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类招生”模式下“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研分析
1
作者 董建锴 苗艳姝 王砚玲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5期17-20,共4页
在大力推行高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交叉融合效果获得较大改善,但也对高校学科专业和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调查7所专业发展迅速、实力雄厚的高校,围绕调... 在大力推行高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交叉融合效果获得较大改善,但也对高校学科专业和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调查7所专业发展迅速、实力雄厚的高校,围绕调研高校本科培养方案的变革、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以及专业实验室教学建设的情况,分析了“大类招生”模式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为更好地实践“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实现专业自身的长足发展开拓思路,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类招生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培养方案 实验室建设 调研
下载PDF
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能效分析
2
作者 曹雨晨 孔维政 +3 位作者 陈睿 林朵童 黄帅 董建锴 《暖通空调》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保证其高效运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建立了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器传热模型,采用工程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量化了一个供暖期... 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保证其高效运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建立了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器传热模型,采用工程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量化了一个供暖期内多种因素对系统能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水温和岩土导热系数对系统能效具有重要影响,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对其影响较小;增大循环流量会提高取热功率,但系统能效也随之降低,当循环流量由8.33 kg/s增大至10.56 kg/s时,取热功率提升4.95%,能效下降1.23%;增大外管管径、岩土和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能够提升系统能效,但达到一定数值后,对能效提升效果不显著。本研究对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及能效提升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能 地源热泵 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 运行性能 能效分析
下载PDF
建筑领域碳中和相关定义、目标及技术路线概览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建锴 高游 +2 位作者 孙德宇 姜益强 黄帅 《暖通空调》 2023年第10期69-78,共10页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愈发严重,作为重要的用能终端,我国建筑建造和运行相关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社会的42%,因此,制定合理的建筑减排目标和政策对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影响。为了科学推进我国的建筑碳减排相关工作,本...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愈发严重,作为重要的用能终端,我国建筑建造和运行相关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社会的42%,因此,制定合理的建筑减排目标和政策对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影响。为了科学推进我国的建筑碳减排相关工作,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建筑领域碳达峰与碳中和关键名词的定义及低碳建筑和零碳建筑等相关概念,分析了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建筑领域的碳减排目标政策和实施技术路线,总结了我国现有建筑领域减排工作的有关政策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助力我国建筑领域减排政策的制定,以及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领域碳排放 碳中和 碳减排目标 技术路线 碳达峰 低碳建筑 零碳建筑
下载PDF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调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建锴 苗艳姝 曹慧哲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3年第11期26-29,共4页
