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O/Bi_(2)MoO_(6)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协同过一硫酸盐降解AO7
1
作者 蔡承润 赵丹 +2 位作者 董延茂 孙艺源 毛宗卿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6-815,共10页
本文采用水热法和浸渍煅烧法成功合成CuO/Bi_(2)MoO_(6)异质结,并建立了CuO/Bi_(2)MoO_(6)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AO7的协同催化体系.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 本文采用水热法和浸渍煅烧法成功合成CuO/Bi_(2)MoO_(6)异质结,并建立了CuO/Bi_(2)MoO_(6)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AO7的协同催化体系.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对复合材料的晶相结构、元素组成、形貌结构和吸收波长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对AO7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CuO的引入增强了Bi_(2)MoO_(6)的光催化性能,同时增强了对PMS的活化.当AO7的浓度为0.1 mmol·L^(-1),催化剂为0.25 g·L^(-1),PMS为1 mmol·L^(-1)条件下,AO7的降解率可以在30 min内达到99%以上.提出了AO7一种可能存在的降解机理,并通过自由基消除实验进行了验证.复合材料在5次降解循环后仍能保持活化性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铋 氧化铜 复合材料 光催化 过一硫酸盐
原文传递
AgInS_(2)量子点调控及其在WLED应用上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汉语 谢志翔 +5 位作者 陈婷 董延茂 周兴 袁妍 吴海涛 陈勇号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1-2051,2104,共12页
AgInS_(2)量子点是一种有趣的材料,其近红外带隙范围从1.87到1.98 eV,作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它能通过调节Ag/In比例来调节带隙,它还具有较宽的PL峰和较大的Stokes位移,同时低毒环保的特性也使它成为有望替代含Cd、Hg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二... AgInS_(2)量子点是一种有趣的材料,其近红外带隙范围从1.87到1.98 eV,作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它能通过调节Ag/In比例来调节带隙,它还具有较宽的PL峰和较大的Stokes位移,同时低毒环保的特性也使它成为有望替代含Cd、Hg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二元量子点的理想材料,在光电器件领域尤其在发光二极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阐述了AgInS_(2)量子点晶体结构和发光机制,总结了其合成方法的特点并综述了通过壳体工程和掺杂的方法对AgInS_(2)量子点进行调控的策略,最后介绍了该类量子点在发光二极管方面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_(2) 量子点 合成 优化 WLED
下载PDF
电化学法合成聚苯胺及其防腐蚀应用——“聚苯胺化学合成”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设计
3
作者 蒋莉 陈昌正 +4 位作者 苏洋 宋浩 董延茂 袁妍 李理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336-344,共9页
聚苯胺作为最受关注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在诸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聚苯胺的化学合成实验是材料化学及相关专业实验教学中的代表性实验,然而,该实验存在诸多不足,如产物性质对溶剂的选择、掺杂剂类型、反应时间、温度等条件高度敏感,... 聚苯胺作为最受关注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在诸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聚苯胺的化学合成实验是材料化学及相关专业实验教学中的代表性实验,然而,该实验存在诸多不足,如产物性质对溶剂的选择、掺杂剂类型、反应时间、温度等条件高度敏感,表征手段单一,产率不稳定且重现性差等。本实验是对“聚苯胺化学合成”实验的改进,将原实验中化学合成法更改为电化学合成法,同时结合了仪器分析实验“循环伏安分析法”和开放性实验“防腐涂料的制备”等相关课程实验,巧妙地将其从一个验证性制备实验改进为一个集制备条件自主选择及防腐性质测试为一体的创新设计实验,使学生连贯地学习聚苯胺的合成、掺杂及相关的电化学知识,对导电高分子的广泛应用有更清晰的认识。