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李顺龙 高庆飞 +2 位作者 董泽蛟 李忠龙 刘洋 《高等建筑教育》 2025年第2期96-105,共10页
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支撑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受到多所高校的高度重视。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哈尔滨工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工作。通过分析桥梁与隧道工程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及本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际情... 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支撑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受到多所高校的高度重视。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哈尔滨工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工作。通过分析桥梁与隧道工程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以及本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研究生应具备的六项核心能力,并以此为基准,确定了课程体系改革的整体目标导向。随后,通过学习和借鉴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从整体课程模块和具体课程内容两个角度出发,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在学科核心课模块改革中,坚持“自力更生,特色办学”的原则,保证研究生能够夯实基础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在选修课模块改革中,坚持“资源整合,引领方向”的原则,立足传统方向,开创新型方向,并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为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研究生提供了更优质的课程和更合理的培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与隧道工程 课程体系改革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三向应变动力响应模拟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董泽蛟 曹丽萍 +1 位作者 谭忆秋 吴思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3-139,共7页
研究沥青路面在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应变响应是掌握路面结构行为的前提条件。首先,基于应变实测现场情况,建立移动荷载作用下,三维沥青路面瞬态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路面有限元分析的动力学原理、荷载条件、边界条件和材料... 研究沥青路面在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应变响应是掌握路面结构行为的前提条件。首先,基于应变实测现场情况,建立移动荷载作用下,三维沥青路面瞬态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路面有限元分析的动力学原理、荷载条件、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而后分析不同车速、横向作用位置、行驶状态等荷载条件下的沥青路面竖向、横向以及纵向应变响应的空间分布和时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移动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应变响应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质;沥青层内部应变在荷载作用前后发生拉压应变交替变化;车辆荷载的速度、横向作用位置以及幅值都影响路面结构的应变响应,需要在应变实测中严格控制;车辆行驶状态改变了路面结构的动力响应,路面结构受力状态趋于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三向应变 有限元模拟 沥青路面 移动荷载
原文传递
水-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孔隙水压力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董泽蛟 谭忆秋 +1 位作者 曹丽萍 钟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4-1617,共4页
水-荷载的耦合作用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通过轴对称有限元的瞬态动力分析,计算得到饱和沥青路面内部孔隙水压力的时程变化;分析不同渗透性、车速和荷载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荷载的动... 水-荷载的耦合作用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通过轴对称有限元的瞬态动力分析,计算得到饱和沥青路面内部孔隙水压力的时程变化;分析不同渗透性、车速和荷载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荷载的动态作用导致沥青路面内部的孔隙水压力具有波动性质;正负孔隙水压力的循环作用是沥青膜破坏的主要诱因;路面内部存水时,高速、重载将加速沥青路面性能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荷载耦合作用 孔隙水压力 有限元 饱和多孔介质
下载PDF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室内设计与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66
4
作者 董泽蛟 谭忆秋 曹丽萍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47,共5页
针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初期易松散破坏的特点,文中提出了新的设计和性能评价方法。设计方法采用Su-perpave体积设计法,并给出合适的室内成型工艺;混合料性能的评价分两阶段:成型初期,采用修正肯塔堡飞散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别评价... 针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初期易松散破坏的特点,文中提出了新的设计和性能评价方法。设计方法采用Su-perpave体积设计法,并给出合适的室内成型工艺;混合料性能的评价分两阶段:成型初期,采用修正肯塔堡飞散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别评价混合料的初期抗松散性和其中存在的水对路用性能的影响;成型后期,采用车辙、冻融劈裂、小梁弯曲来控制混合料的长期路用性能。最后,采用该方法对实际工程材料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 冷再生混合料 Superpave设计法 抗松散性 初期性能评价 后期性能评价
下载PDF
