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力衰竭病人的左心室功能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少红 翟丽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96-99,共4页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心动图及 2 4h心电监护研究了 53例由缺血性心脏病 ( 33例 )或扩张性心肌病 ( 2 0例 )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并根据其心功能损害的程度分为两组 ,对比...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心动图及 2 4h心电监护研究了 53例由缺血性心脏病 ( 33例 )或扩张性心肌病 ( 2 0例 )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并根据其心功能损害的程度分为两组 ,对比两组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和频率及抗心衰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 :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心室的射血分数 (LVEF)相关 ,当LVEF <30 % ,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VEF >30 %的病人 ,左心室射血分数低的病人其左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容积均明显高于LVEF >30 %的病人。结论 :心力衰竭病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害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发生频率 ,左心功能受损严重者 ,其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 ,是引起心衰病人猝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正常老年人心电向量图P环的改变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少红 魏太星 +5 位作者 张延荣 阎西艴 杜卫国 魏经汉 梁义才 窦桂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0年第1期30-33,共4页
观察80名正常老年人的P向量环,并与320名20~59岁组正常人对比。发现老年人P环在额面(F)和左侧面(LS)最大向量角减小,横面(H)最大向量角负值加大,最大向左向量、最大向后向量增加。即空间P向量环向左、后上移位,向左向量增大,提示老年... 观察80名正常老年人的P向量环,并与320名20~59岁组正常人对比。发现老年人P环在额面(F)和左侧面(LS)最大向量角减小,横面(H)最大向量角负值加大,最大向左向量、最大向后向量增加。即空间P向量环向左、后上移位,向左向量增大,提示老年人左心组织结构改变,左心室顺应性下降与P向量环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电向量图 P向量环
下载PDF
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冠脉的微血管血流灌注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少红 张少文 +6 位作者 梁旭 王增英 夏令琼 翟丽华 杨纯玉 袁暖容 胡雪松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本文获取冠状动脉血流变化所致的心肌灌注类型,以了解冠脉的微血管血流灌注变化。方法:36人先后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利声显(Levovist),通过超声二次谐波技术获取心肌灌注图像,按心肌灌注积分指数将病人分为三组... 目的:本文获取冠状动脉血流变化所致的心肌灌注类型,以了解冠脉的微血管血流灌注变化。方法:36人先后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利声显(Levovist),通过超声二次谐波技术获取心肌灌注图像,按心肌灌注积分指数将病人分为三组。结果:三组病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肌灌注积分指数明显差异(P<0.001),冠状动脉狭窄度<75%者,病人心肌灌注多为正常,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灌注异常。8例完全阻塞的冠状动脉有不同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表现为不同的心肌灌注类型。结论: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是反映心肌灌注的有效方法,能够反应冠状动脉血流的改变及微循环结构的完整性变化,从而弥补冠状动脉造影仅能显示心外膜下的冠状动脉而无法观察毛细血管水平的心肌灌注之缺限。当心肌灌注不良时,MCE能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但要注意侧支循环对心肌灌注之影响,可影响对冠脉病变程度判断的精确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某支冠脉病变时,MCE心肌灌注有助于评价侧支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血流灌注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球囊成形术重复治疗及其随访结果
4
作者 董少红 丁明镐 赵廷馆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9年第2期52-52,共1页
目的评价支架内再狭窄的再次血管成形术后,长期血管造影的随访效果。方法血管内再狭窄经再次血管成形术治疗并成功进行随访的129例病人共有156个病灶的血管造影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成功行重复PTCA术者... 目的评价支架内再狭窄的再次血管成形术后,长期血管造影的随访效果。方法血管内再狭窄经再次血管成形术治疗并成功进行随访的129例病人共有156个病灶的血管造影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成功行重复PTCA术者达94%,成功完成血管造影随访的达95%。重复血管成形术后的病人再狭窄率为27%,病灶再狭窄率29%。其中局限性病灶的再狭窄率为20%,弥漫性病灶的再狭窄率达44%(P<0.01)。结论支架内再狭窄的重复血管成形术成功率高,其长期再狭窄率不高,是一有效的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再狭窄 血管内成形术
下载PDF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对冠状动脉闭塞的临床及血管造影的远期疗效
5
作者 董少红 丁明镐 +1 位作者 赵廷馆 姜贞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9年第4期149-152,共4页
目的 研究对完全闭塞的血管成功PTCA术后,选择性置入支架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及血管造影结果。方法498例完全血管闭塞的病人中,能成功进行PTCA并置入支架,完成临床及血管造影随访的84例病人,共放置98个支架,观察... 目的 研究对完全闭塞的血管成功PTCA术后,选择性置入支架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及血管造影结果。方法498例完全血管闭塞的病人中,能成功进行PTCA并置入支架,完成临床及血管造影随访的84例病人,共放置98个支架,观察其术后近期及远期临床事件发生率及血管造影的特点。结果 置入支架后,住院期间,5%的病人出现亚急性血管闭塞,无死亡,1例发生心肌梗塞,至半年随访终点时,共有30%的病人出现再狭窄,血管闭塞率13%,重施血管再通术20%,半年后的无心脏事件率为68%。结论对完全血管闭塞病人,选择性支架术明显降低再狭窄及血管闭塞率,减少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 血管造影 预后 冠状动脉闭塞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与左心室形态及心脏功能的关系
6
