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湖杂交F_(1)代羔羊与湖羊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1
作者 高晓娟 薛久洲 +4 位作者 罗国洋 屈成 孙旺斌 屈雷 董书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2,182,共5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纯种湖羊羔羊和杜泊羊与湖羊杂交F_(1)代羔羊生产性能进行比较,探讨在榆林当地舍饲条件下用杜泊羊与湖羊杂交对湖羊肉用性能的改良效果。试验选择30只遗传背景相同、生长状况良好、经产且繁殖性能正常的湖羊母羊,随机分...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纯种湖羊羔羊和杜泊羊与湖羊杂交F_(1)代羔羊生产性能进行比较,探讨在榆林当地舍饲条件下用杜泊羊与湖羊杂交对湖羊肉用性能的改良效果。试验选择30只遗传背景相同、生长状况良好、经产且繁殖性能正常的湖羊母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湖羊公羊(HH组)、杜泊公羊进行交配(DH组),测定并比较2组母羊的繁殖性能、羔羊的生长性能、6月龄羔羊的屠宰性能和肉质性能。结果表明:母羊繁殖性能各性状在DH组和HH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生长性能方面,DH组羔羊2月龄、3月龄、4月龄及6月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HH组,而初生重差异不显著,且2组间的日增重除在3~4月龄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0~2月龄、2~3月龄、4~6月龄各阶段的日增重均为DH组显著大于HH组,而6月龄体尺指标除胸围为DH组显著高于HH组外,其余指标包括体高、体长、十字部高、胸宽、胸深及管围在2组间均差异不显著;6月龄羔羊屠宰性能所测各指标均为DH组高于HH组,且屠宰率差异显著,而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肉骨比、胴体产肉率差异极显著;肉质性能测定中,DH组的熟肉率显著高于HH组,其他肉品质所测指标、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榆林当地舍饲条件下,用杜泊羊与湖羊进行经济杂交可显著提高F1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而对F1代羔羊羊肉品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杜湖杂交 F_(1)代羔羊 生产性能 日增重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猪粪便中除虫脲的方法学研究
2
作者 邓润辉 范丽萍 +7 位作者 刘希望 秦哲 白莉霞 葛闻博 李世宏 李剑勇 董书伟 杨亚军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除虫脲(DFB)属于苯甲酰苯脲类化合物,能够抑制昆虫及其幼虫的几丁质合成,从而控制成虫的数量。为了解除虫脲预混剂混饲给药后,猪粪便中药物的浓度,以DFB-^(13)C_(6)为内标,建立了猪粪便中DFB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 除虫脲(DFB)属于苯甲酰苯脲类化合物,能够抑制昆虫及其幼虫的几丁质合成,从而控制成虫的数量。为了解除虫脲预混剂混饲给药后,猪粪便中药物的浓度,以DFB-^(13)C_(6)为内标,建立了猪粪便中DFB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以冰乙酸-乙腈提取粪便中的DFB,采用QuEChERS技术净化提取液,L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猪粪便样品基质对于DFB的定量检测干扰较小,检测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0 ng/g,定量限为20 ng/g;检测方法的基质效应对样品的检测影响较小;标准溶液在2~5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在定量限20 ng/g及低浓度(100 ng/g)、中浓度(1000 ng/g)、高浓度(5000 ng/g)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准确度在93%~110%,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符合方法学要求;不同浓度加标样品处理后的溶液,室温放置24 h稳定性良好,但应避免样品的反复冻融。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LC-MS/MS检测方法可用于猪粪便中DFB药物浓度的检测,为后期开展除虫脲预混剂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除虫脲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内标法
下载PDF
榆林部分地区湖羊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检测
3
作者 王玉 石嵩 +6 位作者 靳盼豪 李金昕 张洺溪 李托 李陇平 屈雷 董书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6-1756,共11页
【目的】明确规模化湖羊场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湖羊乳房炎合理用药。【方法】在6个规模化羊场采集临床型乳房炎乳样43份,采用细菌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确定引起... 【目的】明确规模化湖羊场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湖羊乳房炎合理用药。【方法】在6个规模化羊场采集临床型乳房炎乳样43份,采用细菌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确定引起湖羊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相关毒力基因。【结果】革兰染色镜检显示获得了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在Baird-Parker琼脂平板上呈现出边缘圆润,中间呈黑色的菌落;生化试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对甘露醇、过氧化氢和兔血浆凝固试验为阳性;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相似的分离株共31株。革兰阴性杆菌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呈现出黑紫色泛有金属光泽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呈现出粉红色的菌落;生化试验鉴定显示,分离株对吲哚试验和甲基红试验为阳性,对VP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呈阴性;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大肠杆菌高度相似的分离株共1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噻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耐药;分离的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亦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测出7种毒力基因,分别为PVL、Hlb、seb、clfA、clfB、fnbB和icaD基因,未检测到Hla、sea和fnb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检测出6种毒力基因,分别为hlyA、etrA、fasA、eaeA a、exhA a和stx 1基因,未检测到cnf 1、aer、estA和stx 2基因。