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品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3
1
作者 董新全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35-37,共3页
在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旱作农业区进行的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品种中,以正德304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折合平均产量12 727.3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24.1%,居第1位;登海3251、登海3622次之,分别为12 171.7、12 070.7 kg/... 在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旱作农业区进行的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品种中,以正德304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折合平均产量12 727.3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24.1%,居第1位;登海3251、登海3622次之,分别为12 171.7、12 070.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18.7%、17.7%,居第2、3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品比试验 全膜双垄沟播 初报 秦州区
下载PDF
秦州区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期试验初报 被引量:3
2
作者 董新全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在秦州区玉泉镇进行的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冬小麦生育期的水分利用率、产量差异较大。折合产量以10月7日播种的最高,为6 533.33 kg/hm2;10月14日播种的次之,为5 838.89 kg/hm2。进一步解析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 在秦州区玉泉镇进行的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冬小麦生育期的水分利用率、产量差异较大。折合产量以10月7日播种的最高,为6 533.33 kg/hm2;10月14日播种的次之,为5 838.89 kg/hm2。进一步解析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得出最佳播期为10月7—9日,最高产量为5 635.4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全膜覆土穴播 播期 秦州区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早熟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帆 董新全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16期50-50,56,共2页
通过黑白两种地膜的全膜、半膜垄作侧播对比试验,对秦州区早熟马铃薯生育期、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得出:白色全膜垄作侧播的商品薯率最高,增产效果最显著,产量达38 188.5 kg/hm2,较露地产量19 674 kg/hm2,增加18 514.5 kg,增幅达94.13%... 通过黑白两种地膜的全膜、半膜垄作侧播对比试验,对秦州区早熟马铃薯生育期、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得出:白色全膜垄作侧播的商品薯率最高,增产效果最显著,产量达38 188.5 kg/hm2,较露地产量19 674 kg/hm2,增加18 514.5 kg,增幅达94.13%,是最佳的覆盖播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地膜 覆盖方式 产量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及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丁炜 孙义 +3 位作者 杨莉兰 董新全 党伟 陈世林 《河北农机》 2017年第6期16-17,共2页
2015年在天水市秦州区汪川良种场开展了玉米秸秆还田及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发现,与其他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沟施肥处理(D2)对玉米株高、穗位高、穗行数、行粒数等农艺性状及千粒重和产量影响较大,效果最... 2015年在天水市秦州区汪川良种场开展了玉米秸秆还田及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发现,与其他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沟施肥处理(D2)对玉米株高、穗位高、穗行数、行粒数等农艺性状及千粒重和产量影响较大,效果最好。其次是秸秆还田撒施肥处理(D1)。土壤养分含量分析结果发现,秸秆还田处理在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由此说明秸秆还田是一项值得进一步推广利用的技术措施,建议在陇东南山区进一步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施肥方式 性状 产量
下载PDF
青贮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5
作者 杨小亮 王忠奎 董新全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13-17,共5页
为了解决天水市秦州区青贮玉米生产中品种单一老化、栽培管理水平较低、产量不高、品质不佳等问题,筛选出适宜秦州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优良品种,助推天水市畜牧产业发展,试验引进了‘中北410(14-2)’、‘沈黄1131’、‘... 为了解决天水市秦州区青贮玉米生产中品种单一老化、栽培管理水平较低、产量不高、品质不佳等问题,筛选出适宜秦州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优良品种,助推天水市畜牧产业发展,试验引进了‘中北410(14-2)’、‘沈黄1131’、‘兴玉998’、‘龙辐单208’、‘强盛30’、‘晋农科1号’等15个近年来在其他地区综合表现较好的青贮玉米新品种,从生育期、生产性状、鲜草产量水平以及籽粒产量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中北410(14-2)’、‘沈黄1131’、‘青贮2’品性较好,符合优质青贮玉米品种的要求,其中‘中北410(14-2)’综合性状最佳,适宜作为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在天水市秦州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新品种 比较试验
