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黄龙组规模储层形成主控因素与发育模式
1
作者 杨威 李德江 +3 位作者 魏国齐 刘满仓 董才源 武雪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0-51,共12页
石炭系黄龙组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东地区)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石炭系储层是控制气藏发育的关键因素。为了深入评价川东地区黄龙组储层,拓展勘探新领域,寻找接替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大量钻井、岩心、露头和分析化验... 石炭系黄龙组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东地区)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石炭系储层是控制气藏发育的关键因素。为了深入评价川东地区黄龙组储层,拓展勘探新领域,寻找接替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大量钻井、岩心、露头和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研究了黄龙组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发育模式,并预测规模储层的展布。研究结果表明:(1)黄龙组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白云岩、角砾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溶洞和裂缝,颗粒滩为有利储集体,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质量好;(2)储层发育主要受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和开江古隆起、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古隆起控制颗粒滩分布和准同生期成岩作用,是规模成储的基础,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层间岩溶和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叠加是形成规模储层的关键,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产生大量构造裂缝,提高了储层的渗滤性和规模性;(3)一定厚度和较大面积的Ⅰ—Ⅲ类储层可形成规模储层区,对5个规模储层发育区进行了评价,已发现气藏主要分布在这5个区域的背斜构造部位。结论认为,川东地区石炭系仍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向斜区发育大面积的规模储层,是下一步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石炭系黄龙组 规模储层 主控因素 储层展布 演化模式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带构造分析
2
作者 蒋俊 缪卫东 +9 位作者 赵凤全 李君 袁瑞 周慧 邓晓睿 王珊 董才源 黄智斌 师斌 汲雷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纪末—古近纪初、古近纪末—新近纪初、中新世早期、上新世和第四纪。吐格尔明背斜构造带是阳北断裂中新世早期及以后的冲断作用派生出来的一个次级基底卷入型构造变形带。它由吐格尔明背斜及其南、北两条呈背冲关系的逆冲断层组成。背斜核部元古宇变质岩出露地表;中、新生界直接不整合于变质岩之上,缺失全部古生界,说明研究区可能属于一个长期存在的古生代古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白垩纪正断层 新生代逆冲断层 反转构造 基底卷入构造 元古宇变质岩 古隆起 吐格尔明背斜 阳北断裂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段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神木园-古木别孜冲断系的构造样式和形成演化过程
3
作者 李君 周慧 +10 位作者 师骏 缪卫东 王斌 张亮 董才源 李德江 李洪辉 赵岩 赵甜玉 师斌 李曰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5-797,共13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神木园-古木别孜冲断系,由神木园冲断带和古木别孜冲断带组成。前者位于乌什凹陷北缘,以厚皮构造为主,形成基底卷入型冲断楔。后者位于乌什凹陷南缘,为一盖层滑脱冲断构造,主滑脱面位于中新统吉迪克组膏泥岩。其中,...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神木园-古木别孜冲断系,由神木园冲断带和古木别孜冲断带组成。前者位于乌什凹陷北缘,以厚皮构造为主,形成基底卷入型冲断楔。后者位于乌什凹陷南缘,为一盖层滑脱冲断构造,主滑脱面位于中新统吉迪克组膏泥岩。其中,古木别孜背斜是古木别孜断裂的断层传播褶皱。该冲断系是晚新生代南天山陆内造山带南麓的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一部分,属于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该陆内造山带叠加在先存的增生-碰撞造山带之上。生长地层显示,神木园-古木别孜冲断系形成演化过程为前展式。其变形首先发生于冲断系根带的神木园冲断带,起始于上新世中期(3.5 Ma)。上新世末—第四纪初(1.8 Ma)向前推进至古木别孜冲断带,并在第四纪持续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园—古木别孜冲断系 南天山南麓前陆褶皱冲断带 前展式冲断 印度—亚洲 碰撞的远程效应 晚新生代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判识 被引量:23
4
