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9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健、董静作品
1
作者 郭健 董静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第5期I0011-I0011,共1页
郭健 男,1992年生,汉族,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动画理论及动画创作研究。 董静 女,1996年生,汉族,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学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动画。
关键词 郭健 内蒙古师范大学 作品 鄂伦春自治旗 创作研究 保定市 河北省 汉族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动态抗压性能研究
2
作者 董静 王颖 +3 位作者 于成洋 刘云贺 宁致远 陈亮亮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3,共10页
为进一步研究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在水工建筑物中的适用性,本文在不同温度环境中对再生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的动态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对再生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在温度为-10℃~10℃和应变速率为10^(-5)~10^(-2)s^(-1)的条件下进行动态... 为进一步研究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在水工建筑物中的适用性,本文在不同温度环境中对再生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的动态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对再生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在温度为-10℃~10℃和应变速率为10^(-5)~10^(-2)s^(-1)的条件下进行动态抗压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与温度成反比关系,与加载速率成正比关系;峰值应变与温度成正比关系,与加载速率成反比关系。通过温度影响因子和相关性系数分析,发现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减小并趋于某一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水工沥青混凝土 动态抗压 温度影响因子 相关系数
下载PDF
施氮对田菁翻压还田滩涂盐渍土碳氮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邢锦城 洪立洲 +5 位作者 朱小梅 刘冲 董静 王建红 韩建均 张振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为探讨不同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CK、SN1、SN2、SN3、SN4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0、135、180、225 kg/hm^(2))绿肥田菁还田对土壤碳氮、pH、水溶性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 为探讨不同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CK、SN1、SN2、SN3、SN4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0、135、180、225 kg/hm^(2))绿肥田菁还田对土壤碳氮、pH、水溶性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N3处理下田菁生物量和碳、氮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1 882、3 756和101.5 kg/hm^(2)。作绿肥翻压还田后,则以SN2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6.51 g/kg和0.637 g/kg。各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低于CK处理。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土壤pH呈逐步下降趋势,而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则随施氮水平和翻压量的增加而上升,但较种植前明显降低。不同施氮处理田菁翻压后,土壤中具有一定有机降解功能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等细菌类群占据主导地位,且相对丰度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呈一定变化趋势,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不明显。土壤门水平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与土壤碳氮含量、pH和水溶性盐总量等指标均呈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蓝菌门、绿弯菌门和迷踪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相关性较显著。综上所述,SN2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可显著提升滩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不同施氮水平下生长的田菁翻压还田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均较种植前显著降低,主要优势菌群均有利于绿肥降解与土壤培肥,改善滩涂土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田菁 翻压还田 土壤理化性状 盐渍土
下载PDF
湖北省66份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鉴定与分子检测
4
作者 徐晴 郑丹 +5 位作者 许甫超 秦丹丹 董建辉 葛双桃 朱展望 董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2-441,共10页
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穗部病害,严重危害小麦生产,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是减轻其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湖北省不同时期审定的59个小麦品种和选育的7份优异品系为材料,采用喷雾接种对其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抗性基... 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穗部病害,严重危害小麦生产,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是减轻其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湖北省不同时期审定的59个小麦品种和选育的7份优异品系为材料,采用喷雾接种对其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抗性基因Fhb1功能性分子标记和主效抗性基因(Fhb2、Fhb4、Fhb5和QFhs.crc-2DL)连锁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检测,分析其遗传分布和利用状况;同时分析湖北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株高和小穗密度等性状年代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6份供试材料赤霉病抗性水平达到中抗,占比24.2%,以810619品系抗性最好,病情指数略低于苏麦3号;42份材料达到中感,占63.6%。