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背景下热风险感知与住区居民体力活动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董慰 姜润声 +1 位作者 董禹 裴溟涵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目的】气候变化背景下,体力活动不仅受到客观建成环境与真实热风险影响,也受到主观心理感知影响。分析住区居民的热风险感知(heat risk perception,HRP)与体力活动的关系,为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城市规划研究与实践提供实证基础。... 【目的】气候变化背景下,体力活动不仅受到客观建成环境与真实热风险影响,也受到主观心理感知影响。分析住区居民的热风险感知(heat risk perception,HRP)与体力活动的关系,为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城市规划研究与实践提供实证基础。【方法】以哈尔滨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分层回归的方法,揭示了“恐惧”“态度”和“适应”3个维度上的HRP水平与体力活动水平分别在不同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类型的住区中的差异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HRP与体力活动相关,其中恐惧和态度感知减少了体力活动,适应则增加了体力活动;HRP能够显著提高住区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模型的准确性,开放型中层住区居民具有最低的恐惧和态度感知水平,以及最高的适应感知水平和体力活动水平。【结论】从风险感知视角揭示了气候变化和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的间接影响,为城市气候安全治理和健康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建成环境 体力活动 热风险感知 哈尔滨
下载PDF
社区建成环境影响居民社会健康的国际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慰 朱家慧 李罕哲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与存量更新的背景下,人口变迁与环境变化带来了社区社会空间的重构,邻里关系出现疏离,居民的社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证明,建成环境对居民生理及心理健康具有主动干预价值,但对建成环境与社会健康的...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与存量更新的背景下,人口变迁与环境变化带来了社区社会空间的重构,邻里关系出现疏离,居民的社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证明,建成环境对居民生理及心理健康具有主动干预价值,但对建成环境与社会健康的关系尚不清晰。介绍了社会健康的内涵与特性,梳理居民社会健康影响因素与社区建成环境要素的不同维度,厘清基于居民客观行为、主观感知及空间正义与社会规范的3种“环境—社会健康”影响路径,分类解析和提炼研究结论,分析发展动态并提出我国未来在该研究领域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和方法,为构建主动式健康干预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居民社会健康 影响机制 社区
下载PDF
本期主题:健康城市的社会维度
3
作者 董慰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I0003-I0004,共2页
健康城市的概念是在不同社会语境下动态发展的。早在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环境卫生挑战和传染病威胁使得物质空间规划、社会性规划与公共卫生紧密合作,恶劣的城市居住环境开始有计划得以改善。随着时代的进步,国际健康城市建设已经由早... 健康城市的概念是在不同社会语境下动态发展的。早在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环境卫生挑战和传染病威胁使得物质空间规划、社会性规划与公共卫生紧密合作,恶劣的城市居住环境开始有计划得以改善。随着时代的进步,国际健康城市建设已经由早期的“以环境卫生、疾病治疗为重点”转向“将健康问题纳入所有政策之中”。同时,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自然和社会环境,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充分享受生命、发挥潜能并互相支持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环境卫生 城市居住环境 社会维度 公共卫生 发挥潜能 疾病治疗 工业革命
下载PDF
“数字友好”理念下智慧社区的演进历程与实现路径研究
4
作者 董慰 曹清源 +2 位作者 袁狄平 陈璐露 单樑 《城市学报》 2023年第5期73-79,共7页
面向社区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需求,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智慧社区的政策与实践发展脉络和演进特征,包括住区智能化探索、社区信息化基础建设、人本导向的社区智慧服务惠民建设、可持续发展数字社区建设4个阶段,并总结了当前智慧社区的... 面向社区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需求,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智慧社区的政策与实践发展脉络和演进特征,包括住区智能化探索、社区信息化基础建设、人本导向的社区智慧服务惠民建设、可持续发展数字社区建设4个阶段,并总结了当前智慧社区的发展困境。其次,提出了“数字友好”的智慧社区发展理念,基于对“数字友好”理念内涵的解读,从智慧社区的人本导向顶层规划、平台一体化协同机制、安全可信运维机制与动态更新机制等方面解析了“数字友好”智慧社区的实现路径。最后,提出了智慧社区应进一步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体系融入和应用示范模式推广等方向进行探索优化,以期为智慧社区的可持续、人本导向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区 数字友好 人本导向规划 演进特征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低碳目标下城市生态用地空间特征识别与优化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5
作者 董禹 安淇 +1 位作者 董慰 谭卓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21,共6页
低碳发展背景下,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格局优化被视为降低城市CO_(2)浓度的有效途径。为深入了解城市生态用地空间格局和其对CO_(2)浓度的影响关系,尝试构建了低碳目标下耦合优先尺度与空间格局特征识别的城市生态用地规划优化综合研究框... 低碳发展背景下,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格局优化被视为降低城市CO_(2)浓度的有效途径。为深入了解城市生态用地空间格局和其对CO_(2)浓度的影响关系,尝试构建了低碳目标下耦合优先尺度与空间格局特征识别的城市生态用地规划优化综合研究框架,并以哈尔滨市为例,提取与计算了2000—2020年城市生态用地与CO_(2)浓度的多年空间分布数据。基于多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与CO_(2)浓度相关性变化,识别研究二者影响关系的优先尺度为10km。在优先尺度下,通过划分城市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类型单元、筛选特征指数,明确高碳汇单元内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与阈值范围,并以此提出了城市生态用地合理发展与规划布局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低碳规划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用地 优先尺度 空间格局特征 二氧化碳浓度 格局优化
