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卵巢去势后颌骨与全身骨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董福生 李增宁 +2 位作者 董玉英 石培凯 徐秀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9-500,T002,共3页
目的 本实验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 ,观察颌骨的结构变化 ,了解其与全身骨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 SD雌性大鼠 4月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 ,术后 3个月处死收取标本 ,进行HE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切除卵巢后胫骨松质骨改变明显 ,牙槽骨仅个... 目的 本实验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 ,观察颌骨的结构变化 ,了解其与全身骨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 SD雌性大鼠 4月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 ,术后 3个月处死收取标本 ,进行HE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切除卵巢后胫骨松质骨改变明显 ,牙槽骨仅个别密质骨见到活动性骨吸收 ,固有牙槽骨 ,松质骨及髁状突未见明显的改变。结论 大鼠卵巢去势后全身骨骼的骨结构形态学改变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胫骨 颌骨 形态学 卵巢去势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种植体长度对骨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董福生 董玉英 +3 位作者 邢汝东 石培凯 张英怀 张雄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目的 :研究种植体长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种植体长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对三种不同长度的种植体 ,在受到垂直力和侧向力时对骨界面上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垂直加载时 ,随着... 目的 :研究种植体长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种植体长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对三种不同长度的种植体 ,在受到垂直力和侧向力时对骨界面上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垂直加载时 ,随着种植体长度的增加 ,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值改变不明显。水平加载时 ,随着种植体长度的增加 ,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值下降。结论 :增加种植体的长度可以提高种植牙承受侧向力的能力 ,临床上在选择种植体时 ,应尽量地选择较长的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牙种植体 骨界面 应力分布
下载PDF
816枚人工牙种植体外科植入手术问题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董福生 石培凯 +2 位作者 白九评 董玉英 王植三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1998年第4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人工牙种植体 外科植入手术 设计 术前准备 手术注意事项
下载PDF
放疗对纯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影响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福生 董玉英 +2 位作者 李斌斌 张英怀 陈实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5-497,共3页
目的 探讨放疗对纯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通过兔胫骨骨内植入纯钛植入体与不锈钢植入体建立植入体骨整合的动物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放疗 ,标本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放疗对纯钛种植体周围骨质影响甚小 ,而... 目的 探讨放疗对纯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通过兔胫骨骨内植入纯钛植入体与不锈钢植入体建立植入体骨整合的动物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放疗 ,标本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放疗对纯钛种植体周围骨质影响甚小 ,而对不锈钢种植体周围骨质影响较大。结论 钛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理化性能好 ,密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纯钛种植体 周围骨组织 形态学 动物模型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间质成分的电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福生 王晓里 +2 位作者 张平 郭兰英 王植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6-307,I014,共2页
