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高校污水处理站工艺改进方案分析
1
作者 董小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183-0186,共4页
面对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以及氮、磷进入水体带来的危害,某高校污水处理站面临升级改造的需求。本文以此为工程实例,在原有的A/O+MBR工艺基础上增加深度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本文将对污水处理站的水处理过程进行分析,... 面对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以及氮、磷进入水体带来的危害,某高校污水处理站面临升级改造的需求。本文以此为工程实例,在原有的A/O+MBR工艺基础上增加深度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本文将对污水处理站的水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包括技术创新、工艺优化、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措施。我们希望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率和水质稳定性,减少能耗和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问题分析 优化设计
下载PDF
TUNEL法原位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改进 被引量:18
2
作者 董小莉 谭宁 +2 位作者 符永恒 邓宇珺 孙凯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是检测细胞凋亡的常用方法,但以往仍有TUNEL假阳性率高的报道。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应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时增强其特异性的方法。方法: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的石蜡切片(2μm... 目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是检测细胞凋亡的常用方法,但以往仍有TUNEL假阳性率高的报道。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应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时增强其特异性的方法。方法: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的石蜡切片(2μm)和冰冻切片(3μm)进行TUNEL染色。分为石蜡切片HE染色组,石蜡切片常规TUNEL组,冰冻切片改良TUNEL组。石蜡切片常规TUNEL组完全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冰冻切片改良TUNEL组使用荧光素(FITC)标记的dUTP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双重荧光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TUNEL改良法凋亡背景清晰,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域,其凋亡检出率与石蜡切片HE染色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TUNEL组凋亡背景清晰度较差,非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域亦有大量阳性细胞出现,其凋亡率明显高于石蜡切片HE染色(P<0.01)。结论:冰冻切片改良TUNEL法可能是更适宜研究SD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凋亡 冰冻切片 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下载PDF
结核性毁损肺行全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7
3
作者 董小莉 杨斌 +1 位作者 董红生 李卫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结核性毁损肺 全肺切除术 麻醉
下载PDF
脑钠肽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董小莉 谭宁 +5 位作者 马立宁 王苗 李斌 王圣 邓宇珺 符永恒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BNP组、BNP+2-巯基丙酰甘氨酸组(BNP+MPG组),结扎前降支,缺血35 min,再灌注120 min制作心...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BNP组、BNP+2-巯基丙酰甘氨酸组(BNP+MPG组),结扎前降支,缺血35 min,再灌注120 min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S组只在前降支下穿针过线,不结扎前降支。各组均于前降支过线/结扎后10 min开始尾静脉恒速泵入相应药物直至再灌注结束。S组泵入生理盐水,I/R组泵入生理盐水、BNP组泵入BNP[0.01 g/(kg·min)];BNP+MPG组泵入BNP[0.01 g/(kg.min)]并在缺血25 min后经尾静脉弹丸注射MPG(20 mg/kg);再灌注结束后取心脏,检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I/R组相比较,BNP组的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提示BNP可以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并因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产生保护作用;与BNP组相比较,BNP+MPG组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提示BNP对可能通过控制活性氧(ROS)水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提示BNP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与ROS有关。结论BNP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与RO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活性氧 氧化应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细胞凋亡 大鼠
下载PDF
BNP对在体大鼠I/R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小莉 谭宁 邓宇珺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1期3124-3126,共3页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入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BNP 0.005组及BNP 0.01组,每组6只,制作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使用上述干预,再灌注结束后摘取心...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入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BNP 0.005组及BNP 0.01组,每组6只,制作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使用上述干预,再灌注结束后摘取心脏,检测心肌标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结果 S组、I/R组、BNP 0.005组、BNP 0.01组SOD分别为(195.78±21.45)U/mg、(84.35±9.03)U/mg、(125.66±18.06)U/mg、(161.83±15.49)U/mg;MDA分别为(2.73±0.41)nmol/mg、(7.36±0.51)nmol/mg、(4.46±0.47)nmol/mg、(3.69±0.38)nmol/mg;AI分别为(3.84±2.53)%/(43.63±3.70)%/(22.13±2.85)%、(14.21±2.77)%。各组间SOD、MDA活力及A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其他组,BNP各组均具有较高的SOD活力和更低的MDA活力及AI水平(P<0.001),而相较于BNP 0.005组,BNP 0.01组SOD活力更高(P=0.001),MDA活力及AI水平更低(P值分别为0.007和0.012)。结论 BNP后处理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利钠肽 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法规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董小莉 梁丽郁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少数民族体育法规进行研究,发现当前少数民族体育法规建设中有关少数民族体育法规太少;地方性体育立法忽视了少数民族体育自身的内容;少数民族体育法规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广泛等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加强少数...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少数民族体育法规进行研究,发现当前少数民族体育法规建设中有关少数民族体育法规太少;地方性体育立法忽视了少数民族体育自身的内容;少数民族体育法规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广泛等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立法建设,立足于民族地区实际,细化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法规,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法规宣传等对策,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法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体育 法规建设 对策