级配及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7
5
作者 董泽蛟 肖桂清 龚湘兵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1,46,共6页
为讨论同一种抗车辙剂对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改善效果以及比较分析不同措施对抗车辙性能改善的程度,依托实体工程,采用调整级配及添加KTL(垦特莱)抗车辙剂2种方式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并基于车辙试验及单轴动态蠕... 为讨论同一种抗车辙剂对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改善效果以及比较分析不同措施对抗车辙性能改善的程度,依托实体工程,采用调整级配及添加KTL(垦特莱)抗车辙剂2种方式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并基于车辙试验及单轴动态蠕变试验比较不同方式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马歇尔试验进行了7种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和最佳油量的确定;而后,基于室内车辙试验和单轴压缩动态蠕变试验结果,分析级配及抗车辙剂对不同粒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方式皆可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且改善效果均依赖于沥青混合料的粒径。相比之下,添加抗车辙剂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对粒径的依赖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抗车辙 车辙试验 单轴动态蠕变试验 级配 抗车辙剂
原文传递
三向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43
6
作者 董泽蛟 谭忆秋 欧进萍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130,共9页
传统的路面力学分析中将车辆荷载假定为双圆均布静态荷载,无法模拟轮胎-路面交互作用过程中车辆荷载的非均布移动特性。首先,考虑非均布移动荷载幅值的非线性时程变化和非均匀空间分布以及作用位置的变化,基于车辆轴载实测结果的等效换... 传统的路面力学分析中将车辆荷载假定为双圆均布静态荷载,无法模拟轮胎-路面交互作用过程中车辆荷载的非均布移动特性。首先,考虑非均布移动荷载幅值的非线性时程变化和非均匀空间分布以及作用位置的变化,基于车辆轴载实测结果的等效换算,建立三向非均布移动荷载的数字模型;而后,基于室内路面材料动态模量试验结果,建立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瞬态动力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现场实测结果,验证数值模拟分析的合理性;最后,给出沥青路面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的空间分布和时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传统的静力分析无法反映路面结构响应的波动性以及正、负交变特性;沥青面层内部横向应变为拉、压应变并存;中面层出现剪应力与剪应变集中现象,路面力学分析中应考虑荷载的非均布移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动力响应 三向非均布移动荷载 有限元模拟 现场实测
原文传递
重载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抗车辙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董泽蛟 肖桂清 +1 位作者 龚湘兵 王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8,共7页
为研究结构组合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首先对所设计的7种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模量及单层车辙试验,得到基本材料参数及抗车辙性能;然后对7种混合料组合而成的3种路面结构在重载条件下进行双层结构车辙试验,并与单层车辙试验结果... 为研究结构组合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首先对所设计的7种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模量及单层车辙试验,得到基本材料参数及抗车辙性能;然后对7种混合料组合而成的3种路面结构在重载条件下进行双层结构车辙试验,并与单层车辙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应用光纤光栅智能测试技术对实际路面进行现场应变测试,根据不同路面结构三向应变测试结果评价实际重载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结果表明,单层车辙试验难以准确反映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而双层车辙试验效果良好.在设计抗车辙路面时要考虑不同面层的模量组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各层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重载 车辙 结构组合 结构车辙试验 光纤光栅传感器
下载PDF
沥青路面三向应变响应现场实测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董泽蛟 柳浩 +2 位作者 谭忆秋 陈凤晨 王宝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6-51,共6页
沥青路面动态应变测试是掌握结构内部真实受力状态的有效手段.与单点单一方向应变测试方法不同,文中设计了沥青路面三向应变的测试方法,并给出了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现场布设工艺,最后对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动态应变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初... 沥青路面动态应变测试是掌握结构内部真实受力状态的有效手段.与单点单一方向应变测试方法不同,文中设计了沥青路面三向应变的测试方法,并给出了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现场布设工艺,最后对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动态应变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现场三向应变测试提供的信息丰富,从测试结果中能够看出沥青路面具有粘弹特性;不同荷载条件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应变响应具有显著的差别,基本随着车辆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文中最后给出了沥青路面应变现场测试的建议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三向应变 沥青路面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
下载PDF
温度场及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董泽蛟 潘小康 +1 位作者 邵显智 周兴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0-746,793,共8页
