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漈草堂上的一座丰碑——郑樵的治学精神 被引量:2
1
作者 葛风涛 李玉莉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7-37,共1页
郑樵,字渔仲,福建莆田人,生于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世称夹漈先生。学术大师梁启超对郑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宋代史学中“朱子前一点,最伟大的是郑樵”,“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之... 郑樵,字渔仲,福建莆田人,生于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世称夹漈先生。学术大师梁启超对郑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宋代史学中“朱子前一点,最伟大的是郑樵”,“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之一彗星焉”。著名学者顾颉刚评价郑樵“有极高的热诚,极锐的眼光,极广的志愿去从事学问,在谨守典型而又欠缺徵实观念的中国学界,真是突出异样的人物。”他为后人留下一笔巨大文化财富的同时,也展现了丰富无比的治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学精神 郑樵 学术大师 著名学者 文化财富 梁启超 顾颉刚 中国学
下载PDF
北洋时期农业科技改良体系的构建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葛风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北洋时期承继清末农业科技改良之进程,在发展农业科技方面颇有成绩,引进西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进行适应性的本土化改造,为农业改良提供了条件。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改良的重视力度,建立起农业管理体制,颁布了相应的规... 北洋时期承继清末农业科技改良之进程,在发展农业科技方面颇有成绩,引进西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进行适应性的本土化改造,为农业改良提供了条件。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改良的重视力度,建立起农业管理体制,颁布了相应的规则和条例,发展农业教育,建立起高、中、初级农业教育体系,同时推进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初步形成了管理、教育、研究、推广相结合的改良体系,为农业科技持续改良和进步奠定了基础。其成果的取得既要归功于业内人士特别是农学界的努力,也不应忽视政府的推动作用。历史呈现出多面性,进步和落后有时共存一体,评价时应该有所区分。历史具有连续性和交互性特征,北洋时期不是独立历史之外的特殊时期。深入考察北洋时期农业改良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技改良与农业发展的多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时期 农业科技 农业改良 体系构建
下载PDF
历史研究中“价值中立”的引入及其困境
3
作者 葛风涛 李玉莉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5-70,共6页
"价值中立"原则由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原为解决社会学在价值问题上面临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价值中立"原则引介到我国学术界,首先在社会学领域引起广泛讨论。近年来,一些学者将之引入历史研究领域。其... "价值中立"原则由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原为解决社会学在价值问题上面临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价值中立"原则引介到我国学术界,首先在社会学领域引起广泛讨论。近年来,一些学者将之引入历史研究领域。其实"价值中立"原则减少主观判断、排斥价值渗入的追求不利于史学"求真"目标的实现,也束缚了史学致用功能的彰显。历史是人创造的,历史研究不应忽视人的主观目的和价值观念,没有主观参与和价值渗入,历史真实很难呈现,也无法理解。历史研究是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史学著作会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历史学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如若一味强调"价值中立",轻视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甚或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不同,既难以彰显史学致用的功能,也不利于坚持历史研究求真的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历史研究引入具有客观主义趋向的"价值中立"原则将面临多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研究 价值中立 历史科学
下载PDF
重访历史与关照现实——《清末社会危机与政府应对》评介
4
作者 葛风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43-146,共4页
《清末社会危机与政府应对》从清末的新军失控、革命派的武装起义、报刊舆论失控、民众运动、财政危机、教化危机等方面对清政府的危机应对进行考察,加深了对清末社会复杂性的理解。该著立足政府视角阐述历史发展中的诸多"偶然因素... 《清末社会危机与政府应对》从清末的新军失控、革命派的武装起义、报刊舆论失控、民众运动、财政危机、教化危机等方面对清政府的危机应对进行考察,加深了对清末社会复杂性的理解。该著立足政府视角阐述历史发展中的诸多"偶然因素",呈现出新颖的研究取向、敏锐的问题意识、充分的学术对话和强烈的现实关怀等特点。其着力探讨清末政府应对社会危机的优劣得失,得出诸多发人深省的结论,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社会危机 政府应对 参与史学
