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颗粒成型工艺优化
1
作者 刘杨 顾晋亿 +4 位作者 沈小宽 葛胜宇 金莉莉 关皎 朱鹤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9-573,共5页
目的 优化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颗粒成型工艺。方法 以制软材难易程度、制粒难易程度、颗粒性状、颗粒成型率、颗粒溶化性为评价指标,优化颗粒稀释剂及其配比;以颗粒吸湿性、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溶化性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成型... 目的 优化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颗粒成型工艺。方法 以制软材难易程度、制粒难易程度、颗粒性状、颗粒成型率、颗粒溶化性为评价指标,优化颗粒稀释剂及其配比;以颗粒吸湿性、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溶化性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结果 最优制粒浸膏密度为1.27 g/mL,稀释剂为可溶性淀粉,浸膏与可溶性淀粉的比例为1∶2.5;润湿剂为70%乙醇,用量为20%。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为制备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颗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颗粒 成型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川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葛胜宇 范琢玉 +1 位作者 田玉顺 朱鹤云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65-467,共3页
中药川芎中主要含有苯酞类、酚酸类、生物碱类及多糖类等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具有镇痛、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抗炎、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川芎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超声... 中药川芎中主要含有苯酞类、酚酸类、生物碱类及多糖类等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具有镇痛、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抗炎、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川芎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本文综述川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为川芎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葛胜宇 范琢玉 +1 位作者 田玉顺 朱鹤云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73-375,共3页
当归芍药散是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芍和泽泻六味药材组成的经典名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肾病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病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当归芍药散的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当归芍药散的后续... 当归芍药散是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芍和泽泻六味药材组成的经典名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肾病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病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当归芍药散的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当归芍药散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化学成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中药防治高尿酸血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范琢玉 葛胜宇 +1 位作者 沈光海 朱鹤云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75-377,共3页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核酸代谢类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尿酸含量有直接关系。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糖尿病以及肾脏疾病等有关,因此,高尿酸血症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应该加以重视。中药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核酸代谢类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尿酸含量有直接关系。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糖尿病以及肾脏疾病等有关,因此,高尿酸血症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应该加以重视。中药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以及中药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抗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发病机制 中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超快速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
5
作者 关皎 丁思宇 +4 位作者 王宜优 葛胜宇 王军民 朱鹤云 韩丽琴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08-1611,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含量的超快速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Shim-Pack XR-ODS柱(75 mm×3.0 mm,2.2μm);H_(2)O(A)-CH3OH(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 min,10%B→35%B;1~5 min,35%B→50%B;5~8 min,50%B→60%...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含量的超快速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Shim-Pack XR-ODS柱(75 mm×3.0 mm,2.2μm);H_(2)O(A)-CH3OH(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 min,10%B→35%B;1~5 min,35%B→50%B;5~8 min,50%B→60%B);流速:0.4 mL·min^(-1);柱温:30°C;进样量:5μL;平衡时间:5 min;检测波长:215 nm。结果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分别在10~400μg·mL^(-1)(r=0.9990)和5~200μg·mL^(-1)(r=0.9991)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9%和98.2%;6批样品中刺五加苷B与刺五加苷E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30%~0.145%和0.0708%~0.0776%。结论与《中国药典》方法比较,该方法稳定性和专属性好,分析时间短,可用于刺五加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刺五加苷B 刺五加苷E 超快速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