下载PDF
癫癎患者脑电图癎样放电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董小莉 赵忠新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9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分析癫癎患者脑电图癎样放电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用24 h 便携式磁带记录脑电图(AEEG) 检出癎样放电的162 例癫癎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在临床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患者,AEEG 可检出有明确定位价... 目的:分析癫癎患者脑电图癎样放电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用24 h 便携式磁带记录脑电图(AEEG) 检出癎样放电的162 例癫癎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在临床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患者,AEEG 可检出有明确定位价值的颅内局灶性异常。睡眠时期癎样放电检出率为80 % ,癎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Ⅰ—Ⅱ期(79 % ) ,清醒期及睡眠期均出现癎样放电的74 例患者中其局灶性异常(67 % ) 均出现于睡眠期,癎样放电仅出现于睡眠期患者的AEEG 局灶性异常率为82 % (45/55) 。结论:AEEG 对癫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检出有夜间发作倾向的部分性癫癎的癎样放电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动态脑电图 痫样放电 局灶定位 诊断
原文传递
盐酸瑞芬太尼用于肺外科手术30例临床观察
8
作者 董小莉 刘延玲 +1 位作者 钟巍 张玉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81-1182,共2页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肺外科手术 麻醉效果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小莉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1年第5期52-54,共3页
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给外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格局。本文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优越性,外语教师角色定位相应的变化及现代教育媒体环境下外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外语教学 教师的角色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巨大肺囊肿行肺叶切除1例麻醉体会
10
作者 董小莉 李卫东 +1 位作者 孟宪惠 刘旭萍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肺叶切除 婴儿 麻醉 肺囊肿 巨大型 先天性
下载PDF
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综合评估 被引量:23
11
作者 邓宇珺 符永恒 +9 位作者 谭宁 曾红科 单志新 林秋雄 李晓红 董小莉 余细勇 杨敏 谭卫萍 苏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2-416,共5页
目的:构建并评估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将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结扎组和I/R模型组,手术的两组全麻下开胸暴露心脏,假结扎组只过线不结扎,模型组使用"U形金属管"进行... 目的:构建并评估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将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结扎组和I/R模型组,手术的两组全麻下开胸暴露心脏,假结扎组只过线不结扎,模型组使用"U形金属管"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持续心电图监测,并于再灌注2 h与4 h后进行血浆生化﹑心肌组织学的检测。结果:与正常组和假结扎组比较,I/R模型组心电图有明显ST-T改变和再灌注后病理性Q波,再灌注2 h和4 h时存在比较明显的ST-T改变;血标本检测示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T-SOD水平在2 h和4 h也应激性升高(P<0.05);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模型组左心室心肌损伤疤痕明显,且2 h模型组左室心肌存在间隔性梗死区域,4 h模型组心肌组织区域性梗死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TUNEL法与Bcl-2﹑Bax蛋白实验显示2 h和4 h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Bcl-2/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比值下降显著(P<0.01)。结论:成功建立大鼠活体心肌I/R模型,模型大鼠的心电图、血清学、心梗面积﹑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组织病理学等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钟伟 王圣 +2 位作者 李斌 王裕岱 董小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47,290,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对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未行急诊血运重建治疗(梗死时间...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对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未行急诊血运重建治疗(梗死时间>12 h)的STEMI患者132例,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为静脉使用rhBNP组70例,第二组为未使用rhBNP的对照组62例,分别在发病第1、7天抽取外周血,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外周血EPCs,荧光显微镜鉴定EPCs,并检测EPCs数量及体外增殖、迁移、黏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发病第7天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使用Rentrop侧枝循环分级法评估侧枝循环形成,并心脏彩超测量LVDD、LVEF及检测血浆BNP来评估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BNP组外周血EPCs的数量明显增加,EPCs增殖、迁移、黏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明显改善(P<0.01),冠状动脉侧枝循环明显丰富,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rhBNP明显改善STEMI患者EPCs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内皮组细胞(EPCs)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血栓事件相关危险因素及转归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圣 孙翠芳 +6 位作者 吴钟伟 王裕岱 黄修献 卢思稼 董小莉 帅付杰 李斌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13-919,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发生率、临床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等特点。探讨IPTE对于心脏结构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人...