采用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2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筛孔型7例,管状型15例),同时采用电镜组织化学技术研究4例筛孔型腺样囊性癌。结果表明,腺样囊性癌筛状结构中分布有复层基板、蛋白多糖和胶原原纤维。... 采用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2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筛孔型7例,管状型15例),同时采用电镜组织化学技术研究4例筛孔型腺样囊性癌。结果表明,腺样囊性癌筛状结构中分布有复层基板、蛋白多糖和胶原原纤维。免疫组化显示,筛孔中的间质成分富含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在管状型肿瘤中,小梁和条索周边的间质成分也富含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因此提示,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是腺样囊性癌的主要间质成分,可能由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分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纯钛种植体粗化表面的构建及形貌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董福生 栗兴超 孙士军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粗化方法处理后的纯钛种植体表面形貌特征。方法:选用纯钛柱状螺旋种植体,经不同粗化表面处理后,应用SEM对种植体表面形貌进行观察,EDXA对种植体表面元素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种植体表面SEM形貌观察:TiO2颗粒喷砂处理的种... 目的:探讨不同粗化方法处理后的纯钛种植体表面形貌特征。方法:选用纯钛柱状螺旋种植体,经不同粗化表面处理后,应用SEM对种植体表面形貌进行观察,EDXA对种植体表面元素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种植体表面SEM形貌观察:TiO2颗粒喷砂处理的种植体表面未见喷砂颗粒残留,可见大量凹陷及裂隙,直径1-10μm,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AL2O3颗粒喷砂种植体表面有大量喷砂颗粒残留,可以看到表面有很多窝洞组成的凹凸状粗糙面,形状不规则,窝洞边缘锐利。AL2O3颗粒喷砂并酸蚀35min的种植体表面微粗糙,含有大量喷砂颗粒的不规则的凹凸不平状结构,有很多尖锐棱角的突起,在种植体表面还可以看到大量大小不一的窝洞,直径为1-10μm,形状不规则。酸蚀40min、45min的种植体表面微粗糙,未见明显喷砂颗粒及杂质,表面形成有大量微孔的网状凹凸不平的粗糙结构,可以看到大量的一级窝洞(直径10-30μm)和二级窝洞(直径为1-5μm),形态不规则,深浅不一,窝洞边缘较圆钝。酸蚀50min、55min的种植体低倍镜下表面粗糙,未见杂质,种植体表面仍呈现为大窝洞内套有小窝洞及微孔隙的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结构,但是表面一级窝洞和二级窝洞的数量较酸蚀40min、45min的种植体减少,窝洞变浅,边缘较锐利,其中酸蚀55min的种植体部分表面未见有明显的一级窝洞,只见底较平的浅凹形窝洞;D组:表面微粗糙,未见任何杂质,为不规则的波浪状凹凸不平的结构。在凹凸不平的钛表面可以看到大量大小不一的窝洞,直径为500nm-3μm,形状不规则,大小、深浅不一,洞底为半圆形,边缘较锐利;E组:表面微粗糙,未见到明显的凹凸不平状结构,在相对平整的种植体表面看到有大量的大小不一的窝洞、凹陷及裂隙,直径从5-30μm不等。在一级窝洞内还可以看到大量形状不规则的二级窝洞,直径为500nm-5μm,大小、深浅不一,洞底为半圆形,边缘圆钝。2种植体表面能谱元素分析C组中酸蚀35min后表面成分为Ti元素和Al元素,其中Al元素的含量为33.90%;酸蚀40min后表面成分主要为Ti元素,其中Al元素的含量约为3‰;酸蚀45min、50min、55min后表面成分为Ti元素,Ti元素的含量大于99.50%,未见Al元素存在。D组表面成分为Ti元素,Ti元素的含量大于99.50%,未见Al元素存在。E组表面成分仅为Ti元素,Ti元素的含量大于99.50%,未见Al元素存在。结论:纯钛种植体经TiO2颗粒喷砂、HCL/H2SO4混合液酸蚀处理40min后,形成从纳米级到微米级不同直径的孔洞;纯钛种植体经AL2O3颗粒喷砂、HCL/H2SO4混合液酸蚀处理45min后,可以去除AL2O3颗粒污染,形成了微米级直径的孔洞;纯钛种植体经AL2O3颗粒喷砂后经HF/HNO3、HCL/H2SO4混合液双重酸蚀处理,可以完全去除喷砂颗粒,还可以得到从纳米级到微米级不同直径的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粗糙表面 粗化处理 喷砂 酸蚀
下载PDF
前牙区骨缺损伴缺牙患者植骨同期行牙种植即刻负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董福生 栗兴超 张旭东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前牙区骨缺损伴缺牙患者植骨并行同期牙种植即刻负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就诊的14例17-41岁前牙区骨缺损伴缺牙患者(其中1例牙槽突隐裂),采用Bio-oss人工骨粉植入加Bio-Gide骨引导膜修复前牙... 目的:探讨前牙区骨缺损伴缺牙患者植骨并行同期牙种植即刻负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就诊的14例17-41岁前牙区骨缺损伴缺牙患者(其中1例牙槽突隐裂),采用Bio-oss人工骨粉植入加Bio-Gide骨引导膜修复前牙区骨缺损并同期行人工牙种植体植入术,共植入HBIC纯钛人工牙种植体14颗,术后立即行聚丙烯酸树脂冠临时修复,即刻负重,修复后追踪观察3-46个月。以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价修复治疗效果。结果:观察3-46个月,14例患者种植体均未见松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局部牙槽骨丰满,所植骨粉无感染和排出,植骨后鼻底及上唇塌陷畸形明显改善。根尖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质无明显吸收。结论:对于较大年龄前牙区骨缺损伴缺牙患者进行植骨修复时可尝试行同期牙种植术、术后即刻负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骨缺损 牙种植 植骨 即刻负重
下载PDF
颈部囊状水瘤外科手术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董福生 王植三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本文总结了33例颈部囊状水瘤的手术治疗,对该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发生、外科手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手术年龄、麻醉、术式、肿瘤与颈部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深部瘤体的处理、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出血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本文总结了33例颈部囊状水瘤的手术治疗,对该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发生、外科手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手术年龄、麻醉、术式、肿瘤与颈部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深部瘤体的处理、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出血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具体解决方法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状水瘤 颈部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脂肪肉瘤(附6例报告)