作者 董少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1期835-836,共2页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MI)后局部心肌运动异常的类型对左心室的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1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壁病形成的病人早期及晚期心脏形态及功能进行动态观察,并用放射性核素左心室造影的方法评价...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MI)后局部心肌运动异常的类型对左心室的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1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壁病形成的病人早期及晚期心脏形态及功能进行动态观察,并用放射性核素左心室造影的方法评价病人局部心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室壁瘤形成的病人其晚期反映心脏形态的测值,均高于正常人及早期病人,局部及整体心功能指标均低于正常及早期病人。结论:AMI后早期心脏的扩张可能是一种保护作用,而长期右心室腔扩大,加之室壁瘤的形成,容易造成左心室进一步扩大,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室壁瘤 左心室形态 心功能
下载PDF
诊间血压变异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启云 刘莹莹 +2 位作者 韩军丽 李江华 董少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20-1324,共5页
目的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间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7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月门诊测量患者血压,随访12个月,计算每例研究对象随访期间的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 目的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间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7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月门诊测量患者血压,随访12个月,计算每例研究对象随访期间的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及其标准差、变异系数。随访结束后行超声检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计算肱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e-mediated vasodilation,NMD)及FMD/NMD,分别按FMD%及FMD/NMD分为内皮功能正常组和内皮功能下降组,比较基线特征及BPV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PV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按FMD/NMD分组显示内皮功能下降组的FMD%低于内皮功能正常组,NMD%及血压变异性指标均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功能正常组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比率高于内皮功能下降组(79.55%比63.9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BMI和血压水平之后,BPV与FMD/NMD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FMD/NMD较FMD能更好的反应血管内皮功能,BPV升高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内皮功能
下载PDF
增龄及去睾丸大鼠骨密度和性激素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梁晓萍 董少红 +2 位作者 肖学吕 徐宜英 文锦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1-212,98,共3页
目的 探讨雄性大鼠增龄及去睾丸后骨密度的改变 ,性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 ,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 (3月半龄 ) ,年龄对照组 (6月半龄 )和去睾丸组 (6月半龄 ) ,同等条件下饲养 90d ,应用H... 目的 探讨雄性大鼠增龄及去睾丸后骨密度的改变 ,性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 ,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 (3月半龄 ) ,年龄对照组 (6月半龄 )和去睾丸组 (6月半龄 ) ,同等条件下饲养 90d ,应用HOLOGIC第 4代双能X射线 4 5 0 0W骨密度仪测各组大鼠全身骨密度 ,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 ,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生物活性雌二醇 ,游离睾丸酮以及血清IGF 1和血清TNF a水平。结果 雄性大鼠全身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在年龄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股骨颈骨密度在年龄对照组略低于基础对照组 ,而去睾丸组又略低于年龄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 ,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在去睾丸组血清中游离的睾丸酮浓度低于年龄对照组 (P <0 0 5 ) ,而其血清中雌二醇浓度却较年龄对照组高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血清IGF - 1水平在年龄对照组低于基础对照组 (P <0 0 5 ) ,在去睾丸组明显低于年龄对照组 (P <0 0 1)。血清TNF -a水平在 3组实验动物中差异无显著性 ,但血清TNF -a值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r=- 0 384 8,P <0 0 5 )。结论 雄性大鼠与增龄有关的骨丢失过程发展缓慢 ,去睾丸后骨密度的降低以股骨颈略为显著 ,说明大鼠体内睾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性激素因子 骨质疏松症 老年男性 骨丢失 实验研究
下载PDF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在评估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启云 陈彩敏 +2 位作者 梁新剑 李江华 董少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2-445,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评估慢性心肾综合征(CR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137例CRS患者入院后测定血液NT-proBNP水平,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检查,根据NT-proBNP水平分为低NT-proBNP组(≤4 647 pg/ml)和高NT-pr... 目的 :探讨不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评估慢性心肾综合征(CR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137例CRS患者入院后测定血液NT-proBNP水平,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检查,根据NT-proBNP水平分为低NT-proBNP组(≤4 647 pg/ml)和高NT-proBNP组(>4 647 pg/ml),对两组患者2年随访期间的数据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NT-proBNP组和高NT-proBNP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57.9±7.8)%和(44.4±7.1)%(P<0.01)。