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仅鄂T45048携带Fhb1;鄂麦11、鄂麦18和810619等29份材料(43.9%)可能携带Fhb5和QFhs.crc-2DL单个或2个抗性基因,说明这2个抗性基因在湖北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中得到了较多应用。赤霉病抗性与株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近15年湖北小麦品种株高持续降低,但其与赤霉病抗性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明确湖北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水平和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抗性鉴定 分子检测 株高
下载PDF
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研究
5
作者 刘冲 洪立洲 +5 位作者 郁凯 董静 陈环宇 彭昊 卢明海 邢锦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1,共6页
为探索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在苏北沿海滩涂设置:裸地+常规深耕(15 cm)(对照)、裸地+粉垄(20 cm)、裸地+粉垄(30 cm)、裸地+粉垄(40 cm)、种植苕子+常规深耕翻压(15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20 cm)、... 为探索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在苏北沿海滩涂设置:裸地+常规深耕(15 cm)(对照)、裸地+粉垄(20 cm)、裸地+粉垄(30 cm)、裸地+粉垄(40 cm)、种植苕子+常规深耕翻压(15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20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30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40 cm) 8种种植模式试验,研究对比8种模式土壤有机碳固定表现以及下季玉米产量。结果表明:粉垄耕作降低了沿海滩涂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2.00 mm、>0.25~2.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数,降低了0.05~0.25 mm、<0.05 mm粒级团聚体质量百分数。粉垄耕作可使沿海滩涂土壤物理结构,尤其是大团聚体结构得以有效改善。绿肥粉垄耦合模式下,土壤养分及可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碳库指数、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显著上升,土壤>2.00 mm、>0.25~2.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数提高,0.05~0.25 mm、<0.05 mm粒级团聚体质量百分数降低,且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2.00 mm、>0.25~2.00 mm团聚体中有机碳贡献率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显著增加,其中,种植苕子+粉垄翻压(30 cm)模式可较大程度地结合绿肥提供有机碳,粉垄耕作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优势,最有利于滩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固定以及玉米产量的增加,从而达到改善沿海滩涂土壤碳封存、提高滩涂土壤耕地质量、实现沿海滩涂地区增产增收的目的。该模式操作简单、见效快,可在苏北沿海滩涂区域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绿肥 粉垄 有机碳固定
下载PDF
考虑超标准洪水作用的沥青心墙坝溃决生命损失评估模型
6
作者 王琳 王桑蓬 +1 位作者 刘云贺 董静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70,共14页
抗冲刷能力更强的沥青心墙坝一旦遭遇超标准洪水,将面临溃决风险,对下游人民造成严重威胁。现有针对沥青心墙坝的溃决生命损失研究尚属匮乏,亟需开展生命损失评估。本文分析超标准洪水作用下沥青心墙坝的溃决特征,考虑生命损失影响因素... 抗冲刷能力更强的沥青心墙坝一旦遭遇超标准洪水,将面临溃决风险,对下游人民造成严重威胁。现有针对沥青心墙坝的溃决生命损失研究尚属匮乏,亟需开展生命损失评估。本文分析超标准洪水作用下沥青心墙坝的溃决特征,考虑生命损失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基于溃决洪水致灾机制构建生命损失定量评估模型,实现溃决生命损失的快速定量分析;通过方法对比和敏感性分析,明晰不同影响因素对溃决生命损失的作用规律。将模型应用于新疆射月沟溃决案例发现:溃决洪峰流量为3320 m^(3)/s,溃决历时3.35 h,与实际结果相符;生命损失定量模型分析结果为31人,与实际误差在11%以内,优于其他损失模型;风险人口的敏感性指数I_(max)和I_(min)值最大,分别为1.436、0.486,是射月沟溃决生命损失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他依次为洪水严重性、是否撤离、警报时间、淹没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标准洪水 沥青心墙坝 溃决特征 生命损失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PRECEDE模式的居民减盐行为影响因素的混合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幸 董静 +7 位作者 郭怡 徐建伟 白雅敏 刘敏 张晓畅 郭晓雷 马吉祥 孙昕霙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1-1230,共10页
背景中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而控制率低,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减少膳食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因此探索居民减盐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居民自身的健康管理及减轻社会负担意义重大。目的基于PRECEDE模式,探索山东居民减盐行为的倾向因... 背景中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而控制率低,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减少膳食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因此探索居民减盐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居民自身的健康管理及减轻社会负担意义重大。目的基于PRECEDE模式,探索山东居民减盐行为的倾向因素、强化因素和促成因素,为后续减盐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运用混合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先后于2016年和2018年采访居民共计114名,访谈提纲主要包含对控盐的态度、在控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获得的帮助等。