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部雪灾的奇异谱分析 被引量:55
1
作者 董安祥 瞿章 +1 位作者 尹宪志 周陆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4-219,共6页
利用奇异谱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冬半年 196 7- 1996年雪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 :雪灾的总趋势是增加的 ,特别是后冬 ,这可能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雪灾指数周期集中在 2 .0~ 3.6a和 5 .4~ 7.5a两个时段。后冬雪灾在 19... 利用奇异谱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冬半年 196 7- 1996年雪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 :雪灾的总趋势是增加的 ,特别是后冬 ,这可能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雪灾指数周期集中在 2 .0~ 3.6a和 5 .4~ 7.5a两个时段。后冬雪灾在 1985 / 1986年前后存在着由偏少向偏多的突变。利用SSA -MEM方法可以预报雪灾冬半年未来 2a趋势 ,后冬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特征 奇异谱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 雪灾指数
下载PDF
河西走廊强和特强沙尘暴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董安祥 白虎志 +1 位作者 陆登荣 冯建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2-425,共4页
分析了河西走廊1955—2000年强和特强沙尘暴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河西走廊强和特强沙尘暴自1955年以来主要呈下降趋势;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有增多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偏多,60年代正常,80年代偏少,90年代最少。强和特强... 分析了河西走廊1955—2000年强和特强沙尘暴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河西走廊强和特强沙尘暴自1955年以来主要呈下降趋势;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有增多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偏多,60年代正常,80年代偏少,90年代最少。强和特强沙尘暴的突变年份出现在60年代后期和1980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沙尘暴 趋势研究 年代际变化 均值突变
下载PDF
近40年北疆年积雪日数变化的CEOF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董安祥 郭慧 +1 位作者 王丽萍 梁天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6-940,共5页
通过1961—2001年间北疆年积雪日数的CEOF分析,研究了40年来北疆年降雪日数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北疆年积雪日数场有波动特征。第一种类型为南—北一致偏多(偏少)型,空间位相相近,并有6.4年和3.6年的周期。第二种类型为西南—东北... 通过1961—2001年间北疆年积雪日数的CEOF分析,研究了40年来北疆年降雪日数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北疆年积雪日数场有波动特征。第一种类型为南—北一致偏多(偏少)型,空间位相相近,并有6.4年和3.6年的周期。第二种类型为西南—东北一致偏多(偏少)型,空间位相相近,并有6.4年的周期。第一复主分量的时间位相和第二复主分量的时间振幅峰值年可用于年积雪日数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F 北疆 年积雪日数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河西走廊特殊地形与大风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3
4
作者 董安祥 胡文超 +1 位作者 张宇 刘德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7-351,共5页
运用河西走廊1951-2010年大风资料,参考相应地区的的地形特征,探讨了地形与大风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形的狭管效应对局地大风风速的突然加强是河西走廊多大风的重要原因,海拔是影响大风日数、最大风速和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祁连山的... 运用河西走廊1951-2010年大风资料,参考相应地区的的地形特征,探讨了地形与大风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形的狭管效应对局地大风风速的突然加强是河西走廊多大风的重要原因,海拔是影响大风日数、最大风速和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祁连山的阻挡作用是造成山区北侧大风日数偏少、最大风速偏小和持续时间偏短的重要因素;地形与河谷走向是影响大风风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特殊地形 大风 狭管效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一次大雪过程的Q矢量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董安祥 郭慧 +1 位作者 贾建颖 周陆生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5-409,共5页
