水平(184.04±53.05)μg·L^-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双眼发病者血清ICAM-1水平(293.30±69.34)μg·L^-1明显高于单眼发病者(240.17±74.56)μg·L^-1(P〈0.05)。结论:OIP患者血清ICAM-1水平可反映病程长短和严重程度,检测血清ICAM-1水平在评估疾病的严重性、病程长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病 炎性假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3d、CD4、LCK、IL-7R在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骁 王蕾 +3 位作者 马建民 葛心 李静 王霄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检测LGBLEL患者病变泪腺标本组织中CD3d、CD4、LCK、IL-7R的表达情况,探讨病变组织中CD3d、CD4、LCK、IL-7R的表达与LGBLEL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GBLEL患者病变泪腺组织中CD3d、CD4、LCK、IL-7R等蛋白的表... 目的检测LGBLEL患者病变泪腺标本组织中CD3d、CD4、LCK、IL-7R的表达情况,探讨病变组织中CD3d、CD4、LCK、IL-7R的表达与LGBLEL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GBLEL患者病变泪腺组织中CD3d、CD4、LCK、IL-7R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以单纯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瘤体组织标本做对照。采用半定量积分法(semi-quantitative immunoreactivity scores,IRS)计算实验组及对照组标本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积分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LGBLEL组CD3d、CD4、LCK、IL-7R蛋白表达均呈阳性;CD3d在淋巴滤泡周围阳性表达率高达85.5%,在淋巴滤泡间区阳性表达率高达51.8%,总体积分值为强阳性(++++);CD4在淋巴滤泡周围阳性表达率高平均约54.6%,在淋巴滤泡间区阳性表达率高达22.5%,总体积分值为阳性(+++);LCK在淋巴滤泡周围阳性表达率高平均约28.9%,在淋巴滤泡间区阳性表达率高达9.8%,总体积分值为阳性(++);IL-7R在淋巴滤泡周围阳性表达率高平均约9.7%,在淋巴滤泡间区阳性表达率平均约4.6%,总体积分值为阳性(+);CD3d、CD4、LCK、IL-7R在腺上皮腺泡的表达呈现明显差异,其中CD3d阳性表达率最高,表达约13.5%,并可见CD3d阳性细胞侵入腺泡现象,CD4阳性表达率次之,表达约4.5%,偶见侵入腺泡现象。LCK、IL-7R在腺泡的表达均呈阴性,未见侵入腺泡现象。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组CD3d、CD4、LCK、IL-7R表达均呈阴性。结论 CD3d、CD4、LCK、IL-7R因子在LGBLEL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异常,CD3d、CD4、LCK、IL-7R因子参与了LGBLEL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泪腺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静 葛心 马建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9种单克隆抗体在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免疫病理本质及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CD4、CD8、CD21、CD34、CD45、CD68、Ig G、Ig G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这9种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 目的通过研究9种单克隆抗体在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免疫病理本质及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CD4、CD8、CD21、CD34、CD45、CD68、Ig G、Ig G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这9种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25例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21)、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CD8和CD45)、黏附分子CD34及Ig G在25例样本中均呈阳性表达,巨噬细胞表面抗原CD68、增殖细胞核抗原和Ig G4这3种分子在25例样本中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12%、8%和80%。结论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一种主要以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激活为主要病理免疫基础的疾病,绝大多数属于Ig G4相关性疾病的范畴,同时有发生恶变的潜能,临床治疗后的密切随访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泪腺 眼眶病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空间网格结构优化设计的模糊判决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郦亮 孙仁范 +1 位作者 葛心 牟在根 《空间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4,共5页
在空间网格结构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量的不确定性信息和因素,而且往往要考虑多个目标函数,而各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及各目标的解具有冲突性,多目标优化问题要求各个目标函数都达到最优一般很难.本文在经典模糊判决法的基础上,... 在空间网格结构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量的不确定性信息和因素,而且往往要考虑多个目标函数,而各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及各目标的解具有冲突性,多目标优化问题要求各个目标函数都达到最优一般很难.本文在经典模糊判决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改进的模糊判决法,并利用隶属函数建立模糊优化数学模型转化为非模糊的单目标优化模型,从而可以使用普通优化程序得到模糊优化解.最后,通过二十五杆塔架的数值例题来说明本方法的求解过程并验证了其模糊判决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决方法 结构优化设计 多目标优化问题 空间网格结构 不确定性信息 目标函数 模糊判决 设计过程 优化模型 模型转化 模糊优化 隶属函数 优化程序 求解过程 优化解
下载PDF
眼眶炎性假瘤中IL-1β和IL-6表达的研究
17
