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1年苏州地区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调查研究
1
作者 王鹏立 徐丽娜 +6 位作者 蒋吴君 李鹏云 马玉 戴银芳 于兴梅 孙惠泉 郝创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3,217,共7页
目的 探讨2018-2021年苏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变化,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过敏原致敏特点及其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0~18岁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常见吸入及食物过敏原sIgE检出情况... 目的 探讨2018-2021年苏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变化,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过敏原致敏特点及其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0~18岁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常见吸入及食物过敏原sIgE检出情况。结果 共纳入43 028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64.4%(27706/43028)。COVID-19大流行前的2018年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60.6%,2019年为58.6%,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2020年为70.1%,2021年为67.2%,不同年份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sIgE阳性率最高的前4位吸入过敏原为尘螨组合、屋尘、霉菌组合、猫毛;食物过敏原前4位为鸡蛋、牛奶、牛肉、黄豆。2020-2021年所有检测的吸入(除了蟑螂)及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较2018-2019年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组合、普通豚草、艾蒿、尘螨组合、屋尘、猫毛、狗上皮、葎草在男性中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奶、花生、牛肉、羊肉、海鱼组合、虾、蟹在男性中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以及食物过敏原(除了蟹),各年龄组间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大流行期间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吸入(除了蟑螂)及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升高,不同性别、年龄组阳性率有差异,多致敏化趋势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特异性IGE抗体 流行病学 变应原
下载PDF
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炎症状态与微生物组成的关系
2
作者 蒋吴君 王宇清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在T2介导的重症哮喘中,靶向T2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如抗IL-5药物美泊利珠单抗)能显著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率[1]。美泊利单抗对重度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抑制已经得到证实,但该生物疗法是否会影响气道微生物成分目前尚无定论[2]。近期Diver等[3... 在T2介导的重症哮喘中,靶向T2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如抗IL-5药物美泊利珠单抗)能显著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率[1]。美泊利单抗对重度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抑制已经得到证实,但该生物疗法是否会影响气道微生物成分目前尚无定论[2]。近期Diver等[3]研究了重度哮喘患者T2生物标志物与微生物谱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美泊利单抗对气道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急性发作 重度哮喘患者 重症哮喘 气道炎症 炎症状态 生物制剂 生物标志物 微生物生态
下载PDF
澳大利亚放宽COVID-19限制后非季节性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
3
作者 蒋吴君 王宇清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99-100,共2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每年导致320万名5岁以下儿童住院,11.8万人死亡[1]。在澳大利亚,大多数地区在秋季和冬季经历季节性RSV爆发。为限制严重SARS-CoV-2传播而采取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扰乱了许多国家常见...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每年导致320万名5岁以下儿童住院,11.8万人死亡[1]。在澳大利亚,大多数地区在秋季和冬季经历季节性RSV爆发。为限制严重SARS-CoV-2传播而采取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扰乱了许多国家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典型季节性。这些限制措施也抑制了季节性呼吸道病毒的传播,特别是流感病毒和RS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非药物干预 流感病毒 呼吸道病原体 限制措施 RSV 澳大利亚
下载PDF
3例表现为突发大咯血的肺血管畸形
4
作者 武敏 王宇清 +3 位作者 郝创利 蒋吴君 陈赛男 徐雪云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40-44,共5页