下载PDF
在游戏中成长:英国的儿童游戏环境营造经验 被引量:13
6
作者 董慰 闫慧中 董禹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3期14-19,37,共7页
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为儿童营造有益于成长的城市环境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游戏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创造自由安全的游戏环境是整个社会的必要责任。英国通过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为儿... 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为儿童营造有益于成长的城市环境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游戏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创造自由安全的游戏环境是整个社会的必要责任。英国通过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为儿童建设游戏友好的城市环境,充分保护儿童游戏权利,提供多样的游戏空间与丰富的游戏机会。通过回顾英国儿童游戏环境的发展历程,提炼出政策制定、空间营造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经验,包括威尔士、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儿童游戏政策,城市中正式与非正式游戏空间的营造特点,以及由游戏组织、游戏工作者、社区与家庭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广泛社会支持,并从这3个方面为我国儿童健康发展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游戏空间 儿童友好型城市 儿童权利 规划设计 英国
下载PDF
面向乡村社区的渐进式营建规划模式探索 被引量:6
7
作者 董慰 李亚蓉 +1 位作者 董禹 张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7,共6页
在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推动下,乡村社区规划和建设实践活跃而多元,但存在着难以落地和盲目建设等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探索适合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理论,对重拾中国乡土特色,实现乡村社区振兴具... 在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推动下,乡村社区规划和建设实践活跃而多元,但存在着难以落地和盲目建设等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探索适合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理论,对重拾中国乡土特色,实现乡村社区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对我国乡村规划特殊性的认知,探讨指向务实、持续发展和引导村民的渐进式营建规划模式,阐述了渐进式营建规划模式的内涵、要求及角色,并将该模式引入金秀瑶族自治县滴水村的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 乡村规划 渐进式营建 模式 金秀瑶族自治县滴水村
下载PDF
面向村民自治的精准扶贫规划机制与引导模式 被引量:4
8
作者 董慰 陈莹 董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11,共7页
当前,我国已进入精准扶贫攻坚阶段。在实现全部贫困户脱贫目标的最后阶段,指向农村自我"造血"能力的村民自治能力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城乡规划因其综合性和持续性,成为培育村民自治能力的重要手段。文... 当前,我国已进入精准扶贫攻坚阶段。在实现全部贫困户脱贫目标的最后阶段,指向农村自我"造血"能力的村民自治能力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城乡规划因其综合性和持续性,成为培育村民自治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梳理了村民自治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明确了城乡规划在扶贫道路上的工作重点,并针对国内在村民自治的扶贫规划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提出了面向村民自治的"启发""同步""自治"3个扶贫阶段,构建了相应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建立了"需求—资源—平台"的精准引导模式,形成了陪伴为主、资源精准引导及多元组织综合参与的规划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精准扶贫规划 农村规划 规划统筹
下载PDF
日常活动地绿地感知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哈尔滨香坊老工业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慰 王乃迪 +1 位作者 董禹 刘岩 《风景园林》 2021年第5期23-29,共7页
绿地环境是影响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现有的研究缺乏对不同地理背景的绿地环境与主观幸福感的精细化的考虑,这可能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基于对哈尔滨香坊老工业区574位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分模型的层次回归... 绿地环境是影响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现有的研究缺乏对不同地理背景的绿地环境与主观幸福感的精细化的考虑,这可能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基于对哈尔滨香坊老工业区574位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分模型的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活动地点中居民感知的绿地环境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绿地感知对主观幸福感中的不同成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且在不同的日常活动地中居民的绿地感知的影响作用也存在差异。其中,宁静的住区绿地环境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性成分产生的最主要因素,而绿地数量与面积则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性成分的最主要因素。居住地绿地感知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居住地绿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绿地环境。为在不同的日常活动地中识别有助于提高人们主观幸福感的绿地感知维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主观幸福感 绿地感知 日常活动地 层次回归分析
下载PDF
试论城市设计的艺术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慰 毕冰实 董禹 《华中建筑》 2007年第7期82-84,共3页
艺术是与人的生命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市设计因其联系城市物质环境和人的活动而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特征。该文针对当前城市人文品质日益丧失的现象,通过解读城市环境与人的日常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塑造城市环境基于人文的艺... 艺术是与人的生命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市设计因其联系城市物质环境和人的活动而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特征。该文针对当前城市人文品质日益丧失的现象,通过解读城市环境与人的日常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塑造城市环境基于人文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艺术 城市环境
