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会阴穿刺注射玻璃酸钠扩张狄氏间隙改良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安全性的动物实验
1
作者 吴金邦 朱波 +7 位作者 陈卫东 陈飞 范春虹 余婷婷 董陶涛 刘迅 王云汉 汪自力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8-272,289,共6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注射玻璃酸钠扩张狄氏间隙在提升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安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用健康雄性纯种比格犬14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只。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行根治性前列...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注射玻璃酸钠扩张狄氏间隙在提升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安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选用健康雄性纯种比格犬14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只。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实验组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狄氏间隙注射玻璃酸钠2.5 mL后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观察两组比格犬总手术时间、分离前列腺时间、术中出血量、直肠状态。结果经前列腺与直肠之间的狄氏间隙注射玻璃酸钠操作后,切下的前列腺中未见直肠组织,且两组后方直肠未见明显损伤。术后对照组血红蛋白(HGB)为(118.70±2.56)g/L低于实验组的(122.10±2.19)g/L(P=0.02);对照组总手术时间为(141.40±9.80)min长于实验组的(119.10±9.16)min(P<0.05);对照组分离前列腺时间为(24.99±1.75)min长于实验组的(16.64±2.34)min(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34.86±5.18)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43±4.32)mL(P<0.05)。结论在动物实验中,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狄氏间隙注射玻璃酸钠2.5 mL后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可缩短总手术时间、分离前列腺时间,减少出血量,可能降低了直肠损伤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初步确立了这一方法用于临床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直肠损伤 狄氏间隙 玻璃酸钠 腹腔镜 动物实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手术安全
下载PDF
扁塑藤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鑫 杨进 +8 位作者 陈林 代文斌 陈波 龙晓明 王威威 程琪森 董陶涛 陈书练 梁国标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 探讨扁塑藤素对人膀胱癌HT-137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共同预测扁塑藤素的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膀胱癌靶点;通过Venny 2.1.0平台整合扁塑... 目的 探讨扁塑藤素对人膀胱癌HT-137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共同预测扁塑藤素的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膀胱癌靶点;通过Venny 2.1.0平台整合扁塑藤素治疗膀胱癌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体外培养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和人膀胱癌细胞株HT-1376,用0~0.8μmol/L扁塑藤素处理后,采用CCK-8实验、菌落形成实验以及Hoechst-PI染色实验检测扁塑藤素对HT-137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PARP、PARP以及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MEK、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 扁塑藤素的作用靶点有292个,其中与膀胱癌治疗相关的潜在靶点有114个,这些靶点共涉及434种生物过程、54种细胞组分、114种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132条信号通路。体外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扁塑藤素能显著抑制HT-1376细胞的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均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未加药处理的对照组相比,0.65μmol/L扁塑藤素处理后HT-1376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leaved PARP的表达水平升高,Bcl-2和PARP的表达水平降低,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MEK、p-ERK1/2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扁塑藤素可能通过调控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扁塑藤素 网络药理学 增殖 凋亡 MEK/ERK
下载PDF
尿液中膀胱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董陶涛 陈林 +5 位作者 刘迅 王凯 何江枢 陈书练 杨进 罗旭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2期2365-2370,共6页
膀胱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经过初步诊断和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较高。诊断、监测膀胱癌的方法包括膀胱镜检查和细胞学的使用。但膀胱镜检查的侵入性和尿细胞学在低级别肿瘤检测中的低敏感性一直未能改善。目前用于膀胱癌早期诊... 膀胱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经过初步诊断和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较高。诊断、监测膀胱癌的方法包括膀胱镜检查和细胞学的使用。但膀胱镜检查的侵入性和尿细胞学在低级别肿瘤检测中的低敏感性一直未能改善。目前用于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仍较缺乏。尿液中富含与肿瘤相关的蛋白质、DNA和RNA,对尿液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各项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需要进一步验证。随着精密医学的发展,尿液生物标志物将在临床上对膀胱癌的诊断与监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生物标志物 尿液 精准医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发现汉黄芩素介导膀胱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 被引量:1
4
作者 程琪森 陈林 +4 位作者 董陶涛 龙晓明 马旭东 梁国标 杨进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11期1922-1931,共10页
目的:探究汉黄芩素抑制膀胱癌细胞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汉黄芩素的潜在靶标进行筛选。从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膀胱癌疾病靶点。通过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和Cytoscape 3.8.2... 目的:探究汉黄芩素抑制膀胱癌细胞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汉黄芩素的潜在靶标进行筛选。从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膀胱癌疾病靶点。通过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和Cytoscape 3.8.2插件获取靶标相互作用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PPI)网络。然后在Metascape在线平台上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制作“药物-疾病-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汉黄芩素抗膀胱癌的作用;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汉黄芩素诱导膀胱癌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汉黄芩素诱导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的请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汉黄芩素对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关联X蛋白(Bax)、活化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PARP)、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酶3(Cleaved-Caspase3)、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周期素B1(Cyclin-B1)以及核心基因P53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共获得汉黄芩素-膀胱癌相关靶点77个,并筛选出核心靶点26个,包括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CHEK1)、Bcl-2及Caspase3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得43个条目(P<0.01),其中生物过程20条、细胞组成9条、分子功能13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24个具有代表性的信号通路(P<0.01),结果包括癌症通路、蛋白多糖与癌症、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凋亡、P53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等。汉黄芩素对膀胱癌细胞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通过流式细胞术及Hoechst 33342染色提示汉黄芩素可介导膀胱癌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汉黄芩素组P53、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Cyclin-B1、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汉黄芩素可通过促进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膀胱癌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膀胱癌 网络药理学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膀胱穿刺诊断间质性膀胱炎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江枢 陈林 +5 位作者 刘迅 董陶涛 何平林 罗旭 陈书练 杨进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构建新的间质性膀胱炎(IC)实验犬模型深入研究膀胱间质性炎症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将6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只。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利用儿童硅胶导尿管(F12)分别向对照组及实验组犬膀胱内灌注生理盐水... 目的构建新的间质性膀胱炎(IC)实验犬模型深入研究膀胱间质性炎症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将6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只。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利用儿童硅胶导尿管(F12)分别向对照组及实验组犬膀胱内灌注生理盐水和环磷酰胺(CYP)溶液,每周灌注1次,维持3周。在第4周行超声引导下膀胱活检穿刺,并用40 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膀胱穿刺组织,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膀胱HE染色及肥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组织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膀胱上皮组织完整性无明显改变,无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纤维化的表现,其中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明显增加,每平方毫米内肥大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结论犬作为一种新的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不仅能够模拟膀胱穿刺诊断人类IC过程,而且也能更好地模拟人类IC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穿刺 间质性膀胱炎 环磷酰胺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