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数量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的关系
1
作者 董久兴 赵佳 +5 位作者 安艳春 熊露宁 陈越 任继勇 王前进 耿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78-1282,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数量与术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01-01至2021-12-31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临床分期为Ⅲ期的81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数量与术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01-01至2021-12-31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临床分期为Ⅲ期的81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监测术前、术后首次辅助化疗前、术后辅助治疗结束三个节点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数量,并统计临床、病理资料。随访至2022-12-31,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时间或死亡时间。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入组患者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入组患者三个节点CD8^(+)T淋巴数量变化特点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的生存曲线。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pT4(OR=11.647,95%CI为2.255~60.166,P=0.003),CEA数值(OR=1.044,95%CI为1.010~1.079,P=0.011)是入组患者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首次辅助化疗前CD8^(+)T淋巴细胞数量(OR=0.973,95%CI为0.951~0.997,P=0.025)是入组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依据三个节点监测CD8^(+)T淋巴数量变化特点进行分组的生存分析显示:CD8^(+)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升高患者组(Ⅰ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mDFS)未达到;CD8^(+)T淋巴细胞数量先升高,再下降患者组(Ⅱ组)mDFS为(28.9±2.7)个月,95%CI为23.6~34.2个月;CD8^(+)T淋巴细胞数量先下降,再升高患者组(Ⅲ组)mDFS为(27.2±2.2)个月,95%CI为22.9~31.5个月;CD8^(+)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下降患者组(Ⅳ组)mDFS为(22.8±3.5)个月,95%CI为15.9~29.7个月。Ⅱ组、Ⅲ组、Ⅳ组的mDFS无统计学区别,Ⅰ组与其他三组的mDFS存在统计学差别,Log-rank P=0.026。结论:Ⅲ期CRC患者术后首次辅助化疗前的CD8^(+)T淋巴细胞总数越高,患者的DFS越长,预后越好;在Ⅲ期CRC患者治疗全程动态监测CD8^(+)T淋巴细胞总数,持续升高的患者DFS要明显优于其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淋巴细胞 结直肠癌 预后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TC表达对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性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熊露宁 董久兴 +2 位作者 赵佳 任继勇 刘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群集分化8阳性细胞(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positive cells,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表达对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性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Ⅲ期... 目的探究外周血群集分化8阳性细胞(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positive cells,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表达对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性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性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1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在随访期内是否复发进行分组:未复发组112例,复发组44例,对患者术后1 d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CTC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探究CTC表达阳性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探究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CD3+、CD4+、CD4+/CD8+水平较低,但CD8+水平较高(P<0.05)。测定患者外周血中CTC表达情况,未复发组CTC计数为(2.56±0.87)个,复发组CTC计数为(6.68±2.7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2,P<0.05)。患者CTC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CTC表达对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CD3+、CD4+、CD8+、CD4+/CD8+及CTC表达对患者术后复发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52、0.703、0.712、0.747、0.920,对上述指标联合应用对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预测,其AUC值为0.954。结论患者的CD3+、CD4+、CD4+/CD8+低表达,CD8+及CTC高表达会增加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性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术后复发概率,且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CD8+T淋巴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miR-183-5p和THEM4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王前进 董久兴 武振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中微小RNA-183-5p(miR-183-5p)和硫酯酶超家族成员4(THEM4)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9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根治切除术过程中收集患者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检测结肠癌... 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中微小RNA-183-5p(miR-183-5p)和硫酯酶超家族成员4(THEM4)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9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根治切除术过程中收集患者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83-5p和THEM4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结肠癌组织中miR-183-5p表达水平升高(P<0.05),THEM4 m 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肠癌组织中miR-183-5p与THEM4 m RNA表达呈负相关(r=-0.529,P<0.05)。miR-183-5p高表达组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P<0.05),THEM4高表达组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TNM分期(Ⅲ~Ⅳ)、miR-183-5p高表达、THEM4低表达是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织中miR-183-5p表达水平升高,THEM4表达水平降低,两者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微小RNA-183-5p 硫酯酶超家族成员4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精细化营养管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熊露宁 赵佳 +3 位作者 徐赫男 左艳华 陈越 董久兴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753-3756,共4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使用精细化营养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治疗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常规营养管理)和B组(精细化营养管理),对比2组效果。