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基线遥感生态指数的鄂尔多斯市生态质量分析
1
作者 薛华柱 袁茜 +2 位作者 董国涛 姚楠 张晴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鄂尔多斯市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草原荒漠过渡带和农牧交错带,研究其生态质量变化对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改进常规归一化及主成分方法,计算鄂尔多斯市基线遥感生态指数(Baseline rem... 鄂尔多斯市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草原荒漠过渡带和农牧交错带,研究其生态质量变化对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MODI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改进常规归一化及主成分方法,计算鄂尔多斯市基线遥感生态指数(Baseline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B_RSEI),分析该区域2001—2019年的生态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B_RSEI具有稳定的方向性和整体性,能更好地反映生态质量长时序变化,2001—2019年鄂尔多斯市B_RSEI呈现起伏增长和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性。(2)地表含水量指数是促进B_RSEI的主要因素,是解释B_RSEI分布的主要单因子,地表温度是抑制B_RSEI的主要因素,其交互作用最大。(3)鄂尔多斯生态质量以改善为主,占总面积的67.13%,准格尔旗、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地区生态治理效果显著。研究表明鄂尔多斯市生态质量整体改善,B_RSEI有利于分析生态质量年际变化,为鄂尔多斯市生态治理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质量 基线遥感生态指数 主成分分析 鄂尔多斯市
下载PDF
基于GoogleEarthEngine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姚楠 董国涛 薛华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0-268,共9页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空特征,揭示植被对气候因子变化的时滞效应,进而为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2001年至2020年的黄土高原地区NDVI数据、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一元线性回归和时...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空特征,揭示植被对气候因子变化的时滞效应,进而为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2001年至2020年的黄土高原地区NDVI数据、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一元线性回归和时滞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地区植被与气候因子变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过去20年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以0.076/10 a的速率增加,在空间上主要呈现极显著增加,但占总面积38.29%的区域植被覆盖变化波动较大。黄土高原月植被覆盖度与气温和降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降水是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植被对降水的响应滞后时间主要集中在3个月,而气温的滞后时间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东南部植被主要滞后0至1个月,而西北部植被主要滞后2至3个月。[结论]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20年间植被恢复情况良好,但变化波动较大,未来应继续生态保护工作进行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GEE 时滞相关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
下载PDF
1982-2015年黄河中游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自闯 董国涛 姚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10,共9页
[目的]探究黄河中游NDVI时空变化,阐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NDVI变化的影响和驱动力,并为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AVHRR GIMMS NDVI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1982—2015年... [目的]探究黄河中游NDVI时空变化,阐明自然和人为因素对NDVI变化的影响和驱动力,并为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AVHRR GIMMS NDVI数据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1982—2015年黄河中游植被NDVI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影响植被NDVI的自然和人为因子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1982—2015年黄河中游NDVI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分布.植被覆盖改善面积高达70.79%,显著改善面积为49.2%。年降水量是黄河中游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植被类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等因子也能很好地解释黄河中游植被覆盖状况。自然因子对植被变化的影响远高于人为因子,因子交互结果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结论]黄河中游植被NDVI主要受年降水量影响,34年间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交互作用下植被显著改善,未来应更加注重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模型 黄河中游
下载PDF
1982—2020年黄河流域多时间尺度气象干旱对植被影响
4