本改进实验内容丰富,更贴合现代化学及材料学科发展,有助于学生将多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升综合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电化学合成 掺杂 防腐蚀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协助导电聚合物防腐涂层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苏洋 徐梦 +5 位作者 鲍冕宇 彭淑捷 程明月 董延茂 袁妍 蒋莉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为提高聚苯胺(PANI)涂层在酸性环境中长期服役稳定性,首先采用一步电聚合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PANI进行改性,获得PANI-PVP底层,随后在PANI-PVP表面电沉积大分子质子酸植酸(PA)掺杂的聚吡咯(PPY)面层,构筑了PANI-PVP/PPY复合涂层体... 为提高聚苯胺(PANI)涂层在酸性环境中长期服役稳定性,首先采用一步电聚合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PANI进行改性,获得PANI-PVP底层,随后在PANI-PVP表面电沉积大分子质子酸植酸(PA)掺杂的聚吡咯(PPY)面层,构筑了PANI-PVP/PPY复合涂层体系。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探讨了该复合涂层与单层PANI-PVP涂层之间的成分、结构和耐腐蚀性的差异。结果表明:PVP的修饰显著提高了PANI致密性,减少了PANI的孔隙缺陷并降低了其自腐蚀电流密度;同时,外层PPY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涂层的导电性,使之具有良好的阳极保护功能。且PANI-PVP/PPY复合涂层服役360 h对不锈钢仍具有高效的腐蚀防护作用,涂层体系表现出稳定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防腐蚀涂层 聚苯胺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吡咯
下载PDF
BiOCl/g-C_(3)N_(4)-Br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5
作者 孙天奇 陈勇号 +3 位作者 巫衡 朱雨婷 董延茂 赵丹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4,共9页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BiOCl/g-C_(3)N_(4)-Br,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OCl/g-C_(3)N_(4)-Br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BiOCl附着在g-C_(3)N_(4)-Br表面,二者...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BiOCl/g-C_(3)N_(4)-Br,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OCl/g-C_(3)N_(4)-Br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BiOCl附着在g-C_(3)N_(4)-Br表面,二者之间形成了Z-scheme异质结。实验结果表明:BiOCl/g-C_(3)N_(4)-Br催化剂比g-C_(3)N_(4)-Br和BiOCl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在RhB质量浓度20 mg/L、BiOCl/2%-g-C_(3)N_(4)-Br(g-C_(3)N_(4)-Br质量分数为2%)加入量0.5 g/L的条件下,经日光灯(14 W)照射90 min后,RhB去除率可达98%;经过4次循环实验后,RhB去除率从98%逐渐降低至90%,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BiOCl/2%-g-C_(3)N_(4)-Br光催化降解RhB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BiOCl和g-C_(3)N_(4)-Br的表面进行,BiOCl与g-C_(3)N_(4)-Br之间高度紧密的接触面形成了Z-scheme异质结,实现了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分离,降低了二者在催化剂内部的复合速率,提高了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异质结 石墨相氮化碳 氯氧化铋 罗丹明B
下载PDF
特殊润湿性膜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张少波 董延茂 +1 位作者 王紫玥 沈志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3,共6页