目的:总结3例以突发大咯血为表现的肺血管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加强对儿童肺血管畸形的早期识别。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因先天性肺血管畸形导致的大咯血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下表... 目的:总结3例以突发大咯血为表现的肺血管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加强对儿童肺血管畸形的早期识别。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因先天性肺血管畸形导致的大咯血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3例患儿均为年长儿,既往体健,以大咯血为首发症状,除轻微咳嗽外,无其他伴随症状,常规实验室检查无特异表现,3例患儿均通过肺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第1例患儿放弃支气管栓塞治疗,后随访因再次大咯血死亡,第2例患儿行介入栓塞治疗,第3例患儿行2次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第2例和第3例患儿出院随访2年,均未再出现咯血,无不适症状。结论:肺血管畸形多见于年长儿童,平素体健,以突发大咯血为主要表现,无其他伴随症状,及时行DSA检查可明确诊断,应用介入栓塞治疗创伤小,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肺血管畸形 儿童
下载PDF
IgG4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吴君 王宇清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10-112,共3页
IgG4相关疾病(IgG4-RD)自2003年起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临床医生认识。胰腺胆道,腹膜后/主动脉,头颈部和唾液腺受累是最常见的疾病表型,其流行病学特征、血清学和预后不同。该病临床表现多样,IgG4-RD常被误诊为肿瘤或感染性疾病。由于缺... IgG4相关疾病(IgG4-RD)自2003年起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临床医生认识。胰腺胆道,腹膜后/主动脉,头颈部和唾液腺受累是最常见的疾病表型,其流行病学特征、血清学和预后不同。该病临床表现多样,IgG4-RD常被误诊为肿瘤或感染性疾病。由于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组织病理学仍然是诊断的关键。201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发布了IgG4-RD的分类标准,为个性化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1] 。IgG4-RD对糖皮质激素敏感,但如果不及时诊治,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Marco等 [2] 近期对IgG4-RD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风湿病学会 多器官衰竭 个性化治疗 IGG4 临床医生 感染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鼻咽部定植菌在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蒋吴君 王宇清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0年第6期611-612,共2页
1研究背景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重要原因。在美国,每年约130000例患儿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1]。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后期反复喘息、发展为儿童哮喘的概率是健康对照组的3~4倍。然而,哪些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后期易发生反... 1研究背景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重要原因。在美国,每年约130000例患儿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1]。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后期反复喘息、发展为儿童哮喘的概率是健康对照组的3~4倍。然而,哪些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后期易发生反复喘息目前尚无定论。迄今为止,多数毛细支气管炎队列研究均以引起该病的两种最常见的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作为主要暴露对象[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反复喘息 鼻咽部 鼻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感染 定植菌 队列研究
下载PDF
5至17岁哮喘儿童患COVID-19的住院风险
7
作者 蒋吴君 王宇清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12-712,共1页
背景:在英国所有COVID-19病例中,大约9%是学龄儿童(5~17岁)[1]。尽管多数儿童COVID-19病例是轻度的,仍有部分儿童病例需要住院,甚至发生死亡[2]。美国一项横断面研究调查超过43000名儿童后发现,在COVID-19患儿中,哮喘是最常见的基础疾病... 背景:在英国所有COVID-19病例中,大约9%是学龄儿童(5~17岁)[1]。尽管多数儿童COVID-19病例是轻度的,仍有部分儿童病例需要住院,甚至发生死亡[2]。美国一项横断面研究调查超过43000名儿童后发现,在COVID-19患儿中,哮喘是最常见的基础疾病[3]。目前有证据表明成人哮喘会增加COVID-19重症的风险[4],然而哮喘儿童患COVID-19后是否会增加住院风险,此外哪些哮喘儿童患COVID-19会增加重症的风险。为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苏格兰对其国内5~17岁儿童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儿童 前瞻性队列研究 横断面研究 住院风险 成人哮喘 学龄儿童 儿童病例 ID
下载PDF
中重度哮喘儿童接种减毒活流感疫苗安全吗?
