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七年”小说中的历史镜像与修辞策略
1
作者 董外平 《媒介批评》 2024年第1期254-270,共17页
作为历史记忆的一种传播媒介,文学对于历史的形塑充满主观性和想象性,因而历史的文学镜像与其本像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这与作家采取的修辞策略密切相关。“十七年”小说中的历史镜像主要使用了四种修辞策略:一是正义化的修辞,作家借助... 作为历史记忆的一种传播媒介,文学对于历史的形塑充满主观性和想象性,因而历史的文学镜像与其本像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这与作家采取的修辞策略密切相关。“十七年”小说中的历史镜像主要使用了四种修辞策略:一是正义化的修辞,作家借助原始正义的伦理诉求,赋予了复仇必然性和正当性;二是仪式化的修辞,作家将斗争看作成长与成熟的关键元素,攻击和受刑是英雄走向成长必经的仪式;三是传奇化的修辞,作家把武力视为英雄必备的杀敌技能,并且对其进行了浪漫传奇的想象与渲染;四是史诗化的修辞,作家对集体战斗进行了史诗化处理,将战场的牺牲都转化成胜利的光辉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历史镜像 修辞策略
下载PDF
论楚巫神秘主义与残雪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外平 杨经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58,54,共5页
残雪总是被塑造成极度西化的文学实验者,本土语境常常被忽略。残雪深受楚巫神秘主义文化的影响,楚巫神秘主义文化赋予了残雪一种神灵附体的巫性气质,并给她小说创作带来了一股神秘主义的"巫风"。残雪对女巫形象的迷狂书写以... 残雪总是被塑造成极度西化的文学实验者,本土语境常常被忽略。残雪深受楚巫神秘主义文化的影响,楚巫神秘主义文化赋予了残雪一种神灵附体的巫性气质,并给她小说创作带来了一股神秘主义的"巫风"。残雪对女巫形象的迷狂书写以及对梦幻世界的临界体验,都与楚巫神秘主义息息相关,从而构成了中国当代小说独一无二的神秘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 楚巫文化 神秘主义 女巫 梦幻
下载PDF
东方神秘主义观照下的人生世态——评彭见明新作《天眼》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外平 杨经建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0年第2期75-78,共4页
神秘主义作为有限的人类对无限的宇宙的一种特殊的认知方式,历来是文学艺术永叵探讨的主题。近年来,中国当代神秘主义文学有蔓延之势,李洱的《花腔》、范稳的《悲悯大地》、格非的《人面桃花》以及莫言的《生死疲劳》等作品都表现出... 神秘主义作为有限的人类对无限的宇宙的一种特殊的认知方式,历来是文学艺术永叵探讨的主题。近年来,中国当代神秘主义文学有蔓延之势,李洱的《花腔》、范稳的《悲悯大地》、格非的《人面桃花》以及莫言的《生死疲劳》等作品都表现出鲜明的神秘主义倾向。深受楚巫神秘主义文化影响的彭见明,携带着深刻的童年记忆以及对家乡传统文化那份无法割舍的眷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神秘主义 世态 人生 观照 《生死疲劳》 《人面桃花》 文学艺术 传统文化
下载PDF
神秘主义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外平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51-57,共7页
从语言叙事、主题内容、美学症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神秘主义特征:首先,先锋小说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段将语言归入神秘之列,又以迷宫式的叙事策略将小说叙事艺术引向神秘的深渊;其次,先锋小说通过罪孽、苦难、宿... 从语言叙事、主题内容、美学症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神秘主义特征:首先,先锋小说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段将语言归入神秘之列,又以迷宫式的叙事策略将小说叙事艺术引向神秘的深渊;其次,先锋小说通过罪孽、苦难、宿命、死亡等生命主题传达了宗教、哲学关于生命现象的神秘主义理解;再次,先锋小说通过神秘主义的书写缔造了小说一种寓言式的诗性品格。神秘主义不仅仅是个别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倾向,而是先锋小说具有整体性、流派性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主义 先锋小说 语言叙事 生命主题 诗性品格
下载PDF
青春告别式中的霍艳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外平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24期68-71,共4页
在纯文学日益式微的年代,霍艳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抉择,她要告别青春文学的繁华之地,加入寂寥的纯文学创作的队伍。这个抉择在旁人看来是多么的“不识时务”,严肃作家的境遇已经每况愈下,许多作家为了生存要么另谋它业,
关键词 青春文学 告别 纯文学创作 作家
下载PDF
撒旦的诗篇——评盛可以长篇小说《道德颂》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外平 杨经建 《理论与创作》 2009年第2期76-79,共4页
自2003年荣获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后,“她身上不同凡响的潜质,使她刚出道便成为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存在……并酝酿着一切可能的艺术突破。”2007年,盛可以再度出击,新作《道德颂》凭借其冷峻凌厉的风格和深... 自2003年荣获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后,“她身上不同凡响的潜质,使她刚出道便成为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存在……并酝酿着一切可能的艺术突破。”2007年,盛可以再度出击,新作《道德颂》凭借其冷峻凌厉的风格和深刻执著的道德探索,获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青睐,显示出她锋芒的创作才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可以 道德 长篇小说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诗篇 撒旦 当代文坛 评论家
