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探讨
1
作者 蒋如琴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3期0186-0188,共3页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愈来愈多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微课就是信息技术发展下,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不仅能为语文课堂增色赋值,还能丰富语文教学的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本文从课前导入,知识扩充、...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愈来愈多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微课就是信息技术发展下,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不仅能为语文课堂增色赋值,还能丰富语文教学的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本文从课前导入,知识扩充、重难点突破等多方面,概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微课的教学路径,以期进一步强化语文教学的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小学语文 融合路径
下载PDF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渠系工程技术问题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10
2
作者 戴清 张治昊 +1 位作者 胡健 蒋如琴 《中国水利》 2008年第13期10-11,32,共3页
受黄河流域水沙条件变化影响,加之小浪底水库建成运行,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越来越受人为控制,基本失去了自然河道的特性,引黄灌区引水条件明显改变,灌区设计流量输水概率越来越少,长时间小流量引水概率越来越大。目前灌区渠系设计改... 受黄河流域水沙条件变化影响,加之小浪底水库建成运行,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越来越受人为控制,基本失去了自然河道的特性,引黄灌区引水条件明显改变,灌区设计流量输水概率越来越少,长时间小流量引水概率越来越大。目前灌区渠系设计改造和建设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设计流量下的输水输沙设计模式,与当前的黄河下游水沙条件和灌区区域发展的需求不适应。大量的续建和配套改造工程投入后,渠系仍不能达到有效的水沙配置需要,甚至使供水保证率和经济产出率下降,沙化和环境负面影响增加,亟待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渠系改造和管理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黄河下游 渠系
下载PDF
黄河位山灌区沉沙池通道输沙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戴清 胡健 +2 位作者 李春涛 高超 蒋如琴 《中国水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6-29,共4页
近年,位山灌区为适应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以来新的引水条件,满足跨省调水任务及改善输沉区泥沙环境要求,逐步摸索试验性应用通道输沙方法,减轻输沉区泥沙处理负担。对以挖待沉传统空池清淤方式及近3年来试验应用通道输沙方式的效果... 近年,位山灌区为适应小浪底水利枢纽运行以来新的引水条件,满足跨省调水任务及改善输沉区泥沙环境要求,逐步摸索试验性应用通道输沙方法,减轻输沉区泥沙处理负担。对以挖待沉传统空池清淤方式及近3年来试验应用通道输沙方式的效果进行系统观测分析。说明传统方式清淤时机偏保守,空库清淤量大及堆沙环境影响大,清淤负担及二次治理负担沉重,且具有清淤量越大回淤量亦越大特点,输沉区不堪重负。通道输沙方式,沉沙池使用时间长,清淤量小且无池外弃沙,回淤量小,适当维护可保持输水输沙条件,整体减沙运行效果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山灌区 沉沙池改造 输沙通道 清淤方式 减淤效果
下载PDF
位山灌区渠系泥沙淤积的主要问题与治理措施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治昊 姜海波 +2 位作者 孙庆锋 戴清 蒋如琴 《水利经济》 2009年第3期59-60,共2页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位山灌区渠系泥沙淤积问题。结果表明:西输沙渠尾沉沙池口淤高导致水面比降远小于设计比降是西输沙渠泥沙严重淤积的主要原因;西输沙渠的泥沙淤积主要是溯源淤积,由于入池水流不畅、出口处落差较小、日常引沙量较大导...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位山灌区渠系泥沙淤积问题。结果表明:西输沙渠尾沉沙池口淤高导致水面比降远小于设计比降是西输沙渠泥沙严重淤积的主要原因;西输沙渠的泥沙淤积主要是溯源淤积,由于入池水流不畅、出口处落差较小、日常引沙量较大导致泥沙淤积严重是造成西沉沙池淤沙容积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建议改造输沙渠、优化灌区引水引沙调度方式、实现西沉沙池的动态调控,采用提水或扬水灌溉方式治理位山灌区的泥沙淤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山灌区 泥沙淤积 输沙渠 沉沙池 优化调度 动态调控
下载PDF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对策研究——论提水灌溉的作用与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史红玲 蒋如琴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9,共5页