8
作者 蒋吴君 王宇清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0年第6期613-614,共2页
1研究背景《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建议所有≥6月龄(出生后满180天)的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除非有禁忌证。儿童是流感的主要传播者,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接种疫苗被认为是阻断传播和控制疾病的最有效方法。2013年,英... 1研究背景《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建议所有≥6月龄(出生后满180天)的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除非有禁忌证。儿童是流感的主要传播者,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接种疫苗被认为是阻断传播和控制疾病的最有效方法。2013年,英国将所有儿童的年度流感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计划,该计划使用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目标人群为2至11岁的所有儿童。目前许多已发表的研究已证明了LAIV对普通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人群 流感疫苗 免疫计划 禁忌证 减毒 技术指南 中重度哮喘 普通人群
下载PDF
苏州地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与环境气候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凤 顾文婧 +5 位作者 蒋吴君 孙慧明 陈正荣 严永东 郝创利 朱灿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51-1355,共5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的流行特征及其与气候因素和空气污染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苏州地区空气污染物和气候因子相关检测数据,并与同期7940例急性呼吸道感...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的流行特征及其与气候因素和空气污染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苏州地区空气污染物和气候因子相关检测数据,并与同期794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HI检出情况进行比较,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HI检出率与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SO_(2)、CO、O_(3))及气候因素(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湿度、月总雨量、月总日照、月平均风速)的相关性。结果2016—2019年苏州地区住院儿童HI总检出率为9.26%(735/7940)。<1岁组和1~<3岁组HI检出率均明显高于≥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春季HI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3季,秋季HI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3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M_(10)和月平均风速为HI检出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PM_(10)浓度每增加10μg/m^(3),HI检出率增加0.86%;月平均风速每增加1 m/s,HI检出率增加5.64%。空气污染物和气候因素对HI检出率存在滞后效应。结论HI是苏州地区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春季流行;PM_(10)和月平均风速为HI检出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 空气污染物 气候因素 PM_(10) 儿童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的变迁及诊断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宇清 蒋吴君 顾文婧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1-246,共6页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2019)疫情以来,儿童呼吸道病原的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均有所变化,病原学检测及持续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2019)疫情以来,儿童呼吸道病原的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均有所变化,病原学检测及持续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下载PDF
脉冲震荡和常规肺功能检查在儿童哮喘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丽珍 郝创利 +3 位作者 蒋吴君 张金红 林颖 沈美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96-899,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脉冲震荡(IOS)和常规肺功能检查(PFT)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5月至12月就诊的哮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就诊当天先行IOS后行PFT检测,分析两种不同肺功能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儿180例,男109例、女7...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脉冲震荡(IOS)和常规肺功能检查(PFT)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以2019年5月至12月就诊的哮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就诊当天先行IOS后行PFT检测,分析两种不同肺功能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儿180例,男109例、女71例,中位年龄8岁。急性发作期5Hz时呼吸道黏性阻力R5、R5-R20(20Hz时呼吸道黏性阻力)、5Hz时电抗的绝对值(|X5|)及响应频率(Fres)显著高于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6岁年龄段,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R5、R5-R20、|X5|呈强相关;一秒率(FEV1/FVC)与R5、R5-R20呈强相关。在7~15岁,FEV1与R5呈中等程度相关;FEV1/FVC与R5、R20呈中等程度相关。结论IOS与PFT在哮喘儿童中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3~6岁年龄段相关性更强。IOS能较好地反映周边小气道功能,比PFT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震荡肺功能 常规肺功能 支气管哮喘 儿童
下载PDF
我国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格式调查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丽娟 蒋吴君 +7 位作者 陈文雅 黄锐波 叶培韬 彭咏怡 雷薛冬 梁健玲 高怡 郑劲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73-2178,共6页