石油泄漏和含油废水排放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油水分离技术是涉油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由于低耗能、简单高效等优点,特殊润湿性的膜材料在油水分离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润湿性相关理论和分离机理,总结了超疏水/超亲油膜、超亲水... 石油泄漏和含油废水排放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油水分离技术是涉油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由于低耗能、简单高效等优点,特殊润湿性的膜材料在油水分离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润湿性相关理论和分离机理,总结了超疏水/超亲油膜、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膜、Janus膜和智能响应膜等油水分离膜的研究进展,并对油水分离膜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将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润湿性 油水分离 分离膜 超疏水性 超亲水性
原文传递
MWCNT-FAP协效聚磷酸铵阻燃环氧树脂研究
7
作者 董延茂 赵丹 朱玉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1,108,共8页
为了资源化利用废水中的氮、磷元素,以含氮、磷、铁的模拟废水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原料,以化学沉淀法合成了多壁碳纳米管-磷酸铵铁(MWCNT-FAP),优化了MWCNT-FAP的合成条件。采用红外光谱、能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等手段... 为了资源化利用废水中的氮、磷元素,以含氮、磷、铁的模拟废水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原料,以化学沉淀法合成了多壁碳纳米管-磷酸铵铁(MWCNT-FAP),优化了MWCNT-FAP的合成条件。采用红外光谱、能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MWCNT-FAP进行表征。将MWCNT-FAP和聚磷酸铵(APP)引入环氧树脂(EP)中制备复合材料(MWCNT-FAP-APP/EP)。采用微尺度燃烧量热法和UL-94方法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热释放率(HRR)和阻燃性,利用拉伸测试系统对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FAP粒径约为20~30nm。MWCNT-FAP能改善环氧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加入MWCNT-FAP和APP后,环氧树脂的HRR明显降低,点燃时间延长,MWCNT-FAP-APP/EP可通过UL 94 V-0评级。炭渣分析表明,MWCNT-FAP和APP在降低聚合物可燃性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该方法在废水处理、氮磷回收和防火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除磷 磷酸铵铁 多壁碳纳米管 阻燃剂 环氧树脂
原文传递
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辅助合成Bi_(2)MoO_(6)光催化剂协同PMS降解AO7
8
作者 赵丹 蔡承润 +4 位作者 董延茂 孙艺源 李青 陈荣 毛宗卿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79-1689,共11页
采用CTAB辅助水热法合成钼酸铋(Bi_(2)MoO_(6),BMO)微球,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在可见光下降解废水中的偶氮染料金橙Ⅱ(AO7).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 采用CTAB辅助水热法合成钼酸铋(Bi_(2)MoO_(6),BMO)微球,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在可见光下降解废水中的偶氮染料金橙Ⅱ(AO7).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降解实验测试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吸附、催化降解AO7的性能.在中性条件下,催化剂投加量0.3 g·L^(−1),AO7浓度0.1 mmol·L^(-1),PMS浓度1 mmol·L^(−1),可以在30 min内完全降解AO7.研究了催化剂含量、pH、共存阴离子等对AO7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消除实验,探索了0.10CTAB-BMO/光/PMS体系中存在的活性物种(h^(+)、·O_(2)^(−)、^(1)O_(2)、·OH和SO_(4)·^(−))和可能的降解途径.通过5次连续去除实验,该体系仍然可以在60min内完全降解AO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B 钼酸铋 光催化 过一硫酸盐 AO7
原文传递
八角金盘水浸提液与柠檬酸复合淋洗修复镉锰污染土壤 被引量:1
9
作者 孙艺源 赵丹 +3 位作者 董延茂 蔡承润 金维香 吴丛杨慧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5-220,共6页