为研究路面结构实际温度场对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路面结构温度场现场实测数据及室内实际路面材料动态模量试验结果,建立温度场分析和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瞬态动力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路面结构在实际温度-荷载... 为研究路面结构实际温度场对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基于路面结构温度场现场实测数据及室内实际路面材料动态模量试验结果,建立温度场分析和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瞬态动力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路面结构在实际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并与传统的等温结构模型动力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层底控温方法模拟出的温度场可用于分析夏季高温时段和低温时段沥青路面的实际动力响应;夏季一天中高温时段,等温模型高估了竖向应变及上、下面层的剪应变,低估了中面层的剪应变;夏季一天中低温时段,沥青路面的实际动力响应大于等温模型的计算值,等温模型低估了温度分布对沥青路面车辙和开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等温模型 数值模拟 动力响应 温度场 非均布移动荷载
下载PDF
表面排水条件对饱水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董泽蛟 曹丽萍 +1 位作者 谭忆秋 郑好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5,共6页
首先建立动态荷载作用下,饱和状态沥青路面轴对称瞬态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并给出有限元分析的荷载条件、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而后分析表面排水和表面不排水两种条件下的竖向位移、竖向应力、水平应力、剪应力和孔隙水压力沿深度方向的... 首先建立动态荷载作用下,饱和状态沥青路面轴对称瞬态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并给出有限元分析的荷载条件、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而后分析表面排水和表面不排水两种条件下的竖向位移、竖向应力、水平应力、剪应力和孔隙水压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和时程变化,以确定表面排水条件对饱和状态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表面排水条件相比,表面不排水状况对位移场影响不大,而对应力场影响较大;后者在轮胎边缘外侧产生了较大的竖向拉应力,同时产生了更大的正孔隙水压力,使得路面结构处于更加不利的受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饱水沥青路面 有限元模拟 水-荷栽耦合作用 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监测站建设方法
11
作者 白亚杰 樊拥民 +3 位作者 赵楷文 马宪永 温佳宇 董泽蛟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4期52-60,共9页
针对公路交通荷载具有随机性的特点,优化公路沥青路面性能监测站建设,以提升监测数据间的交互性。首先,基于不同结构层在沥青路面系统中功能特性,设计能够监测路面内部力学响应及环境信息的传感器布局方案,并针对不同响应指标明确监测方... 针对公路交通荷载具有随机性的特点,优化公路沥青路面性能监测站建设,以提升监测数据间的交互性。首先,基于不同结构层在沥青路面系统中功能特性,设计能够监测路面内部力学响应及环境信息的传感器布局方案,并针对不同响应指标明确监测方法;其次,依据工程实践经验,归纳路面内部传感器布设的标准化流程,明确数据中心构建的关键要素;最后,利用实际采集的高频响应数据,提出海量监测数据的批量处理和分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传感器布设方案能精确监测车辆动态随机荷载,为分析荷载与路面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设定阈值法能够有效剔除噪声干扰信号,移动平均滤波和线性插值技术能有效解决高频响应数据中基线漂移和数据断点问题,提升数据质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性能监测站 数据分析 服役性能 高频响应数据
下载PDF
饱水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空间分布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董泽蛟 曹丽萍 谭忆秋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82,89,共5页
水-荷载的耦合作用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建立饱水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荷载作用形式、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而后对比分析了动态荷载作用下,饱水沥青路面和无水沥青路... 水-荷载的耦合作用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建立饱水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荷载作用形式、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而后对比分析了动态荷载作用下,饱水沥青路面和无水沥青路面的竖向位移、竖向应力、剪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与无水状态相比,饱和状态下沥青路面的应力场和位移场都发生了变化,且出现了较大的孔隙水压力的正负逆转,这种孔隙水压力的反复作用将导致集料和沥青粘结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多孔介质理论 水-荷载耦合 孔隙水压力 三维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饱和状态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时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泽蛟 曹丽萍 谭忆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9年第6期1033-1036,1047,共5页
