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坊小组制和认证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中的实践与探索
1
作者 王文涛 蒋文功 +2 位作者 张艺能 赖德星 刘维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工作坊小组制和认证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师资培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2021年通过不同的方式开设院级住培师资培训班,2021年采用工作坊小组制和认证模式共培训了158名带教师... 目的探讨工作坊小组制和认证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师资培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2021年通过不同的方式开设院级住培师资培训班,2021年采用工作坊小组制和认证模式共培训了158名带教师资(观察组),2020年采用传统讲座授课模式共培训了105名带教师资(对照组)。比较两种培训模式下,带教师资的参与率、对课程满意率、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及培训后的考核成绩之间的差异。结果采用工作坊小组制及认证模式,观察组带教师资在课程参与率、对课程满意率、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和对带教师资的考核得分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工作坊小组制的培训便于在培训基地灵活、高效开展,培训后的考核和认证措施,对于提高师资培训参与率和质量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坊 小组制 认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师资培训
下载PDF
IgA肾病65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蒋文功 叶任高 肖笑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 :对经肾活检证实的 65例IgA肾病患者 ,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药对照组 ,进行对比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2 2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12 .12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l...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 :对经肾活检证实的 65例IgA肾病患者 ,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药对照组 ,进行对比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2 2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12 .12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 ,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辨证治疗 活血化瘀 肾子球肾炎
下载PDF
霉酚酸酯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蒋文功 肖笑 方敬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 :评估霉酚酸酯联合强的松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4 6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口服霉酚酸酯加强的松 12个月 ;对照组静滴环磷酰胺加口服强的松 6个月 ,之后给予强的松和硫唑嘌呤 6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 ... 目的 :评估霉酚酸酯联合强的松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4 6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口服霉酚酸酯加强的松 12个月 ;对照组静滴环磷酰胺加口服强的松 6个月 ,之后给予强的松和硫唑嘌呤 6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 2 5个病人中的 80 %完全缓解 ,对照组中 76 %完全缓解 ,而治疗组、对照组病人部分缓解率分别为 17%和 14 %。每组各有 1个病人因副作用中断治疗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 2 0 % ,对照组有 33%病人出现感染 (P =0 .2 9)。同时观察到仅对照组病人中出现闭经 (占病人中的 2 3% )、脱发 (19% )、白细胞减少 (10 % )及死亡(10 % )等副反应。治疗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 13%和 11%。结论 :对于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的治疗 ,霉酚酸酯和强的松联合治疗的方案与环磷酰胺和强的松治疗后序贯使用硫唑嘌呤的方案效果相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安全性 霉酚酸酯 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 排斥反应 不良反应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人类IgA肾病肾小球Ki-67阳性细胞、α-SMA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蒋文功 刘玉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肾组织K i-67阳性细胞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9位IgAN患者肾组织进行K i-67、-αSMA免疫组化染色,利用显微镜及电子图像分析系统计数每个肾小球的K i-67阳性细胞数和α-SMA值,结合临...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肾组织K i-67阳性细胞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9位IgAN患者肾组织进行K i-67、-αSMA免疫组化染色,利用显微镜及电子图像分析系统计数每个肾小球的K i-67阳性细胞数和α-SMA值,结合临床资料、24 h蛋白尿、血肌酐(Scr))和肾小球损害程度,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小球K i-67阳性细胞的表达和24 h尿蛋白(r=0.6398,P<0.01)、Scr(r=0.4543,P<0.05)及肾小球损害程度呈正相关(rs=0.4891,P<0.05);K i-67阳性细胞的表达和α-SMA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519,P<0.001),但-αSMA的表达和24 h尿蛋白、Scr及肾小球损害程度均无相关关系。结论K i-67阳性细胞在肾小球的表达程度可作为IgAN病情进展的指标;而α-SMA在肾小球的表达仅是系膜细胞激活和增殖的敏感指标,而不是IgAN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Ki-67细胞 Α-SMA 病理学 肾功能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急性肾衰竭大鼠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蒋文功 方敬爱 +4 位作者 孟民杰 罗颖 刘思敏 陈燕 周嫦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10期856-859,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骨碎补总黄酮(AFFDR)对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LPS(30mg/kg)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分模型组(LPS组)、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组(LPS+AFFDR组)、... 目的:研究骨碎补总黄酮(AFFDR)对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LPS(30mg/kg)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分模型组(LPS组)、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组(LPS+AFFDR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和骨碎补对照组(AFFDR组)。实验第7天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的含量,观察肾脏的超微结构和ED-1阳性巨噬细胞的浸润,并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AFFDR对肾组织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LPS引起大鼠Scr明显升高,肾脏近曲小管出现明显病理改变。AFFDR有效降低LPS攻击大鼠Scr的含量,明显减轻近曲小管的损伤。LPS组肾组织ED-1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和ICAM-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PS+AFFDR组肾组织ED-1阳性巨噬细胞的浸润和ICAM-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LPS组。结论:AFFDR防治内毒性急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ED-1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和ICAM-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急性肾衰竭 细胞间黏附因子 脂多糖