作者 董才源 谢增业 +3 位作者 裴森奇 张璐 杨春龙 尹瀚翔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0-454,共5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是继震旦—下古生界之后的又一勘探热点领域,但对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尚不清楚。为此,通过剖析最新气样天然气组分、烷烃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参数,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是继震旦—下古生界之后的又一勘探热点领域,但对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尚不清楚。为此,通过剖析最新气样天然气组分、烷烃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参数,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论证天然气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为典型干气。以烃类气体为主,CH_4体积分数高,C_2H_6,C_3H_8体积分数低,干燥系数大;非烃气体体积分数低,含微量N_2、中低量CO_2,中低质量浓度的H2S。2)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甲、乙碳同位素大多发生倒转。δ^(13)C_2分布范围较广,为-36.7‰^-25.2‰,δ^(13)C_1相对较重,介于-35.6‰^-27.7‰;δ2H1主要分布于-141‰^-125‰。3)多数天然气δ^(13)C_2轻于-29.0‰,甲基环己烷/正庚烷和(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正己烷2项比值分别为大于1.0和0.5,ln(C_1/C_2)值介于6.19~7.87,ln(C_2/C_3)值介于3.00~4.76,碳同位素、轻烃、组分特征综合判识中二叠统天然气类型为原油裂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类型 原油裂解气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气源新认识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21
5
作者 董才源 谢增业 +4 位作者 朱华 国建英 张璐 戴鑫 杨春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23,31,共7页
针对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气源复杂的问题,利用分区块研究和地球化学-地质研究相结合的思路,采用气-气、沥青-源岩对比方法,重点开展关于川中地区中二叠统的烃源条件解剖、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气源综合对比,形成气源新认识。气源综合... 针对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气源复杂的问题,利用分区块研究和地球化学-地质研究相结合的思路,采用气-气、沥青-源岩对比方法,重点开展关于川中地区中二叠统的烃源条件解剖、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气源综合对比,形成气源新认识。气源综合对比及地质研究表明,川中地区不同区块中二叠统气源各异,其中,高石梯-磨溪地区栖霞组天然气来源于筇竹寺组泥岩,志留系尖灭线以南的高石梯地区栖霞组天然气来源于龙马溪组泥岩,龙女寺-南充地区中二叠统天然气为筇竹寺组泥岩和下二叠统泥灰岩混源。在气源认识的基础上总结了川中地区中二叠统3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其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发育下生上储成藏模式,志留系尖灭线以南的高石梯地区发育旁生侧储成藏模式,龙女寺-南充地区发育双源共储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源 成藏模式 地球化学特征 中二叠统 川中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气源示踪 被引量:15
6
作者 董才源 刘满仓 +1 位作者 李德江 缪卫东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277,共5页
以天然气、烃源岩及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为主要依据,通过天然气-天然气、储层沥青-烃源岩、天然气-烃源岩3个方面对比,深入探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来源。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主要来... 以天然气、烃源岩及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为主要依据,通过天然气-天然气、储层沥青-烃源岩、天然气-烃源岩3个方面对比,深入探讨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来源。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泥岩。其5项证据分别为:下二叠统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小于-30.5‰,甲、乙烷碳同位素倒转是由高演化程度烃源岩所致;多数下二叠统天然气与龙王庙组天然气特征最为相似;GS18,NC1井下二叠统天然气特征与寒武系相似,说明上下层气源一致;高石梯-磨溪地区下二叠统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与筇竹寺组泥岩最为相似;筇竹寺组泥岩主要为下二叠统供气,这一认识符合干酪根油气生成理论和同位素分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源示踪 地球化学特征 下二叠统 高石梯-磨溪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石炭系气藏类型及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董才源 杨威 武赛军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5期564-568,共5页
