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岭考古千般趣 铜鼓探索万种情——蒋廷瑜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2
1
作者 蒋廷瑜 李珍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60,共6页
蒋廷瑜,男,中国知名考古学家。1939年10月生。广西兴安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一直在广西从事田野考古和广西地方史、民族史研究。广西博物馆研究馆员,曾任广西文物工作队副队长、队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 蒋廷瑜,男,中国知名考古学家。1939年10月生。广西兴安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一直在广西从事田野考古和广西地方史、民族史研究。广西博物馆研究馆员,曾任广西文物工作队副队长、队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历史学会副会长、广西文物专家小组组长、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家 铜鼓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 访谈录 鉴定委员会 历史学会 1939年 民族史研究
原文传递
我对广西古代艺术的研究
2
作者 蒋廷瑜 《歌海》 2022年第6期4-13,共10页
我是考古工作者,在考古调查发掘中经常碰到艺术品类文物需要阐释,所以也要进行研究。广西古代艺术品文物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在这方面我用功较多的是铜鼓,也关注其他音乐文物,后来还研究工艺美术。一、对古代铜鼓的研究我研究铜鼓是从1... 我是考古工作者,在考古调查发掘中经常碰到艺术品类文物需要阐释,所以也要进行研究。广西古代艺术品文物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在这方面我用功较多的是铜鼓,也关注其他音乐文物,后来还研究工艺美术。一、对古代铜鼓的研究我研究铜鼓是从1979年开始的,那时参与古代铜鼓学术讨论会筹备工作,到全国各地搜集铜鼓资料,先后到过广东、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北京,在各大收藏铜鼓的博物馆看铜鼓、摸铜鼓、拍铜鼓、记录铜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者 音乐文物 铜鼓 学术讨论会 工艺美术 博物馆 艺术品 筹备工作
下载PDF
《商周艺术》序
3
作者 蒋廷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商周艺术》序●蒋廷瑜/著中华民族号称“炎黄子孙”,中国三古文明号称“华夏文明”,中国与古埃及、两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又合称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摇篮。尤其是中国文明,其历史悠久而连绵至今,举世独一无二,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自豪... 《商周艺术》序●蒋廷瑜/著中华民族号称“炎黄子孙”,中国三古文明号称“华夏文明”,中国与古埃及、两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又合称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摇篮。尤其是中国文明,其历史悠久而连绵至今,举世独一无二,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自豪。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傲立于世界文化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概论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山海经》 国家统计局 古文明 中国统计 古希腊罗马文明 统计摘要 乡村社会保障 乡村居民
下载PDF
麻江型铜鼓的铅同位素考证 被引量:6
4
作者 万辅彬 盛乐民 +3 位作者 李晓岑 张玉忠 李世红 蒋廷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62-170,共9页
本文运用铅同位素比值法,对中国南方古代铜鼓的一个重要类型——麻江型铜鼓的矿料来源进行了考证。通过对26个麻江型铜鼓样品、32个含铅金属矿(包括古矿渣)样品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确认麻江型铜鼓的矿料来源于该类铜鼓分布区之西部。
关键词 同位素 矿料来源 麻江型 铜鼓
下载PDF
广西古代陶器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彭子成 黄允兰 +4 位作者 孙卫东 铃木稔 河西学 蒋廷瑜 陈文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91-296,共6页
桂林甑皮岩遗址发现了距今9240~10370年的陶片,证实了广西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成为我国古代陶器的发源地之一。本工作研究了广西出土的44块陶片,测定了陶胎的化学和矿物组成。由此表明广西古陶的SiO_2含量随时代... 桂林甑皮岩遗址发现了距今9240~10370年的陶片,证实了广西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成为我国古代陶器的发源地之一。本工作研究了广西出土的44块陶片,测定了陶胎的化学和矿物组成。由此表明广西古陶的SiO_2含量随时代变迁而逐渐增加,而Fe_2O_3含量在明显下降,Al_2O_3的含量也有降低的趋势。陶器的烧成温度从新石器时代的750~800℃,延续至春秋战国时期的1050~1150℃,到东汉的1150~1200℃。陶胎主成分和烧成温度的变化,与广西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制造的夹砂绳纹粗陶,发展至春秋战国的几何印纹陶,到汉代出现的釉陶的整个过程相一致。所以,广西──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古陶科学技术成就也在整个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化学成分 烧成温度 科学技术史 陶器 古代
