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3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苏联对东欧政策的调整
被引量:
1
1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8年第10期5-6,共2页
戈尔巴乔夫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去年11月在莫斯科出版后,很快成为苏联和国际上的一本畅销书。这本书中有一节专门总结苏联在处理同东欧国家关系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了一些自我批评,并提出了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新关系的原则。事实上,...
戈尔巴乔夫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去年11月在莫斯科出版后,很快成为苏联和国际上的一本畅销书。这本书中有一节专门总结苏联在处理同东欧国家关系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了一些自我批评,并提出了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新关系的原则。事实上,戈尔巴乔夫上任三年来,不止一次地主动走访了除阿尔巴尼亚以外的所有东欧国家。在访问中,戈尔巴乔夫以“平等伙伴”的面貌同各国党政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这种正视历史教训的态度,赢得了东欧国家的好评。许多东欧国家领导人说,戈尔巴乔夫执政三年来苏东关系“处于战后的最佳时期”。世界舆论也普遍注意到苏联对东欧的政策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东欧政策
东欧国家
历史教训
社会主义国家
转帐卢布
世界舆论
有限主权论
斯大林时期
国际问题
社会主义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的中苏关系
被引量:
1
2
作者
董拜南
《苏联问题参考资料》
1989年第1期8-11,共4页
【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年中,中苏关系经历了十分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就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斯大林时期是两国关系最好的阶段,苏联向我...
【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年中,中苏关系经历了十分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就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斯大林时期是两国关系最好的阶段,苏联向我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双方在国际关系上进行全面合作。赫鲁晓夫时期,两国关系从内部分歧走到全面论战和公开分裂。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两国关系更处于全面对抗状态。戈尔巴乔夫上任后,两国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戈尔巴乔夫
外交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外交的战略构想和基本做法
被引量:
1
3
作者
董拜南
《苏联研究》
1992年第3期14-17,共4页
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这一宣言标志着苏联的彻底解体和戈尔巴乔夫时代的结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苏联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政治思维”的指导下,苏联对斯大林、赫鲁晓夫,特别...
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这一宣言标志着苏联的彻底解体和戈尔巴乔夫时代的结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苏联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政治思维”的指导下,苏联对斯大林、赫鲁晓夫,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进行了全面检讨,并确定新外交的基本目标:(1)缓和同各国关系,主要是同美国的对抗关系,创造一个对稳定国内政局、摆脱经济危机、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有利的国际环境;(2)在利益均衡基础上力求维持大国地位;(3)以经济外交为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外交
战略
全文增补中
一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军事文件——评中俄哈吉塔五国协定
4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3-4,1,共3页
中国、俄罗斯和中亚3国的国家元首在上海正式签署了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政治、军事文件,是冷战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示范,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协定
哈吉
大历史
军事
民族分裂主义
政治
俄罗斯
冷战后
边境地区
我国领导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
5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9,共2页
1994年是俄罗斯广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的一年,俄领导人频繁出访世界各地并邀请各国领导人访问莫斯科。在对外活动中,尤其突出强调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本国的民族利益,重振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
关键词
俄罗斯对外政策
俄罗斯外交政策
大国地位
欧安会
独联体国家
领导人
叶利钦
民族利益
俄对外政策
西方大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因素和新动向——俄罗斯当前局势概览
6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1-14,共4页
1993年莫斯科10月流血事件后,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活出现了众多新的因素。新宪法的通过,使俄进入了一个总统集权的时期;多党制新会议的组成,使党派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自由民主党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思潮的急剧膨胀,为俄政局的发展增添了...