川东石炭系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勘探层系之一。基于气藏发育构造部位、圈闭类型及主要特征的不同,将川东石炭系已有气藏分为主体构造断垒型、潜伏高带断垒型和潜伏高带断鼻型等3类,预测了向斜悬挂式、向斜低缓微隆型和向斜地层岩性型等3种... 川东石炭系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勘探层系之一。基于气藏发育构造部位、圈闭类型及主要特征的不同,将川东石炭系已有气藏分为主体构造断垒型、潜伏高带断垒型和潜伏高带断鼻型等3类,预测了向斜悬挂式、向斜低缓微隆型和向斜地层岩性型等3种新的气藏类型,并总结了川东石炭系气藏分布模式。在分析6种气藏富集特征后,认为川东石炭系气藏富集优越性依次应为潜伏高带断鼻型、潜伏高带断垒型、向斜悬挂式、主体构造断垒型、向斜低缓微隆型、向斜地层岩性型。其中,潜伏高带断鼻型富集优越性最好,是川东石炭系大型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向斜悬挂式气藏富集优越性较好,可能是川东石炭系下一步勘探的最为有利气藏类型;向斜低缓微隆型和向斜地层岩性型也是川东石炭系勘探的潜力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类型 富集特征 勘探领域 石炭系 川东
下载PDF
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体系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董才源 刘震 +3 位作者 刘启东 罗贝维 李储华 王伟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5-400,共6页
基于控藏断层封闭性能演化、油藏含油层位和戴南组"五高导"泥岩段生烃能力的差异,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体系可分为3种类型,依次为自源型、它源型和混源型油气成藏体系。自源型成藏体系主要分布在邵伯、樊川次凹深... 基于控藏断层封闭性能演化、油藏含油层位和戴南组"五高导"泥岩段生烃能力的差异,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体系可分为3种类型,依次为自源型、它源型和混源型油气成藏体系。自源型成藏体系主要分布在邵伯、樊川次凹深处,典型油藏为邵深1油藏;它源型油藏主要分布在马家嘴、周22和邵18等油藏区域;混源型油藏以联3、联7和永22等油藏为代表。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圈闭成藏主要受油源和运移通道控制,即"二元主控"。在成藏体系分布和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黄珏—马家嘴、联盟庄—永安和曹庄—肖刘庄地区是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分布的最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二元主控 成藏体系 断层-岩性油藏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川西南部地区下二叠统油气来源新认识 被引量:4
9
作者 董才源 刘满仓 +4 位作者 李德江 谢增业 杨春龙 国建英 张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为了厘清制约川西南部地区下二叠统的油气来源问题,基于该地区下二叠统储层沥青、天然气成因鉴定和沥青、天然气与相关源岩三者对比,结合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其油气主要来源。沥青、天然气成因鉴定表明,川西南部地区储层沥青为原油裂解后... 为了厘清制约川西南部地区下二叠统的油气来源问题,基于该地区下二叠统储层沥青、天然气成因鉴定和沥青、天然气与相关源岩三者对比,结合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其油气主要来源。沥青、天然气成因鉴定表明,川西南部地区储层沥青为原油裂解后的残渣,下二叠统天然气属于原油裂解气,储层沥青、天然气成因的相关性说明其可以共同指示川西南部地区下二叠统油气的来源。通过大深1井下二叠统储层沥青生标特征与相关源岩对比、不同地区层位之间天然气特征对比、天然气与源岩碳同位素对比,得出储层沥青、天然气来源具有一致性,"筇竹寺组泥岩来源为主,下二叠统泥灰岩来源为辅"是川西南部地区下二叠统天然气来源的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来源 筇竹寺组泥岩 泥灰岩 下二叠统 川西南部
下载PDF
川东石炭系气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才源 魏国齐 +3 位作者 杨威 刘满仓 马石玉 郝翠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30,38,共6页
基于对开江古隆起演化、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气藏保存条件的研究,分析川东石炭系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并总结成藏模式.认为川东石炭系气藏形成主要受三大因素控制,即开江古隆起演化控制着油气的聚集,优质储层是气藏形成的基础,盖层条... 基于对开江古隆起演化、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气藏保存条件的研究,分析川东石炭系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并总结成藏模式.认为川东石炭系气藏形成主要受三大因素控制,即开江古隆起演化控制着油气的聚集,优质储层是气藏形成的基础,盖层条件是气藏形成的关键.川东石炭系气藏成藏模式可分为两个阶段,第Ⅰ阶段是古隆起形成和古气藏形成,云南运动使石炭系储层更为发育,中三叠世印支运动时期,开江古隆起继承发展并基本定型,石炭系处于两高压泥岩层之间,下伏志留系烃源岩大量生烃,形成大规模地层-构造古气藏;第Ⅱ阶段是后期燕山和喜山运动的改造,古气藏在圈闭中重新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气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开江古隆起演化 优质储层 盖层 四川盆地东部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断层-岩性油藏断层封闭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才源 刘震 +1 位作者 李储华 刘启东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6期686-689,共4页