论证了采用多孔介质理论描述处于自然环境中沥青路面的合理性,并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建立了轴对称瞬态动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给出了有限元分析的荷载条件、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分析了动态荷载作用下,饱和状态沥青路面不同应力分量的... 论证了采用多孔介质理论描述处于自然环境中沥青路面的合理性,并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建立了轴对称瞬态动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给出了有限元分析的荷载条件、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分析了动态荷载作用下,饱和状态沥青路面不同应力分量的时程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动态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内部应力场、位移场具有波动性质;同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孔隙水压力,且出现了正、负逆转,这种孔隙水压力的反复作用最终将导致沥青混合料出现松散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水-荷载耦合作用 多孔介质 轴对称有限元 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路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标定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董泽蛟 温佳宇 李生龙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5,共6页
路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受其所测试的介质影响,对其进行试验标定是实现沥青路面绝对温度准确测试的前提条件.首先分别基于水浴和沥青混凝土试件环境对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波长飘移进行实测,获得反射波长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而... 路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受其所测试的介质影响,对其进行试验标定是实现沥青路面绝对温度准确测试的前提条件.首先分别基于水浴和沥青混凝土试件环境对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波长飘移进行实测,获得反射波长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而后通过试验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不同介质环境下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标定公式,并对比分析同一传感器在水浴和沥青混凝土试件中的温度传感特性及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同一传感器在不同介质环境中的温度灵敏度是不同的,基于沥青混凝土试件环境的传感器标定方法更符合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 温度灵敏度 标定
下载PDF
基于弹性原理的沥青混合料细观模型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泽蛟 龚湘兵 +1 位作者 孙嵘蓉 李生龙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由于传统基于连续介质的沥青路面力学分析未考虑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的影响,该文基于数字图像识别技术,建立沥青混合料细观尺度下的二维有限元模型,赋予两组分弹性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最终获得了AC-25、AC-30、ATB-25共3... 由于传统基于连续介质的沥青路面力学分析未考虑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的影响,该文基于数字图像识别技术,建立沥青混合料细观尺度下的二维有限元模型,赋予两组分弹性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最终获得了AC-25、AC-30、ATB-25共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应变场。模拟结果表明:良好的细观结构能形成更均匀的应力、应变场,传统沥青混合料设计法忽视了细观结构对宏观性能的影响,导致沥青混合料材料设计性能与实际性能之间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细观结构 数字图像处理 有限元
原文传递
水-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性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泽蛟 谭忆秋 +1 位作者 胡斌 田庚亮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08年第10期751-755,共5页
传统的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稳定性上,而对水作用下沥青材料的长期性能研究较少。为此,首先进行了水、温、荷载综合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能的室内试验设计;而后采用该方法对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性能评价。... 传统的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稳定性上,而对水作用下沥青材料的长期性能研究较少。为此,首先进行了水、温、荷载综合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能的室内试验设计;而后采用该方法对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应的试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实际沥青路面的水、温、荷载作用状况;水、温的动态作用使得沥青材料的使用寿命发生明显衰减;重载条件下,水-荷载的耦合作用对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衰减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动水作用 试验模拟 疲劳寿命 水-荷载耦合作用
下载PDF
DC-Ⅰ型混合植物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及改善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泽蛟 杨晨 +1 位作者 栾海 肖桂清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采用玉米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DC-Ⅰ型植物沥青,制备了混合植物沥青(BDC-Ⅰ)及SBS改性混合植物沥青(BMDC-Ⅰ),评价了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针对混合料水稳定性提出了改善措施.首先,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2种沥青的组分相容性;其次,... 采用玉米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DC-Ⅰ型植物沥青,制备了混合植物沥青(BDC-Ⅰ)及SBS改性混合植物沥青(BMDC-Ⅰ),评价了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针对混合料水稳定性提出了改善措施.首先,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2种沥青的组分相容性;其次,针对不同路面层位对沥青材料性能的要求,利用BDC-Ⅰ及BMDC-Ⅰ分别拌制AC-25和AC-20混合料,并综合评价了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DC-Ⅰ型植物沥青的掺入使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所改善,对低温性能影响不大,但明显降低了其水稳定性;最后,基于马歇尔试件浸水20d的试验结果,明确了造成混合料水稳定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是DC-Ⅰ型植物沥青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因此,选用3种外掺剂Ⅰ,Ⅱ和Ⅲ对其进行化学改性,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发现外掺剂Ⅰ的效果较明显,其混合料水稳定性大幅改善.研究表明,经外掺剂改性后植物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优良,其化学改性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植物沥青 水稳定性 化学改性
