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多发性骨髓瘤1例
1
作者 李月红 董漫玉 +1 位作者 杨海梅 朱太岗 《安徽医学》 2023年第9期1144-1145,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左侧腰部疼痛1周余”于2020年8月26日入我院。患者2020年8月18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腰部疼痛,呈绞痛,性质剧烈,无放射痛,当地医院B超示:左肾集合系统光带分离约4.1 cm,左肾内探及动脉强回声光团,较大一枚...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左侧腰部疼痛1周余”于2020年8月26日入我院。患者2020年8月18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腰部疼痛,呈绞痛,性质剧烈,无放射痛,当地医院B超示:左肾集合系统光带分离约4.1 cm,左肾内探及动脉强回声光团,较大一枚约2.3 cm×0.6 cm。入我院泌尿外科诊断“左肾结石伴左肾积水”,并予消炎止痛治疗,因全腹部增强CT提示腹膜后多发占位,腹膜后肿物穿刺提示淋巴瘤后转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无眼睑肢体浮肿,盗汗明显,体重无减轻。2012年曾在我院行左肾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余无特殊病史。查体:神清,精神一般,心肺未及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血液专科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皮肤无出血点,睑结膜无苍白,肝脾不大,胸、腰椎骨无压痛,左侧肾区叩击痛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合并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太岗 董漫玉 +4 位作者 张飞虎 李月红 张晓娇 魏冰 刘金香 《安徽医学》 2022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贫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就诊的114例初发MM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贫血,分为贫血组(n=70)与非贫血组(n=44)。分析两组患者各临床和...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贫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就诊的114例初发MM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贫血,分为贫血组(n=70)与非贫血组(n=44)。分析两组患者各临床和实验室变量的分布情况,进一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M患者发生贫血的影响因素和变量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患者的球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白介素-6(IL-6)、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和R-ISS分期较高,而清蛋白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和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较高是MM患者合并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IL-6水平和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预测MM患者发生贫血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95%CI:0.818~0.961,P<0.001)和0.700(95%CI:0.604~0.796,P<0.001),二者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5.50 pg/mL和28.30%,此处的特异度均>70.00%。IL-6水平ROC曲线下面积大于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ROC曲线下面积,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50,P=0.002)。结论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和IL-6水平较高对MM合并贫血的诊断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而IL-6水平对贫血的预测价值更高,可能参与了MM相关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贫血 危险因素 白介素-6 骨髓单克隆浆细胞
下载PDF
LMR、MCL1、DKK1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损伤及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太岗 李月红 +2 位作者 张飞虎 董漫玉 杜小雷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9期1473-1476,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Dickkopf-1(DKK1)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损伤、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血液内科118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LMR、M...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MCL1)、Dickkopf-1(DKK1)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损伤、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血液内科118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LMR、MCL1、DKK1表达,分析上述指标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分级相关性,评价上述指标不同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MM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MCL1、DKK1与MBD分级呈正相关,LMR与MBD分级呈负相关(P<0.05);LMR低表达、MCL1高表达、DKK1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LMR高表达、MCL1低表达、DKK1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D分级、Hb、LMR、MCL1、DKK1是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LMR、MCL1、DKK1与MM患者骨损伤存在一定相关性,且均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预测预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髓样细胞白血病蛋白1 DICKKOPF-1 多发性骨髓瘤 骨损伤、预后
下载PDF
单份非血缘脐血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的DNA负荷对免疫重建及移植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漫玉 汤宝林 +2 位作者 朱小玉 刘会兰 孙自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33-1640,共8页
目的:探索巨细胞病毒(CMV)的DNA负荷对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后免疫重建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8色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41例患者UCBT后1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同时纳入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人对照。根据CMV的DNA负荷水平(DNA拷贝... 目的:探索巨细胞病毒(CMV)的DNA负荷对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后免疫重建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8色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41例患者UCBT后1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同时纳入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人对照。根据CMV的DNA负荷水平(DNA拷贝<1 000/ml和DNA拷贝≥1 000/ml)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分析移植后CMV的DNA负荷对淋巴细胞亚群重建及移植结局的影响。结果:CMV的DNA高负荷组呈现较快的T细胞重建,且移植后1年内的T细胞数均高于DNA低负荷组,2组间T细胞数在移植后1和9个月分别为0.38×10^9/L vs 0.25×10^9/L(P=0.015)和2.53×10^9/L vs 1.36×10^9/L(P=0.006)。进一步分析T细胞亚群提示,CD8^+T细胞在DNA高负荷组细胞数较高且恢复较快,2组间CD8^+细胞数在移植后1和9个月分别为0.20×10^9/L vs 0.10×10^9/L(P=0.038)和1.62×10^9/L vs 0.68×10^9/L(P=0.003)。另外,2组的B细胞、调节性B细胞和NK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半的移植结局提示,DNA高负荷组和DNA低负荷组的复发率、非复发死亡率和总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7%vs 7.5%(P=0.900)、15.4%vs 21.4%(P=0.686)和76.9%vs78.6%(P=0.889)。结论:UCBT后CMV的DNA高负荷促进T细胞的扩增,主要表现为CD8^+T细胞的扩增。在目前的CMV的抢先治疗下,UCBT后CMV的高DNA负荷不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早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移植 免疫重建 巨细胞病毒 DNA负荷
原文传递
不同Ig类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脂测定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娇 朱太岗 +1 位作者 张飞虎 董漫玉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3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Ig类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脂测定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血液科83例MM患者,选取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不同Ig类型MM患者血脂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DL-C、L... 目的探讨不同Ig类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脂测定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血液科83例MM患者,选取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不同Ig类型MM患者血脂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DL-C、LDL-C及T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型、IgA型HDL-C、LDL-C、TC均显著低于轻链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D型、IgM型HDL-C、LDL-C均显著低于轻链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型、IgA型、轻链型、IgD型、IgM型患者预后不良占比分别为68.57%、59.26%、43.75%、33.33%、0.00(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不同Ig类型MM患者HDL-C、LDL-C、TC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Ig类型MM患者血脂水平差异较大,且低血脂水平MM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类型 多发性骨髓瘤 血脂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病变患者硼替佐米方案治疗效果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太岗 李月红 +6 位作者 张飞虎 董漫玉 张晓娇 魏冰 刘金香 盛亭亭 孙中杰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1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新药时代伴髓外病变(EMD)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诊治的7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资料,其中伴软组织髓外病变(EM-S)患者17例,伴骨旁髓外病变(EM... 目的探讨新药时代伴髓外病变(EMD)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诊治的7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资料,其中伴软组织髓外病变(EM-S)患者17例,伴骨旁髓外病变(EM-B)患者9例,无髓外病变(No-EMD)患者48例。分析三组患者接受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后的近期疗效、4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早期硼替佐米方案诱导治疗3~4个疗程后,EM-S组总体反应率低于No-EMD组和EM-B组[58.8%(10/17)比85.4%(41/48)、100.0%(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7,P=0.036;χ2=26.5,P=0.003),而No-EMD组和EM-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0.21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o-EMD组4年PFS率高于EM-S组和EM-B组(41.0%比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5,P<0.01;χ2=8.276,P=0.004);EM-S组4年OS率低于No-EMD组和EM-B组(16.5%比54.3%、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46,P=0.002;χ2=4.066,P=0.044)。结论伴EM-S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方案早期治疗效果、PFS和OS均较差,而EM-B对OS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治疗结果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