基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断层现今与成藏期垂向正应力研究,分析了断层垂向封闭性演化规律。高邮凹陷主要断层-岩性复合油藏现今断层正应力分布在13.8~25.0 MPa,断层垂向封闭性正应力临界值为13.8 MPa,成藏期正应力分布... 基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断层现今与成藏期垂向正应力研究,分析了断层垂向封闭性演化规律。高邮凹陷主要断层-岩性复合油藏现今断层正应力分布在13.8~25.0 MPa,断层垂向封闭性正应力临界值为13.8 MPa,成藏期正应力分布于8.9~20.2 MPa,多数控藏断层成藏期开启作为输导通道,现今封闭成为遮挡条件,但偶有例外,邵深1油藏控藏断层成藏期与现今皆封闭,此类油藏极有可能自生自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岩性油藏 正应力 断层封闭性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断层输导性能及演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才源 刘震 +3 位作者 刘启东 罗贝维 李储华 王伟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8-694,共7页
基于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断层现今与成藏期垂向正应力分析,研究断层垂向封闭性演化规律,并结合断层垂向输导模式划分,预测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有利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垂向封闭性的临界正应力值为13.8 MPa,多数... 基于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断层现今与成藏期垂向正应力分析,研究断层垂向封闭性演化规律,并结合断层垂向输导模式划分,预测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有利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垂向封闭性的临界正应力值为13.8 MPa,多数控藏断层在成藏期开启作为输导通道,现今则封闭成为遮挡条件,但偶有例外,邵深1油藏控藏断层在成藏期与现今皆封闭,此类油藏极有可能是自生自储;高邮凹陷发育有两种垂向输导模式,分别为高通和低通垂向输导模式,其中高通垂向输导模式中戴南组底砂岩发育,低通垂向输导模式戴南组底砂岩不发育。在断层封闭性演化研究和输导模式划分的基础上,认为联12油藏以东-永22油藏以西及邵14油藏以东伯东地区是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邵深1油藏西北的邵伯次凹深处是断层-岩性油藏发育的较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断层-岩性油藏 断层封闭性 输导模式 有利分布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晚震旦世古海洋环境恢复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13
作者 罗贝维 魏国齐 +1 位作者 杨威 董才源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9-1111,共13页
基于四川盆地灯影组3个采样点69组碳氧同位素样品测试分析,在充分论证样品有效性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碳氧同位素特征展开分析,进而探讨对应的古海洋环境及地质学意义。四川盆地灯影组白云岩δ13C值分布在-2.85‰~4.44‰,平均值为1.8‰;δ... 基于四川盆地灯影组3个采样点69组碳氧同位素样品测试分析,在充分论证样品有效性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碳氧同位素特征展开分析,进而探讨对应的古海洋环境及地质学意义。四川盆地灯影组白云岩δ13C值分布在-2.85‰~4.44‰,平均值为1.8‰;δ18O值为-9.02‰^-1.90‰,平均值为-5.42‰,碳氧同位素整体变化趋势与中国扬子地台其他区域基本相同。古海洋环境恢复表明,震旦纪灯影期研究区整体处于海相环境;灯影期海水温度主要介于15~30℃之间,属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海平面共经历了缓慢海进、低位振荡海退、高位振荡海退、短暂海进、持续海退、振荡海退六个阶段。在海平面升降、气候变化、构造运动以及火山活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灯影组白云岩δ13C值共出现4次负漂移(N1~N4)和2次正漂移(P1~P2);受古海洋环境的影响,盆地沉积了特征明显的灯二段葡萄状藻云岩、灯三段暗色碎屑岩以及灯四段富藻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古海洋环境 地质意义 灯影组 晚震旦世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ST3井泥盆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国齐 董才源 +5 位作者 谢增业 李剑 国建英 张璐 杨春龙 戴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9,共9页
对比ST3井泥盆系油气与相关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研究,明确泥盆系油气来源。结果表明:ST3井泥盆系观雾山组沥青饱和烃分布呈现双峰特征,Pr/Ph=0.56;三环萜烷分布以C23为主峰,五环三萜烷以C30藿烷为主峰,Ts/Tm=0.82,C31~C35升藿烷... 对比ST3井泥盆系油气与相关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研究,明确泥盆系油气来源。结果表明:ST3井泥盆系观雾山组沥青饱和烃分布呈现双峰特征,Pr/Ph=0.56;三环萜烷分布以C23为主峰,五环三萜烷以C30藿烷为主峰,Ts/Tm=0.82,C31~C35升藿烷系列分布齐全且近于呈正常降序分布,伽马蜡烷丰度高;孕甾烷和升孕甾烷含量丰富,规则甾烷中以C27甾烷占优势;ST3井泥盆系两份天然气都是干气,以烃类为主,甲烷含量高,体积分数分别为94.42%、96.96%,C2H6、C3H8含量低,干燥系数大,非烃气体含量低,H2S含量仅为0.01~0.022g/cm^3;甲乙烷碳同位素均值分别为-31.9‰、-28.5‰,乙烷碳同位素相对较轻,甲乙烷呈正碳同位素分布序列;甲烷氢同位素为-139‰、-138‰;对比综合显示ST3井泥盆系油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泥岩,同时下二叠统泥灰岩是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地区 ST3井 泥盆系 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来源
下载PDF
碳酸盐岩盖层突破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璐 国建英 +5 位作者 林潼 谢增业 杨春龙 董才源 郭泽清 郝爱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1-467,共7页