下载PDF
暴力、历史及其幻象──重读残雪
7
作者 董外平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6期49-54,共6页
残雪小说是否存在历史、现实的经验维度?这个问题可能会引来残雪和许多研究者的诘难。一直以来,残雪及其研究者都在竭力塑造一个关于“超现实主义”的文学神话,很少有作家像残雪那样为自己的文学理念辩论不已,她的文学坚守抑或说固执... 残雪小说是否存在历史、现实的经验维度?这个问题可能会引来残雪和许多研究者的诘难。一直以来,残雪及其研究者都在竭力塑造一个关于“超现实主义”的文学神话,很少有作家像残雪那样为自己的文学理念辩论不已,她的文学坚守抑或说固执只为宣扬和呈现一种纯粹的“超现实主义文学”,或曰“新实验文学”,超现实、非理性、梦幻俨然成了残雪确认作家身份和位置的特质。重读残雪,缘于对她的文学理念和创作深深的怀疑和不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现实主义文学 文学理念 作家身份 经验世界 精神分析学 五香街 灵魂世界 妄想症 先锋作家 大是大非问题
下载PDF
繁华的忧虑——二〇一三年度长篇小说现场直击
8
作者 董外平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2013年是长篇小说的丰收年,一批重量级的大作家相继出版最新长篇力作,许多青年作家也推出了长篇新作。长篇小说的数量与质量昭示了一个时代文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2013年长篇小说的繁荣重新燃烧起中国文学未来的希望,同时也让人们看到... 2013年是长篇小说的丰收年,一批重量级的大作家相继出版最新长篇力作,许多青年作家也推出了长篇新作。长篇小说的数量与质量昭示了一个时代文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2013年长篇小说的繁荣重新燃烧起中国文学未来的希望,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文学未来的隐忧,很多作家仍然没有找到想象当下中国经验的方法,表面繁华的背后隐藏的是深刻的叙事焦虑与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度 长篇小说 繁华与忧虑.
原文传递
存在的魔杖:格非小说的神秘术
9
作者 董外平 向梦雪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0-53,共4页
无限的宇宙对于有限的人类经验来说始终是神秘的,因而格非对"存在"的探索难免陷入神秘主义的吊诡。格非小说叙事中的"空缺"契合了佛教神秘主义的"空无"之境,同时格非对存在与时间的体验带有浓郁的神秘主... 无限的宇宙对于有限的人类经验来说始终是神秘的,因而格非对"存在"的探索难免陷入神秘主义的吊诡。格非小说叙事中的"空缺"契合了佛教神秘主义的"空无"之境,同时格非对存在与时间的体验带有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小说对超越、轮回等生命现象的描写实际蕴含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时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非小说 神秘主义 叙事空缺
下载PDF
继承与超越——评红柯的新历史小说《阿斗》
10
作者 董外平 《济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6-50,共5页
《阿斗》是一部近似鲁迅《故事新编》的历史叙事类文本,它对三国历史别具一格的重写,与《故事新编》对传统"故事"的"新"说如出一辙,反映了不同时代作家对"历史"共同的思考与理解。然而,由于时代背景、文... 《阿斗》是一部近似鲁迅《故事新编》的历史叙事类文本,它对三国历史别具一格的重写,与《故事新编》对传统"故事"的"新"说如出一辙,反映了不同时代作家对"历史"共同的思考与理解。然而,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语境和个性气质的差异,两者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并体现出不同的叙述风格。同时,《故事新编》是启蒙精神对传统思想的全盘否定,而《阿斗》则是对传统与启蒙的双重批判与继承,主张用道家自然主义精神疗治启蒙的"现代性"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斗》 《故事新编》 新历史主义 历史叙事 启蒙批判
下载PDF
暴力的三副面孔--当代文学媒介中的暴力观念与塑形
11
作者 董外平 《媒介批评》 2021年第2期248-261,共14页
文学作为观念塑形的一种媒介,不仅记录人类的暴力行径,而且承担了暴力的认知功能,传递或塑造人类社会关于暴力的观念。由于时代和立场的差异,当代文学媒介中的暴力观念浮现出三副不同的面孔。“十七年文学”中的暴力是一副英雄与正义的... 文学作为观念塑形的一种媒介,不仅记录人类的暴力行径,而且承担了暴力的认知功能,传递或塑造人类社会关于暴力的观念。由于时代和立场的差异,当代文学媒介中的暴力观念浮现出三副不同的面孔。“十七年文学”中的暴力是一副英雄与正义的面孔,象征着英雄气魄和革命正义;新时期先锋文学中的暴力是一副诗学的面孔,意味着激烈的审美快感;同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暴力是一副原初的罪恶面孔,昭示着人性之恶和文化之恶。本文试图在当代文学媒介的视阈揭示社会暴力观念的不同形态,以及文学媒介对不同暴力观念的塑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媒介 暴力观念 历史修辞 审美想象 理性观照
下载PDF