9
作者 董福生 刘书魁 王洁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26-127,共2页
脂肪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下肢、腹膜后、躯体等部位。发生在口腔颌面部者极为少见。现将我们收治的6例脂肪肉瘤的病例报告如下。病例介绍详见附表: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脂肪肉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早期骨性Ⅲ类错前方牵引矫治中扩弓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0
10
作者 马文盛 卢海燕 +2 位作者 董福生 胡骁颖 栗兴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前方牵引与单纯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选择3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分为A、B组,A组15例采用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B组16例采用单纯前方牵引矫治。2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前方牵引与单纯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选择3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分为A、B组,A组15例采用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B组16例采用单纯前方牵引矫治。2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23个测量项目,比较矫治前后的变化,并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A组疗程平均10.14个月,B组平均9.77个月(P>0.05)。Pancherz分析结果表明,A、B组上颌基骨分别前移2.99mm和3.33mm;A组下颌基骨后移0.07mm,B组下颌基骨前移0.80mm;A、B组前牙覆盖分别增加4.51mm和6.37mm,磨牙关系改善分别为4.97mm和4.73mm。以上项目除前牙覆盖的变化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A组下颌磨牙在下颌基骨中前移了1.18mm,B组下颌磨牙在下颌基骨中后移了1.20mm(P<0.05)。从2组矫治前后治疗变化量的比较来看,矫治后2组上颌前牙的唇倾度均有增加,但B组较A组增加更多(P<0.05)。结论对早期骨性Ⅲ类错采用前方牵引矫治,无论快速扩弓与否,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早期矫治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文盛 刘健敏 +2 位作者 卢海燕 左艳萍 董福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NB角、前牙覆盖、磨牙关系、下颌基骨位置、髁突位置和下颌长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颌基骨位置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盖减小和磨牙关系改善主要来源于骨骼效应。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快速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可有效改善前牙覆盖和磨牙关系。这种改善包括骨骼效应和牙齿效应,其中下颌骨矢状方向的生长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早期矫治 安氏Ⅱ类错袷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颧骨复合体骨折固定方法和固定部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清彬 东耀峻 +2 位作者 李祖兵 赵吉宏 董福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5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固定方法和部位特点。方法:对从1990-11~2004-12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救治、资料完整、行手术治疗的15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交通事故是导致颧骨复合体发生骨折... 目的:回顾性分析15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固定方法和部位特点。方法:对从1990-11~2004-12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救治、资料完整、行手术治疗的15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交通事故是导致颧骨复合体发生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152例手术复位固定患者中,有108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必要时,附加小切口),44例单纯采取局部小切口;有123例采取钛板坚固内固定,22例采用单纯钢丝栓结;其余7例未做固定。固定部位:共应用328块钛板,其部位分布为颧额缝96块、颧颌缝及颧牙槽嵴45块、颧颞缝92块,骨折断端95块。术后随访平均3年(6~72个月),96.9%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冠状切口(必要时候,附加小切口)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固定方式:坚固内固定逐渐替代了钢丝固定;固定部位主要集中于颧骨复合体区的水平力柱和垂直力柱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 骨折 固定方法 固定部位 力柱
下载PDF