1993年莫斯科10月流血事件后,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活出现了众多新的因素。新宪法的通过,使俄进入了一个总统集权的时期;多党制新会议的组成,使党派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自由民主党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思潮的急剧膨胀,为俄政局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复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民主党
流血事件
民族主义思潮
社会政治生活
切尔诺梅尔金
独联体国家
俄罗斯人
内外政策
经济改革
国家杜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欧经济出现缓慢的复苏和转机
7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3期16-17,共2页
剧变后的东欧各国经济在经过了3到4年的大滑坡后,目前除少数国家经济继续出现负增长外,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已接近或走出谷底。 经济开始复苏 波兰是东欧国家中走出经济谷底最早的国家,成为东欧的第一只春燕。波兰从1992年起就开始出现缓...
剧变后的东欧各国经济在经过了3到4年的大滑坡后,目前除少数国家经济继续出现负增长外,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已接近或走出谷底。 经济开始复苏 波兰是东欧国家中走出经济谷底最早的国家,成为东欧的第一只春燕。波兰从1992年起就开始出现缓慢的回升,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2.6%,工业生产增长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各国经济
东欧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
区域性经济
工农业产品
经济滑坡
世界经济合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俄关系的良好发展
8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6期9-10,共2页
俄罗斯联邦独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外交部长科济列夫、副总理绍欣、国家杜马主席雷布金、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等高级领导人相继来华访问。我国高层领导人也不断出访莫斯科。不久,我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叶利钦总统邀请...
俄罗斯联邦独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外交部长科济列夫、副总理绍欣、国家杜马主席雷布金、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等高级领导人相继来华访问。我国高层领导人也不断出访莫斯科。不久,我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叶利钦总统邀请将正式访问俄罗斯。两国领导人富有成效的互访,增进了相互了解,促进了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江泽民主席提出:“应当着眼于二十一世纪,从战略高度来考虑和处理中俄关系”。叶利钦总统也表示:“要把两国关系提高到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的水平。” 中国和俄罗斯是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邻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两国关系
江泽民主席
切尔诺梅尔金
高层领导人
伙伴关系
二十一世纪
国家杜马
边界谈判
中俄联合声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俄罗斯政坛 在制宪问题上的激烈对抗
9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3期10-11,共2页
6月5日召开的俄罗期联邦制宪会议原定于6月16日结束。由于以总统叶利钦为首的总统派和以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议会派之间斗争的激烈,会议被迫休会10天,到6月26日再次举行。这次制宪会议是叶利钦乘在4月25日全民公决中略占上风之势向...
6月5日召开的俄罗期联邦制宪会议原定于6月16日结束。由于以总统叶利钦为首的总统派和以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议会派之间斗争的激烈,会议被迫休会10天,到6月26日再次举行。这次制宪会议是叶利钦乘在4月25日全民公决中略占上风之势向对立派发动进攻的一次重大行动。议会派虽因领导人内部意见分歧加剧,力量有所削弱,但仍固守阵地。这次制宪会议再次掀起了最高行政权力机构同最高立法权力机构之间权力之争的高潮。 6月5日,制宪会议第一天,两派之间就出现了尖锐冲突。哈斯布拉托夫虽参加了会议,但未被邀请在主席台上就座,在叶利钦发言之后,哈斯布拉托夫要求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斯
主持会议
立法权力
重大行动
切尔诺梅尔金
权力机构
意见分歧
宪法草案
梅尔
内外政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荆棘丛生的俄罗斯经济转轨之路
10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7,1,共3页
俄罗斯推行的激进改革是在前苏联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交织并发的条件下启动的。在此过程中尽管没有发生重大的“社会爆炸”,但也没有达到当局所预想的刺激生产、降低赤宇、稳定经济、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俄罗斯推行的激进改革是在前苏联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交织并发的条件下启动的。在此过程中尽管没有发生重大的“社会爆炸”,但也没有达到当局所预想的刺激生产、降低赤宇、稳定经济、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最高领导层内部意见分歧,可以预料,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激的道路将不会是轻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经济
意见分歧
激进改革
“休克疗法”
机制转换
生活水平
切尔诺梅尔金
对外经济活动
改革路线
市场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继续动荡中的东欧局势
11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3-5,1,共4页
东欧剧变已一年有余,但局势至今未能平静下来。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不断分化组合,社会矛盾日趋错综复杂;多数国家的经济形势出现了战后最严重的局面。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东欧国家剧变的冲击下,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东欧剧变已一年有余,但局势至今未能平静下来。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不断分化组合,社会矛盾日趋错综复杂;多数国家的经济形势出现了战后最严重的局面。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东欧国家剧变的冲击下,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巴尔干地区正由此而变得动荡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干地区
东欧国家
分化组合
社会矛盾
东欧剧变
匈牙利民主论坛
公民论坛
南共联盟
姆拉德诺夫
政治力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联全民公决的前夕
12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5,1,共4页
鉴于戈尔巴乔夫的5年改革未能取得预期目的,苏联社会陷入严重危机,联盟的存亡面临严峻的考验,苏联决定将于今年3月17日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存亡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这对苏联来说,无疑是一件历史性的政治大事。尽管绝大多数人将...