作者 金蕊 马建民 +5 位作者 马雪梅 史季桐 赵岭 葛心 钟儒刚 曾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与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关系。方法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基因芯片和蛋白液相芯片检测IOIP样本和正常样本中IL-1β基因水平和IL-1β、IL-6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OIP组IL-1β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两组...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与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关系。方法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基因芯片和蛋白液相芯片检测IOIP样本和正常样本中IL-1β基因水平和IL-1β、IL-6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OIP组IL-1β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两组间IL-6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炎症因子IL-1β与IOIP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 浆细胞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液相芯片 白细胞介素1
下载PDF
眶内植入物对眼眶畸形发育防治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建民 赵家良 +3 位作者 陈凤华 史季桐 程刚炜 葛心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眶内植入物在眼眶畸形发育防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幼兔21只,随机分为眼球摘除组、眶内植入物组和正常对照组。1月龄时对眼球摘除组和眶内植入物组的兔分别行左侧眼球摘除、眼球摘除联合眶内植入物植入术,正常对照组左侧... 目的探讨眶内植入物在眼眶畸形发育防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幼兔21只,随机分为眼球摘除组、眶内植入物组和正常对照组。1月龄时对眼球摘除组和眶内植入物组的兔分别行左侧眼球摘除、眼球摘除联合眶内植入物植入术,正常对照组左侧眼眶作为对照。2月龄时处死全部兔子,取左侧颧骨脱钙后制成石蜡切片。对比观察3组的眶骨组织学改变,并测量其骨吸收参数N.Oc/B.Pm。结果眼球摘除组较其余两组的皮质骨表面边缘不规整,骨吸收现象明显,骨板排列不整齐,粘合线明显紊乱。眼球摘除组骨吸收参数N.Oc/B.Pm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眶内植入物组和正常对照组N.Oc/B.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球摘除后眶骨骨吸收增强参与了眼眶畸形的发育过程,眶内植入物防治眼球摘除后眼眶畸形发育的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减弱骨吸收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摘除 眶内植入物 眼眶发育 骨吸收
下载PDF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患者血清中IgG及其亚型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建民 李金茹 +2 位作者 葛心 王霄娜 刘骁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OIP)患者血清中Ig G、Ig G1、Ig G2、Ig G3和Ig G4的水平,探究Ig G及其亚型与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专科2013年1... 目的通过检测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OIP)患者血清中Ig G、Ig G1、Ig G2、Ig G3和Ig G4的水平,探究Ig G及其亚型与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专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44例IOIP患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研究其Ig G、Ig G1、Ig G2、Ig G3和Ig G4的血清学水平。结果血清学分析Ig G水平为(1211.9±337.7)mg/d L,44例中3例Ig G升高,约占6.8%,1例Ig G下降,约占2.3%;Ig G1水平为(625.6±267.4)mg/d L,44例中4例Ig G1升高,占9.1%,4例Ig G1下降,占9.1%;Ig G2水平为(535.6±221.2)mg/d L,44例中5例Ig G2升高,2例下降,分别占11.4%和4.5%;Ig G3水平为(54.4±30.7)mg/d L,44例中4例Ig G3下降,约占9.1%;Ig G4水平为(107.8±247.5)mg/d L,44例中16例Ig G4升高,占36.4%,Ig G4/Ig G比值约为8.9%。结论超过三分之一的IOIP患者血清Ig G4升高,且Ig G4/Ig G比值高于正常水平,提示部分IOIP属于Ig G4相关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病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
下载PDF
IgG亚型与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发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建民 王霄娜 +3 位作者 葛心 张敬学 刘骁 李静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检测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外周血IgG亚型的含量,探讨其与该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眼科就治,手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8例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为实验组,26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对照组,对临... 目的检测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外周血IgG亚型的含量,探讨其与该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眼科就治,手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的58例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为实验组,26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对照组,对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标本进行收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分析血液中IgG亚型与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IgG亚型含量的差异主要集中在IgG1、IgG2、IgG4和IgG(P<0.05),尤以IgG4和IgG差异最为显著。结论在诊断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IgG4和IgG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IGG亚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