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大豆新品种克豆5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薛红 董全中 +5 位作者 杨兴勇 张明明 李微微 张勇 宋欢 秦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9-53,共5页
为促进高产大豆新品种克豆59的推广,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克豆5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克山1号为母本,垦鉴豆2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国家北方... 为促进高产大豆新品种克豆59的推广,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克豆5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克山1号为母本,垦鉴豆2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832.0 kg·hm^(-2),比对照品种克山1号增产9.4%。2021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48.3 kg·hm^(-2),比对照品种克山1号增产8.6%。克豆59中抗灰斑病,籽粒粗蛋白含量37.83%,粗脂肪含量19.89%。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20017。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东部冷凉山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以东嫩江流域的中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克豆59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薯豆轮作模式下不同种衣剂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桂芝 金光辉 +2 位作者 董全中 王腾 台莲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36-40,共5页
为指导薯豆轮作模式下的大豆生产,选用3种种衣剂,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以不包衣和连作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种衣剂对轮作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轮作方式下3种种衣剂应用效果优于豆豆连作,大豆种子包衣促进了大豆植株... 为指导薯豆轮作模式下的大豆生产,选用3种种衣剂,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以不包衣和连作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种衣剂对轮作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轮作方式下3种种衣剂应用效果优于豆豆连作,大豆种子包衣促进了大豆植株生长和发育,使株高、茎粗、节间数、单株有效结荚数、百粒重和产量增加,底荚高度降低,能促进早结荚,使植株重心降低可抗倒伏,同时也促进了根瘤的发生,且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明显。其中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拌种处理大豆的根瘤数最多,防治大豆根腐病效果最好,促进了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植株粗壮,增加了有效结荚数和产量;精甲·咯菌腈包衣处理的收获株数最多,但对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差,发病率最高;阿维·多·福化学药剂处理大豆有效结荚数、百粒重和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衣剂 薯豆轮作 豆豆连作 产量
下载PDF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秦猛 董全中 +4 位作者 薛红 张明明 李微微 宋欢 翟玲侠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共11页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耕、免耕以及地表覆盖秸秆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为减少土壤侵蚀、荒漠化以及盐碱化等导致的耕地退化,土壤管理方式需要由传统的耕作转...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耕、免耕以及地表覆盖秸秆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为减少土壤侵蚀、荒漠化以及盐碱化等导致的耕地退化,土壤管理方式需要由传统的耕作转向保护性耕作,以保护土壤环境、稳粮增收。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重点与难点,并对保护性耕作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健全保护性耕作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免少耕播种 秸秆还田 农业机械化 技术模式
下载PDF
轮回选择创新高蛋白质含量大豆种质资源 被引量:5
4
作者 董全中 杨兴勇 +5 位作者 张勇 薛红 张明明 李微微 李文霞 宁海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7-932,共6页
以蛋白质含量较高的D95-753-754、克辐9807-2、黑生101、克辐05-1480为亲本材料,在田间先以产量性状、农艺性状为主要指标优先择优,在室内再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进行二次择优的选择方法,主要经过三轮杂交、选择和鉴定,逐轮进行蛋白质含... 以蛋白质含量较高的D95-753-754、克辐9807-2、黑生101、克辐05-1480为亲本材料,在田间先以产量性状、农艺性状为主要指标优先择优,在室内再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进行二次择优的选择方法,主要经过三轮杂交、选择和鉴定,逐轮进行蛋白质含量、熟期、百粒重等农艺、产量、品质性状的协同优化,实现了这些性状的同步改良;各轮次育成的品系蛋白质含量不断提高,与主栽品种的产量差距不断缩小,提高了育成的新种质克交11-1615和克交11-1669的育种利用价值。在研究的过程中,坚持不同育种方法获得的中间材料和每一轮次杂交优选出的中间材料的持续利用,聚合了不同来源亲本高蛋白基因;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部分组合实现了超亲遗传。创新了高蛋白育种方法和选择策略。选育出了生育日数115 d(克山)、蛋白质含量46.5%(高于多个亲本)、百粒重19 g大豆新品种质克交11-1615和生育日数105 d(克山)、蛋白质含量44.5%、百粒重20 g的大豆新种质克交11-1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产量 百粒重 中间材料 超亲遗传