结果管理后B组营养指标[白蛋白(...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使用精细化营养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治疗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常规营养管理)和B组(精细化营养管理),对比2组效果。结果管理后B组营养指标[白蛋白(40.32±4.23)g/L、前白蛋白(0.27±0.05)g/L、转铁蛋白(2.85±0.44)g/L、NRS2002评分(1.26±0.64)分]、胃肠道功能恢复指标[进食时间(18.52±3.45)h、首次排气时间(39.26±5.74)h、首次排便时间(64.52±4.65)h、恢复肠鸣音时间(39.41±2.56)h]、免疫功能指标[IgA(2.13±0.35)g/L、IgG(10.58±1.65)g/L、IgM(1.06±0.32)g/L、CD4+(41.23±5.43)%、CD8+(22.62±4.32)%、CD4+/CD8+(1.69±0.15)]、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84.62±4.23)分、社会功能(84.79±5.23)分、情绪功能(84.15±4.56)分、活力(84.35±3.56)分、生理功能(84.57±3.62)分、心理功能(84.26±5.37)分、精神状态(84.46±3.25)分]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2.17%低于A组的15.22%(χ2=4.928,P=0.026);B组护理满意度95.65%高于A组的76.09%(χ2=5.059,P=0.024)。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使用精细化营养管理改善胃肠和免疫功能、营养状态、生活质量的效果更佳,有效预防术后出现并发症,获得患者的广泛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营养管理 结直肠癌患者 术后 胃肠功能指标 营养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胃癌超声双重造影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miR-134-3p及潜在靶基因表达的关系
5
作者 汤丽健 郑雪 +2 位作者 李阳 张新成 董久兴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8期814-818,839,共6页
目的研究胃癌超声双重造影(DCEUS)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miR-134-3p及潜在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 目的研究胃癌超声双重造影(DCEUS)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miR-134-3p及潜在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DCEUS,术中收集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计算并比较各组胃癌组织及正常胃壁组织的造影剂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始增时间(RT);检测并比较不同DCEUS造影参数胃癌组织中miR-134-3p、VEGF、MMP-2、MMP-9的mRNA表达水平。术后随访无病生存期。结果与正常胃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的TTP、RT水平降低,PI水平增加(P均<0.05)。不同T分期、脉管侵犯情况的胃癌组织比较,TTP、RT、P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TP及RT>中位数、PI≤中位数的胃癌组织比较,TTP及RT≤中位数、PI>中位数的胃癌组织中miR-134-3p的表达水平降低,VEGF、MMP-2、MMP-9 mRNA表达水平增加(P均<0.05)。与TTP及RT>中位数、PI≤中位数的胃癌患者比较,TTP及RT≤中位数、PI>中位数的胃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缩短(P<0.05)。结论胃癌DCEUS参数的变化与T分期增加、脉管侵犯的病理特征恶化及无病生存期缩短有关,也与miR-134-3p及潜在靶基因VEGF、MMP-2、MMP-9表达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超声双重造影 病理特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卡培他滨单药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用于老年晚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茜 齐秀恒 +2 位作者 武振明 董久兴 刘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921-924,共4页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单药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方案一线化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86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单药联合恩度方...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单药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方案一线化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86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单药联合恩度方案,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单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44.2%)明显高于对照组(23.3%),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83.7%)明显高于对照组(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手足反应、恶心呕吐及腹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心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单药联合恩度方案可提高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培他滨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晚期结直肠癌 老年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动脉灌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远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董久兴 赵佳 +3 位作者 刘琪 熊露宁 齐秀恒 邹庆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3435-3438,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灌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CWR)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参加我院动脉灌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临床试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Ⅰ组):动脉灌注化疗... 目的:分析动脉灌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CWR)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参加我院动脉灌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临床试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Ⅰ组):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组,共25例;对照组(Ⅱ组):中心静脉输入化疗药物组,共40例。通过随访,记录患者病灶局部进展的时间(胸壁复发病灶进展或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出现远处转移的时间及死亡时间,对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组患者随访9~36个月,中位随访23个月,对随访数据进行生存分析:Ⅰ组、Ⅱ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1个月、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Ⅰ组、Ⅱ组的中位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分别为17个月、1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Ⅰ组、Ⅱ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47个月、4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延长了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的PFS,在DMFS及OS上两者差异不显著。远期效果略优于静脉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胸壁复发 动脉灌注 化疗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不同途径治疗老年晚期NSCLC并发胸腔积液 被引量:2