功能矫形治疗对安氏Ⅱ~1类错畸形上气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卢海燕 董福生 +4 位作者 王好公 左艳萍 马文盛 陈文静 吴建(瓦令)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改变。方法选择腕骨片示生长发育为FG阶段儿童37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18例,正常(牙合)19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选用矫治器为Twin -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时间平...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改变。方法选择腕骨片示生长发育为FG阶段儿童37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18例,正常(牙合)19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选用矫治器为Twin -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时间平均11.9个月,正常(牙合)观察12个月。分别测量矫治前后及观察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后上气道PAS显著增加,和正常组无差异;UMPW也有显著增加,但未达到正常;舌骨测量中H-MP显著减小,H-VL显著增加。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可使舌骨前上移位;增加上气道口咽段间隙,特别是舌根后气道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类错he 畸形儿 上气道结构 功能矫治 舌骨 矫形治疗 正常 间隙 选用 移位
下载PDF
不同透明盖板整体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福生 胡明辅 +1 位作者 黄小春 熊伟 《节能技术》 CAS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为了理清不同盖板形式整体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传热性能,建立了一维假设下的能量传递数学模型,借助MATLAB编程求解,得到了准静态条件下集热器沿程温度分布、出口温度、集热效率的数值解,对比发现数值解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 为了理清不同盖板形式整体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传热性能,建立了一维假设下的能量传递数学模型,借助MATLAB编程求解,得到了准静态条件下集热器沿程温度分布、出口温度、集热效率的数值解,对比发现数值解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采用PC中空阳光板为盖板的集热器比使用钢化玻璃为盖板性能好;两种盖板形式的集热器最佳流量相差不大;集热器存在一个最佳流道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整体式空气集热器 热量传递 数学建模 盖板形式
下载PDF
不同愈合期施加载荷对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单丽华 周冠军 +2 位作者 栗兴超 郄会 董福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在不同愈合时间施加载荷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方法将64枚微种植体以(12±1)N·cm扭力植入在8只Beagle犬的下颌牙槽骨上,实验组微种植体于植入后即刻及愈合1、3、8周时施加载荷0.98 N,持续10周,对照组不施...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在不同愈合时间施加载荷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方法将64枚微种植体以(12±1)N·cm扭力植入在8只Beagle犬的下颌牙槽骨上,实验组微种植体于植入后即刻及愈合1、3、8周时施加载荷0.98 N,持续10周,对照组不施加载荷,分别于植入后1、3、8、10周取材。测量两组微种植体的最大旋出扭力,以评价微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强度,旋出微种植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种植体—骨界面的形态。结果实验组即刻载荷及愈合1、3、8周载荷的微种植体平均最大旋出扭力分别为4.10、4.25、2.42、4.42 N·cm,其中愈合3周的旋出扭力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愈合3周的旋出扭力亦明显低于其他组。实验组愈合3周微种植体的表面为编织骨样结构;而其他愈合时间施加载荷后,其表面多为板层骨样结构。结论微种植体植入后3周左右为稳定性危险期,此时施加载荷不利于微种植体的稳定。临床应选择微种植体的功能愈合期,即植入后即刻,或愈合1、8周后进行适度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载荷 骨整合 旋出扭力
下载PDF
大黄素治疗实验性牙周炎的骨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冰 李淑娟 +3 位作者 杨冬茹 董福生 黄香河 李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大黄素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纯种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N组)、牙周炎组(P组)、低浓度大黄素治疗组(PL组)及高浓度大黄素治疗组(PH组)。建立牙周炎动物模...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大黄素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纯种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N组)、牙周炎组(P组)、低浓度大黄素治疗组(PL组)及高浓度大黄素治疗组(PH组)。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并按分组用药,分别于4、6、8周时处死动物,取上颌骨标本进行骨计量学观察。结果:PL组和PH组结缔组织附着丧失量、牙槽骨嵴高度丧失量和破骨细胞个数均明显小于P组,成骨细胞个数均明显大于P组(P<0.05)。结论:大黄素可抑制牙周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并能促进牙槽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牙周炎 牙槽骨 附着丧失 骨计量学
下载PDF