原文传递
迟播对早熟大豆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董全中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6-619,623,共5页
以黑龙江省5个不同生态区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8个播期,研究了迟播对早熟大豆品种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救灾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后,早熟大豆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变化节律是先是略有升高然后降低... 以黑龙江省5个不同生态区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8个播期,研究了迟播对早熟大豆品种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救灾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后,早熟大豆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变化节律是先是略有升高然后降低,单株粒数降低,蛋白质含量呈升高,脂肪含量下降。产量与晚播早熟品种的播期呈负相关,随着播期的延后,熟期越晚的品种产量下降的越快,当晚于一定播期时,出现早熟品种的产量超过晚熟品种的现象。早熟品种晚播,在不同的播期应选择熟期不同的品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迟播 产量 品质 农艺性状 早熟
下载PDF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探讨 被引量:20
6
作者 董全中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7,共3页
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才能更好、更快的持续发展,这是高校图书馆界非常关注和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阐述了我国在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方式方法及其大致... 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才能更好、更快的持续发展,这是高校图书馆界非常关注和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阐述了我国在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方式方法及其大致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 管理创新
下载PDF
降雨量不足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董全中 杨兴勇 +2 位作者 张勇 薛红 刘玲玲 《大豆通报》 2006年第3期5-8,共4页
本文比较分析了2004年与常年气象资料和四个试验品种的表现,结果表明:2004年6、7月份和8月上、中旬降雨量严重不足(较历年少近150 mm),造成土壤和大气干旱,大豆生长关键时期(即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供水不足,使大豆株高降低,主茎节... 本文比较分析了2004年与常年气象资料和四个试验品种的表现,结果表明:2004年6、7月份和8月上、中旬降雨量严重不足(较历年少近150 mm),造成土壤和大气干旱,大豆生长关键时期(即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供水不足,使大豆株高降低,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粒数减少,百粒重降低,产量降低的事实。说明了大豆6、7、8月份降水对大豆产量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 大豆 产量 性状 影响
下载PDF
当代搜索引擎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被引量:3
8
作者 董全中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0,共2页
当代搜索引擎存在着信息的覆盖面不广,检全率偏低、检准率不高,输出的相关信息少、无用信息多等问题,改进的关键是要提高检全率和检准率。
关键词 搜索引擎 问题研究
下载PDF
大豆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17
9
作者 董全中 《大豆通报》 2003年第3期13-13,共1页
菌核病是大豆重要病害 ,可以造成大豆减产甚至绝产。菌核病的发生与气候、前作、品种、栽培等有密切关系。菌核病的防治应以控制病源为主 ,即轮作、深翻及建立无病种子田等措施 。
关键词 大豆 菌核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轮作 深翻 无病种子田 药剂防治
下载PDF
2005年克拜地区大豆菌核病加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董全中 《大豆通报》 2007年第3期36-37,共2页
从克拜地区大豆的生产现状、气象因素、菌核病的自身特点等分析2005年大豆菌核病加重的原因。分析认为其原因是: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大豆种植面积大且重迎茬严重、向日葵面积加大为大豆菌核病发生提供了病源;2005年降雨偏多,形成了... 从克拜地区大豆的生产现状、气象因素、菌核病的自身特点等分析2005年大豆菌核病加重的原因。分析认为其原因是: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大豆种植面积大且重迎茬严重、向日葵面积加大为大豆菌核病发生提供了病源;2005年降雨偏多,形成了适合菌核萌发和菌核病孢子、菌丝侵染的条件,同时降雨偏多大豆生长繁茂也形成了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而不利于机械或人工作业进行防治的条件;密植栽培措施与菌核病防治相背,以及没有抗病品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菌核病 降雨 发生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高校院、系资料信息中心期刊管理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全中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5-76,共2页