鉴于戈尔巴乔夫的5年改革未能取得预期目的,苏联社会陷入严重危机,联盟的存亡面临严峻的考验,苏联决定将于今年3月17日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存亡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这对苏联来说,无疑是一件历史性的政治大事。尽管绝大多数人将会赞成维持联盟,但今后在联盟中央与各共和国之间的权限划分上还会存在讨价还价的斗争。苏联当前局势仍然十分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中央
部长会议主席
权限划分
亚佐夫
监察委员会
流血事件
社会震荡
党的纪律
反社会主义
阿赫罗梅耶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急剧变化中的阿尔巴尼亚局势
13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3期3-4,1,共3页
最近一个时期来,位于亚得里亚海岸的“山鹰之国”政局动荡。今年6月4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政府在反对党和全国总罢工的压力下被迫辞职,阿成立了战后第一个多党政府。在接着召开的劳动党第10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该党改名为社会党。阿...
最近一个时期来,位于亚得里亚海岸的“山鹰之国”政局动荡。今年6月4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政府在反对党和全国总罢工的压力下被迫辞职,阿成立了战后第一个多党政府。在接着召开的劳动党第10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该党改名为社会党。阿局势的急剧变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局动荡
国际社会
全国代表大会
欧洲一体化进程
内外政策
纳诺
恢复外交关系
布菲
一党执政
施政纲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梅斯内尔内阁为何集体辞职?
14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8年第19期4-6,共3页
今年9月19日,波兰部长会议主席梅斯内尔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遇到严重困难的关键时刻,向波兰议会提出了政府总辞职的请求。这在波兰解放以来的44年历史中还是第一次。议会在以359票赞成,1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予以通过后,于9月27日,决定...
今年9月19日,波兰部长会议主席梅斯内尔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遇到严重困难的关键时刻,向波兰议会提出了政府总辞职的请求。这在波兰解放以来的44年历史中还是第一次。议会在以359票赞成,1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予以通过后,于9月27日,决定任命部长会议副主席拉科夫斯基为部长会议主席,并委托他组成新政府。波兰政局的这一重大动向,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密切注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外债
美元
经济改革
国债
本位币
波兰统一工人党
斯内尔
通货膨胀率
雅鲁泽尔斯基
物价上涨
内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革与困难交织的一年——一九八七年苏联改革综述
15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8年第2期3-5,1,共4页
1987年是苏联改革迈出较大步伐的一年。戈尔巴乔夫先后主持了3次以改革为中心的党中央全会,掀起了3次改革浪潮。但综观一年来苏联改革的进程,其特点仍是讲得多,做得少,步伐快,阻力大。
关键词
一九
苏共中央
价格体制改革
国家订货
劳动熟练程度
经济体制改革
不合法行为
年度计划
经济管理体制
方法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利钦解职前后
16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7年第23期7-8,1,共3页
被称为苏联政坛“后起之秀”的苏共莫斯科第一书记叶利钦,却在其任职还不到两年就被解除了职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它对苏联当前的改革会有什么影响?