定量数据来源于2016年山东省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终末调查鲁东、鲁中南地区的问卷数据,从数据库中选取与高血压相关调查内容,共纳入研究样本6697份。结果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影响下,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对减盐行为依从性有影响(P<0.05)。在控制个人一般情况的影响下,个人口味、减盐知识及对低盐饮食的态度对减盐行为依从性有影响(P<0.05)。医生的干预能强化居民减盐行为。通过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增强高血压患者的减盐行为与意识,还能加强家人的督促,提升家人的减盐行为与意识,进而达到促进居民减盐的目的。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督促能强化居民控盐行为。山东省减盐行动制定了项目推进政策、餐饮业政策、食品业政策以及减盐健康教育政策,打造了浓厚的减盐大环境。低盐产品中对居民影响较大的是限盐勺,低盐食品及低钠盐的可及性相对较低影响了其控盐作用。大众媒体宣传是居民获得减盐信息的主要途径,目前作用较为明显的大众传播方式包括电视和在公共场所的宣传。结论对低盐饮食的态度及知识水平因素是影响居民减盐行为的倾向因素;医生的劝诫和家人的提醒能帮助居民开始减盐,也能强化居民减盐行为,属于强化因素;减盐相关政策、大众传播为居民减盐创造了社会氛围,减盐相关产品则提供了现实条件,属于促成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膳食 限钠 混合方法研究 PRECEDE模式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泛免疫炎症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和军辉 万大国 +1 位作者 董静 张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976-2981,共6页
背景泛免疫炎症值(PIV)、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被认为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型炎症指标,然而较少有研究探讨PIV、SI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IV、... 背景泛免疫炎症值(PIV)、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被认为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型炎症指标,然而较少有研究探讨PIV、SI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IV、SI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2月—2023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的ACS患者52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OCT检查,根据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FCA)诊断标准分为非TCFA组(112例)和TCFA组(106例)。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CFA的影响因素。绘制PIV、SII诊断TCF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基于PIV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IV组(PIV<337.86,79例)和高PIV组(PIV≥337.86,139例),同时基于SII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SII组(SII<775.63,74例)和高SII组(SII≥775.63,144例)。结果TCFA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泛PIV、SII、C反应蛋白(CRP)、有吸烟史比例、术前收缩压高于非TCF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V(OR=1.015,95%CI=1.010~1.020,P<0.001)、SII(OR=1.005,95%CI=1.003~1.007,P<0.001)为发生TCFA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PIV、SII诊断TCFA的AUC分别为0.785(95%CI=0.725~0.845,P<0.001)、0.707(95%CI=0.639~0.776,P<0.001)。高PIV组巨噬细胞浸润、点状钙化、易损斑块比例高于低PIV组(P<0.05);高SII组巨噬细胞浸润、微通道、易损斑块比例高于低SII组(P<0.05)。高PIV组纤维帽厚度低于低PIV组,最大脂质斑块角、平均脂质斑块角度、脂质斑块长度、脂质指数高于低PIV组(P<0.05),高SII组纤维帽厚度低于低SII组,最大脂质斑块角、平均脂质斑块角度、脂质斑块长度、脂质指数高于低SII组(P<0.05)。结论高水平PIV、SII可能与ACS患者易损斑块的发生率相关。PIV、SII水平在评估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特征及易损性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泛免疫炎症值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下载PDF
参附救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疗效
9
作者 吕玮坤 索新祺 +5 位作者 陈敏娜 张望 康启 姚婷婷 门丹阳 董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观察参附救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17例男性,23例女... 目的观察参附救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1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51~83(62.53±4.17)岁,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21例Ⅱ级,19例Ⅲ级;研究组40例,1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50~84(63.14±4.65)岁,NYHA分级:22例Ⅱ级,18例Ⅲ级。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次50 mg,2周后增加至每次100 mg,每日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进行参附救心汤治疗(每次服用100 ml,每日2次),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畏寒肢冷,面肢浮肿,心悸气喘/不得卧,咯吐泡沫痰,尿少腹胀,口唇青紫,或伴腹水、胸水,颜面灰白,烦躁汗出评价;治疗前、后评价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E峰减速时间,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32/40),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畏寒肢冷,面肢浮肿,心悸气喘/不得卧,咯吐泡沫痰,尿少腹胀,口唇青紫,或伴腹水、胸水,颜面灰白,烦躁汗出评分较对照组低(均P<0.05);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长(P<0.05),研究组MLHFQ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左心室质量指数、E峰减速时间较对照组低(均P<0.05);研究组TNF-α、IL-33、sST2、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参附救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可抑制炎症,降低sST2、NT-proBNP水平,改善心室重构,提升心功能、运动耐力、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参附救心汤 炎症 心室重构 运动耐力