在大力发展“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强化实践教育环节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以建筑环境和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调查国内不同地区20所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围绕典型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比、实践教学环... 在大力发展“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强化实践教育环节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以建筑环境和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调查国内不同地区20所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围绕典型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比、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内容及实验室建设情况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期为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开拓思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人才 实践教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调研
下载PDF
严寒地区被动式办公建筑冬季室内环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畅 王昭俊 +4 位作者 杨宇鑫 高鹏程 董建锴 鞠邦欣 刘思源 《暖通空调》 2023年第8期111-116,共6页
对严寒地区代表性城市--哈尔滨市中德生态科技小镇某被动式办公建筑冬季室内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各层房间的平均空气温度为23.0℃,满足标准要求;平均相对湿度为21.3%,低于标准下限值;室内3种污染物(PM2.5、CO_... 对严寒地区代表性城市--哈尔滨市中德生态科技小镇某被动式办公建筑冬季室内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各层房间的平均空气温度为23.0℃,满足标准要求;平均相对湿度为21.3%,低于标准下限值;室内3种污染物(PM2.5、CO_(2)、甲醛)浓度在大部分时间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采用G4中效过滤器+H11亚高效过滤器的组合能够满足雾霾天的新风过滤的要求,部分时间外门开启会导致室内PM2.5浓度超标,建议随时关闭外门;各层房间人员活动区的竖直温度分布较为均匀,最大头脚温差为0.2℃,满足热舒适标准要求。由于1层电热膜设定温度较高,导致室温偏高,建议适当降温;阳面房间室温高于阴面房间,建议在太阳辐射较强的时间段内,降低阳面房间的设定温度,营造节能、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被动房 室温 相对湿度 污染物 空气品质
下载PDF
天窗采光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光热环境实测
6
作者 董建锴 郝爽 +3 位作者 王诗琪 张笑海 杨硕 刘京 《暖通空调》 2023年第9期39-43,67,共6页
为研究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天窗设置对于内部光热环境的影响,对深圳市福田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天窗区域进行了为期3天的光热环境测试,分析了天窗采光区域照度、空气温度、壁面温度和黑球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天窗采光... 为研究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天窗设置对于内部光热环境的影响,对深圳市福田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天窗区域进行了为期3天的光热环境测试,分析了天窗采光区域照度、空气温度、壁面温度和黑球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天窗采光效果受天气状况和室外遮挡影响较大,且大部分时间无法达到标准照度值(300 lx)的要求,但在太阳辐照度较大的时间内应采取适当的遮阳措施以避免眩光影响;天窗采光区域和人工照明区域一天之内平均温度的最大差值在晴天和阴天分别为0.3℃和0.4℃,平均黑球温度与平均空气温度的差值在晴天和阴天分别为0.5℃和0.2℃,深圳冬季太阳辐射对于天窗下人体的热感觉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天窗采光 光环境 热环境 现场实测
下载PDF
小型住宅厨房恒定自然补风下烹饪全过程室内环境数值模拟
7
作者 刘昱 李冲 +3 位作者 麻宏强 姜益强 董建锴 罗新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9-749,共11页
烹饪产生的热量和颗粒物对厨房和邻室环境存在着负面影响,为了定量研究整个烹饪过程中室内环境的变化,选取小型住宅厨房一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窗口恒定进风量工况下12 min烹饪过程中的室内环境。基于热源和颗粒物散发特性,建立颗... 烹饪产生的热量和颗粒物对厨房和邻室环境存在着负面影响,为了定量研究整个烹饪过程中室内环境的变化,选取小型住宅厨房一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窗口恒定进风量工况下12 min烹饪过程中的室内环境。基于热源和颗粒物散发特性,建立颗粒物散发强度和油温随烹饪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利用Fluent软件进行非稳态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油加热30 s后,热量向周围空间显著扩散;在10 min烹饪过程中,操作人员处空气温度上升约10.0℃;在烹饪进行4 min后,厨房颗粒物质量浓度显著增加,6 min后厨房邻室颗粒物质量浓度急剧增加。模拟结果为住宅厨房排油烟机的风机档位调换提供了合理的参考时间点,利于提升排油烟机的工作效率,优化其高效运行的可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住宅厨房 恒定补风 数值模拟 室内环境
原文传递
低能耗住宅烹饪过程厨房及其邻室细颗粒物暴露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马瑛超 苗艳姝 +2 位作者 孟冲 董建锴 徐先港 《暖通空调》 2023年第10期126-132,共7页