下载PDF
秦州区全膜覆土穴播二茬春大豆品种筛选
6
作者 杨小亮 董新全 《农技服务》 2022年第8期10-12,共3页
品种老化成为制约秦州区大豆优质高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宜天水市秦州区种植的优良二茬春大豆品种,选择国安2号、承豆6号、宁豆4号、沈农99-882,以八十黄为对照(CK),在秦州区开展全膜覆土穴播二茬春大豆品... 品种老化成为制约秦州区大豆优质高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宜天水市秦州区种植的优良二茬春大豆品种,选择国安2号、承豆6号、宁豆4号、沈农99-882,以八十黄为对照(CK),在秦州区开展全膜覆土穴播二茬春大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国安2号的产量最高,达292.22 kg/667m^(2),较CK极显著增产84.71%;沈农99-882产量其次,为225.22 kg/667m^(2),较CK显著增产42.35%;国安2号、沈农99-882的全生育期分别为157 d和148 d;分枝数分别为3.2个、3.0个;国安2号单株荚数最密,为36.5个;沈农99-882百粒重最重,为22.7 g;2个品种均无倒伏,无感病,落黄好。国安2号和沈农99-882为适宜在天水市秦州区种植的优良大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全膜覆土穴播 品比试验 秦州 天水
下载PDF
天水市秦州区黑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7
作者 王芳 董新全 +3 位作者 丁炜 雍芳 杨帆 卜晓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第17期63-65,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天水市秦州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高效、优质黑小麦新品种,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农村局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对引进的5个黑小麦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农大3753产量最高,为7 410.3 kg/hm^(2),较西农黑大穗(CK)增产1... 为了筛选出适宜天水市秦州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高效、优质黑小麦新品种,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农村局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对引进的5个黑小麦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农大3753产量最高,为7 410.3 kg/hm^(2),较西农黑大穗(CK)增产18.97%;陇紫麦2号产量位居第二位,较西农黑大穗(CK)增产1.43%;西农黑大穗(CK)居第三位,为6 238.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 新品种 比较试验
下载PDF
两种覆膜材料下种植密度对秦州区早熟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新全 肖亚东 王芳 《基层农技推广》 2018年第10期21-23,共3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覆膜材料对半干旱条件下早熟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白膜垄作模式下,当种植行距50cm、株距35cm时不论是个体表现还是整体表现都趋于最好,大薯率达74%,单株结薯个数4.8个,商品率达到92.8%,产量为46 ...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覆膜材料对半干旱条件下早熟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白膜垄作模式下,当种植行距50cm、株距35cm时不论是个体表现还是整体表现都趋于最好,大薯率达74%,单株结薯个数4.8个,商品率达到92.8%,产量为46 488.0kg/hm2,是一种适合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早熟马铃薯栽培的高产高效、操作简单、生产上容易推广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州区 早熟马铃薯 栽培模式 密度 产量
原文传递
秦州区糜子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董新全 王芳 +1 位作者 肖亚东 吕斌 《基层农技推广》 2018年第12期19-21,共3页
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旱作露地栽培条件下,引进了5个糜子新优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以考察参试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并确定糜子新品种在秦州区的生产能力,配合完成新品种选育。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糜子品种以陇糜10号产... 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旱作露地栽培条件下,引进了5个糜子新优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以考察参试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并确定糜子新品种在秦州区的生产能力,配合完成新品种选育。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糜子品种以陇糜10号产量最高,为3 571.5kg/hm^2,较对照陇糜5号增产63.54%,该品种株高128.3cm,主茎节数5.0节,有效分蘖4.1个/株,穗长29.8cm,侧穗型,平均穗粒重5.7g,千粒重7.9g,综合性状优异,适宜在秦州区推广种植。居所有参试品种产量第二位的晋黍8号平均株高为126.6cm,有效分蘖4.3个/株,主茎节数4.8节,侧穗型,穗长29.2cm,平均穗粒重5.1g,千粒重7.6g,综合性状也很突出,可以作为搭配品种在秦州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州区 糜子 新品种 比较试验 增产潜力
原文传递
解析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新全 《中小学电教(下)》 2013年第1期105-105,共1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高科技的设备也被应用于教学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得创新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化,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就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高科技的设备也被应用于教学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得创新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化,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思考进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电教媒体 运用