背景肺量计检查是最常见且应用最广泛的肺功能检查手段,其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控)是肺功能检查推广应用的基石,报告单格式的质控是肺量计检查质控的关键一环,但我国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格式总体参差不齐,不利于肺量计检查的推广应用。目的... 背景肺量计检查是最常见且应用最广泛的肺功能检查手段,其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控)是肺功能检查推广应用的基石,报告单格式的质控是肺量计检查质控的关键一环,但我国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格式总体参差不齐,不利于肺量计检查的推广应用。目的探讨我国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格式的现状。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部分医院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分为受试者基本信息、检查指标、结果图形、结果评价4部分,每部分均以关键指标和/或重要指标进行评价。(1)受试者基本信息关键指标包括性别、身高、体质指数、年龄、预计值来源等;(2)检查指标关键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1秒率(FEV_(1)/FVC或FEV_(1)/VCmax),重要指标包括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_(25%~75%))、用力呼出50%及75%肺活量时的瞬时呼气流量(FEF_(50%)、FEF_(75%))、吸气峰值流量(PIF)、用力呼气时间(FET)等;(3)结果图形关键指标包括流量-容积曲线(F-V曲线)、容积-时间曲线(V-T曲线);(4)结果评价关键指标包括受试者配合程度、检查质控评级、医师意见。比较不同地区及等级医院间报告单格式达标差异。结果共纳入1562家医院各1份肺量计检查报告单,其中仅0.4%含所有关键指标。(1)受试者基本信息:27.7%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无关键指标缺失,28.2%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含预计值来源,不同地区及不同等级医院间肺量计检查报告单受试者基本信息关键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检查指标:91.9%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无关键指标缺失,超90.0%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列出FEF_(25%~75%)、FEF_(50%)和FEF_(75%),仅36.4%、46.0%的报告单报告了PIF、FET;(3)结果图形:73.4%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无关键指标缺失,26.6%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无V-T曲线;(4)结果评价:1.6%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无关键指标缺失,14.9%的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报告了质控评级,不同等级医院间肺量计检查报告单结果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部分医院肺量计检查报告单格式与规范要求差距较大,预计值来源、吸气相和质控指标及质控评级等部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肺功能检查对临床的指导价值,建议在肺功能检查规范化相关培训中增添针对报告单格式的规范化培训,并加强肺功能相关医务工作者对报告单各项指标的理解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量计测定法 呼吸试验 检查报告单 格式 规范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朱燕文 蒋吴君 王宇清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2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混合感染组(46例)与非混合感染组(156例)发热时间、炎性反应指标以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2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混合感染组(46例)与非混合感染组(156例)发热时间、炎性反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全部患儿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联合肺泡灌洗术。结果:混合感染组住院时间(24. 3±5. 7) d、GRN%(0. 8±0. 3)%、CRP(54. 7±51. 8) mg/L、肺不张23. 9%、胸腔积液37. 0%、肝功能损害10. 9%,各项指标均高于非混合感染组的住院时间(17. 6±5. 2) d、CRN%(0. 4±0. 2)%、CRP(23. 4±22. 6) mg/L、肺不张9. 61%、胸腔积液14. 1%、肝功能损害3.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混合感染会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热时间延长,全身炎性反应加重,肺内外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使住院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混合感染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血清KL–6检测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间质病变中的意义
14
作者 马洁 王婷 +6 位作者 戴鸽 蒋吴君 宋晓翔 封其华 李晓忠 盛茂 严永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2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肺间质病变(ILD)儿童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5例SLE合并ILD患儿作为SLE-ILD组,SLE-非ILD患儿19例作为SLE-非IL...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肺间质病变(ILD)儿童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5例SLE合并ILD患儿作为SLE-ILD组,SLE-非ILD患儿19例作为SLE-非ILD组,同时另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三组儿童的血清K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KL-6对SLE合并ILD的诊断效能。结果:SLE-ILD组、SLE-非ILD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KL-6检测结果分别为339.14(320.12,380.71)U·mL^(-1)、139.73(86.86,190.59)U·mL^(-1)和99.43(76.71,180.14)U·mL^(-1),SLE-ILD组显著高于SLE-非IL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L-6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最佳诊断阈值为201.118 U·mL^(-1),灵敏度为0.867,特异度为0.882。结论:血清KL-6可作为预测SLE-ILD发生的生物标志物,其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间质病变 涎液化糖链抗原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巨细胞病毒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挑战
15
作者 蒋吴君 李明磊 华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5期472-475,共4页
巨细胞病毒(CMV)肺部感染是儿童潜在的致命疾病,然而CMV肺部感染的诊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潜伏性CMV感染与活动性CMV感染之间的区分很困难,这将导致支气管肺泡灌洗CMV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出现假阳性。宿主危险因素和肺部感染特征的综合... 巨细胞病毒(CMV)肺部感染是儿童潜在的致命疾病,然而CMV肺部感染的诊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潜伏性CMV感染与活动性CMV感染之间的区分很困难,这将导致支气管肺泡灌洗CMV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出现假阳性。宿主危险因素和肺部感染特征的综合评估对于诊断儿童CMV肺部感染至关重要。最重要的宿主危险因素是免疫抑制状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等。肺部感染特征方面,活动性CMV肺部感染的典型特征是肺泡炎性反应引起的低氧血症、影像学磨玻璃样改变和肺活检发现CMV包涵体肺泡内浸润。了解目前儿童CMV肺部感染的诊断方法和进展可提高临床医生对CMV肺部感染的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儿童 支气管肺泡灌洗
原文传递
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蒋吴君 郝创利 +4 位作者 樊映红 黎桂菊 艾涛 刘明涛 黄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440例以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 目的探讨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440例以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的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组(A组)、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患儿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患儿住院期间喘息症状评分改善显著快于C组(P<0.05)。A组和B组对心率均有一定的影响,在雾化后30 min及60 min的心率均高于C组。除了对心率的影响外,A组和C组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B组有1例患儿出现手臂震颤,停药后消失。结论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临床疗效与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相当,同时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特布他林 喘息性疾病 儿童
