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ID1B基因变异致Coffin-Siris综合征1型伴低血糖合并癫癎1例病例报告
1
作者 王金玲 郝晓强 +3 位作者 张黎 吴蔚 董关萍 黄轲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1病例资料男,1岁6月,因“发育落后1年余,低血糖1个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我院)内分泌科。3月龄抬头,9月龄会坐,就诊时可扶走,无法独立行走。1月前晨起出现意识不清,嗜睡,呼之不应,外院急诊测血糖1.5 mmo1·L^(-1),... 1病例资料男,1岁6月,因“发育落后1年余,低血糖1个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我院)内分泌科。3月龄抬头,9月龄会坐,就诊时可扶走,无法独立行走。1月前晨起出现意识不清,嗜睡,呼之不应,外院急诊测血糖1.5 mmo1·L^(-1),予10%葡萄糖20 mL静脉推注及补液,半小时后神志转清。患儿系G1P1,足月剖宫产,有宫内缺氧史,出生体重3.1 kg。6月龄因“双侧隐睾”行双侧隐睾固定术。母亲否认孕期高血糖病史,否认家族成员类似病史及其他遗传疾病史。入院体格检查:身高79.5 cm(P 19),体重10.5 kg(P 18),头围47 cm,胸围48 cm,神志清,精神尚可,颈软,毛发稍浓密,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系统查体 内分泌科 静脉推注 浙江大学医学院 病例报告 遗传疾病 病例资料
下载PDF
887例儿童内分泌器官实体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冰 何林 +5 位作者 顾伟忠 黄轲 吴蔚 袁金娜 傅君芬 董关萍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内分泌器官实体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经病理诊断为内分泌器官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儿童内分泌器官实体肿瘤的性别、年龄、良恶性和临床病理类型的... 目的探讨儿童内分泌器官实体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经病理诊断为内分泌器官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儿童内分泌器官实体肿瘤的性别、年龄、良恶性和临床病理类型的分布情况以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共纳入887例内分泌器官肿瘤患儿。其中,男性322例,女性565例;平均年龄为6.11岁;良性肿瘤503例(56.71%),恶性肿瘤384例(43.29%)。男性患儿内分泌器官肿瘤主要发生于睾丸,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青春期前型畸胎瘤,而女性则是卵巢部位的成熟畸胎瘤。恶性内分泌器官肿瘤见于各年龄段,婴幼儿期患儿恶性肿瘤占比最高(62.31%),其次是学龄前期(53.54%)和学龄期(27.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051,P<0.01)。不同年龄段睾丸肿瘤患儿中恶性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青春期(66.67%)、婴幼儿期(41.53%)、学龄前期(21.43%)和学龄期(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2,P=0.006)。不同年龄段的胰腺、卵巢和睾丸肿瘤患儿的主要病理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时间变化,儿童内分泌器官实体肿瘤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卵巢(χ^(2)=9.792)和肾上腺(χ^(2)=19.022)部位的肿瘤恶性占比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内分泌器官肿瘤良恶性比例相近,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内分泌肿瘤发生部位及病理类型分布各异。儿童内分泌肿瘤发病数量及部分恶性肿瘤占比呈增多趋势,建议结合流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器官肿瘤 病理特征 儿童
下载PDF
小于胎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临床特征及糖脂代谢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金薇 文革生 +2 位作者 吴蔚 董关萍 陈冬婵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4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SGA)中枢性性早熟(CPP)女童临床特征及血糖、脂代谢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132例CPP女童,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分为SGA组(n=26)及适于胎龄儿(AGA)组(n=106),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SGA)中枢性性早熟(CPP)女童临床特征及血糖、脂代谢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132例CPP女童,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分为SGA组(n=26)及适于胎龄儿(AGA)组(n=106),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骨龄进展,以及性激素、肾上腺雄激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血脂代谢水平。结果CPP女童中,SGA组女童的身高、体重均低于AGA组(t值分别为2.557、2.505,P<0.05),年龄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骨龄提前(1.76±0.39)年,较AGA组更明显[(1.52±0.3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8,P<0.01)。两组患儿的LH基础值及激发峰值、LH峰值/FSH峰值、雌二醇、雄激素及脱氢表雄酮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患儿的空腹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高于AGA组(t值分别为2.502、2.404,P<0.05),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AGA组相似(P>0.05);但两组患儿上述血糖和各项血脂水平都在正常范围内。结论CPP女童中,SGA女童骨龄进展更快,身高、体重低于AGA女童,空腹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高于AGA女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于胎龄儿 中枢性性早熟 代谢综合征 青春期
下载PDF