采用八角金盘水浸提液(FaWE)与柠檬酸(CA)复合淋洗去除污染土壤中的Cd和Mn。在FaWE质量浓度为50 g/L、CA浓度为0.4 mol/L、FaWE与CA体积比为1∶2、淋洗剂pH为2、淋洗时间为4 h的优化条件下,复合淋洗剂对Cd和Mn的去除率分别为89%和52%。... 采用八角金盘水浸提液(FaWE)与柠檬酸(CA)复合淋洗去除污染土壤中的Cd和Mn。在FaWE质量浓度为50 g/L、CA浓度为0.4 mol/L、FaWE与CA体积比为1∶2、淋洗剂pH为2、淋洗时间为4 h的优化条件下,复合淋洗剂对Cd和Mn的去除率分别为89%和52%。污染土壤中Cd、Mn的复合淋洗过程可用Elovich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拟合,该复合淋洗过程发生了络合反应且主要为非均相扩散过程。复合淋洗可有效降低土壤中Cd的弱酸可提取态含量和Mn的可还原态含量。经复合淋洗后Cd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淋洗剂 八角金盘水浸提液 柠檬酸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下载PDF
Co-Ni LDHs/PES杂化膜协同PMS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延慧 董延茂 +3 位作者 袁妍 赵丹 李屹 谢纬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1,56,共7页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相转化法制备了Co-Ni层状双氢氧化物(Co-Ni LDHs)和Co-Ni LDHs杂化聚醚砜膜(Co-Ni LDHs/PES)。通过FT-IR、XRD、SEM、TEM、EDX和拉伸强度测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Ni LDHs/PES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相转化法制备了Co-Ni层状双氢氧化物(Co-Ni LDHs)和Co-Ni LDHs杂化聚醚砜膜(Co-Ni LDHs/PES)。通过FT-IR、XRD、SEM、TEM、EDX和拉伸强度测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Ni LDHs/PES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和亲水性。当LDHs的负载量为5 mg/L,PMS和AO7浓度分别为1 mmol/L和0.05 mmol/L时,反应20 min,AO7的去除率高达96.58%。Co-Ni LDHs/PES的离子浸出量远小于Co-Ni LDHs。重复使用四次后,Co-Ni LDHs/PES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通过自由基猝灭实验和XPS分析研究了Co-Ni LDHs/PES的催化降解机理。在LDHs/PMS体系中同时产生了SO_(4)^(·-)、·OH、^(1)O_(2)和OO_(2)^(·-),其中后者在AO7降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 LDHs Co-Ni LDHs/PES 催化 离子浸出
原文传递
OBC-LDHs杂化聚醚砜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11
作者 周延慧 董延茂 +1 位作者 赵丹 李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89,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氧化生物炭(OBC)-水滑石(LDHs)纳米颗粒,通过相转化法将其负载在聚醚砜(PES)膜中,得到OBC-LDHs纳米颗粒杂化聚醚砜(OBC-LDHs/PES)复合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扫...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氧化生物炭(OBC)-水滑石(LDHs)纳米颗粒,通过相转化法将其负载在聚醚砜(PES)膜中,得到OBC-LDHs纳米颗粒杂化聚醚砜(OBC-LDHs/PES)复合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拉伸性能。结果表明:OBC-LDHs/PES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亲水性;当膜内负载质量分数4.76%的OBC-LDHs、1mmol/L过氧单硫酸氢钾(PMS)和0.05mmol/L金橙G(OG)时,20min内复合膜对OG的去除率可达98.47%。OBC-LDHs/PES复合膜的金属离子浸出量小于其他催化材料,重复使用4次,复合膜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自由基捕获实验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明,OBC-LDHs/PES/PMS体系同时含有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单线态氧自由基(^(1)O_(2)),其中^(1)O_(2)在OG降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C-LDHs/PES复合膜 金橙G 催化降解
原文传递
淀粉磷酸酯蜜胺盐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 被引量:19
12
作者 董延茂 鲍治宇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8-260,263,共4页
为了提高淀粉基阻燃剂的稳定性和阻燃效果,以淀粉、多聚磷酸、三聚氰胺等为原料合成了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研究结果表明:在120℃下,当PPA用量为淀粉的60%,反应时间为6h时,可以得到高产率的淀粉磷酸酯,其结合磷最高可达到4.2%.