下载PDF
社区可步行性对老年人地方依恋及就地养老意愿影响研究——以哈尔滨市香坊老工业区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慰 娄健坤 董禹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6期30-35,共6页
就地养老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方式。为了研究社区可步行性对老年人地方依恋和就地养老意愿的影响机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老工业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可步行性不同要素的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社... 就地养老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方式。为了研究社区可步行性对老年人地方依恋和就地养老意愿的影响机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老工业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可步行性不同要素的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可步行性与就地养老意愿之间存在间接影响。同时,社区可步行性的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影响程度与路径上的差异。其中,设施可达性与街道连通性对就地养老意愿影响显著,且地方依恋在路径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可为优化社区老年人步行环境、制定老年友好社区的相关政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步行性 就地养老 地方依恋 结构方程模型 老年友好
下载PDF
政府与社区主导型旧城更新公众参与比较研究——以北京旧城保护区更新实践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慰 王智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4期19-25,共7页
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城市更新为主的城市规划将面向更加复杂的研究对象,从物质空间规划转向到主体与物质空间相互叠加的"社会+物质"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作为协调多元主体需求和意愿的平台和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北京... 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城市更新为主的城市规划将面向更加复杂的研究对象,从物质空间规划转向到主体与物质空间相互叠加的"社会+物质"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作为协调多元主体需求和意愿的平台和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北京旧城保护区更新实践的为研究对象,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更新和社区主导型更新两种模式,选取四个典型案例,参考政治科学和政策科学理论,将公众参与过程看作一个政治互动过程,建构多主体博弈系统模型,研究不同价值取向的多主体及其博弈过程,进而对其公众参与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并提出城市旧城更新中公众参与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更新 公众参与 政府主导 社区主导 多主体博弈
下载PDF
面向未来不确定性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方法研究——以广州市上下九商业街区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慰 吴婷婷 《南方建筑》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在快速城市化中,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往往以对立姿态并存。以未来视角来看,确定性决定了保护策略,而难以预知的不确定性使得更新缺乏科学依据,这正是造成当前历史街区改造在不断"试错"中仍然冲突不断。因此,如何有效应对未来... 在快速城市化中,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往往以对立姿态并存。以未来视角来看,确定性决定了保护策略,而难以预知的不确定性使得更新缺乏科学依据,这正是造成当前历史街区改造在不断"试错"中仍然冲突不断。因此,如何有效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成为调和保护和更新的有效路径。以历史街区发展的确定性因素来把握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建立可调整的未来导控框架。以上下九商业街区为例,在理清历史街区结构的基础上,从充分挖掘街区的历史和现状资源出发,分别识别不同层级的驱动因子,并针对每个驱动因子的具体类型提出设计导则。最后,不同层次导则相互组合,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该研究为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尤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保护与更新 上下九商业街区
下载PDF
新一级学科划分背景下城市设计教学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董慰 董禹 《城市建筑》 2014年第10期46-49,共4页
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成为人居环境学科门类下三个独立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城市设计在三个一级学科中的定位各不相同,三个学科专业对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的认识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在城市设计教学和工程实践中存在诸... 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成为人居环境学科门类下三个独立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城市设计在三个一级学科中的定位各不相同,三个学科专业对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的认识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在城市设计教学和工程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通过对城市设计学科内涵的探讨,提出城市设计教学的目标,并针对城市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观念转变和体制突破两个角度提出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级学科 城市设计 学科内涵 教学目标 集群
下载PDF
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在协作式规划中的应用述评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慰 刘增 +1 位作者 王乃迪 李罕哲 《当代建筑》 2021年第4期132-136,共5页