网络环境下高校院、系资料信息中心期刊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只有确定期刊资源建设的新目标,拓展期刊服务工作的新领域,探索期刊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才能更好地发挥期刊的作用。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 资料信息中心 期刊管理工作 电子期刊
下载PDF
大豆落荚瘪荚和粒重降低的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全中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8期159-160,共2页
分析了大豆落荚、瘪荚和粒重降低的原因,提出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溉,减少重迎茬,防治病虫害等相应的防止大豆落荚、瘪荚和粒重降低的对策。
关键词 大豆 落荚 瘪荚 百粒重
下载PDF
浅谈早熟大豆品种的迟播利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全中 《大豆通报》 2002年第3期13-13,共1页
晚熟区受到冰雹袭击、农田害虫的危害、低洼地块春涝不能正常播种及严重干旱地区春旱播种后不出苗等不利情况下 ,可利用早熟大豆品种晚播 ,在积温高的地区可用早熟大豆品种复种。
关键词 大豆 迟播利用 早熟品种 复种
下载PDF
大豆丰收23号特点与应用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全中 《大豆通报》 2003年第2期23-23,共1页
本文结合大豆“丰收 2 3号”熟期短、产量性状好等品种特点 ,针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探讨了该品种在适应区主栽及复种、毁种补种问题 ,研究了春涝地块及春旱严重地区晚播等方面的应用技术。
关键词 大豆 丰收23号 应用技术 特征特性
下载PDF
伏秋旱对大豆密植栽培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全中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6期116-117,共2页
以丰收24号、丰收25号、北丰9号为试验品种,通过对2008年与常年降雨量相差的分析,研究了伏秋干旱对不同栽培密度大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伏秋干旱的条件下,由于种植密度的加大,使个体之间水份竞争加大,致使单位面积粒数、百粒重降低,其... 以丰收24号、丰收25号、北丰9号为试验品种,通过对2008年与常年降雨量相差的分析,研究了伏秋干旱对不同栽培密度大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伏秋干旱的条件下,由于种植密度的加大,使个体之间水份竞争加大,致使单位面积粒数、百粒重降低,其中百粒重的降低起主导作用,进而使产量严重降低。因此,在伏秋干旱情况下,不宜采取密植栽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密度 伏秋干旱
下载PDF
也论网站及其信息资源评价标准体系
16
作者 董全中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5-177,共3页
当前的网站及其信息资源评价标准体系,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定性评价标准、定量评价标准、内容评价标准、形式评价标准。这四种评价标准都有不完善之处,只有把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效果。
关键词 网站 信息资源 评价标准
下载PDF
通过直接引入外源DNA育成高产、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黑生101 被引量:41
17
作者 雷勃钧 钱华 +9 位作者 李希臣 卢翠华 周思君 韩玉琴 刘昭军 刘广阳 杨兴勇 董全中 赵凯 赫世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25-730,共6页
本文报道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 ,将野生大豆 DNA直接导入受体栽培大豆。经分析、鉴定、选择、育成了集高产、优质、高蛋白于一体的新品种黑生 10 1,并经 RAPD( 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分子验证 ,证明供体 DNA片段确已进入受... 本文报道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 ,将野生大豆 DNA直接导入受体栽培大豆。经分析、鉴定、选择、育成了集高产、优质、高蛋白于一体的新品种黑生 10 1,并经 RAPD( 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分子验证 ,证明供体 DNA片段确已进入受体。经连续 7年分析 ,黑生 10 1蛋白质含量超过 4 5% ,平均比受体高 1.76个百分点 ;球蛋白总量比受体高近 10个百分点 ,11S球蛋白超过了 70 % ;产量比标准品种提高 9.8% ,已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外源DNA 优良品种 黑生101 生物技术
下载PDF
大豆褐色种皮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全中 蒋炳军 +5 位作者 张勇 薛红 张明明 李微微 韩天富 宁海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1-369,共9页