关键词 淀粉磷酸酯 膨胀型阻燃剂 胺盐 阻燃效果 多聚磷酸 研究结果 原料合成 三聚氰胺 反应时间 稳定性 淀粉基 20℃ PPA 高产率 结合磷
下载PDF
淀粉接枝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延茂 路建美 鲍治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61-1163,1205,共4页
以玉米淀粉(ST)为母体,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合成了淀粉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St-g-PDM),研究了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因素,认为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体系的DM单体浓度为0 40mol/L,KPS为60mmol/L,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h... 以玉米淀粉(ST)为母体,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合成了淀粉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St-g-PDM),研究了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因素,认为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体系的DM单体浓度为0 40mol/L,KPS为60mmol/L,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h.对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St-g-PDM吸附Cu2+离子的最佳条件为:慢速搅拌(60~80r/min),温度控制在40℃左右,共聚物颗粒直径为0 2~0 25mm,溶液pH为5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 过硫酸钾 接枝共聚 吸附
下载PDF
硼-磷-氮协效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董延茂 张祥 +1 位作者 赵丹 鲍治宇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2,共6页
以三聚氰胺(MEL)、磷酸(PA)、硼酸(BA)等为原料,合成了三聚氰胺磷酸盐(MP)和三聚氰胺硼酸盐(MB)中间体,以及三聚氰胺磷酸硼酸盐(MPB)硼-磷-氮协效"三位一体"膨胀型阻燃剂,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组成... 以三聚氰胺(MEL)、磷酸(PA)、硼酸(BA)等为原料,合成了三聚氰胺磷酸盐(MP)和三聚氰胺硼酸盐(MB)中间体,以及三聚氰胺磷酸硼酸盐(MPB)硼-磷-氮协效"三位一体"膨胀型阻燃剂,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阻燃剂合成的最佳条件。探讨了MPB的元素组成对MPB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氧指数的影响,以及MPB的协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合成MP时,三聚氰胺和磷酸的最佳摩尔比为1:0.5;合成MB时,三聚氰胺和硼酸的最佳摩尔比为10:1;合成MPB-1(以MP为中间体)的最佳质量比为w(MP):w(BA)=3:1;合成MPB-2(以MB为中间体)的最佳质量比为w(MB):w(PA)=0.92:1。MPB-2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优于MPB-1,这是由于MPB-2中元素组成均衡,使得B-P-N协效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磷-氮协效 膨胀型阻燃剂 环氧树脂
下载PDF
淀粉接枝聚乙烯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董延茂 路建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酰胺(A M)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淀粉接枝聚乙烯胺(St-g-PVAm):方法一是先在65℃下反应3hr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St-g-PAM)再进行Hofmann降解反应合成St-g-PVAm; 方法二是先合成PAM均聚...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酰胺(A M)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淀粉接枝聚乙烯胺(St-g-PVAm):方法一是先在65℃下反应3hr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St-g-PAM)再进行Hofmann降解反应合成St-g-PVAm; 方法二是先合成PAM均聚物, 再与碱糊化淀粉混合先后在0℃和80℃下处理,使中间产物发生Hofmann降解反应,同时实现接枝共聚合成St-g-PVAm.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地合成目标产物,其中方法一的St-g-PVAm平均接枝率为65%,方法二的St-g-PVAm平均接枝率为62%.同时,研究了合成的St-g-PVAm接枝聚合物的吸附、絮凝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对Cu2+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其最佳吸附条件为:慢速搅拌(60~80 r(min(1),温度控制在318 K左右,St-g-PVAm颗粒直径为100~120目,溶液pH为6.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接枝共聚 Hofmann降解反应 聚乙烯胺 吸附
下载PDF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聚乳酸复合材料的配方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董延茂 钟文芯 +2 位作者 周兴 李继航 袁妍 《橡胶工业》 CAS 2022年第6期439-444,共6页
通过挤出成型制备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乳酸(PLA)复合材料,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环烷油及钛酸酯偶联剂TCA-101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BP和环烷油对TPU/P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增塑效果,其加入... 通过挤出成型制备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乳酸(PLA)复合材料,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环烷油及钛酸酯偶联剂TCA-101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BP和环烷油对TPU/P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增塑效果,其加入有利于复合材料的挤出加工,但DBP会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钛酸酯偶联剂TCA-101对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补强作用;当TPU、PLA、环烷油用量分别为178,20和2 g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100.54 MPa,拉断伸长率达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聚乳酸 复合材料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环烷油 增塑剂 钛酸酯偶联剂