【结论】引起该规模化湖羊场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且携带丰富的毒力基因,建议优先使用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本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乳房炎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中药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董书伟 张世栋 +4 位作者 王东升 王慧 苗小楼 严作廷 杨志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85-2096,共12页
为系统评价中药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计算机检索CNKI、Wan Fang Data、CBM、PubMed、Web of Science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全面收集中药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方法纳入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 为系统评价中药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计算机检索CNKI、Wan Fang Data、CBM、PubMed、Web of Science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全面收集中药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方法纳入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项试验,2 782头患病牛,其中试验组1 739头,对照组1 043头,试验组均采用复方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土霉素、青霉素、青链霉素联合使用和环丙沙星治疗。Meta分析显示:复方中药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总有效率优于抗生素整体组[OR=2.40,95%CI(1.74,3.32),P<0.01],但与青链霉素联合使用治疗亚组的总有效率相当;中药治愈率优于整体抗生素组[OR=1.54,95%CI(1.25,1.89),P<0.01],但与土霉素治疗亚组的治愈率相当;受胎率显著高于抗生素组[OR=1.68,95%CI(1.40,2.03),P<0.01]。发表偏倚分析显示,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有一定的发表偏倚性。根据现有证据显示,复方中药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优于抗生素,并有助于提高牛的受胎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炎 META分析 中药
下载PDF
纳米铜对大鼠肝脏毒性相关蛋白过氧化氢酶的分离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董书伟 高昭辉 +2 位作者 申小云 薛慧文 荔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981-2990,共10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纳米铜对大鼠肝脏毒性相关蛋白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探讨CAT在毒性发挥中的作用,为揭示纳米铜对肝脏毒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DE技术和PDQuest 8.0软件在大鼠肝脏蛋白组中筛选纳米铜对肝脏毒性差异蛋白... 【目的】分离和鉴定纳米铜对大鼠肝脏毒性相关蛋白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探讨CAT在毒性发挥中的作用,为揭示纳米铜对肝脏毒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DE技术和PDQuest 8.0软件在大鼠肝脏蛋白组中筛选纳米铜对肝脏毒性差异蛋白,经质谱鉴定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到下调的差异蛋白点6602和7702与肝毒性相关,鉴定均为CAT蛋白;其性质稳定,有一定亲水性,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可能属于非分泌性蛋白,含有过氧化氢酶活性位点64FDRERIPERVVHAKGAG80和过氧化氢酶亚铁血红素配合基位点354RLFAYPDTH362等功能位点;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延伸链是其主要的二级结构元件,并预测了其三级结构图;同源性分析表明,大鼠的CAT与其它8个物种有较高同源性,并构建了CAT蛋白的系统进化树。【结论】纳米铜通过下调大鼠肝脏中CAT蛋白表达,引起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是其发挥毒性作用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 肝毒性 蛋白质组学 过氧化氢酶 生物信息学 大鼠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董书伟 荔霞 +4 位作者 刘永明 王胜义 王旭荣 刘世祥 齐志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9,共5页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作为重要的实验技术,已经成为筛选重大疾病的特异生物标志物和研究发病机理的新途径。文章总结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简述了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的应用概况,并探讨了其在中兽...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作为重要的实验技术,已经成为筛选重大疾病的特异生物标志物和研究发病机理的新途径。文章总结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简述了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的应用概况,并探讨了其在中兽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中兽医学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奶牛蹄叶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
7
作者 董书伟 李巍 +3 位作者 严作廷 王旭荣 高昭辉 荔霞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4-178,共5页