8
作者 郭茜 武振明 +2 位作者 刘琪 董久兴 齐秀恒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9-81,共3页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老年晚期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多不能耐受较强的联合方案化疗,因此胸腔内局部给药结合全身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本研究采用顺铂不同途径给药联合培美曲塞全身...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老年晚期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多不能耐受较强的联合方案化疗,因此胸腔内局部给药结合全身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本研究采用顺铂不同途径给药联合培美曲塞全身化疗治疗老年NSCLC并发恶性胸腔积液,并比较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老年晚期NSCLC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2例,其中男性36例(69.2%),女性16例(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药物疗法 胸腔积液 恶性/药物疗法 胸腔积液 恶性/并发症 非小细胞肺/药物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应用 鸟嘌呤/治疗应用 鸟嘌呤/类似物和衍生物:顺铂/治疗应用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输注 静脉内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细胞免疫辅助恩度、介入栓塞对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长期生存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武振明 史素梅 +2 位作者 董久兴 王帅兵 刘琪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3800-3804,共5页
目的:分析细胞免疫辅助恩度、介入栓塞对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长期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筛选恩度联合介入栓塞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在此基础上... 目的:分析细胞免疫辅助恩度、介入栓塞对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长期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筛选恩度联合介入栓塞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在此基础上予以细胞免疫辅助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肝癌特异性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FP)水平、生存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 00%;且经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有显著上升且高于对照组,CD8^+、调节性T细胞(Treg)及AF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仅CD4^+、CD8^+、CD4^+/CD8^+及AFP等指标水平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 <0. 05),其他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 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 67%,其中生存时间> 1年患者占比53. 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 67%;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较对照组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细胞免疫辅助恩度、介入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获取更长的生存时间,并能增加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辅助恩度 介入栓塞 中晚期肝癌 中长期生存时间
下载PDF
恩度胸腔灌注方案联合DP静脉化疗治疗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范宜锋 邹庆华 +4 位作者 李晓静 齐秀恒 董久兴 刘军 王保信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7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0例,根据其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应用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化疗药...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0例,根据其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应用恩度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化疗药物治疗,治疗前均先排尽胸腔积液。治疗组在胸腹腔内注入顺铂60 mg、恩度45~60 mg;对照组除不加入恩度外,其余同治疗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35/45),对照组为44.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2,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5.26%;对照组为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达到了35.56%和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红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红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采用胸腔内灌注顺铂序贯恩度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胸腹腔积液 乳腺癌
下载PDF
动脉灌注化疗序贯放疗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复发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赫男 董久兴 赵佳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54-55,共2页
目的探究动脉灌注化疗序贯放疗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140例乳腺癌胸壁复发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单纯放疗组和灌注化疗+放疗组,每组70例。单纯放疗组患者采... 目的探究动脉灌注化疗序贯放疗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140例乳腺癌胸壁复发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单纯放疗组和灌注化疗+放疗组,每组70例。单纯放疗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的方法,灌注化疗+放疗组患者采用灌注化疗+放疗的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结果灌注化疗+放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治疗后,灌注化疗+放疗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P<0.05),灌注化疗+放疗组患者腋下复发、锁骨上复发、内乳复发以及胸壁复发概率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P<0.05),灌注化疗+放疗组患者的精神状况评分、情感状态评分、躯体功能评分以及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采用灌注化疗+放疗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的局部控制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脉灌注化疗 放疗 改良根治术 胸壁复发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大肠息肉中MGMT、XRC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艳春 赵佳 +1 位作者 董久兴 陈海滨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984-986,共3页