下载PDF
骨碎补类黄酮对氯化汞所致的急性肾衰竭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蒋文功 出蒲照国 +1 位作者 方敬爱 井上嘉彦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75-79,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骨碎补类黄酮提取物(flavonoid fraction,FF)对氯化汞(HgCI2)所致的急性肾衰竭(ARF)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HgCI2诱导的ARF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HgCI2(模型组)、HgCI2+FF组、FF组。在实验第24、48、72h... 目的:探讨骨碎补类黄酮提取物(flavonoid fraction,FF)对氯化汞(HgCI2)所致的急性肾衰竭(ARF)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HgCI2诱导的ARF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HgCI2(模型组)、HgCI2+FF组、FF组。在实验第24、48、72h检测血生化指标,光镜观察肾组织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D-1在肾组织的表达,同时检测肾组织MDA及GSH含量。结果:HgCI2+FF组肾脏病理改变比HgCI2组减轻,同时血肌酐下降(P<0.05);免疫组化显示PCNA、ED-1在肾间质表达下调,均与HgCI2组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1及P<0.05);FF还可预防肾组织因HgCI2毒性所致的MDA含量升高,GSH下降(P<0.05)。结论:FF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HgCI2诱导的急性肾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衰竭 骨碎补 氧化应激 氯化汞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7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蒋文功 肖笑 郑缅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8期479-480,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DN 治疗方法
下载PDF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结合治疗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蒋文功 肖笑 郑缅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10期594-595,共2页
关键词 中西结合治疗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激素抵抗型 患者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HIF-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蒋文功 吕路 +3 位作者 林忠伟 康颖 杨乐鹏 陈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HIF-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表达。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实验组),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第4、8、12、16周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 目的:探讨HIF-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表达。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实验组),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第4、8、12、16周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RT-PCR检测肾组织HIF-1 mRNA、VEGF mRNA、Notch1 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肾脏呈典型的肾小球硬化改变。与对照组相比,第4、8、12、16周实验组大鼠尿蛋白明显升高(P <0. 01); Alb均明显下降(P <0. 01); BUN、Scr持续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大鼠肾组织第4、8、12、16周HIF-1 mRNA、VEGF mRNA、Notch1 mRNA均表达升高(P <0. 01);肾组织HIF-1α、VEGF、Notch1蛋白水平也明显升高(P <0. 01)。结论:HIF-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高表达可能与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肾病 肾小球硬化 HIF-VEGF-Notch信号通路
下载PDF
骨碎补类黄酮对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文功 李幼姬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年第8期382-385,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骨碎补类黄酮提取物(flavonoid fraction,FF)对单克隆抗体OX-7诱导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anti-Thy 1.1 GN)的作用。方法:利用单克隆抗体OX-7诱导的anti-Thy 1.1 GN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hy 1.... 目的:探讨骨碎补类黄酮提取物(flavonoid fraction,FF)对单克隆抗体OX-7诱导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anti-Thy 1.1 GN)的作用。方法:利用单克隆抗体OX-7诱导的anti-Thy 1.1 GN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hy 1.1 GN)、Thy 1.1 GN+FF组、FF组。检测尿蛋白,三色染色评估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D-1及α-SMA在肾小球的表达,同时检测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Thy 1.1 GN+FF组尿蛋白量及三色染色面积均比Thy 1.1 GN组减少(分别P<0.05和P<0.01);免疫组化显示PCNA、ED-1阳性细胞数及α-SMA在肾小球表达下调,均与Thy 1.1 G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FF还可加快anti-Thy 1.1 GN模型肾皮质SOD活性的恢复(P<0.01)。结论:FF通过抗氧化活性,抑制大鼠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的增殖及基质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骨碎补 氧化应激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对氯化汞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文功 出蒲照国 井上嘉彦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70-972,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NF-κβ)抑制因子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PDTC)对氯化汞(HgCl2)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HgCl2所致的ARF的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HgCl2)、HgCl2+PDTC、PDTC组。...