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成为筛选重大疾病的特异生物标志物和研究发病机制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奶牛蹄叶炎是影响奶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论文总结了奶牛蹄叶炎和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概况,探讨了蛋白质组学在该病... 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成为筛选重大疾病的特异生物标志物和研究发病机制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奶牛蹄叶炎是影响奶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论文总结了奶牛蹄叶炎和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概况,探讨了蛋白质组学在该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炎 蛋白质组学 奶牛
下载PDF
昆明小鼠原始生殖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2
8
作者 董书伟 冯秀亮 +3 位作者 段艳萍 杨春荣 杨学义 窦忠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1,共5页
【目的】筛选体外培养昆明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最佳无血清培养基,为昆明小鼠胚胎生殖细胞(EGCs)建系奠定基础。【方法】以妊娠8.5-12.5 d昆明小鼠PGCs为材料,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组分,组成A、B、C、D、E、F、... 【目的】筛选体外培养昆明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最佳无血清培养基,为昆明小鼠胚胎生殖细胞(EGCs)建系奠定基础。【方法】以妊娠8.5-12.5 d昆明小鼠PGCs为材料,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组分,组成A、B、C、D、E、F、G 7种培养基,对昆明小鼠PGCs进行体外培养,分离培养胚胎原始生殖细胞,以筛选出其最佳培养基。【结果】D、E、F组均能得到较多的小鼠PGCs阳性集落。MEF-CM和GR-CM组的效果与细胞因子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降低了培养基的成本。【结论】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0.1 mmol/L RA或使用条件培养基MEF-CM和GR-CM,均有利于小鼠PGCs增殖。经过EGCs鉴定,本试验得到的细胞是PGCs,并且在各组培养基中均能够形成EGCs集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胚胎生殖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昆明小鼠
下载PDF
免疫失败诱发一起狐狸犬瘟热的诊治 被引量:1
9
作者 董书伟 严作廷 +2 位作者 荔霞 高昭辉 刘永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4-235,共2页
狐狸是特种经济毛皮动物,狐皮在国际市场上被公认为"软钻石"、"软黄金",其市场价格也逐年上涨,狐狸养殖具有投资少、产出快、效益好的优势,是一种朝阳养殖业(聚焦三农,2010)。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犬科动... 狐狸是特种经济毛皮动物,狐皮在国际市场上被公认为"软钻石"、"软黄金",其市场价格也逐年上涨,狐狸养殖具有投资少、产出快、效益好的优势,是一种朝阳养殖业(聚焦三农,2010)。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犬科动物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双相热型,消化道、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发病后期发生非化脓性脑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狐狸 免疫失败 诊治 诱发 动物传染病 毛皮动物 国际市场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防治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董书伟 侯义宏 +2 位作者 杨亚军 马云 李咏梅 《黄牛杂志》 2003年第6期39-42,共4页
奶牛乳房炎是对乳业影响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常见疾病。本文对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和目前该病的防治概况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对该病防治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防治 病因 防治 药物 中草药 饲养管理 预防
下载PDF
奶牛蹄病之疣性皮炎的防治
11
作者 董书伟 杨小伟 +5 位作者 张世栋 王东升 王慧 苗小楼 严作廷 杨志强 《中国乳业》 2015年第5期50-52,共3页
疣性皮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蹄病,患牛生产性能下降,被迫过早淘汰,给奶牛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奶牛疣性皮炎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奶牛 疣性皮炎 蹄病 防治
下载PDF
血液流变学在奶牛蹄叶炎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12
作者 董书伟 李巍 +4 位作者 张世栋 王东升 苗小楼 严作廷 杨志强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5年第1期22-25,共4页
蹄叶炎是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之一,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营养代谢病和微循环障碍的有效方法。笔者等总结了奶牛蹄叶炎和血液流变学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血液流变学在该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蹄叶炎 血液流变学 微循环障碍 奶牛
原文传递