作者 李阳阳 董国涛 +2 位作者 薛华柱 郑岩超 廉耀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6,共10页
[目的]深入研究黄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干旱对植被的时空响应特征,为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性提供宝贵信息,能够减轻干旱引发的环境和经济问题。[方法]基于黄河流域1982—2020年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归一化植被... [目的]深入研究黄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干旱对植被的时空响应特征,为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性提供宝贵信息,能够减轻干旱引发的环境和经济问题。[方法]基于黄河流域1982—2020年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逐像元线性回归模型、Sen’s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研究黄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植被影响。[结果](1)1982—2020年黄河流域呈不显著的变干趋势,不同时间尺度SPEI变化趋势为负值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西部龙羊峡至兰州区域、黄河流域的南部及河套平原周围区域。(2)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呈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增加的区域(61.94%)大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减少的区域(5.43%)。(3)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状况与植被状态呈正相关,流域内呈显著正相关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西北部和最北端区域,说明这些区域的植被受干旱的影响最为严重。(4)草地和耕地对6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响应最强,林地和未利用地较其他土地类型更易受长期干旱影响。4种地貌类型都容易受到中长期缺水的影响,其中丘陵地区的植被最易受干旱影响。[结论]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防灾减灾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性提供重要的信息,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和措施,以减轻干旱对环境和经济带来的潜在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气象干旱 植被变化 NDVI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复合α-MoO_(3)的制备以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静 尚晨伟 +3 位作者 董国涛 葛烨 李育飞 徐立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α-MoO_(3)纳米棒前驱体,再通过退火的方式制备出超长α-MoO_(3)纳米棒(10μm),采用超声法将α-MoO_(3)纳米棒锚定在氧化石墨烯(GO)纳米网之间,制备三明治结构的GO@MoO_(3)纳米材料,对其进行物相形貌分析和电化学测试...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α-MoO_(3)纳米棒前驱体,再通过退火的方式制备出超长α-MoO_(3)纳米棒(10μm),采用超声法将α-MoO_(3)纳米棒锚定在氧化石墨烯(GO)纳米网之间,制备三明治结构的GO@MoO_(3)纳米材料,对其进行物相形貌分析和电化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恒电流充放电曲线,GO@MoO_(3)电极在1A/g时显示出高达370F/g的高比容量,远高于原始MoO_(3)电极214F/g的比容量;根据循环伏安曲线,与原始的MoO_(3)电极相比,GO@MoO_(3)电极表现出显著增强的比电容,在5、10、20、30、40和50mV/s下,比电容可分别高达805、594、479、430、394和355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钼 氧化石墨烯 电化学 水热法
原文传递
GO/NiMo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以及电化学性能
6
作者 王静 田宇 +3 位作者 董国涛 尚晨伟 徐立新 李育飞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32-36,共5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NiMoO_(4)纳米棒前驱体,再通过煅烧的方式制备出超长NiMoO_(4)纳米棒(10μm)。采用超声法将NiMoO_(4)纳米棒均匀附着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制备GO/NiMoO_(4)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材料的晶格结构,利用扫描电子...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NiMoO_(4)纳米棒前驱体,再通过煅烧的方式制备出超长NiMoO_(4)纳米棒(10μm)。采用超声法将NiMoO_(4)纳米棒均匀附着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制备GO/NiMoO_(4)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材料的晶格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在3 mol/L的KOH电解液中,采用三电极体系对GO/NiMoO_(4)纳米复合材料进行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和循环充放电测试,分析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恒电流充放电曲线计算出的比容量,GO/NiMoO_(4)电极在1 A/g时显示出高达721 F/g的高比容量,远高于原始NiMoO_(4)电极405 F/g的比容量;根据循环伏安曲线计算的比容量,与原始的NiMoO_(4)电极相比,GO/NiMoO_(4)电极表现出显著增强的比电容,比电容可高达1 334 F/g、1 171 F/g、896 F/g、750 F/g、646 F/g和567 F/g(5 mV/s、10 mV/s、20 mV/s、30 mV/s、40 mV/s和50 mV/s下),在电流密度为20 A/g时,循环10 000次,GO/NiMoO_(4)的容量保持率达到87.3%,远远高于NiMoO_(4)的66.9%。通过这种简单的方法制备GO/NiMoO_(4)纳米复合材料为未来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很有前途的方向,卓越的性能对其未来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NiMoO_(4) 纳米材料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黑河中游耕地变化与节水灌溉对地表耗水与地下水的影响