针对低能耗住宅烹饪污染物在室内的扩散问题,搭建了实验台,设计了正交试验,对厨房及其邻室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评估了人员细颗粒物暴露量。研究结果表明:16种实验工况下厨房及其邻室的细颗粒物平均质量浓... 针对低能耗住宅烹饪污染物在室内的扩散问题,搭建了实验台,设计了正交试验,对厨房及其邻室细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评估了人员细颗粒物暴露量。研究结果表明:16种实验工况下厨房及其邻室的细颗粒物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52、0.19 mg/m^(3),均超出了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烹饪细颗粒物暴露量与性别相关,在厨房内男性人员与女性人员细颗粒物综合暴露量分别为206.14、257.77μg·h/m^(3);对厨房和邻室细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油烟机状态>补风系统启闭>烹饪方式>窗户启闭,补风系统启闭>窗户启闭>油烟机状态>烹饪方式;与未开启油烟机工况相比,开启油烟机能分别降低厨房及其邻室暴露量的79%~83%和58%~62%;传统中式烹饪方式炒、炸对厨房及其邻室暴露量影响较大,开启补风能显著降低邻室的暴露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耗住宅 细颗粒物 暴露评价 厨房 邻室 烹饪 油烟机 补风系统
下载PDF
近零能耗住宅开放式厨房冬季炊事过程热环境实测
9
作者 蓝海霞 董琪 +4 位作者 徐先港 董建锴 姜益强 王昭俊 唐立彬 《暖通空调》 2023年第4期27-31,47,共6页
为探究严寒地区近零能耗住宅炊事过程的厨房热环境,针对哈尔滨一近零能耗住宅开放式厨房,测试了常规模式下炊事过程中的厨房热湿环境参数,分析了室内环境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厨房补风使得补风口处温度降低6.6℃,并分别造成... 为探究严寒地区近零能耗住宅炊事过程的厨房热环境,针对哈尔滨一近零能耗住宅开放式厨房,测试了常规模式下炊事过程中的厨房热湿环境参数,分析了室内环境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厨房补风使得补风口处温度降低6.6℃,并分别造成人员左、右侧脚踝处0.6、2.0℃的温降,左、右侧分别出现最大0.6、3.7℃的竖向温差,但厨房的湿环境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烹饪过程中厨房整体热湿环境参数均不能满足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温湿度(20℃、30%)要求。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厨房补风方式,为严寒地区近零能耗住宅开放式厨房通风方式的改进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零能耗住宅 开放式厨房 厨房补风 热环境 严寒地区
下载PDF
夏热冬暖地区地下交通枢纽内部环境实测研究
10
作者 张笑海 董建锴 +6 位作者 郝爽 赵建建 那艳玲 江崇旭 武世强 孙超 刘京 《暖通空调》 2023年第11期156-163,共8页
对深圳市福田站枢纽及深圳北站枢纽进行了冬季及夏季环境实测,得到枢纽内部环境质量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枢纽内乘客的热感觉、热舒适等进行了调查,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当前环境质量存在的不足。结果显示:两枢纽内部综合环境较... 对深圳市福田站枢纽及深圳北站枢纽进行了冬季及夏季环境实测,得到枢纽内部环境质量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枢纽内乘客的热感觉、热舒适等进行了调查,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当前环境质量存在的不足。结果显示:两枢纽内部综合环境较好,乘客热环境满意率在70%~80%之间;两枢纽内仍存在一定的环境营造问题,部分功能区有单项参数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可以通过营造夏季从站外到站内空气温度逐渐降低的温度梯度环境、增设遮阳装置、合理组织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在壁面增设消声材料等措施对枢纽内的物理环境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交通枢纽 综合环境 现场测试 乘客舒适度 热环境满意率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夏热冬暖地区下沉广场对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通风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赵建建 王敬远 +4 位作者 何峰 崔奇杰 那艳玲 董建锴 刘京 《暖通空调》 2023年第9期81-86,共6页
对夏热冬暖地区有下沉广场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冬夏两季空调运行工况进行了CFD模拟,得到了冬夏季典型工况各层主要截面的风速场和下沉广场设置所导致的进出风情况,并基于准静风区、换气次数等概念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工况下沉... 对夏热冬暖地区有下沉广场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冬夏两季空调运行工况进行了CFD模拟,得到了冬夏季典型工况各层主要截面的风速场和下沉广场设置所导致的进出风情况,并基于准静风区、换气次数等概念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工况下沉广场进出风呈现“一进三出”的特点,冬季工况呈现“两进两出”的特点;由于玻璃幕墙的设置,在玻璃幕墙内形成了明显的空气流道;室外风向变化与下沉广场设置情况、开口面积、内部结构共同作用影响建筑通风性能,并且室外气流更容易通过开口方向与风向相同、开口面积较大、内部无大量隔断墙等结构的下沉广场进入室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沉广场 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通风 夏热冬暖地区 准静风区 换气次数 风速 CFD模拟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董建锴 姜益强 +1 位作者 姚杨 胡文举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了解决空气源热泵除霜过程中能量来源不足而导致的各种除霜问题,提出了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逆循环除霜方法.