原文传递
T淋巴细胞亚群及过敏原与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的关系 被引量:26
17
作者 丁林 季伟 +4 位作者 孙慧明 蒋吴君 顾文婧 严永东 邵雪军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伴喘息婴幼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过敏原筛查情况。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54例MP感染伴喘息婴幼儿(MP喘息组)、336例MP感染不伴喘息婴幼儿(MP非喘息组)、277例反复喘息患儿(反复喘息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伴喘息婴幼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过敏原筛查情况。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54例MP感染伴喘息婴幼儿(MP喘息组)、336例MP感染不伴喘息婴幼儿(MP非喘息组)、277例反复喘息患儿(反复喘息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同时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MP喘息组和反复喘息组的CD3^+及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MP非喘息组(P<0.05);MP喘息组和MP非喘息组的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反复喘息组(P<0.05);MP喘息组和反复喘息组的CD3^-CD19^+及CD19^+CD23^+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MP非喘息组(P<0.05),以反复喘息组最高(P<0.05)。食入性过敏原检测总阳性率(30.3%)高于吸入性过敏原(14.7%),P<0.05;反复喘息组、MP喘息组的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均高于MP非喘息组,以反复喘息组最高(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过敏体质在MP感染伴喘息的婴幼儿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喘息 T淋巴细胞亚群 过敏 婴幼儿
原文传递
2011—2014年苏州儿童医院3596例喘息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顾文婧 季伟 +6 位作者 张新星 陈正荣 严永东 王美娟 黄莉 蒋吴君 邵雪军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目的 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喘息患儿年龄、季节分布等临床资料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4年间因喘息住院治疗的3596例患儿病史及痰标本,均经多病原联合检测并结合病史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目的 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喘息患儿年龄、季节分布等临床资料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4年间因喘息住院治疗的3596例患儿病史及痰标本,均经多病原联合检测并结合病史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及博卡病毒(HBoV),RT-PCR法检测鼻病毒(HRV)及偏肺病毒(HMPV)等,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喘息主要发生在3岁及3岁以下年龄,以0~1岁最为多见。冬季喘息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春季和秋季。3596例喘息患儿总病原学检出率为63.0%(2264/3596例)。共检出病毒1458例(40.5%),MP 342例(9.5%),细菌1052例(29.3%)。各年龄组喘息患儿病毒检出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P〈0.001),MP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升高(P〈0.001),而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喘息易发生于3岁及3岁以下儿童,冬季发生率最高。喘息儿童的病原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及年龄特点。病毒是小年龄组的主要病原,而大年龄组则以细菌和MP较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息 病原学 年龄 季节 儿童
原文传递
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婴儿喘息关系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21
19
作者 孙秋凤 蒋吴君 +4 位作者 陈正荣 黄莉 严永东 季伟 缪美华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婴儿喘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苏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0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0例婴儿喘息患儿(喘息≥2次)、38例...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婴儿喘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苏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0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0例婴儿喘息患儿(喘息≥2次)、3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7例普通肺炎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并对部分患儿行血过敏原检测及鼻咽部抽吸物病原学检测。选择同期在该院儿保门诊体检的34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 (1)婴儿喘息组、毛细支气管炎组、普通肺炎组血清25-(OH)D3水平分别为(55.73±18.16)nmol/L、(68.43±18.63)nmol/L、(70.74±23.56)nmol/L,三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2.99±16.43 nmol/L)(P<0.05);婴儿喘息组显著低于毛细支气管炎组、普通肺炎组(P<0.05),而后两者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609);(2)毛细支气管炎组、婴儿喘息组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5.7%和65.5%,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37.1%(P=0.001),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婴儿喘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25-(OH)D3<75 nmol/L组呼吸道病毒检出阳性率及反复喘息发生率均分别高于≥75 nmol/L组(P<0.05),而两组患儿血过敏原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结论病毒感染是婴儿喘息发生的主要因素,而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可能增加反复喘息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羟维生素D3 喘息 病毒感染 过敏原
原文传递
儿童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德育 蒋吴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242-1245,共4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指以普通型(寻常型)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病因不明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肺疾病。诊断时须密切结合临床过程、影像学特点和病理表现。近年来随着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认识的加深,对其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进展。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诊断 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