7
作者 张震域 唐娜 +2 位作者 吴彦昭 董国涛 赵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09,共6页
为探究黑河中游耕地面积变化与节水灌溉影响下地表水耗水及地下水动态演变特征,基于1985—2022年黑河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实测径流量月数据和中游地区49眼地下水观测井埋深月数据,结合对节水灌溉的实地调研结果,利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分... 为探究黑河中游耕地面积变化与节水灌溉影响下地表水耗水及地下水动态演变特征,基于1985—2022年黑河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实测径流量月数据和中游地区49眼地下水观测井埋深月数据,结合对节水灌溉的实地调研结果,利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地表水耗水和地下水埋深对耕地面积变化与节水灌溉的响应。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变化、节水灌溉和水量统一调度多重影响下,黑河中游地表水耗水量略有下降;黑河中游地下水埋深总体呈增大趋势,扩耕较大的大满灌区东南部与东北部及友联灌区中部地下水埋深明显增大;不同灌溉方式对地下水埋深也有较大影响,河灌区地下水埋深随地表水入渗补给量变化,井灌区和混灌区地下水埋深随地下水开采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耗水 地下水埋深 耕地面积变化 节水灌溉 黑河中游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植被恢复潜力研究
8
作者 李凯 高喆 +2 位作者 廉耀康 董国涛 畅祥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98,共5页
为分析黑河尾闾额济纳绿洲生态治理效果及未来植被恢复潜力,基于2000—2020年MOD13Q1数据集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运用Sen斜率估计和M-K检验分析了额济纳绿洲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像元二分模型、相似生境法探讨了额济纳绿洲植被... 为分析黑河尾闾额济纳绿洲生态治理效果及未来植被恢复潜力,基于2000—2020年MOD13Q1数据集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运用Sen斜率估计和M-K检验分析了额济纳绿洲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像元二分模型、相似生境法探讨了额济纳绿洲植被覆盖度、未来植被恢复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NDVI呈增大趋势,增长速率为0.001 3/a,季节尺度上春季NDVI呈显著增大趋势的面积占比最大;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附近植被覆盖度较高,研究期内西河中游区域植被覆盖度增长明显;未来植被仍呈现两河周边高、绿洲边缘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黑河尾闾湖泊周边等已经接近或达到最大植被恢复潜力,八道河至天鹅湖河道、七道河尾部河道、四道河与六道河河道尾部以及西河下段西部等区域植被提升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植被恢复潜力 额济纳绿洲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黑河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分析
9
作者 唐娜 张震域 +3 位作者 廉耀康 董国涛 高喆 李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3,122,共6页
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直接驱动因素。为评估黑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探索土地覆被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响应关系,基于InVEST模型,分析黑河流域不同时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量化土地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碳... 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直接驱动因素。为评估黑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探索土地覆被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响应关系,基于InVEST模型,分析黑河流域不同时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量化土地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河流域1992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碳储量分别为7.644 9亿、7.698 5亿、7.733 1亿、7.699 0亿t,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1992—2020年累计增加了541万t,空间上呈现从西南到东北碳密度减少的趋势;1992—2020年黑河流域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裸地转换为耕地、稀疏植被和草地,植被斑块和草地转换为森林,植被覆盖度和郁闭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InVEST模型 土地覆被 黑河流域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绿洲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董国涛 张爱娟 +2 位作者 罗格平 许文强 戴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6-732,共7页