下载PDF
30年来近代河南经济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全有 葛风涛 《殷都学刊》 2008年第2期37-45,共9页
作为区域史研究,30年来近代河南经济史研究日趋活跃,讨论关注之问题也十分广泛,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帝国主义在河南经济势力的扩张和掠夺;二、河南传统经济在近代的延续与推移;三、近代河南新型经济的发展;四、综合性... 作为区域史研究,30年来近代河南经济史研究日趋活跃,讨论关注之问题也十分广泛,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帝国主义在河南经济势力的扩张和掠夺;二、河南传统经济在近代的延续与推移;三、近代河南新型经济的发展;四、综合性理论性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河南 经济史
下载PDF
近十年来民间信仰功用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4
6
作者 苏全有 葛风涛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75-80,共6页
近十年来民间信仰功用问题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步,讨论关注之问题十分广泛,考察之视野也特别开阔,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深入研究和探讨了民间信仰的功能作用,多层次地勾勒出其清晰轮廓,而且综合运用多学科、多视角的方法,构建了多元化研... 近十年来民间信仰功用问题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步,讨论关注之问题十分广泛,考察之视野也特别开阔,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深入研究和探讨了民间信仰的功能作用,多层次地勾勒出其清晰轮廓,而且综合运用多学科、多视角的方法,构建了多元化研究的路径。但成绩背后,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以及书写体系等方面也存有一些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功用 回顾 思考
下载PDF
北洋时期图书馆体系建设评述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全有 葛风涛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93,共3页
北洋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表现为图书馆体系建设方面的成绩。法规章程的颁布促进了图书馆建设的规范,管理体系的改良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学术研究的开展和图书馆教育的兴起奠定了图书馆事业... 北洋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表现为图书馆体系建设方面的成绩。法规章程的颁布促进了图书馆建设的规范,管理体系的改良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学术研究的开展和图书馆教育的兴起奠定了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归功于业内人士特别是图书馆界先驱的努力之外,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引领作用也是分不开的。我们评价政府的作用时应该全面客观,以事实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史 北洋时期 体系 建设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近代交通史研究述评
8
作者 苏全有 葛风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1-96,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近代交通史研究渐趋活跃,讨论关注之问题也十分广泛。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的史料整理和初步拓荒;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的全面开展和深入挖掘。两个阶段并非严...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近代交通史研究渐趋活跃,讨论关注之问题也十分广泛。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的史料整理和初步拓荒;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的全面开展和深入挖掘。两个阶段并非严格分开,而是时有交叉。这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如研究内容集中在铁路运输方面,水路和公路研究薄弱,航空和邮电几乎无人问津,受固有研究范式影响,基础理论匮乏,研究方法单一,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不够深入细致等不足之处,均有待突破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近代 区域交通史 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下载PDF
民国元年孙中山的铁路设计与宣传
9
作者 苏全有 葛风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36-39,共4页