全面部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清彬 东耀峻 +2 位作者 李祖兵 赵吉宏 董福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的的临床治疗的特点。方法:对1998—12—2005—12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就诊资料完整的96例全面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96例中有男性55例,女性41例,年龄17~59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主要...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的的临床治疗的特点。方法:对1998—12—2005—12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就诊资料完整的96例全面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96例中有男性55例,女性41例,年龄17~59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主要以交通伤为主;创伤严重度较重,大部分合并全身并发伤;在所有病例中,有78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下颌骨切口,必要时附加其它小切口;18例采取局部小切口,即皮肤小切口、睑缘下切口或口腔前庭切口+下颌骨切口;应用坚固内固定有72例,占75%,单纯钢丝骨间栓结24例,占25%。结论:开放复位和坚固内固定在全面部骨折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全面部骨折 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下颌前伸时下颌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左艳萍 董福生 +3 位作者 王洁 丛斌 张雄 刘学聪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 通过CT技术获取人体下颌各层面的解剖轮廓图 ,经三维重建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下颌前伸后下颌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 ,为临床功能矫治机理提供理论根据。方法 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典型Ⅱ类患儿 ,采用CT技术对整个下颌骨进行断... 目的 通过CT技术获取人体下颌各层面的解剖轮廓图 ,经三维重建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下颌前伸后下颌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 ,为临床功能矫治机理提供理论根据。方法 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典型Ⅱ类患儿 ,采用CT技术对整个下颌骨进行断层扫描 ,将其输入计算机给定前伸条件咬合重建 ,在CAD软件中建立几何模型 ,将其导入MSC .PATRAN建立有限元模型。结果 结果显示髁突后缘及下颌体磨牙区出现拉应力集中区 ,下颌骨下缘后部及下颌角区为压应力集中区。结论 下颌前伸能改变应力分布 ,有效地治疗骨性Ⅱ类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应力分布 三维有限元 Ⅱ类错He
下载PDF
烧结次数对金瓷冠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钊 陈树国 +3 位作者 李雅娟 董福生 郭长军 孟令强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 研究烧结次数对金瓷冠瓷表面及断面结构的影响。方法 利用扫描电镜 ,观察不同烧结次数金瓷冠试件的表面结构 ;观察Instron万能材料测试机对试件牙合面垂直加载 30 0N后 ,表面结构的变化 ;观察破坏实验后瓷断面的结构。结果 ①... 目的 研究烧结次数对金瓷冠瓷表面及断面结构的影响。方法 利用扫描电镜 ,观察不同烧结次数金瓷冠试件的表面结构 ;观察Instron万能材料测试机对试件牙合面垂直加载 30 0N后 ,表面结构的变化 ;观察破坏实验后瓷断面的结构。结果 ①随烧结次数增加 ,金瓷冠表面裂纹增多 ,由窄到宽 ,由浅到深 ;气孔增多、变大 ;晶体由均匀一致变为大小不一。②加载后金瓷冠表面均出现表浅裂纹密集等变化 ,尤其多次烧结组变化更明显。③随烧结次数增加 ,瓷断面裂纹增多 ,气孔增多变大 ,玻璃样结构也由平坦均质变为高低不平的片块状结构。结论 烧结次数对金瓷冠瓷结构有影响。随烧结次数增加 ,瓷结构中裂纹增多 ,气孔增多变大 ,晶体也由均匀一致变为大小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瓷冠 次数 观察 影响 增加 变化 面裂 烧结 均匀 表面结构
下载PDF
靶控输注异丙酚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镇静在小儿埋伏多生牙拔除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昊 侯亚丽 +2 位作者 李向军 董福生 林瑞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对靶控输注异丙酚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2种镇静方法在小儿埋伏多生牙拔除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接受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P组,n=30)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30)。P组:滴定法靶控... 目的对靶控输注异丙酚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2种镇静方法在小儿埋伏多生牙拔除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将60例接受上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拔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P组,n=30)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30)。P组:滴定法靶控输注异丙酚至改良OAA/S评分3分时进行手术。PR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目标浓度为1 ng·mL-1,滴定法靶控输注异丙酚至改良OAA/S评分3分时进行手术。采用Houpt行为治疗效果评分评估2组患儿术中配合情况,记录2组患儿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Narcotrend指数(NI),以及相关并发症、不良反应及药物输注情况。结果 Houpt行为治疗效果评分PR组优于P组(P<0.05)。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PR组低于P组(P<0.05),心率、血压及NI值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抑制和顺行性遗忘的发生率,PR组高于P组(P<0.05)。结论在小儿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和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镇静这2种方法都是安全有效的。在吸氧状态下,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镇静优于异丙酚镇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瑞芬太尼 镇静 多生牙 NARCOTREND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