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是反映特定地区环境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冲积平原型绿洲为研究区,选择盐土、潮土和灰漠土3种土壤类型,分析其B、Mn、Zn、Fe、Cu等微... 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是反映特定地区环境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冲积平原型绿洲为研究区,选择盐土、潮土和灰漠土3种土壤类型,分析其B、Mn、Zn、Fe、Cu等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特征。结果表明:⑴以"全国农业系统的土壤速效微量元素丰缺指标"为标准,土壤有效Mn含量属于极低水平,有效Zn和Fe含量属于中等水平,有效Cu属于丰富水平,有效B属于极富水平;⑵三工河流域绿洲土壤中有效Mn、Zn、Fe、Cu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对有效Fe、Cu含量影响很大;有机质和Mn的关系不明显,这和湿润地区研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⑶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于土壤有效B、Zn和Fe的含量影响显著;潮土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与盐土、灰漠土中含量相比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绿洲 微量元素:有效性
下载PDF
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天然林与人工橡胶林土壤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国涛 杨胜天 +3 位作者 白娟 高云飞 郑东海 朗杨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5,共5页
通过调查取样,对比分析了海南岛中部山区天然林地及林地转变为橡胶林后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对砂、粉粒和黏土粒度分布的影响显著,天然林地0~30cm、30~60cm和60~120cm三个深度的土壤的物理性黏粒含量均高... 通过调查取样,对比分析了海南岛中部山区天然林地及林地转变为橡胶林后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对砂、粉粒和黏土粒度分布的影响显著,天然林地0~30cm、30~60cm和60~120cm三个深度的土壤的物理性黏粒含量均高于人工林地。(2)天然林地和人工橡胶林三层的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天然林地0~30cm和30~60cm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大于人工橡胶林。(3)两种林地的上、中、下三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均有很大差异。天然林地土壤上层(0~30cm)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人工橡胶林。(4)人工橡胶林的土壤C:N和C:P比均大于天然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天然林 人工橡胶林 土壤特性 海南岛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泾河流域日蒸散量估算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国涛 王鸣程 +4 位作者 白娟 蒋晓辉 何宏谋 党素珍 王化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6,112,共7页
蒸散发是陆地水分和能量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遥感数据与传统蒸散发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泾河流域2006年3—10月日实际蒸散量进行动态模拟,并利用LAS站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基于遥感的P-T方法估算地表实际蒸... 蒸散发是陆地水分和能量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遥感数据与传统蒸散发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泾河流域2006年3—10月日实际蒸散量进行动态模拟,并利用LAS站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基于遥感的P-T方法估算地表实际蒸散发可获得较好的效果。2)泾河流域蒸散发空间上,总体趋势为"南高北低;东西两侧山区高,中部平原低";林地蒸散量最高,其次为农田,最低的是草地。3)时间上,泾河流域蒸散发呈单峰型分布,7月、8月份的蒸散发量最高。4)月均气温、月降雨量和月均植被指数与月均蒸散发量的相关系数分别在0.8,0.5,0.7左右,表明温度、降水和植被是影响泾河流域蒸散发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遥感 区域蒸散发模型 泾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特征空间的泾河流域土壤水分监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国涛 党素珍 +2 位作者 何宏谋 蒋晓辉 张文鸽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5,共5页
与传统土壤水分监测方法相比,遥感技术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并能提高区域土壤水分监测的精确度。利用MODIS遥感产品和农业气象观测站点土壤水分数据,建立基于温度植被指数的表层土壤水分遥感估算模型,对泾... 与传统土壤水分监测方法相比,遥感技术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并能提高区域土壤水分监测的精确度。利用MODIS遥感产品和农业气象观测站点土壤水分数据,建立基于温度植被指数的表层土壤水分遥感估算模型,对泾河流域土壤水分进行模拟估算,并分析研究区2000年-2010年3月-10月份表层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证实,基于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特征空间的方法能够较好地揭示泾河流域土壤水分的分布和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地表温度 植被指数 干旱监测 遥感 MODIS数据 泾河流域
下载PDF
黑河生态调水后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国涛 廉耀康 +2 位作者 范正军 畅祥生 谷佳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共5页