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NF-κβ)抑制因子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PDTC)对氯化汞(HgCl2)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HgCl2所致的ARF的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HgCl2)、HgCl2+PDTC、PDTC组。在实验第24及48小时分别检测尿血生化指标,光镜观察肾组织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D-1在肾组织的表达,同时检测肾组织MDA及GSH含量。结果HgCl2+PDTC组肾脏病理改变比HgCl2组减轻,同时血肌酐下降(P<0.01);免疫组化显示PCNA、ED-1在肾间质表达下调,与HgCl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DTC还预防肾组织因HgCl2毒性所致MDA含量升高,GSH下降(P<0.05)。结论PDTC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抗氧化作用,减轻HgCl2诱导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 增殖细胞核抗原 ED-1
下载PDF
诊断学体格检查操作考核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文功 刘玉华 +6 位作者 陈燕 迟作华 张彩玲 邓梓健 朱冰毅 陈木坚 何惠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第10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诊断学体格检查操作团体考核模式是否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实验室开放并提高他们的体格检查操作水平。方法:向101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表,调查体格检查操作个人考核模式和团体考核模式的体会并选择其中一种模式进行考... 目的:探讨诊断学体格检查操作团体考核模式是否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实验室开放并提高他们的体格检查操作水平。方法:向101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表,调查体格检查操作个人考核模式和团体考核模式的体会并选择其中一种模式进行考核。考核前两个星期开放实验室,记录个人考核或团体考核模式两组学生利用实验室自主练习的次数,考核后对两组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团体考核组学生利用实验室自主练习的次数明显多于个人考核组,体格检查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个人考核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团体考核模式比个人考核模式更能有效促使学生利用实验室进行自主练习,并能有效提高体格检查操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格检查 诊断学 实验开放 操作考核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文功 杨乐鹏 +1 位作者 谢谦 廖祈祈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6期484-486,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血IL-6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法制备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将大鼠分为骨碎补总黄酮组(治疗组)、病理对照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24 h尿蛋白、血清IL-6,并观...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血IL-6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法制备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将大鼠分为骨碎补总黄酮组(治疗组)、病理对照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24 h尿蛋白、血清IL-6,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明显增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IL-6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增生减轻,24 h尿蛋白、血IL-6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降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尿蛋白,降低血清IL-6水平,减轻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增加,延缓或减轻肾组织损伤,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L-6
下载PDF
慢性肾衰患者血清磷脂酶A_2活性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文功 肖笑 梁彪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清 磷脂酶A2 活性
下载PDF
女性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血培养的临床评估
15
作者 蒋文功 肖笑 刘岩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92-93,97,共3页
目的研究血培养对女性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 122例女性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患者,比较其尿、血培养分离的病原体的差异性。结果血培养对病原体检出率低,且对初始治疗方案无影响。仅 1例(0. 82% )患者需要根据血培... 目的研究血培养对女性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 122例女性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患者,比较其尿、血培养分离的病原体的差异性。结果血培养对病原体检出率低,且对初始治疗方案无影响。仅 1例(0. 82% )患者需要根据血培养结果更改抗菌治疗方案。结论血培养对多数女性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治疗、预后无明显帮助,血培养不应作为非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复杂性肾孟肾炎 尿培养 血培养 临床评估 女性
下载PDF
低剂量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16
作者 蒋文功 刘岩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55-56,共2页
低剂量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蒋文功,刘岩(诊断学教研室,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科)关键词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肝素化中国号R459.5血液透析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人类因肾衰而... 低剂量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蒋文功,刘岩(诊断学教研室,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科)关键词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肝素化中国号R459.5血液透析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人类因肾衰而靠持续透析以维持生命的人数日益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肝素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膜型狼疮肾炎治疗方法的研究
17
作者 蒋文功 叶任高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7期393-395,共3页