原文传递
利用电教媒体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新全 《中小学电教(下)》 2014年第6期38-38,共1页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就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来说,不仅是从小学生发展特点出发,提高学生课程教学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就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来说,不仅是从小学生发展特点出发,提高学生课程教学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信息时代发展条件下对课程教育的客观要求。本文从电教媒体应用的积极作用入手,就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的措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电教媒体 教学效率 提升措施
原文传递
不同膜色与种植密度对全膜覆盖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文强 董新全 +2 位作者 卜晓霞 张斌 吕斌 《基层农技推广》 2016年第12期17-20,共4页
以"克新2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膜色和种植密度对全膜双垄穴播早熟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穴播较露地垄作穴播马铃薯生育期缩短3~13d,白膜较黑膜覆盖生育期提前5~9d;就单株结薯数而言,黑膜较白膜覆盖结薯... 以"克新2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膜色和种植密度对全膜双垄穴播早熟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穴播较露地垄作穴播马铃薯生育期缩短3~13d,白膜较黑膜覆盖生育期提前5~9d;就单株结薯数而言,黑膜较白膜覆盖结薯个数增多,但商品薯结薯率白膜覆盖比黑膜高;同一膜色不同种植密度间,单株地上部分鲜重、商品薯结薯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白膜全膜双垄穴播+5.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商品薯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全膜覆盖 白膜 黑膜 密度 产量
原文传递
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斌 孙义 +2 位作者 卜晓霞 董新全 王芳 《基层农技推广》 2019年第2期24-27,共4页
为了做好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更新换代、品质提高及适应性工作,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局引进了7个双低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以甘杂1号为对照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合油杂2号、陕油28号产量分别为221.55kg/667m^2、211.19kg/667m^2,分... 为了做好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更新换代、品质提高及适应性工作,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局引进了7个双低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以甘杂1号为对照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合油杂2号、陕油28号产量分别为221.55kg/667m^2、211.19kg/667m^2,分别较对照增产11.57%、6.35%,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越冬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宜在天水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冬油菜 品比 提质增产
原文传递
天水地区甘蓝型冬油菜安全越冬与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成林 肖亚东 +2 位作者 张俊鹏 董新全 吕斌 《基层农技推广》 2019年第9期91-93,共3页
文章从品种、播期、种植模式、密度、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综合总结了甘肃省天水地区甘蓝型冬油菜安全越冬、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为天水地区种植甘蓝型冬油菜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为甘蓝型冬油菜进一步北移提供技术借鉴。
关键词 天水地区 甘蓝型冬油菜 安全越冬 高产 栽培技术
原文传递
秦州区9个糜子新品种的山旱地品比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斌 孙义 +3 位作者 唐成林 张俊鹏 赵峰 董新全 《基层农技推广》 2018年第9期36-38,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山旱地推广的优质、高产、抗病糜子新品种,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局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9个糜子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照陇糜4号产量最低,为168.08kg/667m^2,参试的其它品种产量在183.43~2... 为了筛选出适宜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山旱地推广的优质、高产、抗病糜子新品种,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局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9个糜子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照陇糜4号产量最低,为168.08kg/667m^2,参试的其它品种产量在183.43~243.79kg/667m^2之间,增产率为9.13%~45.04%。综合性状和产量分析,陇糜10号、陇糜9号、陇糜8号产量高、抗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宜当地大面积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州区 山旱地 糜子 新品种 品比试验