关键词
利加乔夫
苏共中央
中央全会
区委书记
政治改革
历次党代会
工作部部长
党务工作
主要报刊
保守势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革潮流中的东欧五国
17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1期23-25,共3页
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捷克和民主德国这五个东欧国家,从60年代开始就对本国经济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70年代下半期,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上一度出现波折、动摇,甚至停顿。进入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群...
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捷克和民主德国这五个东欧国家,从60年代开始就对本国经济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70年代下半期,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上一度出现波折、动摇,甚至停顿。进入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群众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加上原先对东欧国家改革不甚支持的苏联在苏共二十七大,特别是今年1月全会后也大张旗鼓地呼吁改革,这就使得东欧五国领导层中主张改革的力量进一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二十七大
东欧国家
改革潮流
经济体制改革
苏共中央
群众要求
经济改革
经济发展水平
日夫科夫
经济界人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波兰振兴经济的新措施
18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7年第5期18-19,共2页
七年前的波兰,风雨如晦,秋风萧瑟,一场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震撼着大地,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随着政府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的贯彻,波兰政局日趋稳定,经济形势也逐渐回升好转。今年是波兰经济改革进入第二阶段的第一年,波兰人民...
七年前的波兰,风雨如晦,秋风萧瑟,一场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震撼着大地,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随着政府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的贯彻,波兰政局日趋稳定,经济形势也逐渐回升好转。今年是波兰经济改革进入第二阶段的第一年,波兰人民在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下,正满怀信心地朝着振兴经济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振兴经济是波兰人民的迫切愿望四十多年来波兰在振兴经济的道路上历尽了艰难和曲折。80年代以前,波兰先后进行过三次经济体制改革,但都由予各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目的。1980年波兰因提高肉价触发了战后持续时间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改革
继续前进
入第
秋风萧瑟
持续时间
统一工人党
政治协商
第一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调整中的苏联干部制度和政策
19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7期24-25,共2页
干部制度和干部政策的调整,是苏联政治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为了实现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总结过去苏联干部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干部制度和政策方面采取了某些新的决策。
关键词
干部制度
干部工作
苏共中央总书记
领导干部
领导机关
勃列日涅夫
经济体制改革
干部提拔
苏共二十一大
经验教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戈尔巴乔夫一年来的新政
20
作者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6年第5期10-11,共2页
2月25日,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如期召开。由于这次大会适逢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周年之际。外电认为,这对苏联来说不仅是一次划时代的政治会议。
关键词
苏共中央总书记
苏美关系
谢瓦尔德纳泽
战略防御计划
经济体制改革
西欧经济
东欧国家
家庭承包
东盟国家
内外政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苏联对东欧政策的调整
被引量:
1
1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1988年第10期5-6,共2页
文摘
戈尔巴乔夫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去年11月在莫斯科出版后,很快成为苏联和国际上的一本畅销书。这本书中有一节专门总结苏联在处理同东欧国家关系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了一些自我批评,并提出了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新关系的原则。事实上,戈尔巴乔夫上任三年来,不止一次地主动走访了除阿尔巴尼亚以外的所有东欧国家。在访问中,戈尔巴乔夫以“平等伙伴”的面貌同各国党政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这种正视历史教训的态度,赢得了东欧国家的好评。许多东欧国家领导人说,戈尔巴乔夫执政三年来苏东关系“处于战后的最佳时期”。世界舆论也普遍注意到苏联对东欧的政策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
对东欧政策
东欧国家
历史教训
社会主义国家
转帐卢布
世界舆论
有限主权论
斯大林时期
国际问题
社会主义体系
分类号
D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的中苏关系
被引量:
1
2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苏联问题参考资料》
