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治疗苯丙酮尿症尿内有机酸分析
1
作者 董贵章 付爱莲 +1 位作者 宓真 张剑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本文测定43例苯丙酮尿症患儿尿内苯丙酮酸(PP)、笨乙酸(PA)、苯乳酸(PL)、扁桃酸(MA)、2-羟-苯乙酸(2EPA)、4-羟-苯乙酸(4HPA)、4-羟-苯丙酮酸(4HPP)、并计算PP/PA、PP/PL、PP/MA、PP/2HPA。结果:0~6个月组PA明显高于~12个月组、~4... 本文测定43例苯丙酮尿症患儿尿内苯丙酮酸(PP)、笨乙酸(PA)、苯乳酸(PL)、扁桃酸(MA)、2-羟-苯乙酸(2EPA)、4-羟-苯乙酸(4HPA)、4-羟-苯丙酮酸(4HPP)、并计算PP/PA、PP/PL、PP/MA、PP/2HPA。结果:0~6个月组PA明显高于~12个月组、~4岁组、~15岁组;PL、MA、4HPA明显高于~15岁组,~6个月组,PP/PA明显低于~12个月组、~4岁组。血清苯丙氨酸含量10~20mg/dl与>20mg/dl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尿 有机酸
下载PDF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筛选
2
作者 董贵章 付爱莲 张桂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本文介绍了筛选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Guthrie法原理及具体操作。对沈阳地区20,000例新生儿筛选结果发现三例苯丙酮尿症、一例良性高苯丙氨酸血症。本法具有简便、经济、准确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Guthrie 苯丙酮尿症 筛选 高苯丙氨酸血症
下载PDF
先天性肾小管吸收障碍性疾病三例报告
3
作者 董贵章 付爱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5年第2期182-182,共1页
我们对智力低下患儿筛选过程中发现Hartnup病、胱氨酸尿疵、亚氨基甘氨酸尿症各一例。因同属先天性肾小管吸收障碍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及生化改变又各有特点。并报告如下。例1女,5岁,汉族。以皮疹及智力低下为主诉就诊。走路不稳,易跌倒... 我们对智力低下患儿筛选过程中发现Hartnup病、胱氨酸尿疵、亚氨基甘氨酸尿症各一例。因同属先天性肾小管吸收障碍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及生化改变又各有特点。并报告如下。例1女,5岁,汉族。以皮疹及智力低下为主诉就诊。走路不稳,易跌倒。一岁半时太阳晒后面部及四肢暴露部位发红,出现小丘疹、脱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 吸收障碍 肾单位 智力低下 性疾病 近亲婚配 酸尿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
下载PDF
中国北方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内新突变的鉴定 被引量:15
4
作者 孙桂凤 姜莉 +3 位作者 张学 佟秉政 董贵章 孙开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6期492-495,共4页
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DNA直接测序,对45例中国北方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内突变进行了鉴定。共检出6种错义突变及一种静止突变:R243Q.R41H,G247V.L24... 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及DNA直接测序,对45例中国北方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7内突变进行了鉴定。共检出6种错义突变及一种静止突变:R243Q.R41H,G247V.L249H.P254I.G257V和V245V。经与国际PAH基因突变数据库比较,确认G257V.P254I和L249H为国际上首次发现的突变。结果揭示,中国人与其他种族及中国北方与南方人群PAH突变特点不同。明确了中国北方人群中PAH基因外显子7基因突变分布,有助于提高PKU的基因诊断率,对基因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羟化酶 基因突变 鉴定
下载PDF
新生儿型氨基酸代谢异常的临床及氨基酸和有机酸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麻宏伟 毛健 +4 位作者 王阳 卢瑶 姜俊 张海娟 董贵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7,共2页
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气相色谱一质谱仪对4例,临床疑为氨基酸和有机酸代谢异常的患儿进行血 清氨基酸分析及尿液有机酸分析。
关键词 氨基酸代谢异常 诊断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沈阳地区孕中期产前筛查母血清标志物水平中位数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艳华 庞泓 +1 位作者 张戬 董贵章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建立沈阳地区孕中期母血清标志物水平的中位数。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沈阳市内5区及苏家屯、东陵、新城子3个郊区孕中期产前筛查的孕妇24715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h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 目的:建立沈阳地区孕中期母血清标志物水平的中位数。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沈阳市内5区及苏家屯、东陵、新城子3个郊区孕中期产前筛查的孕妇24715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h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hCGβ)进行检测,分别按孕龄确定其中位数并与软件给定的西方白种人群相应的中位数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体重校正前后,沈阳地区孕妇血清标志物的中位数值与Multicalc软件内嵌参数源人群(欧洲高加索人)有差异(16~19周)。结论:人种和体重对标志物水平均有影响,各地区实验室应该建立自己的中位数并且重视体重的校正,从而提高筛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筛查 甲胎蛋白 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中位数