除传统的膏盐岩和泥页岩外,较多研究证实碳酸盐岩也可作为油气封盖层。突破压力是盖层封闭能力评价的特征参数,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岩性类型、不同样品长度的碳酸盐岩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突破压力测定实验,分析岩石特征、温度、样品长度... 除传统的膏盐岩和泥页岩外,较多研究证实碳酸盐岩也可作为油气封盖层。突破压力是盖层封闭能力评价的特征参数,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岩性类型、不同样品长度的碳酸盐岩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突破压力测定实验,分析岩石特征、温度、样品长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岩性、渗透率及裂缝发育情况对结果影响明显;相同温度下,样品长度跟突破压力结果没有较好的相关性;不同温度下,大部分样品随温度的升高突破压力逐渐降低。因此在盖层评价中地温对盖层的封闭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盖层封闭能力评价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高地温情况下泥质含量高的碳酸盐岩具有更好的封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碳酸盐岩 突破压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英买2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储层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春龙 谢增业 +3 位作者 董才源 国建英 张璐 刘知鑫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62,共8页
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段英买2地区19口井奥陶系地层水矿化度、离子组成、离子比例系数与现今海水的差异,总结了储层发育类型对地层水化学特征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英买2地区奥陶系地层封闭性较好,水岩相互作用强烈,HCO_3^-、Ca^(... 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段英买2地区19口井奥陶系地层水矿化度、离子组成、离子比例系数与现今海水的差异,总结了储层发育类型对地层水化学特征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英买2地区奥陶系地层封闭性较好,水岩相互作用强烈,HCO_3^-、Ca^(2+)随着pH值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钠氯系数随着pH值增大而增大,变质系数呈现相反的趋势。地层水化学特征与储层发育类型有密切关系,在构造翼部的双向断裂控制区,相对孤立的溶蚀洞穴经历了相对较强的溶蚀作用,pH值相对较高,Ca^(2+)因被沉淀而含量相对较低,主要分布洞穴型优质储层。地层水Ca^(2+)高值区主要沿着构造高部位NNE向大型走滑断裂及两侧分布,对应pH值低值区和裂缝-孔洞型储层,活跃的H^+及构造特征使流动的地层水加速了对碳酸盐岩的溶解。英买2地区奥陶系地层水中的Ca^(2+)、HCO_3^-及钠氯系数、变质系数均以pH值为核心具有较好的相互关系,进而能够反映储层类型,这一研究结果对塔北隆起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优势发育区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英买2地区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地层水 化学特征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东部吐格尔明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充注史
17
作者 刘洋 李贤庆 +4 位作者 赵光杰 刘满仓 董才源 李谨 肖中尧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8-997,共10页
库车坳陷东部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天然气成因与油气充注时间存在争议,油气充注史不明,制约其油气勘探进程。利用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均一温度等分析测试数据,结合沉积埋藏史及构造演化史,研究了库车坳陷东部吐... 库车坳陷东部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天然气成因与油气充注时间存在争议,油气充注史不明,制约其油气勘探进程。利用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均一温度等分析测试数据,结合沉积埋藏史及构造演化史,研究了库车坳陷东部吐格尔明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油气充注时间,分析了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吐格尔明地区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甲烷含量为75.56%~90.11%,干燥系数为0.79~0.93;δ^(13)C_(1);和δ^(13)C_(2)值为-35.73‰~-33.80‰和-26.41‰~-25.30‰,天然气成因类型属于成熟阶段的煤成气。吐格尔明地区侏罗系砂岩储层发育两类流体包裹体,分别为黄色液态烃包裹体和蓝白色荧光的气液烃包裹体、灰色的气烃包裹体,表明该区存在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13~7 Ma的原油充注,第二期为2.6 Ma以来的天然气充注。康村组早中期,吐格尔明地区烃源岩形成的原油充注至宽缓背斜圈闭中保存;库车组晚期,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与阳霞组发育良好的源储组合,天然气近距离充注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东部 吐格尔明地区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史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泥盆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洁 谢增业 +4 位作者 李剑 董才源 张璐 国建英 王宇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44,共10页