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边缘性论之一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经建 董外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所谓边缘性是由其"非理性的僭妄"所致。"非理性的僭妄"源于存在主义的怀疑精神和否定意识,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 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所谓边缘性是由其"非理性的僭妄"所致。"非理性的僭妄"源于存在主义的怀疑精神和否定意识,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是对主流文学"现代性"叙事原则——历史进化说和社会进步论的持疑和质询。从世纪初鲁迅的《野草》到世纪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成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立场。这种不合"时"宜性使其只能处于边缘性地位,同时也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存在主义 非理性的僭妄 边缘性
下载PDF
中西文化语境中的伦理主题变奏曲——论李安的伦理电影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经建 董外平 《长江学术》 2010年第1期6-11,共6页
李安的伦理片立足于中西文化双重立场,既以西方文化视角审视中国家庭伦理,又以东方文化视角反观西方家庭伦理,从而开启了一条在对话中反思、批判中西传统家庭伦理的电影叙事之路,并且试图在全球化语境中融汇中西家庭伦理各自合理的部分... 李安的伦理片立足于中西文化双重立场,既以西方文化视角审视中国家庭伦理,又以东方文化视角反观西方家庭伦理,从而开启了一条在对话中反思、批判中西传统家庭伦理的电影叙事之路,并且试图在全球化语境中融汇中西家庭伦理各自合理的部分,建构一种将责任和自由、家庭和个人有机结合的双重价值取向的伦理电影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文化 伦理片 伦理叙事
下载PDF
小资青年的前生今世:一份精神史的考察——论张柠的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
14
作者 董外平 《上海文化》 CSSCI 2024年第4期49-56,67,共9页
张柠的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以青年的精神症候为视阈,分别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革命青年、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21世纪的文艺青年进行了一份精神史的考察。“青春三部曲”敏锐地捕捉到三个时代的青年身上相同或不同的“小资病”,并... 张柠的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以青年的精神症候为视阈,分别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革命青年、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21世纪的文艺青年进行了一份精神史的考察。“青春三部曲”敏锐地捕捉到三个时代的青年身上相同或不同的“小资病”,并提供了行动哲学、劳动理念、文学艺术等多种自我救赎及成长的途径。小资青年的“个体病”同时也隐喻了“社会病”,它不仅仅是一个封闭的心理精神问题,也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由于小说的叙事规避了个体成长与社会成长的密切关系,小资青年的救赎与成长呈现出未完成的态势,未能建构出文学史意义上的“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柠 “青春三部曲” 小资青年精神史
原文传递
中国式商业大片的救赎--论2011年的三部贺岁电影
15
作者 董外平 《媒介批评》 2013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贺岁电影俨然已经成了中国电影一大品牌和“救市主”,每个电影导演都想在贺岁档期大显身手,分得市场一杯羹。2011年众多贺岁电影中,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姜文的《让子弹飞》、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无论是观众口碑还是票房成绩都遥... 贺岁电影俨然已经成了中国电影一大品牌和“救市主”,每个电影导演都想在贺岁档期大显身手,分得市场一杯羹。2011年众多贺岁电影中,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姜文的《让子弹飞》、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无论是观众口碑还是票房成绩都遥遥领先,堪称2011年贺岁片的“三国鼎立”。三部电影,三种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岁电影 《让子弹飞》 商业大片 陈凯歌 票房成绩 冯小刚 贺岁档 姜文
下载PDF
《隐身衣》和先锋作家的隐身哲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外平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3-125,共3页
格非新作《隐身衣》是一篇有关“隐身”的小说,它描写了当下人一种“隐身”的生活态度。早在老子时代,中国就有“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隐身哲学,中国历代文人都不乏以隐身闻名的隐士派和“隐君子”,山水田园诗派... 格非新作《隐身衣》是一篇有关“隐身”的小说,它描写了当下人一种“隐身”的生活态度。早在老子时代,中国就有“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隐身哲学,中国历代文人都不乏以隐身闻名的隐士派和“隐君子”,山水田园诗派、竹林七贤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中国文人大多有“隐身”情结,即使身在凡尘,也以某某居士自称。隐身在古人的生存哲学里,不仅是一种修身养性,还是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理想,士大夫就把“功成身退”看作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哲学 隐身 先锋作家 山水田园诗派 人生理想 生活态度 竹林七贤 修身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