下载PDF
应用PCR-SSCP分析法进行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开来 姜莉 +4 位作者 张学 金春莲 董贵章 余明焕 张文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94-96,共3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分析法检测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第7外显子,在9个苯丙酮尿症家系中发现3例先证者为突变基因纯合子,先证者父母均为突变基因携带者(杂合子)。对1例先证者母亲第二胎取羊水分析,检出胎儿单链构型...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分析法检测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第7外显子,在9个苯丙酮尿症家系中发现3例先证者为突变基因纯合子,先证者父母均为突变基因携带者(杂合子)。对1例先证者母亲第二胎取羊水分析,检出胎儿单链构型与突变杂合子父亲一致,证明为突变基因携带者。PCR-SSCP分析法可有效地用于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诊断
下载PDF
应用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和多态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学 孙开来 +5 位作者 姜莉 余明焕 金春莲 董贵章 黄尚志 方炳良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苯丙酮尿症患者和正常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在9例苯丙酮尿症患者中检出3例为突变纯合子,在正常人和苯丙酮尿症患者中均检出DNA多态。研究结果对苯丙酮尿症的基因...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苯丙酮尿症患者和正常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7。在9例苯丙酮尿症患者中检出3例为突变纯合子,在正常人和苯丙酮尿症患者中均检出DNA多态。研究结果对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和突变基因分析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羟化酶基因 突变
下载PDF
我国辽宁地区遗传性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鲁宁 王海波 +1 位作者 董贵章 张海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我国辽宁地区10个粘多糖贮积症I型家系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①发现我国辽宁地区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 目的探讨我国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我国辽宁地区10个粘多糖贮积症I型家系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①发现我国辽宁地区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存在2种新的突变类型R363H和880+g-c。②同时发现3种多态性位点R105Q、L118和A361T。结论我国辽宁地区粘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α-L-艾杜糖醛酸酶基因的突变情况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但其多态性与Scott等报道的欧裔患者情况相似[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累积病Ⅰ型 艾杜糖醛酸酶 突变 多态现象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筛查方法—点片法、双向纸层析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宓真 董贵章 +5 位作者 傅爱莲 麻宏伟 王晒 张锦华 单萤 徐大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5期396-397,共2页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因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不能及时确诊。作者应用点片法、双向纸层析法,对患儿尿内的儿茶酚胺代谢产物——香草扁桃酸(VMA)、高香草酸(HVA)、香草乳酸(VLA)进行测定,为NB筛查...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因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不能及时确诊。作者应用点片法、双向纸层析法,对患儿尿内的儿茶酚胺代谢产物——香草扁桃酸(VMA)、高香草酸(HVA)、香草乳酸(VLA)进行测定,为NB筛查、诊断提供生化依据。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诊断
下载PDF
粘多糖贮积症Ⅰ型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鲁宁 张海鹏 董贵章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1年第2期84-88,共5页