在当前规划转型的背景下,应引导公众参与,促进协作式规划成为重要的规划实践探索。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支持信息收集、多方利益主体交流与规划分析的主要技术工具,在近二十年来的国外协作式规划中已有诸多成功实践,但国内的相关... 在当前规划转型的背景下,应引导公众参与,促进协作式规划成为重要的规划实践探索。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支持信息收集、多方利益主体交流与规划分析的主要技术工具,在近二十年来的国外协作式规划中已有诸多成功实践,但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期阶段。本文概述了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与技术优势,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项目实践情况,归纳总结了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参与者、在协作式规划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 协作式规划 公众参与 规划研讨会
下载PDF
生态与产业相契城市与乡村共生--呼伦贝尔市城郊型新镇区发展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慰 戴锏 +1 位作者 谭卓琳 季强 《城市建筑》 2017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城乡之间的关系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推行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致目标。城郊型农村因其区位优势与经济基础,具有&qu...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城乡之间的关系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推行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致目标。城郊型农村因其区位优势与经济基础,具有"以城带乡"发展的良好基础,在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特色小镇的规划实践中有着典型性和示范性。本文以编制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奋斗镇概念规划为契机,通过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奋斗镇作为城郊型新镇区具备的产业和生态优势,探索城乡产业功能互补、互惠共生,城乡二元文明相互契合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型乡村 城乡一体化 产业 生态 奋斗镇
下载PDF
近十年国外城市形态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慰 吕美群 +1 位作者 董禹 王乃迪 《低温建筑技术》 2019年第4期10-14,共5页
城市形态是反映城市发展演变规律的重要表征,是城市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市形态领域的学术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中从文献发表量、国家分布、代表人物、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五个方面切入,对近十年间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 城市形态是反映城市发展演变规律的重要表征,是城市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市形态领域的学术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中从文献发表量、国家分布、代表人物、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五个方面切入,对近十年间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有关城市形态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追踪当前的热点问题和学术前沿,以期为我国城市形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CITESPACE 可视化
下载PDF
卷首语
18
作者 董慰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3期I0004-I0005,共2页
当前,世界上有超过10亿的儿童生活在城市环境中,他们在享受着城市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更好教育和家庭照料的同时,也遭受着“社会生态环境”破坏带给他们成长的负面影响。交通安全、环境污染、自然空间缺失,儿童活动场地减少以及家长的过度... 当前,世界上有超过10亿的儿童生活在城市环境中,他们在享受着城市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更好教育和家庭照料的同时,也遭受着“社会生态环境”破坏带给他们成长的负面影响。交通安全、环境污染、自然空间缺失,儿童活动场地减少以及家长的过度保护、社会隔离和公平性缺失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儿童接触自然、户外活动、积极交往的机会,进而对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首语 社会生态环境 社会隔离 交通安全 儿童身体 过度保护 家庭照料 户外活动
下载PDF
城市形态
19
作者 董慰 张继元 《世界建筑》 2019年第8期139-139,共1页
作为城市设计先驱和当代最重要的城市设计理论家之一,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C/卬,1960)一书广为人知,"意象五要素"和"认知地图"成为城市设计实践领域广泛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设计理论 《城市意象》 认知地图
下载PDF
生活性街道环境感知特征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哈尔滨市老城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禹 李珍 董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5-50,共6页
生活性街道是承载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其感知特征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亟待深入研究。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理论,以哈尔滨市57条街道为例,采用带有协变量的多元回归结合结构方程的方法建构生活性街道感知特征对居民心理健康的... 生活性街道是承载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其感知特征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亟待深入研究。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理论,以哈尔滨市57条街道为例,采用带有协变量的多元回归结合结构方程的方法建构生活性街道感知特征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模型。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和心理困扰受街道环境特征影响的路径相互独立;影响心理健康的街道物质环境由建筑外部特征、街道环境质量、街道界面特色、街道设施、街道绿化和街道空间尺度5类构成,其对积极心理和心理困扰的影响存在差异;街道社会环境在物质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揭示了生活性街道环境特征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能够为城市街道环境品质提升和精细化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心理健康 生活性街道 心理困扰 环境感知 社会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