民国元年是孙中山铁路建设思想发展的重要之年。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专心致力于发展实业尤其是铁路事业,不仅广泛宣传铁路的重要性,而且担当重任,积极筹划铁路建设。但由于当时困难重重,他的方案遭到很多质疑,并引起... 民国元年是孙中山铁路建设思想发展的重要之年。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专心致力于发展实业尤其是铁路事业,不仅广泛宣传铁路的重要性,而且担当重任,积极筹划铁路建设。但由于当时困难重重,他的方案遭到很多质疑,并引起广泛的争论。这些争论迸发出的理性之光对当时我国铁路认知的完善和成熟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铁路 民国元年
下载PDF
“创新”的“故”事:我国历史上的“创新”概念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朝辉 葛风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283-287,共5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创新"已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辨析其语义源流及概念表达,有助于理解"创新"的内涵。"创"、"新"二字古已有之,南北朝时期二字便经常相...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创新"已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辨析其语义源流及概念表达,有助于理解"创新"的内涵。"创"、"新"二字古已有之,南北朝时期二字便经常相连成为整体词出现。从南北朝、隋唐到宋元以至明清,"创新"一词随时代变迁显现出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指代含义日渐丰富的规律,从指陈体制的变革、设施的更新,扩展到指代文化的发展、艺术的创造。传统时代"创新"一词的使用有较强界域,古人在"道"和"制"方面排斥随意"创新","创新"多体现在末节的"体制"、"器用"和"艺术"层面。国人的"创新"意识和观念源远流长,"日新"、"维新"和"革新"等词含有很深的"创新"意味。相比源于西方的现代"创新"概念和理论,我国古代也有丰富的创新思想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概念表达 革新
下载PDF
热情与理性的碰撞——1912年新闻界对孙中山铁路规划的质疑
11
作者 李玉莉 葛风涛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1,共1页
孙中山很早就开始关注铁路问题,在1891年所撰《农功》一文中就提出“亟宜造铁路”以守边的主张,其后在《上李鸿章书》中又称“铁路为命脉”。然此后因政治革命无暇顾及,唯在1912年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专心致力于铁... 孙中山很早就开始关注铁路问题,在1891年所撰《农功》一文中就提出“亟宜造铁路”以守边的主张,其后在《上李鸿章书》中又称“铁路为命脉”。然此后因政治革命无暇顾及,唯在1912年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专心致力于铁路建设。他四出考察讲演,宣传铁路的重要性。同时担当重任,规划全国铁路,提出10年筑20万里铁路的宏伟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规划 孙中山 新闻界 碰撞 理性 热情 临时大总统 政治革命
下载PDF
乡村城镇化:近代焦作发展路径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风涛 《城市史研究》 2021年第1期112-127,共16页
焦作以煤城著称,前身为西焦作村。清末英商福公司在此地开矿建厂,开启城镇化历程。近代焦作城镇化不仅源于煤矿的推力,而且赖于铁路的拉力。近代煤矿推进产业升级,吸纳人口聚集。道清铁路横贯豫北,与京汉、津浦等路联运,将焦作连入国内... 焦作以煤城著称,前身为西焦作村。清末英商福公司在此地开矿建厂,开启城镇化历程。近代焦作城镇化不仅源于煤矿的推力,而且赖于铁路的拉力。近代煤矿推进产业升级,吸纳人口聚集。道清铁路横贯豫北,与京汉、津浦等路联运,将焦作连入国内铁路交通网,拓展了本地资源的外部市场,带动了人员流动和商品流通。煤矿与铁路的结合,促进工商业发展,进一步增强本地人口承载能力,推动焦作城镇化进程。焦作矿路合力、工商并进的城镇化路径,本质是产业与交通内外相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 煤城 铁路交通网 道清铁路 乡村城镇化
下载PDF
近代河南城镇史研究综述
13
作者 葛风涛 张宇宁 《天中学刊》 2020年第3期123-130,共8页
随着国内城市史研究的兴起和活跃,近代河南城镇史研究开始受到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近代河南城镇史研究范围逐步扩展,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传统城镇的近代变迁,二是近代铁路沿线城镇的发展,三是资源型城镇的兴起,四是... 随着国内城市史研究的兴起和活跃,近代河南城镇史研究开始受到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近代河南城镇史研究范围逐步扩展,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传统城镇的近代变迁,二是近代铁路沿线城镇的发展,三是资源型城镇的兴起,四是区域城市化进程研究。总体来说,近代河南城镇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城镇发展研究层面,整体城镇发展研究相对薄弱;专注于铁路交通和资源开发对城镇发展影响的研究较多,从社会生活、公用事业等角度研究城镇发展的成果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河南 城镇化 铁路交通
下载PDF
清末群体性事件频发背景及启示
14
作者 葛风涛 《理论观察》 2018年第5期54-56,共3页