目的:观察MGMT、XRCC1蛋白在大肠息肉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GMT、XRCC1蛋白在45例大肠增生性息肉组织、5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及3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RCA1、BRCA2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性... 目的:观察MGMT、XRCC1蛋白在大肠息肉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GMT、XRCC1蛋白在45例大肠增生性息肉组织、5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及3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RCA1、BRCA2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部位、直径及是否有蒂的关系,分析MGMT、XRCC1蛋白在腺瘤性息肉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GMT、XRCC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增生性息肉以及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MGMT、XRCC1蛋白的表达与息肉的大小及是否有蒂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直径无关(P>0.05);MGMT、XRCC1蛋白在腺瘤性息肉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7.356,P<0.05)。结论:BRCA1、BRCA2蛋白的表达与大肠腺瘤性息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腺瘤性息肉 增生 MGMT蛋白 XRCC1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军 齐秀恒 +2 位作者 武振明 王帅兵 董久兴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173-2179,共7页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1)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使用慢病毒感染系统构建PTTG1基因过表达和干扰表达的HCT116人结直肠癌细胞稳定细胞株,随机分...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1)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使用慢病毒感染系统构建PTTG1基因过表达和干扰表达的HCT116人结直肠癌细胞稳定细胞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阴性对照组(B组),PTTG1敲除组(C组)和PTTG1过表达组(D组)。采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法)及实时RT-PCR检测不同稳定细胞株中PTTG1及PTTG1 mRNA的表达,分别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Transwells小室对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情况进行检测。比较各组PTTG1及PTTG1 mRNA水平的表达、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情况,并分析PTTG1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A组比较,C组的PTTG1 mRNA表达明显降低,D组的明显升高(P<0.05)。C组PTTG1蛋白表达低于B组,D组高于B组(P<0.05)。A组、B组、C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D组凋亡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D组的细胞迁移个数和侵袭个数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PTTG1上调可抑制PI3K表达,造成PI3K/AKT通路失活。进一步使用PI3K激动剂(740Y-P)和AKT激动剂(PDGF)反向逆转,发现PTTG1对PI3K/AKT信号通路同样存在抑制作用。结论:PTTG1基因过表达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且这一过程与PTTG1基因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 结直肠癌 凋亡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pT_(4b)N_(0)M_(0)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
14
作者 董久兴 赵佳 +4 位作者 武振明 刘军 王保信 苏宇 齐秀恒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 分析在根治性切除pT_(4b)期结直肠癌、病理显示无淋巴结转移(N_(0))的患者中,不同侵犯部位的预后特点及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21日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且病理分期为pT_(4b... 目的 分析在根治性切除pT_(4b)期结直肠癌、病理显示无淋巴结转移(N_(0))的患者中,不同侵犯部位的预后特点及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21日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且病理分期为pT_(4b)N_(0)M_(0)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随访至2022年12月31日,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时间及死亡时间。根据侵犯部位不同分组生存分析;根据随访是否出现疾病进展分组比较不同组的预后情况。结果 共纳入61例患者,生存分析显示肿瘤侵犯腹壁、网膜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为(22.2±3.2)个月,肿瘤侵犯胃、肠DFS为(28.3±5.6)个月,肿瘤侵犯子宫、附件DFS为(35.7±2.6)个月,肿瘤侵犯膀胱、输尿管DFS为(30.1±3.4)月,各组间Log-rank 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右半结肠癌(OR=6.829,95%CI:1.603~29.093,P<0.05),肿瘤侵犯腹壁、网膜(OR=6.198,95%CI:1.231~31.210,P<0.05),病灶最大径(OR=0.565,95%CI:0.365~0.874,P<0.05)为疾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病理分期pT_(4b)N_(0)M_(0)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中,肿瘤侵犯子宫、附件的患者预后最好,侵犯腹壁、网膜的患者预后最差。肿瘤位于右半结肠,肿瘤侵犯腹壁、网膜或肿瘤病灶较小的患者更易出现手术后的区域复发或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_(4b)N_(0)M_(0) 结直肠癌 肿瘤进展 危险因素 腹壁 网膜 复发转移
原文传递
周期蛋白E促进结直肠癌SW1116细胞增殖和侵袭
15
作者 王保信 张锐 +6 位作者 钱成荣 陈越 肖芳芳 宋天豹 董久兴 邢宏建 武振明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383-385,390,共4页
目的探究周期蛋白E高表达对结直肠癌SW1116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SW116细胞分为周期蛋白E-过表达组、对照组与空载体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周期蛋白E mRNA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法(MTT... 目的探究周期蛋白E高表达对结直肠癌SW1116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SW116细胞分为周期蛋白E-过表达组、对照组与空载体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周期蛋白E mRNA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法(MTT)观察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与空载体组相比,周期蛋白E过表达组SW116细胞的周期蛋白E mRNA表达明显升高;在24h和48h时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G_(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加。结论周期蛋白E促进结直肠癌SW1116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SW1116细胞 周期蛋白E 增殖 侵袭
原文传递
T_(1~2)N_0M_0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久兴 赵佳 +3 位作者 邹庆华 武振明 齐秀恒 张洪岩 《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索早期乳腺癌胸壁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条件:术后分期T1N0M0、T2N0M0,清扫淋巴结总数≥10枚;且未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共入组337例;其中首发转移部位为胸壁者共4... [目的]探索早期乳腺癌胸壁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条件:术后分期T1N0M0、T2N0M0,清扫淋巴结总数≥10枚;且未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共入组337例;其中首发转移部位为胸壁者共48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癌周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ER/PR表达、内分泌治疗等不同亚组在胸壁复发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癌周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Grade 3与T1~2N0M0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分期T1~2N0M0的患者中,癌周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Grade 3为术后胸壁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行术后辅助放疗有可能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胸壁复发 危险因素 辅助放疗