下载PDF
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交叉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泽蛟 高庆飞 +1 位作者 单丽岩 谭忆秋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第2期88-96,共9页
“交通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以“两新一重”为指导,以适应新时代智慧交通发展要求。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应紧密贴合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鼓励交通运输工程各二级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推进交通运输工程... “交通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以“两新一重”为指导,以适应新时代智慧交通发展要求。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应紧密贴合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鼓励交通运输工程各二级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推进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性改革。以现行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行业和高校两个角度出发,围绕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了交通基础设施方向研究生应具备的四项核心能力:知识迭代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适应能力。针对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交叉方向研究生特点,紧扣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目标,以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学科交叉为主要措施;以支撑培养体系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以管理办法、导师团队、实践平台为坚实后盾,保障改革措施能够切实落地。“三支撑”与“三保障”互相有机联系,共同致力于提升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构建了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交叉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际探索案例为依托,介绍了该案例在国际教育、学科交叉和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效,指出了培养模式探索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交叉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设指明了未来重点关注方向,并提供了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交通 研究生培养 学科交叉 基础设施
下载PDF
生物基再生剂对老化沥青流变特性的恢复效果及再生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泽蛟 周涛 李健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究油脂行业下游底物作为生物基再生剂(BR)对老化沥青流变特性的恢复效果及再生机理,制备不同针入度等级的老化沥青(P50、P30及P15),分别掺入不同比例的BR使其针入度恢复至未老化水平,通过频率扫描及流动性扫描试验,研究老化沥青流... 为探究油脂行业下游底物作为生物基再生剂(BR)对老化沥青流变特性的恢复效果及再生机理,制备不同针入度等级的老化沥青(P50、P30及P15),分别掺入不同比例的BR使其针入度恢复至未老化水平,通过频率扫描及流动性扫描试验,研究老化沥青流变特性的恢复效果,并基于沥青特征官能团及微观结构变化,分析对应的再生机理。结果表明:BR对不同老化程度沥青流变特性的恢复效果不同,P50再生后各项指标完全恢复,对于老化程度较重的P30和P15,尽管掺入较高比例的BR后针入度得以恢复,但流变指标与未老化沥青仍存在较大差别。BR在调节老化沥青组分比例的同时,通过稀释、溶解沥青质胶团,恢复了沥青胶体结构的稳定性,但该过程并不涉及沥青组分的化学可逆恢复,此为沥青再生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老化 生物基再生剂 沥青再生 流变特性 再生机理
下载PDF
应用玻璃化转变温度评价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 被引量:61
20
作者 曹丽萍 谭忆秋 +1 位作者 董泽蛟 孙立军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共6页
在分析现有评价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来评价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并对相应的试验仪器(动态剪切流变仪)和试验方法进行了介绍。应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实测了7种SBS改性沥青的Tg,并且进行了相应的... 在分析现有评价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来评价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并对相应的试验仪器(动态剪切流变仪)和试验方法进行了介绍。应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实测了7种SBS改性沥青的Tg,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沥青混合料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物理意义明确,测试方法简便,与混合料的测试结果相关性较好,适合于评价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SBS改性沥青 试验研究 玻璃化转变温度 低温性能 动态剪切流变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