对一台额定功率为850 W的家用空气源热泵进行改造,并在人工模拟室内外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蓄能除霜可以有效地... 为了解决空气源热泵除霜过程中能量来源不足而导致的各种除霜问题,提出了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逆循环除霜方法.对一台额定功率为850 W的家用空气源热泵进行改造,并在人工模拟室内外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蓄能除霜可以有效地提高除霜期间压缩机的吸排气压力,缩短除霜时间,减少除霜能耗.相对于常规除霜,在实验条件下,蓄能除霜可以分别提高压缩机吸排气压力0.15和0.25 MPa,缩短除霜时间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蓄能 相变材料 逆循环除霜
下载PDF
LNG冷能用于冷库制冷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董建锴 黄顺 +2 位作者 李硕 姚杨 姜益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为使LNG冷能在冷库系统中得到有效利用,从LNG冷能梯级利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种新型LNG冷能制冷的冷库系统,在LNG换热器端和冷库末端实现对LNG冷能的梯级利用,并通过HYSYS模拟对其进行热力学分析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冷库系统COP为1.... 为使LNG冷能在冷库系统中得到有效利用,从LNG冷能梯级利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种新型LNG冷能制冷的冷库系统,在LNG换热器端和冷库末端实现对LNG冷能的梯级利用,并通过HYSYS模拟对其进行热力学分析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冷库系统COP为1.82,火用效率为80.2%;LNG换热器火用损最大,约占系统总火用损的78.9%,且随LNG进口温度升高而减小;系统COP和火用效率均随LNG进口温度及气化压力升高而增大;该系统投资回收期为4.77 a,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LNG冷能为冷库系统冷量来源提供新的选择,在LNG进口端增设蓄冷设备和加压泵均能提高系统COP和火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冷能利用 火用损 HYSYS软件 冷库
下载PDF
不同相变蓄能器对多联机空气源热泵蓄能除霜性能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董建锴 张龙 +3 位作者 姜益强 田浩 田禹 胡文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32-2337,共6页
以多联机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分别对采用翅片管型和螺旋盘管型相变蓄能器的多联机空气源热泵系统的除霜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机全负荷状态下,相变蓄能器在供热过程中蓄热,螺旋盘管... 以多联机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分别对采用翅片管型和螺旋盘管型相变蓄能器的多联机空气源热泵系统的除霜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机全负荷状态下,相变蓄能器在供热过程中蓄热,螺旋盘管型蓄能器与翅片型蓄能器完成蓄热分别需要6.00和33.00 min。从整个供热周期来看,翅片型蓄能器对供热过程的影响更小,蓄热过程会引起室内平均进出风温差降低4℃、平均供热量降低6 k W,系统结霜时间缩短8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机空气源热泵 相变蓄能器 除霜性能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董建锴 姜益强 +2 位作者 姚杨 韩志涛 胡文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8-431,共4页
以带有自主设计的相变蓄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该系统运行模式、控制策略以及与常规逆循环除霜性能的差异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能够很... 以带有自主设计的相变蓄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该系统运行模式、控制策略以及与常规逆循环除霜性能的差异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能够很好的解决逆循环除霜时无低位热源和系统可靠性差的问题,缩短除霜时间约1/3,提高了室内送风温度,改善了室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蓄能 相变材料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过冷蓄能除霜蓄能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建锴 姜益强 +1 位作者 姚杨 林艳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36-1540,共5页
以带有相变蓄热器的空气源热泵过冷蓄能除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供热过程中利用制冷剂过冷实现相变材料蓄能的特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空气源热泵过冷蓄能除霜系统,一方面能很好地实现制冷剂过冷提... 以带有相变蓄热器的空气源热泵过冷蓄能除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供热过程中利用制冷剂过冷实现相变材料蓄能的特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空气源热泵过冷蓄能除霜系统,一方面能很好地实现制冷剂过冷提高系统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相变材料相变蓄能为除霜提供能量。在开机1h后过冷蓄能模式对系统特性和室内环境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制冷剂过冷 蓄能 相变材料 除霜