下载PDF
基于大挠度理论的金橡板真空吸附供板机构设计
10
作者 崔祖铭 晏祖根 +3 位作者 高凌 董静 鲁俊 孙健伟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3期10-13,17,共5页
为保证金橡板在进料系统中的稳定供送,以线性大挠度理论为依据,利用MATLAB得到金橡板在不同吸取位置时弯曲的最大水平移动位移与竖直移动位移,并通过实验对计算数据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以计算数据为依据,得到真空吸盘的分布情况,确定真... 为保证金橡板在进料系统中的稳定供送,以线性大挠度理论为依据,利用MATLAB得到金橡板在不同吸取位置时弯曲的最大水平移动位移与竖直移动位移,并通过实验对计算数据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以计算数据为依据,得到真空吸盘的分布情况,确定真空吸附供板机构的结构参数,完成设备的结构设计。并利用ADAMS对进料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验证所设计参数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橡板 进料系统 真空吸附 大挠度 运动学分析
下载PDF
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许石双 荀佳慧 董静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08-210,240,共4页
目的 探讨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为对象。根据患者参与意愿,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镜像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人数依次为38... 目的 探讨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为对象。根据患者参与意愿,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镜像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人数依次为38、38、39和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功能电刺激治疗;镜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治疗;联合组采取常规疗法、功能电刺激治疗和镜像疗法结合的方式治疗。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比较治疗结果。结果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有效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电刺激 镜像疗法 脑卒中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鼻腔局部类固醇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小龙 朱丽娜 董静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类药物在治疗鼻窦炎息肉、变应性鼻炎方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分析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类药物在治疗鼻窦炎息肉、变应性鼻炎方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差异性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予以安慰治疗,研究组予以鼻腔局部类固醇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与使用安全性情况。结果:参照组采安慰剂治疗无法获得较好效果,仅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安慰作用。研究组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6、54.133、54.133、50.516,P<0.05)。研究组各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0.000、0.352、0.352、0.000、0.352,P>0.05)。研究组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1、1.097、0.420、0.090、0.892、0.132,P>0.05)。结论:将鼻腔局部类固醇药物应用于慢性鼻窦炎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工作当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同时可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局部用药 类固醇药物 慢性鼻窦炎息肉 变应性鼻炎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长期继代培养过程中楸树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
13
作者 董静 段秋笛 +2 位作者 徐艳红 周美琪 梁宏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3-379,共7页
以长期继代培养的楸树愈伤组织和新诱导的楸树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比较分析它们的组织形态特征,并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的含量,以探究楸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 以长期继代培养的楸树愈伤组织和新诱导的楸树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比较分析它们的组织形态特征,并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的含量,以探究楸树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养后分化再生困难的形成原因。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发现,继代培养7 a的白色颗粒状愈伤组织细胞中淀粉粒含量丰富,分布均匀,仍为胚性愈伤组织;新诱导的浅绿色愈伤组织存在明显的细胞分化中心,有均匀分布的淀粉粒,为早期胚性愈伤组织;新诱导的黄白色致密愈伤组织为非胚性向胚性转化的愈伤组织,新诱导黄白色疏松愈伤组织为非胚性愈伤组织。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发现,继代培养7 a的楸树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新诱导出的3种愈伤组织,但其同工酶活性却较低,表明在长期继代培养的过程中,楸树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代谢活性降低。由此推测生理生化代谢活性的下降可能是造成楸树胚性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培养后分化再生困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愈伤组织 长期继代 组织形态学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再生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拉伸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静 齐雨军 +2 位作者 刘云贺 于成洋 陈亮亮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80,共11页