原文传递
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斌 肖亚东 +2 位作者 唐成林 董新全 张俊鹏 《中国农技推广》 2019年第1期64-66,共3页
为做好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更新换代及适应性工作,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局依托科技项目,以甘杂1号为对照,引进6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合油杂2号、陕油28、陕油1924丰产性好,增产幅度大,亩产分别比甘杂1号(对照... 为做好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更新换代及适应性工作,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局依托科技项目,以甘杂1号为对照,引进6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合油杂2号、陕油28、陕油1924丰产性好,增产幅度大,亩产分别比甘杂1号(对照)增加22.07%、10.52%、8.62%,并且这3个品种越冬性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以在甘肃天水市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品种比较 试验
原文传递
天水冷凉山区旱地黄芪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垄作穴播二茬栽培技术
17
作者 吕斌 孙义 +3 位作者 唐成林 董新全 张斌 卜晓霞 《基层农技推广》 2019年第6期117-118,共2页
文章主要从种植区域选择、科学施肥、优良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植方式、田间管理、适期收获及粗加工等方面总结了黄芪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免耕垄作穴播栽培黄芪技术,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推广应用该项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冷凉山区 旱地 黄芪 留膜免耕 穴播
原文传递
天水冷凉山区黄芪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8
作者 吕斌 汪静 +2 位作者 张俊鹏 孙义 董新全 《中国农技推广》 2021年第8期31-32,22,共3页
黄芪是天水冷凉山区主要中药材作物之一,缺少适宜的优质品种制约着当地黄芪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筛选出适种品种,提高黄芪品质和产量,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农村局引进了5个新品种,以当地种植品种为对照,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新... 黄芪是天水冷凉山区主要中药材作物之一,缺少适宜的优质品种制约着当地黄芪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筛选出适种品种,提高黄芪品质和产量,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农村局引进了5个新品种,以当地种植品种为对照,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新品种中,陇芪4号、陇芪3号、黄芪9118增产潜力大,抗病性强,适应性强,综合表现好,可在天水冷凉山区进行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新品种 试验 产量
原文传递
玉米新品种伟隆105单双粒间隔种植试验
19
作者 孙义 王志雄 +3 位作者 王成刚 丁炜 吕斌 董新全 《基层农技推广》 2018年第9期22-24,共3页
2017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局依托旱作农业项目,与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在秦州区杨家寺镇进行玉米新品种伟隆105单双粒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 800株/亩、4 200株/亩、4 600株/亩、5 000株/亩、5 400株/亩的产量分别为7... 2017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局依托旱作农业项目,与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在秦州区杨家寺镇进行玉米新品种伟隆105单双粒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 800株/亩、4 200株/亩、4 600株/亩、5 000株/亩、5 400株/亩的产量分别为797.75kg/亩、821.46kg/亩、847.99kg/亩、823.48kg/亩、809.60kg/亩。综合农艺性状和抗病性及产量等因素得出,伟隆105在秦州区高海拔二阴山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适宜单双粒间隔种植的密度为4 200株/亩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隆105 单双粒 间隔种植 密度
原文传递
秦州区玉米减穴增株种植试验
20
作者 王成刚 孙义 +2 位作者 苟红玉 史娟娟 董新全 《基层农技推广》 2018年第10期15-17,共3页
为了充分挖掘玉米新品种的增产潜力,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局依托旱作农业项目,联合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秦州区杨家寺镇开展了玉米新品种伟隆105减穴增株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 800株/亩、4 200株/亩、4 600株/亩、5 000... 为了充分挖掘玉米新品种的增产潜力,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局依托旱作农业项目,联合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秦州区杨家寺镇开展了玉米新品种伟隆105减穴增株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 800株/亩、4 200株/亩、4 600株/亩、5 000株/亩、5 400株/亩的产量分别为772.16kg/亩、804.08kg/亩、875.19kg/亩、865.50kg/亩、861.86kg/亩。综合农艺性状和抗病性及产量等因素,伟隆105在秦州区高海拔二阴山区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适宜减穴增株种植的密度为4 600株/亩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州区 伟隆105 减穴增株 种植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