儿童1型糖尿病30年临床特征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董关萍 梁黎 +2 位作者 邹朝春 洪芳 李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13-515,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 1型糖尿病( T1DM)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及后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方法对发病年龄在 13个月至 14.7岁,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 T1DM的 210例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性,并对 99例患儿进行了 1~ 2... 目的分析儿童 1型糖尿病( T1DM)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及后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方法对发病年龄在 13个月至 14.7岁,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 T1DM的 210例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性,并对 99例患儿进行了 1~ 24年的并发症、生长发育、死因随访.结果因单纯糖尿病入院者 47例( 22.4%);伴酮血症入院者 69例( 32.9%);伴酮症酸中毒入院者 94例( 44.7%),其中农村患儿 78例.起病时有诱因者 43例,其中自停胰岛素 15例.酮症酸中毒患儿住院时间明显比单纯糖尿病患儿长( P<0.05).随访的 99例中出现各种并发症 50例,其中以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最高.病程长易并发各种并发症( P<0.05),病后的监测方法与并发症的发生也明显相关.患儿组身高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的基本特征;病程长易并发各种并发症;加强对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和病后教育,将对儿童糖尿病的治疗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儿童 酮症酸中毒 并发症
下载PDF
儿童恶性肿瘤2107例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董关萍 梁黎 欧弼悠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3-404,共2页
目的了解20年来该院住院儿童恶性肿瘤概况。方法对 1979至 1998年167 018例住院儿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恶性肿瘤2107例,占住院儿童的1.26%,男女之比1.7:1。白血病1180例占第一位(56.... 目的了解20年来该院住院儿童恶性肿瘤概况。方法对 1979至 1998年167 018例住院儿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恶性肿瘤2107例,占住院儿童的1.26%,男女之比1.7:1。白血病1180例占第一位(56.00%).其余依次为肾母细胞瘤187例(8.88%),恶性淋巴瘤149例(7.07%),神经母细胞瘤129例(6.12%).脑肿瘤127例(6.03%)等。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多见,但某些肿瘤有其相对集中的发病年龄。住院儿童恶性肿瘤病死率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明显降低.其发病的绝对人数明显上升。结论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各种治疗手段的改进使小儿恶性肿瘤死亡率下降,小儿恶性肿瘤尤其是白血病人数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死亡率 儿童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小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菌种分类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董关萍 李建平 尚世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64-565,579,共3页
关键词 小儿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 菌种分类 耐药性 败血症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通用引物检测儿童血和脑脊液的6种疱疹类病毒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关萍 尚世强 +2 位作者 余钟声 梁黎 俞锡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 :通过 PCR- RFLP、DNA克隆和测序分析来检测和区分 6种疱疹类病毒 ,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疱疹类病毒高度同源序列 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两对通用引物 ,一对扩增单纯疱疹病毒 1型和 2型、爱泼斯坦 -马尔病毒、人巨细... 目的 :通过 PCR- RFLP、DNA克隆和测序分析来检测和区分 6种疱疹类病毒 ,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疱疹类病毒高度同源序列 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两对通用引物 ,一对扩增单纯疱疹病毒 1型和 2型、爱泼斯坦 -马尔病毒、人巨细胞病毒 4种病毒 ,另一对扩增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 6型 2种病毒 ,经DNA PCR扩增 ,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后 ,选择 Bam H 或 Bst U 酶切扩增产物进行鉴别。最后 ,对临床 38份脑脊液 (CSF,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例 )和 4 9份血标本 (其中 2 7份为确诊病例 ,2 2份为临床诊断病例 )进行疱疹病毒的检测。结果 :38份 CSF标本中 13份阳性 (34.2 % ) ,2 7份确诊病例标本均阳性 (10 0 % ) ,2 2份临床诊断病例标本 16份阳性 (72 .7% )。这些阳性标本通过 Bam H 或 Bst U 两种酶切后能明确系何种疱疹类病毒。 6 8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和 9份非病毒感染的脑脊液标本 6种疱疹类病毒 DNA均为阴性。结论 :聚合酶链反应加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为疱疹类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感染/诊断 碱基序列 分子 克隆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小儿大肠埃希氏菌肺部感染96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关萍 徐红贞 李建平 《浙江预防医学》 2002年第2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大肠埃希氏菌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1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关萍 梁黎 《浙江预防医学》 2000年第4期15-16,共2页
本文对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RA)18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JRA好发于男性患儿,年龄大多在学龄儿童。以全身型多见占 55%,其次为多关节炎型占 25%和少关节炎型占20%。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同时伴有各系统受... 本文对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RA)18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JRA好发于男性患儿,年龄大多在学龄儿童。以全身型多见占 55%,其次为多关节炎型占 25%和少关节炎型占20%。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同时伴有各系统受损。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偏低为15.5%,水平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型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下载PDF