为更大化地提高再生骨料在工程中的利用效率及工程效益,本文将再生骨料应用于水工沥青混凝土。针对水工沥青混凝土防渗体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结构拉裂破坏等问题,在温度为-10~10℃及应变速率为10-5~10-2 s-1条件下对再生骨料水工沥... 为更大化地提高再生骨料在工程中的利用效率及工程效益,本文将再生骨料应用于水工沥青混凝土。针对水工沥青混凝土防渗体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结构拉裂破坏等问题,在温度为-10~10℃及应变速率为10-5~10-2 s-1条件下对再生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拉伸性能展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增加,试样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增加,峰值应变减少,试样破坏截面中骨料断裂比例增加。基于试验结果采用对数型动态增强因子定量描述了应变率对拉伸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与相同工况下天然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拉伸性能对比,分析了两者拉伸性能的异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各项拉伸力学性能较天然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其各项性能依旧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 拉伸力学性能 破坏模式 动态增强因子
下载PDF
压剪作用下水工沥青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静 陈亮亮 +2 位作者 刘云贺 于成洋 齐雨军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6-55,共10页
研究水工沥青混凝土在压剪作用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对保障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压剪试验装置,通过试验研究水工沥青混凝土不同温度(5℃、15℃)和不同法向应力(1 MPa、2 MPa、3 MPa)下,在不同剪切速率(... 研究水工沥青混凝土在压剪作用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对保障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压剪试验装置,通过试验研究水工沥青混凝土不同温度(5℃、15℃)和不同法向应力(1 MPa、2 MPa、3 MPa)下,在不同剪切速率(0.0005 s^(-1)、0.001 s^(-1)、0.005 s^(-1)、0.01 s^(-1))作用时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各试件均呈现明显的斜缝剪切破坏特征,不同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对试件的破坏模式及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影响程度不同。随着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增大,剪切强度和剪切模量相应增大。峰值应变随法向应力的减小而增大,但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最后,采用Mohr-Coulomb准则得到了水工沥青混凝土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沥青混凝土 压剪作用 破坏模式 动态力学性能 MOHR-COULOMB准则
下载PDF
再生骨料在水工沥青混凝土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静 于成洋 +2 位作者 刘云贺 齐雨军 陈亮亮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为研究再生骨料在水工沥青混凝土中的适用性,对再生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试验,并通过单轴压缩、劈裂试验、防渗性(孔隙率)确定其配合比为油石比7.0%、级配指数0.37、填料含量13%、再生骨料替代率50%。对再生骨料采用不同浓度... 为研究再生骨料在水工沥青混凝土中的适用性,对再生骨料水工沥青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试验,并通过单轴压缩、劈裂试验、防渗性(孔隙率)确定其配合比为油石比7.0%、级配指数0.37、填料含量13%、再生骨料替代率50%。对再生骨料采用不同浓度的改性剂进行改性,分析再生骨料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压碎指标、粘附性,确定满足试验要求的改性剂浓度为水玻璃的浓度10%、硅烷偶联剂的浓度12%。在此基础上通过水稳定系数、热稳定系数、渗透系数研究了再生骨料在水工沥青混凝土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应用于水工沥青混凝土中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可为再生骨料在水工沥青混凝土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水工沥青混凝土 适用性 配合比 改性剂
原文传递
江苏沿海滩涂绿肥种植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冲 洪立洲 +3 位作者 郁凯 董静 陈环宇 邢锦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0-186,共7页
为了研究江苏沿海滩涂绿肥种植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种植黑麦草、苕子,分析滩涂土壤理化性质、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养分结构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沿海滩涂上种植黑麦草、苕子,可降低土壤容重及土... 为了研究江苏沿海滩涂绿肥种植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种植黑麦草、苕子,分析滩涂土壤理化性质、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养分结构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沿海滩涂上种植黑麦草、苕子,可降低土壤容重及土壤水溶性总盐的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的含量,且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效果更加明显。种植绿肥提高了沿海滩涂土壤各土层(0~10、10~20 cm)>2.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数;绿肥生长期越长,团聚体质量百分数提高的幅度越大。