在新的形势下 ,对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泥沙处理和利用应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变泥沙“包袱”为“资源”。泥沙长距离输送 ,使绝大部分泥沙进入田间 ,就可实现引黄灌溉的良性循环。除了以往有效的措施外 ,本文在总结灌区渠道不同部位... 在新的形势下 ,对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泥沙处理和利用应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变泥沙“包袱”为“资源”。泥沙长距离输送 ,使绝大部分泥沙进入田间 ,就可实现引黄灌溉的良性循环。除了以往有效的措施外 ,本文在总结灌区渠道不同部位设置提水泵站设施作用与效果的同时 ,通过建立灌区渠道悬移质冲刷计算模型 ,对其减淤清淤的作用与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输送 提水灌溉 引黄灌溉 黄河下游
下载PDF
胜利油田引黄沉沙池运行方式数学模型分析研究
6
作者 戴清 胡春宏 蒋如琴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8-30,共3页
利用泥沙数学模型 ,对胜利油田耿井水库 2 # 沉沙池运行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依据不同的引水含沙量条件 ,2 # 沉沙池实现转圈沉沙的合理运行方式 ,成果包括一级泵站引水流量过程及历时 ,二级泵站调整沉沙池出口水位过程及有效历时... 利用泥沙数学模型 ,对胜利油田耿井水库 2 # 沉沙池运行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依据不同的引水含沙量条件 ,2 # 沉沙池实现转圈沉沙的合理运行方式 ,成果包括一级泵站引水流量过程及历时 ,二级泵站调整沉沙池出口水位过程及有效历时。如果进一步考虑初期二级泵站即降低沉沙池出口运行水位 ,则可进一步增加引水历时 ,提高沉沙池输沙沉沙效果。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观测结果 ,两者可互相印证。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泥沙输移规律 ,可以预先选定沉沙池的进出口运行方式 ,同时为工程维护设计可行性提供一种论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沙池 运行 数学模型 引黄沉沙池 油田
下载PDF
海河口泄流能力和挖泥清淤方案试验研究
7
作者 段志科 蒋如琴 李慧梅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41-43,共3页
分析了海河河道特性、来水变化及发展趋势,海河口泥沙淤积状况,纵横断面以及拦门沙发展变化,总结了海河口挖泥疏浚的经验教训.利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海河口现状条件泄流过程以及最大泄流能力,根据海河口近几年的实际清淤能... 分析了海河河道特性、来水变化及发展趋势,海河口泥沙淤积状况,纵横断面以及拦门沙发展变化,总结了海河口挖泥疏浚的经验教训.利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海河口现状条件泄流过程以及最大泄流能力,根据海河口近几年的实际清淤能力,研究了海河口不同清淤方案和清淤方式的清淤效果、海河闸泄流能力和闸上水位,并进行了不同清淤方案和方式的对比分析,为海河口清淤疏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它大江大河挖泥疏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流能力 清淤方案 海河口
下载PDF
对发挥三门峡水库综合效益的认识
8
作者 张启舜 蒋如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4-58,共5页
三门峡水库从正式投入运用至今已经历了30个年头,自1973年12月开始控制运用也已达17年。假如把1973年以前三门峡水库的运用作为在黄河这样一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的尝试。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管理 运行
下载PDF
簸箕李灌区泥沙远距离输送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廷贵 蒋如琴 +1 位作者 刘和祥 张炳仁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4-71,共8页
目前,引黄灌区渠首集中处理泥沙的模式已受到很大的限制,进一步研究分散处理泥沙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山东簸箕李灌区的基础上,分析水沙资料,总结灌区泥沙输送的经验,以水沙运动规律为依据,通过水沙调度和工程措施进行泥沙... 目前,引黄灌区渠首集中处理泥沙的模式已受到很大的限制,进一步研究分散处理泥沙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山东簸箕李灌区的基础上,分析水沙资料,总结灌区泥沙输送的经验,以水沙运动规律为依据,通过水沙调度和工程措施进行泥沙远距离输送,以达到分散利用和处理泥沙的目的.本文内容对其它灌区的泥沙输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远距离输送 工程措施 长沙调度 渠系 泥沙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引黄灌区渠道水流挟沙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如琴 戴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7-40,共4页
引黄灌区渠道水流挟沙能力是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本文在分析灌区引水引沙条件特性及影响渠道泥沙冲淤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相对平衡含沙量方法,即根据已建灌区输水渠泥沙冲淤特性确定水流挟沙能力的特征值,采用模型相似类比方法... 引黄灌区渠道水流挟沙能力是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本文在分析灌区引水引沙条件特性及影响渠道泥沙冲淤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相对平衡含沙量方法,即根据已建灌区输水渠泥沙冲淤特性确定水流挟沙能力的特征值,采用模型相似类比方法求得新建输水渠水流挟沙能力。该方法应用于黄河中、下游几个灌区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 输水渠 水流 挟沙能力 黄河 引黄灌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