黄白双花口服液治疗犊牛腹泻的系统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董书伟 樊灵芝 +5 位作者 李磊 王海峰 朱海鲸 翟军军 屈雷 王胜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利用系统药理学构建黄白双花口服液治疗犊牛腹泻的活性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相关蛋白的关系网络模型,阐述黄白双花口服液治疗犊牛腹泻的分子机制,为犊牛腹泻防治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口服利用度(OB)≥30%和... 【目的】利用系统药理学构建黄白双花口服液治疗犊牛腹泻的活性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相关蛋白的关系网络模型,阐述黄白双花口服液治疗犊牛腹泻的分子机制,为犊牛腹泻防治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口服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黄白双花口服液中每味中药(黄连、白头翁、金银花、黄芩、地榆和乌梅)的活性化合物及与其相对应的作用靶点,导入Cytoscape绘图软件中建立活性化合物与其对应靶点的互作网络图;通过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检索犊牛腹泻的有关靶点基因,使用维恩图求取二者的交集,得到犊牛腹泻与黄白双花口服液共同的靶点基因组合,然后导入String数据库中以获得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将黄白双花口服液作用于犊牛腹泻的靶点基因导入DAVID数据库中,分别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黄白双花口服液中筛选出43种活性化合物,分别对应131个相关靶点基因。黄白双花口服液与犊牛腹泻交集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包括128个节点及205条相互关系,其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的出现频率较高。利用DAVID数据库对黄白双花口服液与犊牛腹泻交集靶点的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最终富集到204条GO功能条目(FDR<10-2),其中细胞组成条目8条、分子功能条目12条、生物过程条目184条;黄白双花口服液治疗犊牛腹泻的相关蛋白主要富集于19条信号通路上(FDR<10-2)。【结论】黄白双花口服液主要以黄连、白头翁、金银花、黄芩、地榆和乌梅中的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及山奈酚等活性化合物成分,通过ATK1、MAPK1、IL-2、IL-6和IL-8等靶点,经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抗菌消炎、抑制细胞损伤及调节免疫力等作用,以达到治疗犊牛腹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白双花口服液 系统药理学 犊牛腹泻 活性化合物 靶点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犊牛腹泻病因及其药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4
作者 荔霞 王胜义 +3 位作者 刘永明 齐志明 董书伟 刘世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1-165,共5页
犊牛腹泻(calf diarrhea)是危害犊牛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明确犊牛腹泻病因及用药现状,对犊牛腹泻的防治及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重要的意义。作者对犊牛腹泻发病原因、药物防治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犊牛腹泻 病因 防治 展望
下载PDF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健 严作廷 +3 位作者 王东升 张世栋 杨志强 董书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6-663,共8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临床试验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起至2015年4月,全面收集中药治疗奶...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临床试验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起至2015年4月,全面收集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试验研究。按照Cochrane方法纳入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3419头患病牛,其中试验组2481例,对照组938例,试验组均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青链霉素治疗。复方中药治疗牛乳房炎的总治愈率显著高于青链霉素对照组[OR=2.03,95%CI(1.56,2.63),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青链霉素对照组[OR=2.25,95%CI(1.57,3.22),P<0.05],乳区总治愈率高于青链霉素对照组[OR=1.54,95%CI(1.43,1.66),P<0.05],乳区总有效率极显著高于青链霉素对照组[OR=1.20,95%CI(1.15,1.26),P<0.01]。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所纳入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性。【结论】复方中药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显著优于青链霉素,即奶牛乳房炎的中药防治研究存在重要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META分析 中药 青链霉素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的蹄叶炎奶牛血浆代谢谱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亚娟 王东升 +5 位作者 张世栋 严作廷 杨志强 杜玉兰 董书伟 何宝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255-4264,共10页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technology,GC-MS)对奶牛血浆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以明确奶牛发生蹄叶炎时血浆中代谢物的变化,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方法】根据蹄叶炎奶牛的临床症状...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technology,GC-MS)对奶牛血浆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以明确奶牛发生蹄叶炎时血浆中代谢物的变化,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方法】根据蹄叶炎奶牛的临床症状和活动量情况,选取蹄叶炎患病组S和健康对照组C奶牛各10头,采集血浆样品,经衍生化处理后,利用GC-MS方法对两组奶牛的血浆进行全部代谢物检测。用SIMCA-P 11.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supervised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蹄叶炎组奶牛和健康组奶牛检测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为进一步验证代谢组学的试验结果,检测了与差异代谢通路相关的脂质代谢指标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利用GC-MS方法,在奶牛血浆中共检测到242种代谢物,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结合t-检验筛选出37种差异代谢物(VIP>1,P<0.05),其中在蹄叶炎奶牛血浆中3种物质含量上调(FC>1),分别是氨基氧乙酸、油酸、乳糖,34种物质含量下调(FC<1),包括脂肪酸、氨基酸等。