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0%和62.9%(P<0.01)。全部患者人群中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48,P<0.01),与组织多普勒心肌做功指数(TDI-Tei)呈正相关(r=0.737,P<0.01),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628,P<0.01)。NT-proBNP水平预测CRS患者2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9%和75.0%。以NT-proBNP水平4 647 pg/ml作为分组的界值,通过Kaplan-Meier法作NTproBNP不同水平患者在2年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曲线,计算Log-rank检验统计量为51.673(P<0.001)。结论:NT-proBNP水平可以预测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的预后,界值超过4 647 pg/ml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综合征 脑钠肽 预后
下载PDF
心脏介入术后使用Angioseal动脉闭合器或手压止血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6
10
作者 冯治西 董少红 +3 位作者 罗林杰 陈科奇 夏令琼 李慧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评价在冠脉介入术后 ,穿刺动脉应用血管闭合器Angioseal止血或手压止血的安全性及Angi oseal闭合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经验。 方法  2 4 8例病人经股动脉介入术后 ,分为两组 ,A组 1 0 1例应用Angi oseal闭合器 ;B组 1 4 7例... 目的 评价在冠脉介入术后 ,穿刺动脉应用血管闭合器Angioseal止血或手压止血的安全性及Angi oseal闭合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经验。 方法  2 4 8例病人经股动脉介入术后 ,分为两组 ,A组 1 0 1例应用Angi oseal闭合器 ;B组 1 4 7例应用手压止血作为对照组。记录止血时间 ,操作时间 ,下肢制动时间 ,及血管并发症。 结果 应用Angioseal闭合器成功率 99%。止血时间 5 0秒± 3 2秒 ,绝对制动时间 2 5h± 0 8h ,相对制动时间 2 6h±0 7h ,1例 (1 %)血肿。对照组 1 0 0 %成功止血 ,止血时间 3 5分± 1 5分 ,相对制动时间 1 3 5h± 4 2h小时 ,绝对制动时间为 1 8 3h± 6 2h ,1 1例 (7%)血肿。 结论 Angio Seal闭合器是一种安全 ,可靠的止血方法 ,与手压止血比较 ,操作简单 ,明显缩短了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 ,无明显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 ,方便了病人及医务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术 Angioseal动脉闭合器 手压止血 冠脉介入 动脉穿刺
下载PDF
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20
11
作者 石丹 梁晓萍 +1 位作者 韩泉水 董少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79-1180,共2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23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4组:正常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20/80mmHg,高血压前期组:SBP/DBP121~139/80~89mmHg,高血压组:SBP/DBP≥140/90mmH... 目的观察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23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4组:正常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120/80mmHg,高血压前期组:SBP/DBP121~139/80~89mmHg,高血压组:SBP/DBP≥140/90mmHg。其中高血压前期组按照收缩压水平再分为高血压前期1组(SBP121~129mmHg),高血压前期2组(SBP130~139mmHg),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2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值均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前期1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虽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前期组人群已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亚临床损害,其中在血压130~139/80~89mmHg时这种损害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血压前期颈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阿斯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12
作者 董少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5年第6期47-49,共3页
阿斯匹林在100多年以前诞生,主要是作为解热阵痛药,但是到了70年代就发现除了解热阵痛以外,它对心血管病有明显的作用,1974年一项随机研究表明,阿斯匹林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这就开辟了阿斯匹林一个新的用途,就是在心脑血管领... 阿斯匹林在100多年以前诞生,主要是作为解热阵痛药,但是到了70年代就发现除了解热阵痛以外,它对心血管病有明显的作用,1974年一项随机研究表明,阿斯匹林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这就开辟了阿斯匹林一个新的用途,就是在心脑血管领域用途,到1983年有文献报道阿斯匹林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985年,美国的FDA正式批准阿斯匹林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适应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匹林 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事件 解热阵痛 二级预防 心血管病 随机研究 文献报道 发生率
下载PDF
经皮血管缝合器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鹏生 董少红 +4 位作者 庄义浩 罗林杰 林钟文 陈永久 陈科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6期411-412,共2页
