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籍翻译中表达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0
1
作者 蒋坚松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7-50,共4页
中国古籍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结晶.本文以英译<菜根谭>为例,探讨了中国古籍翻译中表达方面的某些问题.文章认为,译者的任务是在直译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变通和补偿手段,以求在传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同时,努力再现... 中国古籍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结晶.本文以英译<菜根谭>为例,探讨了中国古籍翻译中表达方面的某些问题.文章认为,译者的任务是在直译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变通和补偿手段,以求在传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同时,努力再现原作的风格和语言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籍 翻译 表达 直译 变通与补偿
下载PDF
古籍翻译中理解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4
2
作者 蒋坚松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0-43,共4页
本文以英译《菜根谭》为例,探讨古籍汉译外理解的某些规律.文章结合原作分析了句法、词义、修辞、作者倾向等因素对理解产生的影响.作者认为,理解的策略应当建立在结合所译作品对制约理解的言内、言外因素的具体分析上.
关键词 中国古籍 翻译 理解 言内、言外因素
下载PDF
文本与文化──评诺布洛克英译本《荀子》 被引量:7
3
作者 蒋坚松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0-43,共5页
关键词 英译本 布洛克 《荀子》 文化特色 比喻形象 文本 中国典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补偿手段
下载PDF
《坛经》与中国禅文化的国外传播——兼论典籍英译的一种策略 被引量:12
4
作者 蒋坚松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8-53,共6页
《坛经》是记录禅宗"东土第六祖"唐朝高僧惠能(638—715)讲道内容和弘法机缘的佛教经典,也是惟一一部和释迦牟尼佛典并称"经"的中国僧人的著述。许多世纪以来惠能的禅宗学说已经成为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禅文化,今天... 《坛经》是记录禅宗"东土第六祖"唐朝高僧惠能(638—715)讲道内容和弘法机缘的佛教经典,也是惟一一部和释迦牟尼佛典并称"经"的中国僧人的著述。许多世纪以来惠能的禅宗学说已经成为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禅文化,今天已融入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中国的范围。论文探讨中国禅文化在朝鲜、日本和美国的传播和影响,旨在证明其超越时代、超越国度、超越文化、超越信仰的强大生命力。文章还论及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典籍英译的一种翻译策略,提出"从内容到形式回归原典"的主张,并以《坛经》一个新英译本为例讨论了相关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中国禅文化 跨文化传播 典籍翻译 “回归原典”
下载PDF
语境·文本·文化·文体——语境与典籍翻译的三重关注 被引量:8
5
作者 蒋坚松 陈惠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34-137,共4页
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典籍翻译关涉依照优先次序传递源文本的字面意义、文化内涵和文体特征,而语境在典籍翻译的这种三重关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坛经》的英译中,探讨理解和传达过程中的语境问题,着重传达语境信息的若干原... 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典籍翻译关涉依照优先次序传递源文本的字面意义、文化内涵和文体特征,而语境在典籍翻译的这种三重关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坛经》的英译中,探讨理解和传达过程中的语境问题,着重传达语境信息的若干原则和方法,包括把语境信息直接融入译文,通过增译、插入、注释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揉合异化的内容和倾向归化的语言和形式,利用译语的文学资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翻译 语境 《坛经》
下载PDF
教然后知困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坚松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0,共2页
光阴荏苒,从大学毕业后初登讲台至今,在外语教学岗位上已有三十几个春秋.回顾自己学外语和教外语的经历,深感学好外语难,教好外语更难.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语言交际能力 语感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翻译能力实证研究的阶梯之作——评王湘玲《建构主义的项目式翻译能力培养研究》
7
作者 蒋坚松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我怀着浓厚的兴趣读了王湘玲教授的专著《建构主义的项目式翻译能力培养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感到耳目一新。在功利性越来越强、浮躁之风日盛的当下,做学问、求真理已经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这部专著集中体现的那种不计得... 我怀着浓厚的兴趣读了王湘玲教授的专著《建构主义的项目式翻译能力培养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感到耳目一新。在功利性越来越强、浮躁之风日盛的当下,做学问、求真理已经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这部专著集中体现的那种不计得失、求真务实的学术实践精神弥足珍贵,展示了王教授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教育理念,给翻译教学乃至翻译研究带来诸多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能力培养 建构主义 项目式 实证研究 湖南大学出版社 阶梯 与国际接轨 实践精神
下载PDF
《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帝国医学想象》书评
8
作者 蒋坚松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20-120,共1页