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发生率、临床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等特点。探讨IPTE对于心脏结构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连续收治的确诊为AMI并在住院期间接受PCI术的8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8例,平均年龄61.05±11.96岁;女128例,平均年龄68.18±10.42岁。将PCI术中出现血栓事件的患者入选IPTE组,未出现血栓事件的患者入选NIPTE组。所有入选患者行PCI术前送检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指标。依据GRACE评分、CURSADE评分、SYNTAX积分及血栓负荷积分等进行危险分层,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出现IPTE 166例(19.86%),未出现IPTE 670例。IPTE组与NIPTE组SYNTAX积分无显著差异,但血栓负荷积分显著高于NIPTE组(1. 11±0. 78比0.57±0.70,P〈0.001)。IPTE组患者入院时首次CK-MB(127.20±138.36 U/L比89.67±139.25 U/L,P〈0.01)、首次TNT(2.30±3.04μg/L比1.81±2.59μg/L,P〈0.05)、hs-CRP(28.90±43.97 mg/L比22.96±30.92 mg/L,P〈0.05)、白细胞数(11.50±3.94 109/L比10.43±3.63 109/L,P=0.001)及Hcy(17. 26±15. 28μmol/L比14. 41±8. 33μmol/L,P 〈0.05)显著高于NIPTE组。IPTE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30.1%比22.2%,P〈0.05),两组死亡、再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事件无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9,95%CI为1.017~1.062,P〈0.001)、血糖(OR=1.107,95%CI为1.023~1.197,P〈0.05)、FIB降低(OR=0.758,95%CI为0.644~0.893,P〈0.05)、TT缩短(OR=0.994,95%CI为0.990~0.998,P〈0.01)、Hcy(OR=1.033,95%CI为1.010~1.058,P〈0.01)、RBC(OR=2.078,95%CI为1.357~3.183,P〈0.01)、TNT(OR=1.144,95%CI为1.048~1.249,P〈0.01)以及血栓负荷积分(OR=2.773,95%CI为2.067~3.719,P〈0.001)是出现IP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中AMI患者PCI术中IPTE发生率为19.86%; IPTE组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糖、FIB、TT、Hcy、RBC及血栓负荷积分是AMI患者PCI术中出现IPT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中血栓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钟伟 王圣 +2 位作者 李斌 王裕岱 董小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研究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心内科2012-10~2013-04收治的UAP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大剂量组术前3 ... 目的研究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心内科2012-10~2013-04收治的UAP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大剂量组术前3 d连续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小剂量组术前3 d予常规剂量20 mg。于术前及术后8 h、24 h测定肌钙蛋白Ⅰ(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手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浓度;术后随访1个月了解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大剂量组c Tn I、CK-MB及HsCRP浓度低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c Tn I、CK-MB升高的发生率低于小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血脂无明显差异,用药后血脂均有所下降,且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损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Crusade 评分系统评估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出血风险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钟伟 王圣 +2 位作者 李斌 王裕岱 董小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运用危险分层级别( Crusade)评分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10-01~2014-06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共364... 目的:运用危险分层级别( Crusade)评分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10-01~2014-06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共364例,对每例患者进行Crusade评分并进行危险分层,其中单纯应用双重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共160例(对照组),双重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204例,观察住院7 d内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364例患者中共有30例发生主要出血事件,出血发生率为8.2%。其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最高,占43%,其次为泌尿系统出血,呼吸系统、腹膜后及颅内出血发生率相对较低。在160例单纯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患者中,住院期间有9例发生出血,总出血发生率为5.6%,由极低危组至极高危组出血发生率依次为0、0、0.6%、1.9%和3.1%。在204例患者中使用双重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患者中,住院期间有21例发生出血,总的出血发生率为10.3%;由极低危组至极高危组出血发生率依次为0、0、0.9%、3.4%和5.9%;高危组及极高危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各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替罗非班患者高危组及极高危组出血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极低危组、低危组及中危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随着Crusade评分增加,各组出血发生率呈增加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在评分高危组及极高危组出血发生率显著增加。 Crusade评分系统对STEMI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替罗非班的出血风险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 危险分层级别(Crusade)评分系统 出血
下载PDF