原文传递
空气源热泵蓄能除霜动态实验台的搭建及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建锴 姜益强 +1 位作者 胡文举 姚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3-226,共4页
为解决现有空气源热泵除霜时由于能量来源不足而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空气源热泵蓄能热气除霜的新方法,并对其实验流程进行设计.完成实验台的搭建以及常规热气除霜与蓄能热气除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蓄能热气除霜的实验流程是可行的,可... 为解决现有空气源热泵除霜时由于能量来源不足而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空气源热泵蓄能热气除霜的新方法,并对其实验流程进行设计.完成实验台的搭建以及常规热气除霜与蓄能热气除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蓄能热气除霜的实验流程是可行的,可以有效缩短除霜时间150s左右;提高吸气压力180kPa左右;恢复供热的时间也明显缩短;其除霜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除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热气除霜 实验台搭建 空气源热泵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蓄能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建锴 姜益强 +1 位作者 姚杨 高强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9,共6页
为了研究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过程中不同蓄热模式下的系统特性,在人工模拟环境下,对不同的蓄热模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串联蓄热模式下,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和温度分别稳定在0.38 MPa和1.65 MPa以及-6.9℃和75.0℃,而并... 为了研究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过程中不同蓄热模式下的系统特性,在人工模拟环境下,对不同的蓄热模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串联蓄热模式下,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和温度分别稳定在0.38 MPa和1.65 MPa以及-6.9℃和75.0℃,而并联蓄热模式和单独蓄热模式下吸排气压力低至0.12 MPa和1.16 MPa,排气温度高达122.5℃。串联蓄热模式下,相变材料在蓄热过程中很好的完成相变,室内机出风温差达到18.0℃,压缩机耗功达到825 W。因此,串联蓄热模式下系统压力和温度等特性最为稳定,且蓄热过程时间较短,对室内供热影响最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模式 相变材料 空气源热泵 除霜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过冷蓄能除霜特性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建锴 姜益强 +1 位作者 姚杨 闫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99-1603,共5页
为了解决空气源热泵除霜过程中能量来源不足而导致的各种除霜问题,提出了空气源热泵过冷蓄能除霜方法.对一台额定输入功率为850 W的家用空气源热泵进行改造,在人工模拟环境条件下,与常规逆循环除霜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过冷蓄... 为了解决空气源热泵除霜过程中能量来源不足而导致的各种除霜问题,提出了空气源热泵过冷蓄能除霜方法.对一台额定输入功率为850 W的家用空气源热泵进行改造,在人工模拟环境条件下,与常规逆循环除霜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过冷蓄能除霜条件下,压缩机的吸排气压力分别提高了0.11和0.57MPa,除霜时间和恢复供热时间分别缩短30.8%和25%,除霜过程耗功减少了22.8kJ.因此,过冷蓄能除霜可以有效地提高压缩机吸排气压力,缩短除霜和恢复供热时间,改善除霜时的室内热舒适性,降低除霜过程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过冷热量 相变材料 蓄能除霜
下载PDF
四通换向阀泄漏对热泵性能影响实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建锴 姜益强 +1 位作者 姚杨 宋孟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3,共4页
为了研究四通换向阀泄漏状态下对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搭建了泄漏状态下热泵实验台,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四通换向阀正常和泄漏状态下的对比实验,得到了热泵机组吸排气压力和温度、室内机进出风温差以及压缩机耗功等相关实验参数数... 为了研究四通换向阀泄漏状态下对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搭建了泄漏状态下热泵实验台,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四通换向阀正常和泄漏状态下的对比实验,得到了热泵机组吸排气压力和温度、室内机进出风温差以及压缩机耗功等相关实验参数数据.结果表明:在此实验状态下,四通换向阀的泄漏造成压缩机吸排气压力降低和吸排气温度升高,使得热泵机组向室内的送风温差低至0.9℃,压缩机输入功率为正常状态下的58.6%,严重影响了热泵机组性能.从而为热泵机组的四通阀故障监测和机组性能诊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通换向阀 泄漏 热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