目的 :探讨膜型狼疮肾炎并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eNS)的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 :分析了 2 7例膜型狼疮肾炎并NS患者的治疗效果。 12例患者单独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A组 ) ,而另外 15例患者用环磷酰胺(CTX)冲击及口服强的松和硫唑嘌... 目的 :探讨膜型狼疮肾炎并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eNS)的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 :分析了 2 7例膜型狼疮肾炎并NS患者的治疗效果。 12例患者单独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A组 ) ,而另外 15例患者用环磷酰胺(CTX)冲击及口服强的松和硫唑嘌呤治疗 (B组 )。结果 :在A组 :4例NS完全缓解 ,2例NS部分缓解 ;在平均 (12 1±5 1)月随访期内 ,11例患者发生一次或多次的NS复发。B组 :11例NS完全缓解 ,另外 4例NS部分缓解 ;随后约 (77± 30 )月随访期内 ,仅 1例患者出现NS复发。至随访期终 ,A、B两组患者均存活 ,但A组有 4例患者出现血肌酐增高1倍 ,1例呈持续性NS ,4例完全缓解 ,2例部分缓解。在B组 :1例患者发生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而在临床起病 15年后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衰竭 ,11例患者完全缓解 ,3例患者部分缓解。结论 :对膜型狼疮肾炎合并NS患者 ,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及硫唑嘌呤治疗 ,比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可更稳固地缓解NS ,更好地长期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方法 膜型狼疮肾炎 糖皮质激素 肾病综合征 NS 并发症 MLN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发作型肾病综合征40例
18
作者 蒋文功 唐桂军 郭泉滢 《中医研究》 2002年第3期25-26,共2页
目的 :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发作型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并与西药治疗组做以比较。方法 :将 74例反复发作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经典的激素疗法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疗法 ,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针对病情的不同阶段对症加... 目的 :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发作型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并与西药治疗组做以比较。方法 :将 74例反复发作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经典的激素疗法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疗法 ,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针对病情的不同阶段对症加用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6 0 % (2 4 /40 )和 92 5 % (36 /40 ) ,高于对照组的32 3% (11/34)和 6 7 6 % (2 3/34) (P <0 0 5 )。而复发率仅为5 % (2 /40 ) ,低于对照组的 17 6 % (6 /34) (P <0 0 5 )。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疗法 诊断标准
下载PDF
柴胡三种萃取物的抗惊厥作用研究比较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燕 廖卫平 +2 位作者 郭姣 蒋文功 刘玉华 《中医药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柴胡三种萃取物的抗惊厥作用。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 (SFE -CO2 )获得的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分及水溶性部分 ,研究比较它们对戊四唑 (PTZ)惊厥模型及最大电休克 (MES)惊厥模型的作用。结果 :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 目的 :探讨柴胡三种萃取物的抗惊厥作用。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 (SFE -CO2 )获得的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分及水溶性部分 ,研究比较它们对戊四唑 (PTZ)惊厥模型及最大电休克 (MES)惊厥模型的作用。结果 :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分均对MES模型有明显拮抗作用 ,水溶性部分则有效对抗PTZ模型。结论 :柴胡皂甙部分、挥发油部分可能有抗癫痫的强直阵挛发作作用 ,水溶性部分可能对失神发作起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惊厥作用 柴胡 癫痫 惊厥 超临界CO2萃取法 柴胡皂甙 柴胡挥发油 水溶性部分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输尿管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细胞外基质释放的生长因子:增强血管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文功 赵战魁 +4 位作者 杨嗣星 赵凯亮 张闽杰 喻翔翔 王玲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1期10083-10087,共5页
背景:血管细胞外基质作为来源于血管组织的天然生物支架材料,在植入宿主体内后能迅速刺激血管生成,加速组织工程化组织血管化,但其确切机制还不清楚。目的:探讨血管细胞外基质在修复输尿管缺损中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强血管化的作用... 背景:血管细胞外基质作为来源于血管组织的天然生物支架材料,在植入宿主体内后能迅速刺激血管生成,加速组织工程化组织血管化,但其确切机制还不清楚。目的:探讨血管细胞外基质在修复输尿管缺损中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强血管化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9-04/08在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取5只供体兔的腹主动脉经手术取出制备血管细胞外基质。方法:用ELISA法体外检测血管细胞外基质在PBS孵育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应用MTT法体外检测血管细胞外基质对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应用家兔同种异体血管细胞外基质体内修复输尿管缺损,术后不同时间检测兔输尿管缺损修复情况及血管再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血管细胞外基质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检测,血管细胞外基质对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对输尿管缺损修复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显示血管细胞外基质在PBS孵育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峰值为(124.10±1.42)ng/L,对内皮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体内移植修复试验显示术后2周移植物可见新生毛细血管,腔内面边缘部见移行上皮细胞爬行,管壁有平滑肌细胞长入;第8周移植物内大量毛细血管生成,且管腔增大,移行上皮细胞层增厚,平滑肌规则排列成束;术后16周血管细胞外基质修复区已接近正常输尿管组织结构。结论:血管细胞外基质作为生物支架材料,在降解的同时能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再生,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输尿管重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外基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输尿管 生物支架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