为了客观认识和评估生态调水对黑河下游绿洲植被的影响,基于遥感技术手段,分析了生态调水后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7-2017年,水域和林地、草地面积变化过程呈Ⅴ形,2000年以来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增加,植被覆盖度... 为了客观认识和评估生态调水对黑河下游绿洲植被的影响,基于遥感技术手段,分析了生态调水后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植被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7-2017年,水域和林地、草地面积变化过程呈Ⅴ形,2000年以来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植被覆盖改善区域占总面积的比例近30%,水域面积持续扩大;额济纳绿洲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主要经历了由林地和中、高覆被草地转变为低覆被草地和未利用地,而后转变为林地和中、高覆被草地的过程;通过近20a的生态调水,总体上遏制了下游绿洲植被持续减少的状态,绿洲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说明黑河生态调水对下游植被恢复起到关键作用,随着生态调水年份的增加,林草地向高覆被转变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水 植被指数 遥感 额济纳绿洲
下载PDF
河西走廊近40年地表土壤冻融状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华柱 金磊 +2 位作者 董国涛 张浩杰 李自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73,82,共10页
为探究河西走廊地区土壤冻融规律,基于ERA5-LAND逐小时地表温度数据,通过划分不同冻融阶段并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线性回归法,分析河西走廊近40年地表土壤冻融状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春季过渡期发生天数呈现平原多山区少,总... 为探究河西走廊地区土壤冻融规律,基于ERA5-LAND逐小时地表温度数据,通过划分不同冻融阶段并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线性回归法,分析河西走廊近40年地表土壤冻融状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春季过渡期发生天数呈现平原多山区少,总体年均发生天数为65天以上,完全融化期发生天数整体上为北部多于南部,在同一纬度上呈东部多于西部,且发生天数为200天以上的地区不断增加;秋季过渡期年均发生天数最少,为50天左右,完全冻结期发生天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其中春季过渡期发生天数的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较明显。(2)春季过渡期和完全融化期起始日期由北向南逐渐推迟,南北差异最大为90天以上,且不同时期完全融化期起始日期空间分布变化明显。秋季过渡期起始日期与前者相反,由北向南逐渐提前,不同时期空间分布无明显差异。绝大部分地区在12月份进入完全冻结期,高海拔山区在11月份进入完全冻结期。(3)研究区大部分地区春季过渡期起始日期滞后,完全融化期起始日期提前,故春季过渡期发生天数总体以0.2天/年的速率减少,而大部分地区秋季过渡期起始日期滞后,致使完全融化期发生天数以0.3天/年的速率增加。研究区北部完全冻结期发生天数呈增加趋势,而南部祁连山脉一带则呈现减少趋势,完全冻结期起始日期总体以0.03天/年的速率推迟。(4)山地、绿洲和荒漠地区近40年完全融化期发生天数分别以0.393,0.321,0.288天/年的速率增加,起始日期分别以0.134,0.188,0.206天/年的速率提前,完全冻结期发生天数分别以0.353,0.219,0.016天/年的速率减少,起始日期以0.06,0.10,0.01天/年的速率推迟。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年均气温每升高1℃,完全融化期发生天数增加8.1天,起始日期提前4.53天,完全冻结期发生天数减少9.02天,起始日期推迟3.27天。研究结果可为土壤冻融对气候变化响应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冻融状态 ERA5-LAND 时空变化 河西走廊
下载PDF
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减沙作用及其时效性 被引量:46
16
作者 刘晓燕 高云飞 +1 位作者 马三保 董国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在黄河近年来沙锐减的背景下,需要深入探究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减沙作用。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淤地坝拦沙与入黄泥沙减少量的关系、拦沙作用的时效性以及坝地的减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淤地坝拦沙量一般大于或等于相应的入黄泥沙减少量... 在黄河近年来沙锐减的背景下,需要深入探究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减沙作用。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淤地坝拦沙与入黄泥沙减少量的关系、拦沙作用的时效性以及坝地的减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淤地坝拦沙量一般大于或等于相应的入黄泥沙减少量;流域的林草梯田覆盖率越大、地表土壤粒径越粗,淤地坝因拦沙所致的减沙量占其拦沙量的比例越小。淤地坝拦沙作用的时效性非常突出,拦沙库容淤满即基本失去拦沙能力。失去拦沙能力后,淤地坝仍可依靠拦沙所形成的坝地发挥减沙作用;如果流域的林草梯田覆盖状况较差,坝地减沙作用的"空间影响范围"可达自身面积的4倍。不过,随着流域的林草梯田覆盖率增大,单位面积坝地的实际减沙量会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淤地坝 拦沙 减沙 时效性 坝地
下载PDF
煤矿开采区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 被引量:15
17
作者 白乐 李怀恩 +3 位作者 何宏谋 董国涛 蔡大应 党素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1-937,共7页
为定量评价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下垫面条件改变导致的水平衡要素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改变,急需开展煤矿开采区地表水水文过程和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模拟研究。在考虑地表水入渗补给的滞后性和在RCH程序内部实现垂向上对多层单元... 为定量评价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下垫面条件改变导致的水平衡要素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改变,急需开展煤矿开采区地表水水文过程和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模拟研究。在考虑地表水入渗补给的滞后性和在RCH程序内部实现垂向上对多层单元格补给表达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和模块化地下水动力模型(MODFLOW)的耦合数值模型(SWATMOD),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秃尾河流域——锦界煤矿采煤工程实例中。