目的 评估病人拔鞘管后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的比较。主要观察终点包括术后可下床走动时间与血管并发症。方法  10 5例病人 (男、80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65 .7± 12 .3岁 )在行心导管术后 ,随机分... 目的 评估病人拔鞘管后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的比较。主要观察终点包括术后可下床走动时间与血管并发症。方法  10 5例病人 (男、80例 ;女 2 5例 ,平均年龄 65 .7± 12 .3岁 )在行心导管术后 ,随机分为人工压迫组 ( 组 ,5 3例 )和股动脉穿刺点经皮血管缝合器组 ( 组 ,5 2例 ) ,在术后即刻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和依病人抗凝水平行人工压迫止血 ,观察止血时间、下床走动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应用经皮血管缝合器组与人工压迫组止血时间 ( 7.5± 3.0和 19.5± 6.5分 ,P<0 .0 0 1)与下床走动时间 ( 4.5± 2 .0和 16.5± 5 .0小时 ,P<0 .0 0 1)有显著缩短 ,血管并发症 (有 6人伤口渗血和血肿 >4cm, 组 7.5 % ( 4/ 5 3) , 组 3.8% ( 2 / 5 2 ) ,两组无显著差异。有 4例病人首次应用缝合器止血失效 ,因为病人的缝合血管周围病变及皮肤组织凹陷 ,有一例缝合管拆除时缝合线断接 ,首次成功率达 94% ( 48/ 5 2 ) ,失败两例再用缝合器缝合获得成功 ,总成功率达 96% ( 5 0 /5 2 )。在 组有 1例病人在血管成形术 3天后出现再次急性心肌梗死 ,给予静脉 (尿激酶 )溶栓后于穿刺伤口再出血而需压迫止血 1小时。结论 表明经皮血管缝合器应用的安全性优于人工压迫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缝合器 安全性 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介入检查 人工压迫 并发症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A_(125)与EF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石丹 董少红 高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CA12 5水平与心功能及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145例CHF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Ⅳ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血清CA12 5水平 ...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CA12 5水平与心功能及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145例CHF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Ⅳ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血清CA12 5水平 ,并选性别、年龄相匹配 2 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CHF患者血清CA12 5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升高的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 (EF)值负相关。在不同病因同等心功能级别的CHF中 ,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血清CA12 5水平最高 ,其次为高血压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最低。结论 :1)CHF患者血清CA12 5水平升高 ,升高水平与EF负相关 ;2 )不同病因的CHF ,血清CA12 5的水平不同 ,血清CA12 5的水平升高可能与心肌细胞的坏死和重构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肿瘤抗原CA125
下载PDF
MMP-2和TIMP-1平衡与高血压左心室重构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石丹 黄爱京 +3 位作者 叶青 文锦丽 梁晓萍 董少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108-2109,共2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物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血清水平与高血压心室重构不同形态的关系。方法对11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按照Devereu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及左室后壁相对厚度。...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物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血清水平与高血压心室重构不同形态的关系。方法对11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按照Devereu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及左室后壁相对厚度。根据高血压左心室重构类型分为4组(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并测定其MMP-2及其TIMP-1的血清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各不同构型组的血清MMP-2及TIMP-1的水平均升高(P<0.05)。高血压亚组分析,与正常构型组比较,发生心脏构型改变的三组血清MMP-2水平均升高(P<0.05)。高血压各组之间TIMP-1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不同类型与血清MMP-2水平升高和MMP-2/TIMP-1平衡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高血压左心室重构形态
下载PDF
中国居民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关系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昕 董少红 +2 位作者 罗林杰 孙奕 廖玉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综合评价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关键词途径搜索了Medline光盘数据库(1995-2005.2)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中文期刊全文库 (1994-2005.5),将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关系的所有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综合评价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关键词途径搜索了Medline光盘数据库(1995-2005.2)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中文期刊全文库 (1994-2005.5),将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关系的所有病例对照研究数据作统计学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有18篇符合条件的文献纳入分析,Meta分析表明,同E3/3基因型相比,E4等位基因携带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高出44%[OR:1.44(95%可信限:1.01-2.06)],E2等位基因携带者同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没有显著性关联[OR: 1.01(95%可信限:0.71-1.44)]。结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我国人群冠心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E4等位基因携带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载脂蛋白E META分析
下载PDF