粘多糖贮积症 型 (MPS- )是由于溶酶体内α- L艾杜糖苷酶 (IDUA )缺乏而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DUA基因定位于 4p16 .3,长约 19kb,含 14个外显子。迄今发现的 IDUA基因突变达 5 1种。突变在不同种族 ,不同民族的患者中发生... 粘多糖贮积症 型 (MPS- )是由于溶酶体内α- L艾杜糖苷酶 (IDUA )缺乏而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DUA基因定位于 4p16 .3,长约 19kb,含 14个外显子。迄今发现的 IDUA基因突变达 5 1种。突变在不同种族 ,不同民族的患者中发生率不同。严重型突变基因的纯合子引起 MPS- H,轻型突变基因的纯合子引起 MPS- S,严重型突变基因与轻型突变基因的杂合子引起 MPS-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Ⅰ型 α-L艾杜糖苷酶 分子遗传学 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我国粘多糖贮积症IH型患者α-L艾杜糖苷酶基因的一种同义突变
12
作者 孙鲁宁 徐岩 +1 位作者 董贵章 张海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1-422,共2页
目的 :探讨我国粘多糖贮积症IH型 (MPS -IH)患者α -L艾杜糖苷酶 (IDUA)基因的突变类型。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临床疑似MPS患者及其家属白细胞中IDUA活性 ;对IDUA活性为零的患者及其家属扩增其IDUA基因外显子VII并对其进行单链... 目的 :探讨我国粘多糖贮积症IH型 (MPS -IH)患者α -L艾杜糖苷酶 (IDUA)基因的突变类型。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临床疑似MPS患者及其家属白细胞中IDUA活性 ;对IDUA活性为零的患者及其家属扩增其IDUA基因外显子VII并对其进行单链构象多态 (SSCP)分析 ;根据SSCP结果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酶学检查发现 10例MPS -IH型患者 ,其白细胞中IDUA活性均为 0 ;SSCP分析发现在这 10个MPS -IH家系中有 7个家系出现同一种泳动变位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 7个MPS -IH家系均出现一种同义突变 ,该突变在正常人群中未检测到。结论 :我国MPS -IH型患者IDUA基因外显子VII出现一种高发的同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累积病IH型 艾杜糖醛酸酶 基因 突变 遗传性疾病 染色体病
下载PDF
3067例遗传咨询患者的遗传代谢病筛查
13
作者 佟秉玫 董贵章 +2 位作者 宓真 付爱莲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5年第5期22-24,共3页
本文应用尿筛查试验、尿氨基酸双相纸层析、尿粘多糖双向电泳和糖醛酸测定,对3067例遗传咨询患者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苯丙酮尿症199例,粘多糖沉积症21例,同型胱氨酸尿症3例,巨幼细胞贫血伴同型胱氨酸尿症、甲基丙二... 本文应用尿筛查试验、尿氨基酸双相纸层析、尿粘多糖双向电泳和糖醛酸测定,对3067例遗传咨询患者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苯丙酮尿症199例,粘多糖沉积症21例,同型胱氨酸尿症3例,巨幼细胞贫血伴同型胱氨酸尿症、甲基丙二酸尿症3例,胱氨酸尿症1例,亚氨基甘氨酸尿症1例,Hartnup病1例,一过性酪氨酸血症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病 遗传咨询 患者 筛查试验 同型胱氨酸尿症 诊断 巨幼细胞贫血 糖醛酸 纸层析 粘多糖
下载PDF
酸性粘多糖微量分析——醋酸纤维素薄膜双向电泳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旸 傅爱莲 +2 位作者 宓真 麻宏伟 董贵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S1期46-48,共3页
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双向电泳技术检测9例粘多糖病患儿尿液。结果显示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硫酸角质素3种异常组分,由此作出分型诊断。粘多糖组分吸光度测定亦有助于分型。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比单向电泳强,操作简... 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双向电泳技术检测9例粘多糖病患儿尿液。结果显示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硫酸角质素3种异常组分,由此作出分型诊断。粘多糖组分吸光度测定亦有助于分型。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比单向电泳强,操作简单,经济,取样方便等优点,适宜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病 双向电泳 酸性粘多糖
下载PDF
50350例正常儿童中筛查神经母细胞瘤
15
作者 宓真 佟秉政 +3 位作者 王旸 张锦华 杨威 董贵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6-167,共2页
自1988年至1992年作者在国内首次采用SPOT点片法对辽宁地区部分正常儿童进行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早期筛查。在50350例正常儿童中,筛查出无临床症状的可疑患儿4例。此4例SPOT点... 自1988年至1992年作者在国内首次采用SPOT点片法对辽宁地区部分正常儿童进行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早期筛查。在50350例正常儿童中,筛查出无临床症状的可疑患儿4例。此4例SPOT点片法均为阳性,层析结果分别出现香草扁挑酸(VMA),高香草酸(HVA),香早乳酸(VLA);VMA定量超过正常值。经B超、磁共振检查,有3例在左肾上腺发现肿物,诊断为NB。另1例尚未确诊。初步得出辽宁地区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率约为6/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发病率 儿童
下载PDF
沈阳地区20万例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筛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贵章 傅爱莲 +2 位作者 宓真 王阳 佟秉政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82-584,共3页