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对缺氧缺血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钰 白峰华 +3 位作者 张君 詹峰 董小莉 吴奎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095-1100,1148,共7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对急性缺氧/缺血(HI)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1)收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者的血浆和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对急性缺氧/缺血(HI)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1)收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者的血浆和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血浆中METTL3的表达水平。(2)取人心肌细胞AC16,分为对照组、HI-2h组、HI-4h组、siMETTL3+HI-2h组、siNC+HI-2h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HI-2h组、HI-4h组使用1%O 2和1%胎牛血清培养基诱导HI心肌细胞模型,siMETTL3+HI-2h组、siNC+HI-2h组分别转染有效沉默METTL3的小干扰RNA序列、阴性对照小干扰RNA序列后建立HI心肌细胞模型。检测各组AC16细胞的增殖率和凋亡率,METTL3、激活型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leaved-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将溶酶体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添加至培养基后,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组及干预,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Ⅱ(LC3B-Ⅱ)、人死骨片1(SQSTM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心肌梗死患者血浆METTL3 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METTL3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2)与对照组比较,HI-2h组、HI-4h组AC16细胞的增殖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METTL3蛋白、cleaved-Caspase3蛋白、Bax/Bcl-2比值、SQSTM1蛋白的表达上调,而LC3B-Ⅱ的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与HI-2h组和siNC+HI-2h组比较,siMETTL3+HI-2h组的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METTL3、cleaved-Caspase3、Bax/Bcl-2比值、SQSTM1的蛋白表达下调,LC3B-Ⅱ的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METTL3在心肌梗死患者体内和HI诱导的急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均升高,沉默METTL3可以抑制HI心肌细胞的凋亡并增加自噬通量,从而促进细胞增殖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缺血缺氧损伤 N 6-甲基腺苷 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下载PDF
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慢滤池三种启动方式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相生 董小莉 +1 位作者 李秀强 孟雪征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2-145,共4页
将慢滤池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并对3种启动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初沉池出水接种启动然后逐步增加滤速、以设计滤速直接启动和逐步增加滤速启动等3种启动方式虽然在启动初期对CODCr、色度、浊度和氨氮等的去除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将慢滤池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并对3种启动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初沉池出水接种启动然后逐步增加滤速、以设计滤速直接启动和逐步增加滤速启动等3种启动方式虽然在启动初期对CODCr、色度、浊度和氨氮等的去除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但最终到达慢滤成熟的时间大致相同,均为32天左右。无论何种启动方式,随着慢滤池逐渐成熟,慢滤池出水pH趋于稳定。建议对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慢滤池,没有必要采用接种或逐步增加滤速的方式启动。直接采用设计滤速进水,以出水pH稳定为滤池成熟标志是操作最为简单的启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深度处理 慢滤池 启动 滤速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血栓事件不同亚群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圣 孙翠芳 +7 位作者 廖旺 吴钟伟 王裕岱 黄修献 卢思稼 董小莉 帅付杰 李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9-965,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出现情况;分析出现和不出现IPTE的情况下,单核细胞、不同单核细胞亚群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的变化。方法入选的AMI患者PCI术前抽血进行...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术中血栓事件(IPTE)的出现情况;分析出现和不出现IPTE的情况下,单核细胞、不同单核细胞亚群以及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的变化。方法入选的AMI患者PCI术前抽血进行单核细胞亚群和MPA的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根据血小板表面标志CD41的表达,利用绝对计数管中的荧光微球,进一步对单核细胞及3个亚群进行MPA的数量进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检验方法分析。结果 IPTE组CD14+CD16++单核细胞较非IPTE组明显减少,且占总单核细胞百分比下降。与非IPTE组患者相比,IPTE组MPA、各亚群与MPA以及结合比例均显著高于非IPTE组患者。各组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MPA结合比率以及各亚群MPA结合比率对AMI患者PCI术中发生IPT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IPTE组患者中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较非IPTE组患者显著减少,MPA结合比率及各单核细胞亚群MPA结合比率均显著高于非IPTE组患者,对于AMI患者PCI术中发生IPT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介入术中血栓事件 危险因素 单核细胞亚群 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
原文传递
脑利钠肽后处理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宇珺 孙诚 +3 位作者 谭宁 曾红科 符永恒 董小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SHAM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2)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再灌注3 h;(3...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SHAM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2)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再灌注3 h;(3)脑利钠肽组(BNP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再灌注3 h,在再灌注前10 min,开始静脉予BNP 0.01μg/(kg.min),BNP静脉恒速维持至再灌注结束。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检测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梗死面积,用TUNEL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凋亡,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浓度以评估缺血再灌注心肌活性氧的水平。结果 SHAM组心肌无梗死,I/R组的大鼠梗死面积为(44.02±10.15)%,BNP组的梗死面积为(21.53±9.08)%(P<0.05)。SHAM组、BNP组与I/R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13±1.62)%、(19.45±9.62)%和(38.46±12.31)%(P<0.05)。与I/R组相比,BNP组的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中MDA减少(P<0.05),而SOD增多(P<0.05)。结论 BNP后处理能减少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损伤,其机制与其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及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活性氧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利钠肽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