原文传递
动脉灌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久兴 武振明 +2 位作者 赵佳 郭茜 齐秀恒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年第12期1458-1460,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75例乳腺癌术后单纯胸壁复发患者,根据化疗药物给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75例乳腺癌术后单纯胸壁复发患者,根据化疗药物给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8例,通过锁骨下动脉造影,确认复发区供血动脉,行动脉灌注化疗,实际完成25例。对照组患者47例,静脉给药化疗,实际完成40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为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研究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29.2%。研究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为57.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经动脉灌注化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胸壁复发 动脉灌注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喉罩联合心肺复苏机用于急诊心肺复苏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佳 安艳春 +1 位作者 修明文 董久兴 《人民军医》 2016年第11期1141-1142,共2页
目的:观察喉罩联合心肺复苏机用于急诊院内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心搏呼吸骤停并进行心肺复苏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喉罩+萨博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人工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 目的:观察喉罩联合心肺复苏机用于急诊院内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心搏呼吸骤停并进行心肺复苏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喉罩+萨博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人工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1次插管成功率、开通气道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观察喉罩与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后漏气、脱出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1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开通气道时间非常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喉罩出现漏气、脱出9例(20.0%),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的2例(3.5%)。结论:喉罩+心肺复苏机用于急诊心肺复苏稳定性较差,但复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更适合用于急诊心肺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心肺复苏 心搏呼吸骤停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久兴 胡金萌 +3 位作者 赵凯丽 高松 白伟伟 王健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 NAFLD)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新发NAFLD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统计2016年天津肿瘤医院6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术后是否出现脂肪...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新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 NAFLD)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新发NAFLD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统计2016年天津肿瘤医院6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术后是否出现脂肪肝进行分组,I组:脂肪肝组,II组:无脂肪肝组。结果I组22例,U组47例。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7年底。多因素分析显示胰液外引流(OR =18. 118,95% C[为 2.868 ~ 114. 455, P = 0.002)、清扫淋巴结数量〉30( OR =8. 424,95% CI为2. 272 ~31. 232,P =0.001)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新发NAFLD独立相关。生存分析显示I组、II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2. 7个月和13. 9个月(P = 0. 9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4个月和17.7个月(P=0.09)。结论胰液肠外引流、清扫淋巴结>30枚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新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新发NAFLD对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脂肪肝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动脉灌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佳 刘琪 +3 位作者 熊露宁 邹庆华 齐秀恒 董久兴 《人民军医》 2017年第11期1092-1095,1112,共5页
目的: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经动脉灌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成本-效果,为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合理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月参加并完成我院动脉灌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治疗... 目的: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经动脉灌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成本-效果,为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合理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月参加并完成我院动脉灌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治疗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临床研究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灌注多西他赛(75mg/m^2)+表柔比星(75mg/m^2)化疗,两种化疗药物剂量按照全身用量的70%给药。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注多西他赛(75 mg/m^2)+表柔比星(75mg/m2)化疗,按照体表面积算出总剂量足量给药。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方案的直接治疗成本和治疗效果,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化疗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脱发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发生复发胸壁灌注区红肿、烧灼感7例(7.3%),患侧上肢疼痛3例(3.1%)。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案的平均总成本分别为13 722元和8895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71.5元/%和169.4元/%(P<0.05),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75.5元/%。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较静脉化疗可提高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有效率,且其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良好,虽然较传统静脉化疗增加了治疗成本,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胸壁复发 动脉灌注 成本-效果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