应用 Q矢量理论对 1 996年 1月 1 6~ 1 8日青藏高原东部大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在降雪前 2 4 h,Q矢量散度出现了整层辐合 ,锋生函数正值区南部等值线密集处与大雪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假相当位温 ( θse)的 2 4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雪 Q矢量 诊断分析 大气温度 锋生函数 湿度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气温和地温的极值推算 被引量:8
6
作者 董安祥 白虎志 +1 位作者 李栋梁 薛万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3-506,共4页
利用耿贝尔分布函数对青藏铁路沿线7个气象站的气温和0cm地温进行了极值估计。结果表明:年极端最高气温50年一遇与常年接近,100年一遇比常年偏高0.1~1.5℃。年极端最高地温50年一遇比常年偏高0.0~10.2℃,100年一遇比常年偏高1.5~13.... 利用耿贝尔分布函数对青藏铁路沿线7个气象站的气温和0cm地温进行了极值估计。结果表明:年极端最高气温50年一遇与常年接近,100年一遇比常年偏高0.1~1.5℃。年极端最高地温50年一遇比常年偏高0.0~10.2℃,100年一遇比常年偏高1.5~13.7℃。未来50年,如果年平均气温增加1.0℃,50年一遇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将比常年偏高-0.1~2.0℃,100年一遇的将比常年偏高0.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气温 地温 极值推算
下载PDF
用模糊均生函数模型作青藏高原气候冷暖预测 被引量:5
7
作者 董安祥 李栋梁 +1 位作者 龚建福 张昆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9-502,共4页
利用模糊均生函数模型(FMGF)和滑动T-检验,分析了近620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冷暖的变化趋势,并作出预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最寒冷的时期为17世纪中期,最暖的是20世纪。温度存在31~45年的周期振荡。与20世纪后30年相比,未来50年中温度偏高... 利用模糊均生函数模型(FMGF)和滑动T-检验,分析了近620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冷暖的变化趋势,并作出预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最寒冷的时期为17世纪中期,最暖的是20世纪。温度存在31~45年的周期振荡。与20世纪后30年相比,未来50年中温度偏高约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模糊均生函数模型 温度 气候预测
下载PDF
ENSO对青藏铁路沿线气温和地温的影响及其预测 被引量:7
8
作者 董安祥 李栋梁 郭慧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2-778,共7页
研究了天文因素对近500a来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分析了近50a来ENSO事件与青藏铁路沿线气温地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春季平均最高气温、夏季平均最低气温和秋季平均最低气温,在ElNi no年偏低;而在LaNi na年则偏高... 研究了天文因素对近500a来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分析了近50a来ENSO事件与青藏铁路沿线气温地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春季平均最高气温、夏季平均最低气温和秋季平均最低气温,在ElNi no年偏低;而在LaNi na年则偏高.0cm年平均最低地温、秋季平均最低地温和冬季平均最低地温,在ElNi no年偏低;而在LaNi na年则偏高.ENSO事件对从5cm及其以下的地温没有明显影响.厄尔尼诺事件有准60a和准19a周期,其可能是对天体运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青藏铁路 气温和地温 预测
下载PDF
甘肃省伏旱短期气候概率预测 被引量:6
9
作者 董安祥 张存杰 李栋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共4页
用EOF和REOF将甘肃省伏期降水分为7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中选取了一个代表站。设计出既能反映伏期降水多少,又能反映伏期旱段长度的伏旱强度指数。将伏旱强度指数与伏旱发生的概率联系起来。通过对大气环流特征指数、地面气象... 用EOF和REOF将甘肃省伏期降水分为7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中选取了一个代表站。设计出既能反映伏期降水多少,又能反映伏期旱段长度的伏旱强度指数。将伏旱强度指数与伏旱发生的概率联系起来。通过对大气环流特征指数、地面气象要素等因子的分析,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和多级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甘肃省几个代表站的伏期干旱指数的概率预报方程。提出了集成概率预测的概念。最后给出了对伏旱概率预测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旱 强度指数 概率预测 短期气候预测 降水预报
下载PDF
黄河流域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董安祥 柳媛普 +1 位作者 李晓苹 白虎志 《干旱气象》 2010年第3期270-278,共9页