本书是蒋天平教授及其团队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研究成果。作者选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13部医学主题或医学描写的小说作为案例,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元,涵盖殖民医学、优生学、产科学、护理学、外科学、精神病学、病毒学等领域和众多医学现... 本书是蒋天平教授及其团队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研究成果。作者选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13部医学主题或医学描写的小说作为案例,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元,涵盖殖民医学、优生学、产科学、护理学、外科学、精神病学、病毒学等领域和众多医学现象,不啻于一个形象化了的美国20世纪帝国医学史陈列馆。本书紧扣文学、医学和帝国政治三者联系和互动这个主题,文本细读与理论阐释相结合,是一部有分量、有新意的20世纪美国文学研究专著,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丰富的联想和若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题研究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阅读体验 医学史 精神病学 优生学 文本细读 外科学
下载PDF
论从翻译的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湘玲 蒋坚松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108,共3页
翻译的主体间性问题越来越成为翻译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为理论基础,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着重探讨在翻译的主体间性问题中,原作作者-译者-赞助人-读者等主体之间平等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能... 翻译的主体间性问题越来越成为翻译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为理论基础,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着重探讨在翻译的主体间性问题中,原作作者-译者-赞助人-读者等主体之间平等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成功的翻译应该充分实现主体间性,即通过翻译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做到最大效度的理解、同情和思想的契合,从而走出片面强调翻译主体性带来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对话
原文传递
从口译会场人员看口译质量的一项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湘玲 危安 蒋坚松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2,共4页
本文研究的会场人员含口译使用者(发言人和听众)与译员。借助实证研究手段,文章对两组不同类型会议的口译使用者就口译质量的期望和态度,发言人、听众和译员对译员角色的看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会议类型不同,且分别以双语者... 本文研究的会场人员含口译使用者(发言人和听众)与译员。借助实证研究手段,文章对两组不同类型会议的口译使用者就口译质量的期望和态度,发言人、听众和译员对译员角色的看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会议类型不同,且分别以双语者为主体和以单语者为主体的口译使用者对口译完整性、流畅性和术语准确性等方面的期望和态度有较明显差异,口译使用者中的发言人与听众和译员本身对于译员角色的观点也不尽相同。这一结果表明:译员在口译时应该根据会议特征调整口译策略,并积极主动地与发言人和听众进行沟通,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口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使用者 译员 口译质量 译员角色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文学课结缘的硕果——评潘利锋教授《英美诗歌阅读与欣赏:学生翻译实践篇》
11
作者 蒋坚松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48-150,161,共4页
建构主义项目式教学上世纪70年代末被引入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的理论和实践,但国内外很少有人将它用于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潘利锋教授捷足先登,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实践环节结合在一起,把理论学习与学生能力... 建构主义项目式教学上世纪70年代末被引入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的理论和实践,但国内外很少有人将它用于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潘利锋教授捷足先登,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实践环节结合在一起,把理论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相并重,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指导学生拓展动手能力,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英美诗歌阅读与欣赏 课程教学实践
下载PDF
译者的翻译决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湘玲 朱玲玲 蒋坚松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8-101,共4页
翻译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然而目前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行为(翻译决策)及其相应的制约因素的研究尚嫌不足。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以语篇分析为基础,从原文分析、翻译策略的制定... 翻译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然而目前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行为(翻译决策)及其相应的制约因素的研究尚嫌不足。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以语篇分析为基础,从原文分析、翻译策略的制定、译文分析三个方面,运用翻译规范理论,深入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及受制机制,以期探讨该研究对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决策 翻译过程 语篇分析 翻译规范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视觉思维——基于“视域融合”的视角 被引量:5
13
作者 旷爱梅 蒋坚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以加达默尔(Gadamer)的"视域融合"说为基础,以英译汉为例,探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视觉思维,分析这一思维过程包含的三个步骤:接受、想象和画面构建,进而结合实例阐述进行这一思维过程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视域融合 接受 想象 画面构建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方法评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小玲 蒋坚松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5-158,共4页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与描写翻译学的研究成果为语料库翻译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语料库翻译研究以现实的翻译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的统计与分析方法,客观地描述翻译活动本身的规律。该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与描写翻译学的研究成果为语料库翻译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语料库翻译研究以现实的翻译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的统计与分析方法,客观地描述翻译活动本身的规律。该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研究翻译普遍性、翻译规范、译者文体等方面,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但目前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内容与视角还比较狭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拓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研究 方法论