种植绿肥提高了滩涂地区>0.25~2.00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数,而降低了>0.05~0.25 mm、≤0.05 mm粒级土壤团聚体的质量百分数,且在≤0.05 mm粒级上效果尤为明显。种植绿肥后,各土层(0~10、10~2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明显提高;土壤中性蛋白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明显提高,且以10~20 cm土层的酶活性提高幅度较大,种植黑麦草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幅度大于苕子;土壤中性蛋白酶活性与土壤蔗糖酶活性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这2种酶的活性与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表明,种植绿肥黑麦草、苕子,可明显改善江苏沿海滩涂土壤质地,可促进滩涂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团聚体的稳定性,并改善土壤团聚体组分,增加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 绿肥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下载PDF
预制方便食品保鲜包装技术及货架期预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玮 巩雪 +2 位作者 董静 刘佳 智慧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44,共8页
目的分析预制方便食品的发展前景,并研究预制方便食品变质的影响因素以及保鲜包装技术和货架期预测方法在预制方便食品中的应用,为相关科研人员及餐企解决预制食品营养风味不足和货架期较短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综述近些年食品保鲜包装... 目的分析预制方便食品的发展前景,并研究预制方便食品变质的影响因素以及保鲜包装技术和货架期预测方法在预制方便食品中的应用,为相关科研人员及餐企解决预制食品营养风味不足和货架期较短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综述近些年食品保鲜包装技术在预制方便食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不同食品特性所采用的几种食品货架期预测方法。结果利用合适的保鲜包装技术对预制方便食品进行处理,能够保证其品质,减少食物资源浪费,并能有效延长食品货架期。结论预制方便食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先进食品保鲜包装技术的研发和可靠的货架期预测方法的应用,对提高产品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相关餐饮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食品 保鲜包装 货架期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水工沥青混凝土动态抗压尺寸效应试验研究
19
作者 董静 杨一帆 +2 位作者 刘云贺 孟霄 宁致远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7-155,共9页
为研究动态荷载作用下水工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尺寸效应规律,在5℃的环境温度及10^(-5)/s~10^(-2)/s的应变率条件下,对直径为100 mm、高径比分别为0.5、1.0、1.5和2.0的水工沥青混凝土试样开展了单轴动态抗压试验研究,分析了应变率效... 为研究动态荷载作用下水工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尺寸效应规律,在5℃的环境温度及10^(-5)/s~10^(-2)/s的应变率条件下,对直径为100 mm、高径比分别为0.5、1.0、1.5和2.0的水工沥青混凝土试样开展了单轴动态抗压试验研究,分析了应变率效应与尺寸效应对沥青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变率越大或试样高径比越小,试样破坏越显著;随着高径比的增加,抗压强度减小,而弹性模量增大;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动态增强因子呈非线性增长趋势。基于试验研究,综合考虑应变率效应与尺寸效应的协同作用,引入应变率影响因子建立了水工沥青混凝土动态抗压尺寸效应计算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沥青混凝土 动态抗压 破坏模式 应变率效应 动态尺寸效应
下载PDF
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迁移特征及生态危害研究进展
20
作者 邢锦城 何苏南 +8 位作者 洪立洲 刘冲 董静 朱小梅 陈环宇 王凯 郁凯 孙果丽 张振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7-286,共10页
微塑料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在水环境中大量存在。为了解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现状,增强人们治理微塑料污染的意识,本文概述了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迁移特征及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来源广泛,源头贡献分析发现... 微塑料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在水环境中大量存在。为了解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现状,增强人们治理微塑料污染的意识,本文概述了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迁移特征及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来源广泛,源头贡献分析发现,环境中80%的微塑料来源于人类陆地活动,20%来源于海洋活动。按性质分类,微塑料可分为初生微塑料、次生微塑料两大类,碎片、纤维是水环境中最常见的微塑料形态,淡水中主要的微塑料类型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海洋中的微塑料类型则主要是PE、PP和聚苯乙烯(PS)。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含量、分布主要受到区域人口密度、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和气象环境等因素影响,微塑料在水系统表面和沉积物中均有分布,淡水系统是微塑料进入海洋的主要运输路径。微塑料通过直接、间接方式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导致其群体、个体、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生理健康受损。水生态系统中的微塑料会给环境及动物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进一步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微塑料污染研究的重点应包括制定厘清源头、查明分布、科学监测的综合治理模式。本文可为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防治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资料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环境 来源 迁移 生态危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