为解析大豆籽粒种皮黄色向褐色突变的遗传规律及分子基础,本研究以田间发现的稳定繁殖的黄色种皮大豆中出现褐色种皮突变体及其原始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表型性状鉴定。利用大豆20对染色体上的176个SSR标记对4对自然突变为褐色种皮的突... 为解析大豆籽粒种皮黄色向褐色突变的遗传规律及分子基础,本研究以田间发现的稳定繁殖的黄色种皮大豆中出现褐色种皮突变体及其原始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表型性状鉴定。利用大豆20对染色体上的176个SSR标记对4对自然突变为褐色种皮的突变体及其原始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利用种皮色突变体与其原始品种和非原始品种进行正向杂交和反向杂交试验,并对F1、F2种皮色的分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A2连锁群上全部72对SSR标记对双亲遗传背景差异大的北豆14×克H09-95的F2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褐色种皮的突变体是其对应的原始品种的近等基因系;褐色突变是可遗传的,受细胞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遗传无关;黄色种皮对自然突变的褐色种皮表现为显性,经卡方检验,杂种后代中种皮的黄色与褐色分离比例符合3∶1的孟德尔的独立遗传规律,与经典遗传学的遗传方式是一致的。突变发生在A2连锁群的sat162和SSR53区间内。在大豆公共物理图谱(http://www.soybase.org)上SSR53和sat162区间包含GmIRCHS结构(曾被预测为I基因)区间,因此可证明参与控制种皮或种脐颜色性状的A2染色体上的经典位点I位点自然突变是黄色种皮变为褐色的原因。在研究的过程中,开发了A2染色体上的1个新的控制种皮颜色的标记SSR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褐色种皮 I基因 基因定位
原文传递
株距对不同株型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梦平 潘丽丽 +5 位作者 张勇 杨兴勇 董全中 薛红 张明明 李微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7-384,共8页
为探讨不同株距对黑龙江克拜地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于2011和2012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株距因子,6个水平分别是2,3,4,5,7,10 cm;副处理为品种因子,7个水平,3种生态株型,分别是无限多分枝(丰收6号和华疆7734... 为探讨不同株距对黑龙江克拜地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于2011和2012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株距因子,6个水平分别是2,3,4,5,7,10 cm;副处理为品种因子,7个水平,3种生态株型,分别是无限多分枝(丰收6号和华疆7734)、无限少分枝(丰收10号和丰收27)和亚有限主茎型(丰收24、克山1号和克福07-935)。结果表明:不同株距条件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显著。随着株距增加,株高在营养生长阶段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在后期呈现先升后降趋势;5节高度和底荚高度降低,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粗、1粒荚、2粒荚、3粒荚、4粒荚、瘪荚、主茎荚和全株荚数升高;百粒重变化没有规律性,虫粒率和病粒率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升高;产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分枝型材料适宜株距为7 cm,主茎型材料适宜株距为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株型 株距 品质 产量
原文传递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克山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勇 傅蒙蒙 +9 位作者 杨兴勇 董全中 薛红 张明明 李微微 王燕平 任海祥 赵团结 杜维广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1-890,共10页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态区,克山是东北北部重要产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克山地区的表现,研究其在克山的潜在育种意义。获得...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态区,克山是东北北部重要产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克山地区的表现,研究其在克山的潜在育种意义。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平均表现为全生育期133d(103.8~157.0d)、蛋白质含量39.69%(35.6%-44.38%)、油脂含量20.58%(17.47%-22.84%)、蛋脂总量60.27%(54.00%-63.97%)、百粒重17.61g(6.13~28.17g)、株高约96cm(54.92~146.8cm)、主茎19节(11.23—25.83)、分枝2.75个(0.22~7.63)、倒伏2级左右(1.00~4.oo);(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0和MGI,各性状的平均值与群体平均相近,其它熟期组在当地的表现与之不同。MG000和MG00的生育天数集中在110~120d,比当地无霜期早约10~20d,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品质性状表现则略优于MG0和MGI,特别是油脂含量和蛋脂总量分别高约1%、1.5%;株高、节数均低于MG0和MGI,分别低约10~40cm、2~8节。biGII的生育天数在当地高达150d,不能稳定正常成熟,不适合当地种植;品质性状表现低于当地品种水平,特别是蛋白质、蛋脂总量均低约2%,油脂低约0.5%;而株高、节数高于当地品种,分别高约10cm、2节,倒伏程度则高达3级。biGIII在克山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其它性状表达不正常,生长量和倒伏度增加;(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克山表现的遗传进度估计,虽然油脂和蛋白质含量相对小些,但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克山地区利用东北大豆资源育成了许多适于东北北部的优异品种,体现了东北种质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品种的表现,从供试的东北资源中提出了各农艺、品质性状改良可用的亲本品种名单,供育种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熟期组 农艺品质性状 遗传变异 育种潜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