下载PDF
论道安“五失本”之本意及佛经翻译观念之演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冰 蒋坚松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6-122,共7页
道安关于"五失本"的论述及其在佛经翻译中的质派立场,都说明其"五失本"之本意是要告诫译者不要"失本"。但是,不少学者错误地认为道安"五失本"是指导译者如何"失本"的原则,原因在于... 道安关于"五失本"的论述及其在佛经翻译中的质派立场,都说明其"五失本"之本意是要告诫译者不要"失本"。但是,不少学者错误地认为道安"五失本"是指导译者如何"失本"的原则,原因在于他们未能合理解读两段对"五失本"持不同主张的史料。这两段史料说明了当时人们佛经翻译观念的演变,发生这种演变一方面是因为道安"五失本"很好地总结了梵汉差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翻译的本质属性使然,这体现了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的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失本 佛经翻译 观念演变
下载PDF
从国外教学翻译法反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湘玲 蒋坚松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118-122,共5页
教学翻译法在国外的外语教学界的地位几经沉浮。随着21世纪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再次以新的目光审视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探讨在理解翻译本质并有一个合理的理论框架指导的前提下,如何适当掌握其在课堂中的运用,... 教学翻译法在国外的外语教学界的地位几经沉浮。随着21世纪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再次以新的目光审视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探讨在理解翻译本质并有一个合理的理论框架指导的前提下,如何适当掌握其在课堂中的运用,使其能有效促进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提高。借鉴国外研究成果,针对中国国情,我国研究者在大学英语的教学翻译法的改革探索中,也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外语能力的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翻译法 外语技能 大学英语教学 翻译
下载PDF
《摸彩》中意象的虚实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禹函 蒋坚松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9期140-141,共2页
在20世纪美国文坛,雪莉·杰克逊是一名享有盛誉的作家。与那些文风富于浪漫情怀和性格柔情似水的女性作家不同,她的写作技法是暴力和血腥的。她喜欢采用一些难以忘怀的场景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来震惊读者,她的短篇小说《摸彩》正... 在20世纪美国文坛,雪莉·杰克逊是一名享有盛誉的作家。与那些文风富于浪漫情怀和性格柔情似水的女性作家不同,她的写作技法是暴力和血腥的。她喜欢采用一些难以忘怀的场景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来震惊读者,她的短篇小说《摸彩》正是她文风的典型例子。在此,通过分析文中意象意义的虚与实,来揭示杰克逊对沉默大众、资本主义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莉·杰克逊 《摸彩》 意象 批判
下载PDF
语境·对话·翻译——巴赫金语境对话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被引量:23
18
作者 彭利元 蒋坚松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7-51,共5页
本文从巴赫金的语境和对话理论入手,分析了翻译的语境系统及翻译的对话本质,以实例分析了翻译中的共时对话、历时对话关系在译本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把握翻译的对话、对翻译进行语境化的思考是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更为理性的视角.
关键词 巴赫金 对话论 翻译语境 共时对话 历时对话
下载PDF
是“痴人说梦”还是别有深意——评福克纳的时间观和《喧嚣与骚动》的时间结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坚松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04-112,共9页
本文以福克纳的时间观为依据,探讨了《喧嚣与骚动》的时间结构文章.分析了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对时间的不同态度,指出在小说错乱的时空后面有一种内在的秩序,而这种时空错位本身就是一种塑造人物,凸现主题的匠心独具的手段。
关键词 错位 人物塑造时间主题
下载PDF
文化语境与中国典籍翻译——关于一个研究课题的思考 被引量:20
20
作者 蒋坚松 彭利元 《中国外语》 2006年第2期72-75,共4页
本文旨在讨论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研究中国典籍翻译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容和意义。由于语境理论对言语交际行为的巨大阐释力,语境已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其中文化语境的研究更是把翻译语境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层次。从文化语境切... 本文旨在讨论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研究中国典籍翻译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容和意义。由于语境理论对言语交际行为的巨大阐释力,语境已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其中文化语境的研究更是把翻译语境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层次。从文化语境切入,对中国典籍翻译进行宏观和微观、历时和共时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探讨中国典籍翻译的深层文化动因,考察两种文化的交汇和互动;另一方面可以识别和界定文本翻译中的文化语境因素,评价相关的翻译思想、取向、策略和方法。这一研究是翻译文化学、翻译语境研究和中国典籍翻译研究的交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翻译 中国典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