下载PDF
广西合浦堂排西汉古玻璃的铅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俊新 李平 +5 位作者 张巽 彭子成 陈树瑜 黄允兰 蒋廷瑜 邱钟仑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99-502,共4页
应用X衍射、X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广西合浦堂排西汉古玻璃的物理和化学特征。用高精度质谱仪测定其铅同位素比值后,与国际数据对比分析,确证该类高钾低镁玻璃是用中国的矿料制成,排除了由欧洲及其它地区输入的可能,成为继国内外... 应用X衍射、X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广西合浦堂排西汉古玻璃的物理和化学特征。用高精度质谱仪测定其铅同位素比值后,与国际数据对比分析,确证该类高钾低镁玻璃是用中国的矿料制成,排除了由欧洲及其它地区输入的可能,成为继国内外学者公认的Pb-Ba玻璃最早产于中国之后又一种具中国地方特色的早期古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玻璃 铅同位素 同位素标踪 玻璃
下载PDF
世界铜鼓之王──北流型101号铜鼓铸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万辅彬 李世红 +8 位作者 蒋廷瑜 邱钟仑 韦显初 农学坚 华觉明 杨年 凌越 谭德睿 徐惠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5年第1期11-20,共10页
体大壁薄的世界铜鼓之三──北流型101号铜鼓是世界上迄今所见最大的一面铜鼓,具有相当大的铸造难度。本文对北流型101号铜鼓的内外陶范及鼓耳的制作方法、内范结构、在外范上直接制作纹饰的方式、浇注工艺和垫片的使用等古代铸造工艺... 体大壁薄的世界铜鼓之三──北流型101号铜鼓是世界上迄今所见最大的一面铜鼓,具有相当大的铸造难度。本文对北流型101号铜鼓的内外陶范及鼓耳的制作方法、内范结构、在外范上直接制作纹饰的方式、浇注工艺和垫片的使用等古代铸造工艺进行了研究。还探讨了该铜鼓的结构特征及鼓足残缺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北流型101号铜鼓 铸造工艺
下载PDF
桂林唐代摩崖造像 被引量:19
8
作者 蒋廷瑜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5期107-111,共5页
桂林处湘桂走廊南端,是中国内地通往南海的主要交通道口.这里,早在隋代就建有佛寺,唐代的佛事活动已很兴盛,直至宋代,仍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佛教中心.在桂林西山、骝马山、伏波山、叠彩山等地,镌刻了大量的摩崖造像.据1965年广西壮族... 桂林处湘桂走廊南端,是中国内地通往南海的主要交通道口.这里,早在隋代就建有佛寺,唐代的佛事活动已很兴盛,直至宋代,仍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佛教中心.在桂林西山、骝马山、伏波山、叠彩山等地,镌刻了大量的摩崖造像.据196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测绘和1988年桂林市文物工作队的再次复查,得知现存造像160多龛近600尊,并有造像题记10余处、灯龛30余处.这些摩崖造像的风格与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的不同,代表了中国岭南的石窟艺术,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加强对桂林摩崖造像的调查研究,将会填补中国佛教史和石窟艺术在岭南地区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造像 桂林市 佛像 西山 造像记 观音 佛教艺术 上元 马山 佛教造像
下载PDF
广西贝丘遗址的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蒋廷瑜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7-64,共8页
广西是古代人类文化贝丘遗址的家乡,对它的发掘、整理、研究,今仍处初始阶段。本文考察了贝丘遗址的分布,作了分类,进行了年代序列研究,并提出了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贝丘遗址 磨制石器 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遗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 洞穴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 年代序列 防城港市 文化层
下载PDF
羊角钮铜钟补述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廷瑜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2-108,共7页
羊角钮铜钟是战国至西汉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和越南北部一些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打击乐器。1981年我曾写过《羊角钮铜钟初论》一文(以下简称《初论》),就它的发现情况、流行年代、分布地域及使用民族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当时因受资料... 羊角钮铜钟是战国至西汉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和越南北部一些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打击乐器。1981年我曾写过《羊角钮铜钟初论》一文(以下简称《初论》),就它的发现情况、流行年代、分布地域及使用民族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当时因受资料限制,论述尚欠深入。近年来,各地又有一些羊角钮钟发现,一些研究声学和音乐的学者,也开始注意羊角钮钟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这些给我很多启发,觉得有必要作一补述,借此机会对羊角钮钟的分布地域和使用民族作些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钮钟 羊角 铜鼓 铜钟 崖壁画 青铜乐器 广西 越南北部 打击乐器 西汉时期