实例应用表明:耦合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地表水水文过程和地下水动力过程及地下水动态变化过程,可用于预测秃尾河流域煤矿开采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规律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与地下水 SWATMOD模型 耦合模拟 锦界煤矿 秃尾河流域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产沙机制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晓燕 董国涛 +3 位作者 高云飞 夏润亮 孙一 党素珍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90,共9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西北部,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之一。通过实地调查,结合下垫面、降雨和水文实测数据,本文分析了该区泥沙来源、产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该区的产沙机制。实地调查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西北部,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之一。通过实地调查,结合下垫面、降雨和水文实测数据,本文分析了该区泥沙来源、产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该区的产沙机制。实地调查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大体是黄土丘陵和黄土台塬的结合产物,地表光滑的黄土丘陵群包围着一片黄土盆地或阶地是其地形特点,土壤疏松、植被稀疏是其地貌特点,雨量和雨强小、蒸发强是其气候特点。该区泥沙不仅产自周边丘陵,且相当部分来自中部盆地的河(沟)岸崩塌或滑坡,是黄土高原河沟侵蚀最剧烈的地方,有些河流的河沟产沙占比甚至高达2/3;从支毛沟,到干沟和河道,随着汇入水量的增加,产沙强度逐级增大。周边丘陵所产洪水是河(沟)岸崩塌或滑坡的主要动力,其植被覆盖或梯田规模是影响产洪的关键因素。该区产洪能力偏低,但洪水的含沙量高、且很难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第五副区 气候下垫面 泥沙来源 产沙 机制
下载PDF
2001年-2009年中国及周边国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周秋文 杨胜天 +2 位作者 罗娅 蔡明勇 董国涛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64-71,79,共9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土开发变化特征,如何将传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与面向周边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成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新问题。基于研究区2001年、2009年两期M0DIS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对土地利...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土开发变化特征,如何将传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与面向周边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成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新问题。基于研究区2001年、2009年两期M0DIS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格局、过程、驱动力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未来双边合作的方向。结果表明:2001年-2009年期间,除了水域和林地面积减少以外,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都是增加的;除全球环境变化等自然因素外,国家政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人类因素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未来我国应注重与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在森工、农牧业、边贸往来等领域的开发合作,维护边疆稳定,实现双边共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时空格局 国土开发 周边国家
下载PDF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法的黑河中游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谷红梅 贾丽 +2 位作者 蒋晓辉 徐建新 董国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2,共6页
为了对黑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基于物元可拓评价方法,引入最大贴进度法作为改进的可拓方法,并采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系数,对黑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价,然后就不同的治理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目... 为了对黑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基于物元可拓评价方法,引入最大贴进度法作为改进的可拓方法,并采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系数,对黑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价,然后就不同的治理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目前黑河中游的水资源开发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属Ⅱ级水平,即承载力水平相对较低。对比各项治理方案,其评价特征值由现状年的2.451 7(Ⅱ级水平)调整至1.094 0(Ⅰ级水平)。影响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用水量。因而,可采取提高黑河中游地区的农业用水水平并对其灌区面积加以限制、调整当地产业结构的方法,以提高其水资源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物元模型 可拓工程 熵权 黑河中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