基于区域地质、烃源岩发育环境,并综合应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微量元素等实验技术,探讨了川西北地区泥盆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北地区发育泥盆系观雾山组(D2g)生屑灰岩、养马坝组(D2y)泥灰岩两套烃源岩... 基于区域地质、烃源岩发育环境,并综合应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微量元素等实验技术,探讨了川西北地区泥盆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北地区发育泥盆系观雾山组(D2g)生屑灰岩、养马坝组(D2y)泥灰岩两套烃源岩,推测甘溪组为烃源岩可能发育层系;泥盆系烃源岩TOC平均值已达3.08%,且大于1.0%的样品占总数的76%,有机质丰度较高,总体上是一套有机质丰度高的海相烃源岩;桂溪地区和朝天地区泥盆系烃源岩干酪根类型分别为Ⅰ—Ⅱ1型和Ⅱ1型,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为主;野外露头剖面的泥盆系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因而埋深的泥盆系烃源岩则处于过成熟生气阶段;泥盆系烃源岩样品正构烷烃特征表明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古盐度范围、低Pr/Ph值、硫芴占绝对优势等特征反映了还原性沉积环境。川西北地区泥盆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了该地区油气来源的多样性,对该区下步油气勘探部署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地区 泥盆系 烃源岩 观雾山组 养马坝组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活动及油气成藏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光杰 李贤庆 +4 位作者 刘满仓 董才源 李谨 刘洋 肖中尧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2年第1期34-44,共11页
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活动时间长且多期次叠加,对油气成藏作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生长指数剖面法、典型剖面伸展(压缩)率法、构造平衡剖面法3种方法联合,研究了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的发育特征、活动时期及其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明... 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活动时间长且多期次叠加,对油气成藏作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生长指数剖面法、典型剖面伸展(压缩)率法、构造平衡剖面法3种方法联合,研究了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的发育特征、活动时期及其油气成藏意义。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断裂主要发育早期逆冲断层、晚期逆冲断层和长期活动断层3种类型;断裂活动时期有5期,分别为古近纪(E)、新近纪吉迪克组沉积期(N1j)、康村组沉积期(N1k)、库车组沉积期(N2k)、第四纪(Q),其中N1j、N1k、N2k为断裂活动的关键时期;断裂活动会导致克孜勒努尔组(J2kz)烃源岩沉积厚度变大,有利于构造、岩性等多类型圈闭的形成;断裂活动期(N1j、N1k、N2k)与烃源岩的主生排烃期(E、N1j、N1k、N2k)匹配关系良好;断裂活动有利于依南2和吐东2油气藏的生成和聚集,也会使依南4井和依深4井油气逸散,导致成藏保存条件被破坏。研究结果对分析该区油气藏成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发育特征 断裂活动时期 油气成藏 北部构造带 库车坳陷
下载PDF
腐泥型干酪根热降解成气潜力及裂解气判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谢增业 李志生 +4 位作者 魏国齐 李剑 王东良 王志宏 董才源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7-1066,共10页
腐泥型有机质在成烃演化过程中以先生成原油再裂解成气已有共识,但有多大的比例是由干酪根直接降解生成以及如何鉴别尚存异议。选取华北地区下马岭组低成熟腐泥型页岩,采用高温高压黄金管体系及常规高压釜热模拟实验装置,对同源于该页... 腐泥型有机质在成烃演化过程中以先生成原油再裂解成气已有共识,但有多大的比例是由干酪根直接降解生成以及如何鉴别尚存异议。选取华北地区下马岭组低成熟腐泥型页岩,采用高温高压黄金管体系及常规高压釜热模拟实验装置,对同源于该页岩的原始干酪根、残余干酪根和原油开展了生气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腐泥型有机质生油高峰期后,干酪根直接降解成气量占总生气量的20%左右;原油裂解主成气期为422566℃(RO=1.3%2.5%),生气量占裂解气总量的85.5%。(2)干酪根降解气和原油裂解气Ln(C1/C2)值与Ln(C2/C3)值均随演化程度增高而增大,但受原油和干酪根结构差异、裂解生气速率及所需活化能大小的影响,过成熟阶段,干酪根降解气Ln(C2/C3)值逐渐增大,原油裂解气Ln(C2/C3)值基本稳定,且低升温速率的Ln(C1/C2)值比高升温速率的值大。(3)新建考虑演化阶段的裂解气判识图版,认为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腐泥型烃源岩发育区,高演化阶段以寻找原油裂解气为主要目标,而非烃源岩晚期干酪根降解气,并可为有机质全过程生烃演化轨迹曲线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泥型有机质 干酪根降解气 原油裂解气 成因判识 震旦系—寒武系 高石梯—磨溪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