1989年第1期8-11,共4页
文摘
【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年中,中苏关系经历了十分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就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斯大林时期是两国关系最好的阶段,苏联向我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双方在国际关系上进行全面合作。赫鲁晓夫时期,两国关系从内部分歧走到全面论战和公开分裂。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两国关系更处于全面对抗状态。戈尔巴乔夫上任后,两国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关键词
中苏关系
戈尔巴乔夫
外交关系
分类号
D822.35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外交的战略构想和基本做法
被引量:
1
3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苏联研究》
1992年第3期14-17,共4页
文摘
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这一宣言标志着苏联的彻底解体和戈尔巴乔夫时代的结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苏联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政治思维”的指导下,苏联对斯大林、赫鲁晓夫,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进行了全面检讨,并确定新外交的基本目标:(1)缓和同各国关系,主要是同美国的对抗关系,创造一个对稳定国内政局、摆脱经济危机、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有利的国际环境;(2)在利益均衡基础上力求维持大国地位;(3)以经济外交为重心。
关键词
苏联
外交
战略
分类号
D851.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一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军事文件——评中俄哈吉塔五国协定
4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3-4,1,共3页
文摘
中国、俄罗斯和中亚3国的国家元首在上海正式签署了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政治、军事文件,是冷战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示范,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协定
哈吉
大历史
军事
民族分裂主义
政治
俄罗斯
冷战后
边境地区
我国领导人
分类号
D822.3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
5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9,共2页
文摘
1994年是俄罗斯广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的一年,俄领导人频繁出访世界各地并邀请各国领导人访问莫斯科。在对外活动中,尤其突出强调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本国的民族利益,重振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
关键词
俄罗斯对外政策
俄罗斯外交政策
大国地位
欧安会
独联体国家
领导人
叶利钦
民族利益
俄对外政策
西方大国
分类号
D85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因素和新动向——俄罗斯当前局势概览
6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1-14,共4页
文摘
1993年莫斯科10月流血事件后,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活出现了众多新的因素。新宪法的通过,使俄进入了一个总统集权的时期;多党制新会议的组成,使党派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自由民主党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思潮的急剧膨胀,为俄政局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复杂因素。
关键词
自由民主党
流血事件
民族主义思潮
社会政治生活
切尔诺梅尔金
独联体国家
俄罗斯人
内外政策
经济改革
国家杜马
分类号
D75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欧经济出现缓慢的复苏和转机
7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3期16-17,共2页
文摘
剧变后的东欧各国经济在经过了3到4年的大滑坡后,目前除少数国家经济继续出现负增长外,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已接近或走出谷底。 经济开始复苏 波兰是东欧国家中走出经济谷底最早的国家,成为东欧的第一只春燕。波兰从1992年起就开始出现缓慢的回升,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2.6%,工业生产增长4.2%。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各国经济
东欧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
区域性经济
工农业产品
经济滑坡
世界经济合作
分类号
F11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俄关系的良好发展
8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6期9-10,共2页
文摘
俄罗斯联邦独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外交部长科济列夫、副总理绍欣、国家杜马主席雷布金、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等高级领导人相继来华访问。我国高层领导人也不断出访莫斯科。不久,我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叶利钦总统邀请将正式访问俄罗斯。两国领导人富有成效的互访,增进了相互了解,促进了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江泽民主席提出:“应当着眼于二十一世纪,从战略高度来考虑和处理中俄关系”。叶利钦总统也表示:“要把两国关系提高到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的水平。” 中国和俄罗斯是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邻国。