经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变化显著(P<0.05)的代谢通路包括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通路,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嘌呤代谢通路,甲烷代谢通路,苯丙氨酸代谢通路和氰基氨基酸代谢通路。在验证试验中,发现两组奶牛血浆中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差异显著,且蹄叶炎患病牛血浆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健康牛,与代谢组学结果一致。【结论】利用GC-MS技术分析了蹄叶炎患病牛与健康奶牛血浆代谢谱的变化,发现两组间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并筛选出了37种差异代谢物,而这些差异分子可能成为奶牛蹄叶炎早期诊断或群体监测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本结果全面揭示了奶牛蹄叶炎发生后血浆代谢物的代谢规律,为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蹄叶炎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奶牛
下载PDF
兰州地区犊牛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17
作者 荔霞 刘永明 +3 位作者 齐志明 董书伟 刘世祥 王胜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5-106,共2页
为明确甘肃省兰州地区犊牛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动态,从该区的3个大型奶牛场采集1月龄以内的犊牛粪便样品19份,利用轮状病毒酶标诊断试剂盒检测技术对粪便进行检测,并对粪便特征和防治药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犊牛轮状病毒性... 为明确甘肃省兰州地区犊牛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动态,从该区的3个大型奶牛场采集1月龄以内的犊牛粪便样品19份,利用轮状病毒酶标诊断试剂盒检测技术对粪便进行检测,并对粪便特征和防治药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犊牛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为36.84%;腹泻犊牛粪便颜色多为黄白或浅黄绿色水泻样;防治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占60%),辅助治疗药物占24%,中药制剂占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轮状病毒 腹泻 流行病学 兰州
下载PDF
传递函数的测试及实时控制和反演 被引量:8
18
作者 应怀樵 沈松 +1 位作者 刘进明 董书伟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1年第3期201-205,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由软件构成的快速精确测试传递函数幅频相频曲线,并通过YSL专有技术在数据采集中实时实现传函控制和反演技术的新方法,而且在DASP软件中取得成功应用。文中给出了传函的理论基础和公式,传函测试和反演技术的原理框图、试验测... 提出了一种由软件构成的快速精确测试传递函数幅频相频曲线,并通过YSL专有技术在数据采集中实时实现传函控制和反演技术的新方法,而且在DASP软件中取得成功应用。文中给出了传函的理论基础和公式,传函测试和反演技术的原理框图、试验测试数据及结果的分析,此方法能使测试系统的频响在数采中实时优化(平坦化),频率范围更宽,测量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函数 频响函数 实时控制 反演 快速精确测量 传感器标定
下载PDF
黄白口服液的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胜义 齐志明 +4 位作者 刘治岐 荔霞 董书伟 刘世祥 刘永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6-231,共6页
为了制定黄白口服液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组方中的黄连、金银花、黄芩、地榆炭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在0.139~0.83... 为了制定黄白口服液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组方中的黄连、金银花、黄芩、地榆炭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在0.139~0.834μg(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04%,RSD为0.97%(n=6);黄芩苷线性范围0.235~1.41μg(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64%,RSD为0.71%(n=6)。对黄连、金银花、黄芩、地榆炭的定性鉴别及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可用来进行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白口服液 薄层鉴别 含量测定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奶牛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及应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6
20
作者 邝晓娇 张世栋 +3 位作者 董书伟 王东升 魏立琴 严作廷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8-152,共5页
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在研究动物子宫内膜生理功能、繁殖障碍疾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筛选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论文就国内外有关奶牛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中常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等方法以及该细胞体外模型相关应用进行... 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在研究动物子宫内膜生理功能、繁殖障碍疾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筛选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论文就国内外有关奶牛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中常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等方法以及该细胞体外模型相关应用进行综述,为探索简便、高效的奶牛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及国内有关奶牛子宫内膜生理病理的分子细胞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细胞 细胞培养 体外细胞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