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柯萨奇病毒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关萍 梁黎 +3 位作者 洪芳 周笑君 余钟声 尚世强 《浙江检验医学》 2007年第4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感染在儿童1型糖尿病(T1DM)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08例T1DM患者(其中48例新发T1DM和60例缓解患者)和110例正常对照者柯萨奇病毒的IgM和IgG血清水平。结果108例患儿中柯萨奇病毒的IgM抗体阳性率为39.82%,...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感染在儿童1型糖尿病(T1DM)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08例T1DM患者(其中48例新发T1DM和60例缓解患者)和110例正常对照者柯萨奇病毒的IgM和IgG血清水平。结果108例患儿中柯萨奇病毒的IgM抗体阳性率为39.82%,而正常对照组为1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柯萨奇病毒的IgM抗体的阳性率在两组间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48例新发T1DM患儿中柯奇病毒IgM抗体的检出率为70.8%(34/48),而60例缓解T1DM患儿为15%(9/60),两者显著差异(P【0.001)。结论柯萨奇病毒在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较高,其在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儿童 柯萨奇病毒 感染
下载PDF
人白介素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儿童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董关萍 梁黎 +2 位作者 余钟声 邹朝春 周笑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74-977,987,共5页
目的研究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和测序的方法,检测118例1型糖尿病患儿和150例正常儿童IL-18基因-137位点C/G和-607位点C/A单核苷酸的多态性。结果①IL-18... 目的研究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和测序的方法,检测118例1型糖尿病患儿和150例正常儿童IL-18基因-137位点C/G和-607位点C/A单核苷酸的多态性。结果①IL-18基因-607位点C/A的-607A等位基因在T1DM和对照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1%和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137位点C/G的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②IL-18基因-137位点的CC、CG和GG基因型在T1DM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7位点的CC基因型T1DM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AA基因型T1DM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3);IL-18基因-607位点的CC基因型的新发糖尿病患儿更易发生酮症酸中毒。③IL-18基因的-137G/-607C单体基因型在T1DM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IL-18基因-607位点的CC基因型和-137G/-607C单体基因型可能与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而-607位点的AA基因型可能是T1DM的保护性基因型。-607位点的CC基因型与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2):974-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1型糖尿病 儿童
下载PDF
23S rRNA基因在临床诊断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关萍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细菌23S rRNA存在于细菌核糖体大亚基中,几乎为所有细菌所共有,其编码的基因具有保守性和变异性。本文就23S rRNA基因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在临床诊断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以及进一步分析其PCR产物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 23SrRNA基因 临床诊断 细菌感染 应用 分子生物学方法
下载PDF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
13
作者 董关萍 尚世强 +2 位作者 余钟声 邵祝洪 俞锡林 《浙江预防医学》 2004年第12期1-2,9,共3页
目的评价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聚合酶链反应(PCR)加限制酶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巨细胞病毒(CMV)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一对引物,对CMV进行PCR扩增、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后,选择BstUI进行酶切以鉴别扩增产物。结果巨细胞病毒PCR扩增后产物... 目的评价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聚合酶链反应(PCR)加限制酶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巨细胞病毒(CMV)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一对引物,对CMV进行PCR扩增、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后,选择BstUI进行酶切以鉴别扩增产物。结果巨细胞病毒PCR扩增后产物为592bp,经BstUI酶切后证实为CMVDNA,其最小检出量为01fg,与乙肝病毒、真菌、细菌和人类基因组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检测临床32份血和5份脑脊液标本中的CMV,12份血和1份脑脊液标本阳性;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标本,5例阳性。PCR阳性检出率为375%,ELISA为156%(P<005)。9例诊断为CMV感染患儿经更昔洛韦治疗10~14天后,复查外周血巨细胞病毒DNA,有1例仍为阳性。结论PCR加限制酶分析能提高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率。更昔洛韦可作为抗CMV感染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阳性 婴儿 CMV感染 脑脊液 更昔洛韦 诊断 酶切 人类基因组 DNA
下载PDF