关键词
中俄关系
两国关系
江泽民主席
切尔诺梅尔金
高层领导人
伙伴关系
二十一世纪
国家杜马
边界谈判
中俄联合声明
分类号
D822.3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俄罗斯政坛 在制宪问题上的激烈对抗
9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3期10-11,共2页
文摘
6月5日召开的俄罗期联邦制宪会议原定于6月16日结束。由于以总统叶利钦为首的总统派和以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议会派之间斗争的激烈,会议被迫休会10天,到6月26日再次举行。这次制宪会议是叶利钦乘在4月25日全民公决中略占上风之势向对立派发动进攻的一次重大行动。议会派虽因领导人内部意见分歧加剧,力量有所削弱,但仍固守阵地。这次制宪会议再次掀起了最高行政权力机构同最高立法权力机构之间权力之争的高潮。 6月5日,制宪会议第一天,两派之间就出现了尖锐冲突。哈斯布拉托夫虽参加了会议,但未被邀请在主席台上就座,在叶利钦发言之后,哈斯布拉托夫要求发言。
关键词
哈斯
主持会议
立法权力
重大行动
切尔诺梅尔金
权力机构
意见分歧
宪法草案
梅尔
内外政策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荆棘丛生的俄罗斯经济转轨之路
10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7,1,共3页
文摘
俄罗斯推行的激进改革是在前苏联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交织并发的条件下启动的。在此过程中尽管没有发生重大的“社会爆炸”,但也没有达到当局所预想的刺激生产、降低赤宇、稳定经济、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最高领导层内部意见分歧,可以预料,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激的道路将不会是轻松的。
关键词
俄罗斯经济
意见分歧
激进改革
“休克疗法”
机制转换
生活水平
切尔诺梅尔金
对外经济活动
改革路线
市场机制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继续动荡中的东欧局势
11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3-5,1,共4页
文摘
东欧剧变已一年有余,但局势至今未能平静下来。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不断分化组合,社会矛盾日趋错综复杂;多数国家的经济形势出现了战后最严重的局面。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东欧国家剧变的冲击下,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巴尔干地区正由此而变得动荡不已。
关键词
巴尔干地区
东欧国家
分化组合
社会矛盾
东欧剧变
匈牙利民主论坛
公民论坛
南共联盟
姆拉德诺夫
政治力量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联全民公决的前夕
12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5,1,共4页
文摘
鉴于戈尔巴乔夫的5年改革未能取得预期目的,苏联社会陷入严重危机,联盟的存亡面临严峻的考验,苏联决定将于今年3月17日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存亡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这对苏联来说,无疑是一件历史性的政治大事。尽管绝大多数人将会赞成维持联盟,但今后在联盟中央与各共和国之间的权限划分上还会存在讨价还价的斗争。苏联当前局势仍然十分严峻。
关键词
苏共中央
部长会议主席
权限划分
亚佐夫
监察委员会
流血事件
社会震荡
党的纪律
反社会主义
阿赫罗梅耶夫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剧变化中的阿尔巴尼亚局势
13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3期3-4,1,共3页
文摘
最近一个时期来,位于亚得里亚海岸的“山鹰之国”政局动荡。今年6月4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政府在反对党和全国总罢工的压力下被迫辞职,阿成立了战后第一个多党政府。在接着召开的劳动党第10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该党改名为社会党。阿局势的急剧变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关键词
政局动荡
国际社会
全国代表大会
欧洲一体化进程
内外政策
纳诺
恢复外交关系
布菲
一党执政
施政纲领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梅斯内尔内阁为何集体辞职?
14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1988年第19期4-6,共3页
文摘
今年9月19日,波兰部长会议主席梅斯内尔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遇到严重困难的关键时刻,向波兰议会提出了政府总辞职的请求。这在波兰解放以来的44年历史中还是第一次。议会在以359票赞成,1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予以通过后,于9月27日,决定任命部长会议副主席拉科夫斯基为部长会议主席,并委托他组成新政府。波兰政局的这一重大动向,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密切注视。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外债
美元
经济改革
国债
本位币
波兰统一工人党
斯内尔
通货膨胀率
雅鲁泽尔斯基
物价上涨
内阁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革与困难交织的一年——一九八七年苏联改革综述
15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1988年第2期3-5,1,共4页
文摘
1987年是苏联改革迈出较大步伐的一年。戈尔巴乔夫先后主持了3次以改革为中心的党中央全会,掀起了3次改革浪潮。但综观一年来苏联改革的进程,其特点仍是讲得多,做得少,步伐快,阻力大。
关键词
一九
苏共中央
价格体制改革
国家订货
劳动熟练程度
经济体制改革
不合法行为
年度计划
经济管理体制
方法管理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利钦解职前后
16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1987年第23期7-8,1,共3页
文摘
被称为苏联政坛“后起之秀”的苏共莫斯科第一书记叶利钦,却在其任职还不到两年就被解除了职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它对苏联当前的改革会有什么影响?