下载PDF
先秦越人的青铜钺 被引量:11
11
作者 蒋廷瑜 《广西民族研究》 1985年第1期17-29,34,共14页
越人是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古老民族群。它的种系繁多,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活跃,创造了很高的文化。越人有许多不同于中原华夏的地方,他们铸造和使用的青铜器很有地方特色,其中较突出的有铜鼓、铜桶、铜羊角钮钟、铜剑、铜刮刀等等,... 越人是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古老民族群。它的种系繁多,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很活跃,创造了很高的文化。越人有许多不同于中原华夏的地方,他们铸造和使用的青铜器很有地方特色,其中较突出的有铜鼓、铜桶、铜羊角钮钟、铜剑、铜刮刀等等,铜钺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器物。钺,古文作“戊”。《说文解字》解释说:“戊,斧也,从戈l声。司马法曰:夏执玄戊,殷执白戚,周左仗黄戊,右秉白髦。”在商周之世,钺是兵权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秦越人 铜鼓 青铜时代 战国墓 广西 铜钱 广东肇庆 岭南地区 地方特色
下载PDF
广西汉代农业考古概述 被引量:28
12
作者 蒋廷瑜 《农业考古》 1981年第2期61-68,共8页
广西北靠五岭山脉,西倚云贵高原,东南面临南海,纬度低,气候炎热湿润,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从原始文化遗址中出土大量石制和蚌制工具得知,这里很早就有了原始的锄耕农业。但是,原始社会经济发展是很缓慢的。奴隶社会时期广西的经济状况如... 广西北靠五岭山脉,西倚云贵高原,东南面临南海,纬度低,气候炎热湿润,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从原始文化遗址中出土大量石制和蚌制工具得知,这里很早就有了原始的锄耕农业。但是,原始社会经济发展是很缓慢的。奴隶社会时期广西的经济状况如何,目前尚不清楚。到战国时代,广西一些地区已使用铁制农具,农业生产当有很大的发展。自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广西和我国其他地区一样,也设立了郡县,确立了封建制的生产关系。这就为进入汉代以后广西地区经济得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汉代 西汉墓 农业生产 出土 农作物 地区经济 铁农具 合浦 东汉墓
下载PDF
铜鼓是东盟古代文化的共同载体 被引量:18
13
作者 蒋廷瑜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铜鼓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与之相邻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铜鼓是这些国家和民族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与融合形成的共同文化载体。
关键词 铜鼓 东南亚 东盟 文化载体
下载PDF
贵县罗泊湾汉墓墓主族属的再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蒋廷瑜 《学术论坛》 1987年第1期55-59,共5页
从历史文献记载可知,贵县一带是先秦时期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部族的聚居地。秦统一岭南后,设桂林、南海、象三郡,桂林郡郡治就在这里。汉武帝平南越后,把桂林郡改为郁林郡,郡首布山仍在这里(《汉书·地理志》)。自此后,以至于隋代大业... 从历史文献记载可知,贵县一带是先秦时期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部族的聚居地。秦统一岭南后,设桂林、南海、象三郡,桂林郡郡治就在这里。汉武帝平南越后,把桂林郡改为郁林郡,郡首布山仍在这里(《汉书·地理志》)。自此后,以至于隋代大业初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主 历史文献记载 南越国 聚居地 先秦时期 统一岭南 桂林 汉墓 汉武帝 百越族
下载PDF
略论汉“徙合浦”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廷瑜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年第1期86-89,共4页
略论汉“徙合浦”蒋廷瑜从《汉书》和《后汉书》等文献记载看到,自西汉后期起,“徙合浦”的事件屡见不鲜。仅从汉成帝阳朔元年(公元前24年)到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的30年间,因罪“徙合浦”者就有10余起。现辑录如下:... 略论汉“徙合浦”蒋廷瑜从《汉书》和《后汉书》等文献记载看到,自西汉后期起,“徙合浦”的事件屡见不鲜。仅从汉成帝阳朔元年(公元前24年)到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的30年间,因罪“徙合浦”者就有10余起。现辑录如下:成帝阳朔元年(公元前24年)末,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郡 岭南地区 后汉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书·五行志》 大逆不道罪 公元前 先秦时期 王莽 大司马
下载PDF