疱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关萍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疱疹类病毒是由一组病毒组成。到目前为止,发现能致病的疱疹类病毒有8种: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爱泼斯坦-巴尔病毒;人巨细胞病毒及人疱疹病毒6、7、8型。本文对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和检测方法作了综述。
关键词 疱疹病毒 生物学特性 潜伏感染 流行病学 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法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发病状况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8
15
作者 傅君芬 梁黎 +3 位作者 王春林 洪芳 董关萍 李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发病状况,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123例体质指数(BMI)≥23的7~16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按BMI不同分为3组:BMI≥30组34例;25≤BMI〈30组57例;23≤BMI〈25组32例。分别...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发病状况,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123例体质指数(BMI)≥23的7~16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按BMI不同分为3组:BMI≥30组34例;25≤BMI〈30组57例;23≤BMI〈25组32例。分别检测肝脏(B超),血转氨酶、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尿酸,以及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FGIR)比值。对其中24例怀疑合并良性黑棘皮病的患儿行皮肤病理活检,分析NASH与良性黑棘皮病的关系。结果:123例患儿中B超发现肝脂肪病变的有99例(80.49%),诊断为NASH的54例(43.90%)。BMI≥30组脂肪肝炎和良性黑棘皮病的发生率及FGIR〈7者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在54例NASH患儿中20例伴良性黑棘皮病(37.04%),其发生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的概率及BMI值均明显高于24例不伴脂肪肝的肥胖儿童。经相关分析,ALT和AST与BMI、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FGIR有相关性(rs=0.413、0.290、0.379、-0.477,P〈0.01;rs=0.359、0.349、0.348、-0.369,P〈0.01)。结论:BMI≥30是肥胖儿童发生NASH的高危因素。NASH患儿中良性黑棘皮病发生率高,其严重的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参与NASH发病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病因学 脂肪肝/诊断 棘皮症 胰岛素抗药性 肥胖症
下载PDF
简易戈那瑞林激发试验在真性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优君 梁黎 +4 位作者 邹朝春 傅君芬 李筠 洪芳 董关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 :评价简易戈那瑞林激发试验在真性性早熟 (CP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乳房提前发育的 2 92例女孩行戈那瑞林激发试验 ,根据激发试验结果分为 CPP组 (15 1例 )、单纯乳房早发育 (PT,119例 )组和周围性性早熟 (PPP,2 2例 )组 ,并对... 目的 :评价简易戈那瑞林激发试验在真性性早熟 (CP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乳房提前发育的 2 92例女孩行戈那瑞林激发试验 ,根据激发试验结果分为 CPP组 (15 1例 )、单纯乳房早发育 (PT,119例 )组和周围性性早熟 (PPP,2 2例 )组 ,并对各组激发试验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3个时相血清黄体生成素 (LH)、促卵泡激素 (FSH)浓度 ,PPP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PT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其中 LH以 30 min最高 ,FSH以 6 0 min最高 ;CPP差异亦有显著性 (P<0 .0 1) ,L H、FSH均以 30 min最高。以基础 L H/ FSH>0 .2作为诊断 CPP标准 ,其敏感性为 4 8.3% ,特异性为 6 9.7% ;以 15 min、30 min、6 0 min L H/ FSH>0 .9作为 CPP诊断标准 ,其敏感性分别为80 .1%、6 8.9%、38.4 % ,特异性分别为 90 .8%、96 .6 %、6 9.7%。结论 :戈那瑞林激发试验后 15 min L H/ FSH>0 .9可以作为鉴别 CPP与 PT的截定值 ,可以省略注射后 6 0 min测血清 LH和 F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那瑞林激发试验 方法 黄体生成素 血液 促卵泡激素 血液 青春期 早熟 诊断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与ghrelin基因Leu72Met位点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建芳 梁黎 +4 位作者 邹朝春 王春林 傅君芬 洪芳 董关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78-98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研究ghrelin基因Leu72Met位点多态性在儿童青少年肥胖症及MS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住院的508例中、重度肥胖青少年的临床研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研究ghrelin基因Leu72Met位点多态性在儿童青少年肥胖症及MS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住院的508例中、重度肥胖青少年的临床研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WBISI)评估IR情况;对其中230例肥胖患儿和100名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利用PCR、RFLP及基因测序检测ghrelin基因多态性。结果中、重度肥胖儿童青少年MS的发生率为22.83%;HOMA-IR和WBISI两个指标在肥胖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分别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和下降;与单纯肥胖组比较,伴有代谢组分异常者的HOMA-IR明显增高(P<0.05),而WBISI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代谢组分异常的增多而加重。在儿童青少年中检测到两个ghrelin基因的多态性位点,C214A(Leu72Met)和A269T(Gln90Leu);肥胖组Leu72Met位点的多态性频率为36.09%,与对照组的4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n90Leu在肥胖组和对照组的多态性频率分别为0.43%和2.00%,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Leu72Met位点各基因型之间比较,年龄、体质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WBI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儿童青少年存在IR,且随肥胖程度及MS各代谢组分异常增加而加重;Leu72Met位点的多态性改变与汉族儿童青少年肥胖及MS的发生无关。[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2):978-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GHRELIN基因 多态性 儿童 青少年