下载PDF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插层水滑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延茂 朱玉刚 +1 位作者 杨小琴 戴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49,共3页
为了改善阻燃材料的阻燃、力学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插层水滑石(MF-LDHs)及MF-LDHs/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MF-LDHs/EP)。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MF-LDHs的最佳制备条件:pH=7,反应温度为80℃,n(水滑石)∶n(... 为了改善阻燃材料的阻燃、力学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插层水滑石(MF-LDHs)及MF-LDHs/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MF-LDHs/EP)。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MF-LDHs的最佳制备条件:pH=7,反应温度为80℃,n(水滑石)∶n(三聚氰胺)=1∶1,反应时间为2h。用XRD、FT-IR、TGA、SEM表征了LDH和MF-LDHs,并研究MF-LDHs/EP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F-LDHs/EP的氧指数(OI)随MF-LDHs的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当MF-LDHs添加量为40%时,MF-LDHs/EP的氧指数达到27.7%;MF-LDHs可以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含20wt%MF-LDHs的MF-LDHs/EP抗拉强度达到47.85MPa,比纯EP提高了13.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层水滑石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阻燃 抗拉强度
原文传递
钢表面环保型化学抛光液的研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延茂 赵丹 梁润培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5,共4页
制备了环保型化学抛光液HB,并对中碳钢、低碳钢和不锈钢五金工具进行化学抛光。通过元素分析、数字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抛光液固含量、组成对试样表面腐蚀度和光洁度的影响,并与市售抛光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柠檬酸、光亮剂、... 制备了环保型化学抛光液HB,并对中碳钢、低碳钢和不锈钢五金工具进行化学抛光。通过元素分析、数字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抛光液固含量、组成对试样表面腐蚀度和光洁度的影响,并与市售抛光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柠檬酸、光亮剂、螯合剂和复合表面活性剂等组成的固含量约为25%(质量分数)的抛光液HB-3的抛光效果较好。对抛光液HB的抛光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材料表面微凸区和微凹区金属离子扩散速度差异导致金属溶解速度不同,使得材料表面逐渐被整平而光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不锈钢 化学抛光液 环保
下载PDF
改性镁剂脱硫固废在阻燃聚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延茂 赵丹 +2 位作者 庞武 戴旭 王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1-134,共4页
用氧化镁烟气脱硫废渣(WR)吸附水中的氮、磷、锌等化合物并原位生成磷酸铵锌(ZAP),制备了改性脱硫废渣(MWR)。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分析(TG)等方法对MW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AP的平均粒径约为8.16nm,... 用氧化镁烟气脱硫废渣(WR)吸附水中的氮、磷、锌等化合物并原位生成磷酸铵锌(ZAP),制备了改性脱硫废渣(MWR)。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分析(TG)等方法对MW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AP的平均粒径约为8.16nm,ZAP与WR形成了复合材料。将MWR用作聚丙烯(PP)的阻燃填充剂,制备了PP/MWR复合材料,并用氧指数(OI)测试仪、万能力学测试仪等对其阻燃、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当MWR的添加量为25phr时,PP/MWR的极限氧指数(LOI)可达到27.1%,阻燃性能达到UL-94 V-0级。MWR还提高了材料的拉伸强度,当MWR的添加量为20 phr时,PP/MWR的拉伸强度比PP增加了6.95%。MWR的制备与应用技术在废水处理和阻燃材料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渣 磷酸铵锌 聚丙烯 阻燃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以平台建设和科技合作为基础构建化学材料类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延茂 赵丹 +3 位作者 周兴 刘成宝 曹丰 李继航 《化工高等教育》 2015年第4期54-58,共5页
本文针对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校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以平台建设为基础,着眼于实习规范化、合作多元化、发展综合化,探索构建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我们明确了实习基地建设原则、模式,制定了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完善了基地管理规章... 本文针对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校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以平台建设为基础,着眼于实习规范化、合作多元化、发展综合化,探索构建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我们明确了实习基地建设原则、模式,制定了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完善了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将实习基地建设纳入专业建设的范畴,建设了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基地建设促进了校企全面合作、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基地 科技合作 平台建设 规范化 长效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