关键词
利加乔夫
苏共中央
中央全会
区委书记
政治改革
历次党代会
工作部部长
党务工作
主要报刊
保守势力
分类号
D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革潮流中的东欧五国
17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1期23-25,共3页
文摘
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捷克和民主德国这五个东欧国家,从60年代开始就对本国经济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70年代下半期,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上一度出现波折、动摇,甚至停顿。进入8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群众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加上原先对东欧国家改革不甚支持的苏联在苏共二十七大,特别是今年1月全会后也大张旗鼓地呼吁改革,这就使得东欧五国领导层中主张改革的力量进一步增长。
关键词
苏共二十七大
东欧国家
改革潮流
经济体制改革
苏共中央
群众要求
经济改革
经济发展水平
日夫科夫
经济界人士
分类号
F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波兰振兴经济的新措施
18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1987年第5期18-19,共2页
文摘
七年前的波兰,风雨如晦,秋风萧瑟,一场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震撼着大地,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随着政府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的贯彻,波兰政局日趋稳定,经济形势也逐渐回升好转。今年是波兰经济改革进入第二阶段的第一年,波兰人民在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下,正满怀信心地朝着振兴经济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振兴经济是波兰人民的迫切愿望四十多年来波兰在振兴经济的道路上历尽了艰难和曲折。80年代以前,波兰先后进行过三次经济体制改革,但都由予各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目的。1980年波兰因提高肉价触发了战后持续时间最长、
关键词
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改革
继续前进
入第
秋风萧瑟
持续时间
统一工人党
政治协商
第一年
分类号
F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调整中的苏联干部制度和政策
19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7期24-25,共2页
文摘
干部制度和干部政策的调整,是苏联政治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为了实现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总结过去苏联干部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干部制度和政策方面采取了某些新的决策。
关键词
干部制度
干部工作
苏共中央总书记
领导干部
领导机关
勃列日涅夫
经济体制改革
干部提拔
苏共二十一大
经验教训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戈尔巴乔夫一年来的新政
20
作者
董拜南
出处
《国际展望》
1986年第5期10-11,共2页
文摘
2月25日,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如期召开。由于这次大会适逢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周年之际。外电认为,这对苏联来说不仅是一次划时代的政治会议。
关键词
苏共中央总书记
苏美关系
谢瓦尔德纳泽
战略防御计划
经济体制改革
西欧经济
东欧国家
家庭承包
东盟国家
内外政策
分类号
D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苏联对东欧政策的调整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的中苏关系
董拜南
《苏联问题参考资料》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外交的战略构想和基本做法
董拜南
《苏联研究》
1992
1
全文增补中
4
一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军事文件——评中俄哈吉塔五国协定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因素和新动向——俄罗斯当前局势概览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东欧经济出现缓慢的复苏和转机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俄关系的良好发展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俄罗斯政坛 在制宪问题上的激烈对抗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荆棘丛生的俄罗斯经济转轨之路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继续动荡中的东欧局势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苏联全民公决的前夕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急剧变化中的阿尔巴尼亚局势
董拜南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梅斯内尔内阁为何集体辞职?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改革与困难交织的一年——一九八七年苏联改革综述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叶利钦解职前后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改革潮流中的东欧五国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波兰振兴经济的新措施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调整中的苏联干部制度和政策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戈尔巴乔夫一年来的新政
董拜南
《国际展望》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