目的:早期发现与治疗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调查沈阳地区PKU的发病率。方法:采集生后48h以上的新生儿足跟血,浸在标准滤纸上,应用细菌抑制法(BIA)进行苯丙氨酸(Phe)测定,发现并确诊(PKU)。结果:筛查新... 目的:早期发现与治疗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调查沈阳地区PKU的发病率。方法:采集生后48h以上的新生儿足跟血,浸在标准滤纸上,应用细菌抑制法(BIA)进行苯丙氨酸(Phe)测定,发现并确诊(PKU)。结果:筛查新生儿20.381万例,发现15例PKU,11例持续性高Phe血症,14例新生儿一过性高Phe血症,1例新生儿一过性高酪氨酸血症。15例PKU经治疗获得了正常发育。结论:在本地区建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系统是必要的。沈阳地区PKU及持续性高Phe血症的发病率分别为1/13358、1/18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筛查 细菌抑制法 发病率 新生儿
下载PDF
小儿免疫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7
作者 董贵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1989年第6期366-366,共1页
891718 胸腺素与干扰素联合治疗IgA缺乏/低下症的疗效观察/王纳筠…∥上海免疫学杂志。-1989,9(3).-157~158 以反复患上感、支气管炎、肺炎、迁延性腹泻为初筛条件,具备其中1项者为观察对象。对观察对象做以下免疫功能检查:血清IgA、... 891718 胸腺素与干扰素联合治疗IgA缺乏/低下症的疗效观察/王纳筠…∥上海免疫学杂志。-1989,9(3).-157~158 以反复患上感、支气管炎、肺炎、迁延性腹泻为初筛条件,具备其中1项者为观察对象。对观察对象做以下免疫功能检查:血清IgA、IgM、IgG、C<sub>3</su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BT)、胸腺素转化管试验(T管)、自然转化管试验(C管)、Ea-RFC试验、Et-RFC试验、OT试验、PHA试验、锡克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延性腹泻 干扰素联合 观察对象 初筛 IgG 胸腺素 克氏 缺乏症 白细胞干扰素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尿半乳糖醇及其他糖醇的测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国琰 董贵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47-249,273,共4页
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建立测尿半乳糖醇的方法并检测170名14岁以下正常儿,得出了正常值。新生儿组最高为138.33±27.78μg/mg肌酐,2岁以上组最低为10.91±3.26μg/mg肌酐。本法可同时测定山... 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建立测尿半乳糖醇的方法并检测170名14岁以下正常儿,得出了正常值。新生儿组最高为138.33±27.78μg/mg肌酐,2岁以上组最低为10.91±3.26μg/mg肌酐。本法可同时测定山梨醇、甘露醇、肌醇、阿拉伯糖醇、木糖醇和核糖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血症 尿液检验 半乳糖醇 糖醇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α-L-艾杜糖苷酶活性测定诊断粘多糖贮积症型
19
作者 孙鲁宁 宓真 +3 位作者 王旸 徐岩 董贵章 李秀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5-286,共2页
目的 :用二种酶活性测定方法诊断粘多糖贮积症 型 (MPS )患者及杂合子。方法 :用 4MU- α- L-iduronide及 phenyl- α- L- iduronide二种底物测定临床疑似 MPS 型的患者及杂合子的白细胞 α- L-艾杜糖苷酶活性 ,与正常人对照做出诊断... 目的 :用二种酶活性测定方法诊断粘多糖贮积症 型 (MPS )患者及杂合子。方法 :用 4MU- α- L-iduronide及 phenyl- α- L- iduronide二种底物测定临床疑似 MPS 型的患者及杂合子的白细胞 α- L-艾杜糖苷酶活性 ,与正常人对照做出诊断。结果 :用 4MU- α- L- iduronide做为底物 ,α- L-艾杜糖苷酶活性正常人均值为 1h14.98nmol/ mg蛋白 ,杂合子 7.0 1,患者范围 0~ 0 .0 9。用 phenyl- α- L- iduronide做为底物 ,正常人均值为 18h2 2 5 nm ol/mg蛋白 ,杂合子均值为 12 5 ,患者范围 0~ 7.7。结论 :二种方法均可以应用于 MPS 型诊断 ,以荧光法为优。phenyl- α- L- iduronide法诊断杂合子宜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Ⅰ型 α-L-艾杜糖苷酶 活性测定
下载PDF
一个多发性染色体畸变家系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20
作者 佟秉政 董贵章 +4 位作者 郝明革 曲陆荣 廖杰 池兴荷 姜卫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24-226,共3页
对一个染色体畸变家系细胞遣传学研究发现,先证者及其父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有多发性染色体裂隙,并伴有断裂、缺失、易位、三射体和四射体等多种染色体畸变。两者的染色体裂隙和断裂数目的比较分析表明:先证者及其父的各对应染色... 对一个染色体畸变家系细胞遣传学研究发现,先证者及其父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有多发性染色体裂隙,并伴有断裂、缺失、易位、三射体和四射体等多种染色体畸变。两者的染色体裂隙和断裂数目的比较分析表明:先证者及其父的各对应染色体的裂隙数目密切相关。先证者364个染色体裂隙区带与其父的裂隙区带相同,占前者全部裂隙和断裂数的81.80%,两者的裂隙和断裂区带发生在常见的脆性位点的分别为34.16%和32.30%,发生在罕见脆性位点的分别为11.24%和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遗传分析 细胞遗传学 家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