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虹 董少红 +6 位作者 张智伟 罗林杰 石继军 李渝芬 陈科奇 王树水 李俊杰 《现代医院》 2009年第9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TCVSD)介入治疗失败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620例经TCVSD治疗中失败的50例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综合分析介入治疗失败原因...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TCVSD)介入治疗失败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620例经TCVSD治疗中失败的50例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综合分析介入治疗失败原因。结果全组介入治疗失败发生率8%(50/620)。无膜部瘤破裂,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无持续溶血。16例合并明显主动脉瓣脱垂,8出现放置后中度以上主动脉瓣返流。因反复出现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停止手术4例,释放封堵器后出现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及Ⅲ°房室传导阻滞收回封堵器3例,术后出现无法恢复的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外科取出封堵器3例。4例出现三尖瓣返流加重。4例肌部VSD失败病例中,2例建轨困难,2例分流量小于2mm。1例死亡病例,死亡原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TCV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适应症,结合多种检查方法,采用正确的封堵策略,可进一步提高该项技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影像学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Chn1基因缺陷性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株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玮 董少红 +5 位作者 张键 李江华 吴美善 廖碧红 庞新利 罗林杰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495-2498,共4页
目的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构建趋化素基因Chn1的小分子干扰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Chn1基因缺陷性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株,为下一步采用该细胞株研究趋化素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关系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小鼠Chn1基因mRN... 目的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构建趋化素基因Chn1的小分子干扰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Chn1基因缺陷性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株,为下一步采用该细胞株研究趋化素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关系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小鼠Chn1基因mRNA序列作为干扰靶点,设计3组靶向Chn1的shRNA序列,构建慢病毒载体,并筛选出干扰最佳的shRNA,在293T细胞对慢病毒进行包装和滴度测定。体外培养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慢病毒形成Chn1基因缺陷性血管平滑肌细胞株,用实时定量荧光(real time)PCR检测感染慢病毒后细胞中Chn1 mRNA水平。结果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慢病毒的滴度约为7.4×106TU/m L。3个p LVX-shRNA均能下调Chn1 mRNA,其中p LVX-shRNA3的沉默效果最明显(P<0.01)。将干扰效果最佳的慢病毒载体p LVX-shRNA3包装慢病毒并转染至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形成基因缺陷细胞株,用real time PCR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hn1 mRNA水平,该细胞株中Chn1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iRNA可有效沉默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hn1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趋化素 Chn1基因 RNA干扰 慢病毒
下载PDF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运动心电图ST段移位检测心肌缺血部位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英男 郭一玲 +2 位作者 郑向鹏 梁旭 董少红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4-305,共2页
目的 探讨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运动心电图ST段移位检测心肌缺血部位的一致性。方法 心肌灌注异常和ST段移位患者 3 0 2例 ,将ST段移位所在心肌部位与灌注异常部位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40例ST段抬高的患者常有心绞痛史 ,并且易... 目的 探讨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运动心电图ST段移位检测心肌缺血部位的一致性。方法 心肌灌注异常和ST段移位患者 3 0 2例 ,将ST段移位所在心肌部位与灌注异常部位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40例ST段抬高的患者常有心绞痛史 ,并且易为运动诱发 ,运动持续时间较短(P <0 .0 5 )。ST段压低的部位与灌注异常的部位之间存在弱一致性 (Κ =0 .3 6,P <0 .0 1) ;左前降支(LAD)支配节段的灌注异常最常伴有前壁ST段压低 (χ2 =60 6.5 ,P <0 .0 5 ) ;ST段抬高与心肌灌注异常在病变定位上完全一致 (Κ =1.0 0 ,P <0 .0 1)。结论 ST段压低与灌注异常的定位一致性差 ,而ST段抬高则与灌注异常定位显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运动心电图 ST段移位 心肌缺血
下载PDF
H_2O_2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EPO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林杰 李江华 +1 位作者 董少红 陈科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SMSC)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组、H2O2+EPO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SMSC)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组、H2O2+EPO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和MMP的平均荧光强度,Hoech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H2O2组凋亡发生率最高,为(22.13±1.79)%,经10、20、40kU/L浓度的EPO预处理后凋亡率分别为(16.47±2.53)%、(4.97±0.55)%、(2.93±0.47)%;H2O2干预组MMP最低,为9.70±0.09,经10、20、40kU/L浓度的EPO预处理后MMP分别为12.67±0.32、27.90±0.66、44.53±0.93,对照组凋亡率为(1.93±0.57)%,MMP为51.37±0.64;在H2O2干预组和低剂量EPO预干预组,Hoechst33258染色呈现明显的凋亡征象。结论:EPO可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并稳定线粒体膜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骨骼肌卫星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