分析了黄河流域连续11a(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22~1932年的干旱是至少200a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这次极端干旱事件是处于相对增暖和百年尺度干旱背景下发生的,其时间长、范围广、危害重、多灾并发,... 分析了黄河流域连续11a(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22~1932年的干旱是至少200a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这次极端干旱事件是处于相对增暖和百年尺度干旱背景下发生的,其时间长、范围广、危害重、多灾并发,旱灾、蝗灾、地震、瘟疫、匪患和兵祸,天灾与人祸交织在一起,酿成了惨绝人寰的大灾荒。这次极端干旱事件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力遭受了极大摧残,群众生活处于极端困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极端干旱事件 特点 影响
下载PDF
500年来中国东部雨带的南北摆动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安祥 冯松 张存杰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8-382,共5页
研究表明 ,在世纪时间尺度上 ,14 70年以来 ,在 10 8°E以东、4 0°N以南的中国东部发生了 7次多雨和 7次少雨过程 ,它们都最先从中国北方开始 ,然后是江淮地区 ,华南地区出现最迟。中国温度高时 ,多雨区偏南 ,温度低时 ,多雨... 研究表明 ,在世纪时间尺度上 ,14 70年以来 ,在 10 8°E以东、4 0°N以南的中国东部发生了 7次多雨和 7次少雨过程 ,它们都最先从中国北方开始 ,然后是江淮地区 ,华南地区出现最迟。中国温度高时 ,多雨区偏南 ,温度低时 ,多雨区偏北。中国多雨区自北向南的位相差异可能与Hadley环流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雨带 南北摆动 温度 长江流域 干旱 大气环流 降水变化
下载PDF
1900年前后中国特大旱灾的旱情及其形成的自然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安祥 李耀辉 张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1-776,共6页
为了深入认识近代特大干旱事件的成因,利用中国1900年前后旱涝等级资料、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和西北地区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资料等,分析了1900年前后中国特大旱灾的旱情及其形成的自然因素。结果表明:(1)1900年前后的特大旱灾出现在10... 为了深入认识近代特大干旱事件的成因,利用中国1900年前后旱涝等级资料、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和西北地区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资料等,分析了1900年前后中国特大旱灾的旱情及其形成的自然因素。结果表明:(1)1900年前后的特大旱灾出现在100年来年代际变暖期,以北方干旱最严重,且多灾并发。(2)1900年前后是年代际夏季风最弱的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和西伯利亚高压年代际增强期是特大旱灾发生的直接原因。(3)强厄尔尼诺事件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低值期,也是1900年前后特大旱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00年前后 特大旱灾 自然因素 夏季风 厄尔尼诺
下载PDF
1942年中国北方八省市大旱的成因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安祥 李耀辉 张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5-210,共6页
分析了1942年中国北方八省市大旱的的旱情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1942年中国北方出现一次以河南为中心的极端干旱事件,以夏季和冬季最严重,它发生在年代际相对温暖背景下。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暖位相是1942年大旱重要的海洋背景。1940~194... 分析了1942年中国北方八省市大旱的的旱情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在1942年中国北方出现一次以河南为中心的极端干旱事件,以夏季和冬季最严重,它发生在年代际相对温暖背景下。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暖位相是1942年大旱重要的海洋背景。1940~1942年南方涛动指数为负位相是1942年大旱重要的热带环流年际变化的背景。强度为1级的厄尔尼诺事件,东亚夏季风偏弱和登陆台风偏少可能是1942年北方大旱的重要原因。由于河南省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前期旱涝灾害频发,加上当年多灾并发,致使1942年河南省的旱灾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年 中国北方八省市 大旱 成因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部一次大雪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董安祥 罗琦 周陆生 《甘肃科学学报》 2001年第3期43-46,共4页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 1 996年 1月 1 6日~ 1 9日青藏高原东部大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降雪前期 ,暖湿空气发展 ,降雪时从 50 0 h Pa到 2 0 0 h Pa有强烈深厚的垂直涡旋运行和湿空气斜压性强是雪量大的重要原因。大降雪中心位于...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 1 996年 1月 1 6日~ 1 9日青藏高原东部大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降雪前期 ,暖湿空气发展 ,降雪时从 50 0 h Pa到 2 0 0 h Pa有强烈深厚的垂直涡旋运行和湿空气斜压性强是雪量大的重要原因。大降雪中心位于MPV1 零线西侧强梯度带的正值区内 ,它也位于 MPV2 零线北侧强梯度带的负值区内。冬季在对流稳定层结下 ,当 MPV2 值为负时 ,垂直涡度才能得到较大的增长 ,导致上升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大雪 湿位涡 分析 发生机制 垂直涡度 暖湿空气发展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侯学的新进展及其主要科学问题 被引量:27