广西铜鼓概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廷瑜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64-67,88,共5页
中央民族学院闻宥教授在50年代曾说过:“假如有人问,祖国南方一带兄弟民族古文化的遗留,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铜鼓。”现在如果有人问,广西古代兄弟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物是什么?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地回答,是铜... 中央民族学院闻宥教授在50年代曾说过:“假如有人问,祖国南方一带兄弟民族古文化的遗留,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铜鼓。”现在如果有人问,广西古代兄弟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物是什么?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地回答,是铜鼓!铜鼓作为一种民族民间乐器,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起,就在我国云南中部地区产生,嗣后随着民族的迁徒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沿着大江大河分布到我国南方的广西、广东、海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和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广西是铜鼓最重要的分布地区。广西之有铜鼓,至少也有2千多年的历史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铜鼓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博物馆 少数民族 中部地区 东南亚地区 出土 民族民间乐器 兄弟民族 战国时代
下载PDF
西汉南越国时期的铜桶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廷瑜 《东南文化》 2002年第12期38-43,共6页
铜桶是岭南地区极富地方特色的青铜容器,大约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最早出现于云南,然后南传入越南北部,东传入广西和广东,以西汉前期南越国时期在西江流域,即南越国当时所控制的范围内为限,在此范围之外尚未发现。是岭南地... 铜桶是岭南地区极富地方特色的青铜容器,大约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最早出现于云南,然后南传入越南北部,东传入广西和广东,以西汉前期南越国时期在西江流域,即南越国当时所控制的范围内为限,在此范围之外尚未发现。是岭南地区土著文化中最著代表性的典型的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国 器物 西汉前期 战国晚期 西汉时期 岭南地区 传入 土著文化
下载PDF
桂南大石铲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蒋廷瑜 彭书琳 《南方文物》 1992年第1期19-24,共6页
在广西南部,以左、右二江汇合的三角地带为中心,分布着一种特殊的原始文化。这种原始文化代表性遗物是形体硕大,棱角对称,打磨光洁的石铲。这种石铲的材料主要是页岩、板岩,其次是砂岩、石灰岩,个别的是燧石和玉。其加工之精,制作之美,... 在广西南部,以左、右二江汇合的三角地带为中心,分布着一种特殊的原始文化。这种原始文化代表性遗物是形体硕大,棱角对称,打磨光洁的石铲。这种石铲的材料主要是页岩、板岩,其次是砂岩、石灰岩,个别的是燧石和玉。其加工之精,制作之美,令人叹服。尤其那种束腰而有短袖形肩的石铲,双肩出齿对称匀正,肩以下逐渐内收成弧形,切线硬直规整,弧线柔和圆润,堪称石器工艺品中的杰作(图一)。这种石铲因主要集中于广西南部地区,依学术界习惯称呼名之为“桂南大石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铲 桂南 广西南部 文化遗物 探方 农业生产工具 江汇 西汉晚期 探沟 崇左县
下载PDF
从广西出土的南朝地券看当时社会经济状况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廷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59-63,共5页
在我国,给死者随葬买墓地券之风始于汉代。到六朝,此风渐盛。地券的质料比较复杂,有铅制的、铁制的、石制的、砖制的和木制的。券文根据各种不同质料,或刀刻凿錾,或墨写朱书。券文内容详略不一,一般都包括墓主人姓名、地址、丧葬时间、... 在我国,给死者随葬买墓地券之风始于汉代。到六朝,此风渐盛。地券的质料比较复杂,有铅制的、铁制的、石制的、砖制的和木制的。券文根据各种不同质料,或刀刻凿錾,或墨写朱书。券文内容详略不一,一般都包括墓主人姓名、地址、丧葬时间、地价、地亩面积或四至、证人姓名等。作为随葬品,地券是迷信之物,是死者对于茔地所有权的凭证。同时,它也是人世间土地所有关系在丧葬制度上的反映,地券的出现,对判明该墓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广西 随葬品 出土 土地买卖 姓名 丧葬制度 证人 道教 死者
下载PDF
汉代同坟异穴夫妻合葬墓浅议 被引量:7
20
作者 蒋廷瑜 《南方文物》 1993年第1期82-84,88,共4页
同坟异穴夫妻合葬是指那些在同一坟丘下覆盖着两个并排的墓穴,每一墓穴都埋葬一位死者,这两位死者是下葬时间相近的一对夫妻的墓葬。这类墓葬在岭南地区西汉前期已经出现,西汉中期开始流行,主要盛行于西汉后期。这种墓葬代表了一定地区... 同坟异穴夫妻合葬是指那些在同一坟丘下覆盖着两个并排的墓穴,每一墓穴都埋葬一位死者,这两位死者是下葬时间相近的一对夫妻的墓葬。这类墓葬在岭南地区西汉前期已经出现,西汉中期开始流行,主要盛行于西汉后期。这种墓葬代表了一定地区比较特殊的埋葬形式。 1960年在发掘广州北郊西王村圣堂孖岗西面岗稍和汉墓时,发现M1113与M1114两座墓平行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西汉后期 汉墓 西汉中期 空心砖墓 一对夫妻 耳室 陶瓮 西王村 平行排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