清末群体性事件频发,有些是传统社会痼疾的致因,有些则为新政引发。清末群体性事件与新政同频共振,筹办新政增税抽捐,加重民众负担。群体性事件虽由改革而起,却非改革所必然,多因地方官绅办理不善而使"阵痛"突显。群体性事件... 清末群体性事件频发,有些是传统社会痼疾的致因,有些则为新政引发。清末群体性事件与新政同频共振,筹办新政增税抽捐,加重民众负担。群体性事件虽由改革而起,却非改革所必然,多因地方官绅办理不善而使"阵痛"突显。群体性事件频发反映出清末社会的复杂性,更折射出改革的多面性。相对于扬抑"改不改",更要关注"怎么改"。增强改革的有效性,才能减少改革的"阵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群体性事件 新政改革
下载PDF
清末保路风潮何以激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风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8-131,共4页
清王朝的灭亡起于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的成功又与保路风潮密切相关,保路事件无疑成了引发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导火线。保路风潮针对“千路收归国有”,本是铁路修筑体制的改革,何以导致事件激化并引发统治危机?对此学界已有不少评析。... 清王朝的灭亡起于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的成功又与保路风潮密切相关,保路事件无疑成了引发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导火线。保路风潮针对“千路收归国有”,本是铁路修筑体制的改革,何以导致事件激化并引发统治危机?对此学界已有不少评析。以往多数学者将之归结为清政府国有政策劫路夺款、借债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潮 清末 武昌起义 收归国有 铁路修筑 清政府 清王朝 危机
原文传递
扩散的危机:从保路风潮看清政府的危机应对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风涛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5-99,104,共6页
清政府1911年将商办铁路收归国有引发的保路风潮,是晚清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危机。铁路收归国有本不至于引发风潮,但决策者预设私意,办理不善,致使风潮迭起。面对危机,主政者又预判失误,措置乖张,触动形势急转直下;统治层协调不... 清政府1911年将商办铁路收归国有引发的保路风潮,是晚清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危机。铁路收归国有本不至于引发风潮,但决策者预设私意,办理不善,致使风潮迭起。面对危机,主政者又预判失误,措置乖张,触动形势急转直下;统治层协调不力,应对无序,难以挽救危局,保路风潮转向武装革命并最终带来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保路风潮 清政府 危机应对
原文传递
历史“怪”象的背后
17
作者 苏全有 葛风涛 《全国新书目》 2008年第5期9-9,共1页
对于那些和历史的一般变化和正常发展相左的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怪现象",这些怪象往往使人感觉很难理解,民国初年的"洪宪帝制"就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当时,袁世凯已手握北洋军的大权,脚踏大总统的宝座,可谓身居高... 对于那些和历史的一般变化和正常发展相左的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怪现象",这些怪象往往使人感觉很难理解,民国初年的"洪宪帝制"就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当时,袁世凯已手握北洋军的大权,脚踏大总统的宝座,可谓身居高位,权倾一时,为什么还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千方百计地复辟称帝呢?在万分遗憾的同时,人们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洪宪帝制——袁氏帝梦破灭记》一书拨云见日,为我们揭开了这一历史怪象背后的种种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洪宪帝制 历史潮流 历史作用 怪现象 民国初年 窃国大盗 历史现象 北洋军 专制独裁
原文传递
民国初年:图书馆事业初长成
18
作者 苏全有 葛风涛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 2010年第5期38-39,共2页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民国初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之后,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同一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也表现为图书馆服务的逐步开放,图书馆法令规...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民国初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之后,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同一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不仅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也表现为图书馆服务的逐步开放,图书馆法令规程的颁布和管理制度与工作内容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事业 民国初年 世界大战期间 资本主义发展 图书馆服务 黄金时期 管理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