15
作者 董安祥 白虎志 雷小斌 《干旱气象》 2006年第4期57-62,共6页
回顾了“十五”期间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侯学的进展。就遥感监测、西北干旱形成机制、西北地区年代际的气候变化、西北干旱新的强讯号、高原干旱气候生态作物适应性和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等方面所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和学术成... 回顾了“十五”期间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侯学的进展。就遥感监测、西北干旱形成机制、西北地区年代际的气候变化、西北干旱新的强讯号、高原干旱气候生态作物适应性和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等方面所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和学术成就,作了系统的回顾;并对21世纪初干旱气侯学的主要科学问题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气侯学 中国西北地区 进展 科学问题
下载PDF
1920年中国北方7省(市)大旱的灾情及其成因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安祥 王劲松 李忆平 《干旱气象》 2013年第4期750-755,共6页
分析了1920年中国北方7省(市)大旱的旱情及其形成的物理因素。结果表明:1920年中国北方的大旱灾以京津冀最为严重,范围大,且多灾并发,危害异常严重。从1918年夏季到1920年春季南方涛动指数为负位相,是此次大旱重要的热带环流年际变化背... 分析了1920年中国北方7省(市)大旱的旱情及其形成的物理因素。结果表明:1920年中国北方的大旱灾以京津冀最为严重,范围大,且多灾并发,危害异常严重。从1918年夏季到1920年春季南方涛动指数为负位相,是此次大旱重要的热带环流年际变化背景;该年是近百年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最弱最偏东的一年,这是形成大旱的主要原因;强厄尔尼诺事件是大旱的重要原因;登陆台风偏少和台风位置偏东、偏南,是造成干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年 中国北方 大旱 灾情 成因
下载PDF
太阳活动与西北地区降水 被引量:20
17
作者 董安祥 祝小妮 郭慧 《甘肃科学学报》 1999年第4期14-17,共4页
利用近400 a 资料,分析了太阳黑子与厄尔尼诺、西北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黑子低值年和谷年易出现厄尔尼诺事件,在太阳黑子谷年易旱。
关键词 太阳活动 黑子 西北地区 降水 厄尔尼诺
下载PDF
中国冰雹研究的新进展和主要科学问题 被引量:25
18
作者 董安祥 张强 《干旱气象》 2004年第3期68-76,共9页
简要总结了自1990年以来中国人工防雹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展,分析了冰雹研究和防雹作业方面存在的一些科学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 冰雹 研究 进展
下载PDF
2006年度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技术总结 被引量:9
19
作者 董安祥 白虎志 《干旱气象》 2007年第1期88-94,共7页
关键词 干旱气象 气候变化 学术研讨会 技术人员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减灾 中国气象局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2009~2010年河西走廊大风日低空垂直切变和湍流统计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安祥 蔡忠兰 +2 位作者 方锋 向军 杨苏华 《干旱气象》 2014年第2期270-274,共5页
为了给河西走廊风电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河西走廊14 座风能观测塔2009 年9 月至2010 年8 月的资料,分析了大风日低空垂直切变和湍流的演变和分布.结果表明:大风日风速垂直切变指数年平均在0. 092 ~0. 158 之间,较国标有些偏低;10 ... 为了给河西走廊风电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河西走廊14 座风能观测塔2009 年9 月至2010 年8 月的资料,分析了大风日低空垂直切变和湍流的演变和分布.结果表明:大风日风速垂直切变指数年平均在0. 092 ~0. 158 之间,较国标有些偏低;10 ~ 30 m、10 ~ 50 m 和10 ~ 70 m 的大风日风速垂直切变指数比非大风日偏小;低层风速垂直切变大,高层风速垂直切变小;大风日10 m、30 m、50 m 和100 m 4 层的年平均湍流强度为0. 11,比非大风日偏小一半左右;在大风日,随风速增大,风速不均一性减小,风向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大风日 低空 垂直切变 湍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