下载PDF
浙江省1999-2004年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血脂水平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秀敏 梁黎 +1 位作者 董关萍 杜立中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71-472,482,共3页
目的 探讨浙江省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DM)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及血脂特点。方法对1999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住院且为首次发病的101例1型DM患儿的年龄发病时间、出生时间、酮症酸中毒(DKA)及血脂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年新... 目的 探讨浙江省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DM)患儿流行病学特征及血脂特点。方法对1999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住院且为首次发病的101例1型DM患儿的年龄发病时间、出生时间、酮症酸中毒(DKA)及血脂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年新诊断的1型DM病人与总住院人数之比高于1999年;男童中12岁以上组病例所占同性别比例高于同年龄组女童(27.5%vs4.9%).新诊断1型DM患儿出生于10月份至次年1月份者多于2~5月份出生者,同期发病的病例与总住院人数之比也明显升高。新诊断病例DKA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非DKA组明显升高。两组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有显著性差异。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并DKA的比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血糖、HbAlc和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儿童1型DM与总住院人数之比早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可能与青春发育有关。初发1型DM患儿的DKA发生率又有回升。1型DM患儿TC、TG与血糖和HbAlc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糠尿病酮症酸中毒 血脂紊乱
下载PDF
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109例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秀敏 吴西玲 +2 位作者 梁黎 董关萍 杜立中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90-1191,共2页
目的探讨近年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1日~2005年4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且为首次发病的109例1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酮症酸中毒和有无低钾血症分别进行分组比较,正态分布... 目的探讨近年新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1日~2005年4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且为首次发病的109例1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酮症酸中毒和有无低钾血症分别进行分组比较,正态分布的数据用x±s表示,采用为卡方及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资料用中位数表示,采用Mann-Whitey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新诊断1型糖尿病儿童非酮症酸中毒(DKA)组病程明显较DKA组长,平均住院时间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DKA组。入院时有感染诱因者21例(19.3%);伴低钾血症48例(44%),非低钾血症61例(56%);DKA组低钾血症的比率为26/47(55.3%),明显高于非DKA组的22/62(35.5%)。低钾组出现心悸、胸闷及倦怠症状出现频率为39.6%、35.4%,而非低钾组上述症状的频率分别是11.5%、16.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所有患儿无1例死亡,出院后治疗依从性不一致。结论感染可能导致患儿糖尿病的进展和临床表现的出现。低钾血症组的症状较重。可能是临床症状的不典型导致了糖尿病不能及时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糖尿病 1型 酮症酸中毒 低钾血症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生长激素缺乏儿童脂代谢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君红 梁黎 +3 位作者 邹朝春 王春林 蒋优君 董关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377-1378,1384,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脂代谢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53例GHD患儿及33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及接受rhGH治疗时间达1年以上的23例GHD患儿检测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样...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脂代谢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53例GHD患儿及33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及接受rhGH治疗时间达1年以上的23例GHD患儿检测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脂联素水平,比较GHD组与正常对照组及rhGH治疗前后血脂和脂联素水平变化。结果GHD患儿53例中高脂血症22例(41.5%),GHD与对照组血TG、TC分别为(1.6±1.6)vs(1.1±0.4)mmol/L、(4.5±0.8)vs(4.1±0.6)m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经rhGH治疗后,GHD患儿TG、TC均明显下降,而IGF-1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0.05);治疗后脂联素水平略上升,但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GF-1与年龄呈正相关,与其他因素无关;脂联素与TG呈负相关。结论GH可能直接参与GHD患儿血脂的调节,脂联素可能部分参与TG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脂代谢 脂联素 生长激素缺乏症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