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唐丽华 蒋曼君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126-128,138,共4页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饮食-运动-行为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腹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BMI和体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基础上予以腹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体质量、BMI、体脂率、血脂指标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饮食-运动-行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穴位埋线 单纯性肥胖 体质量 血脂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蒋曼君 曹传东 +1 位作者 唐丽华 黄彬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4期12-16,共5页
目的:探究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SG患者12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 目的:探究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SG患者12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胃镜积分、普适性量表(SF-36)及胃粘膜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8/64,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49/64,76.56%)(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F-36评分、胃镜积分和胃粘膜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SF-36评分、胃粘膜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胃粘膜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气虚型CSG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背俞穴 穴位埋线 安全性
下载PDF
探讨中医三联法调理心理亚健康的临床效果及对抑郁、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蒋曼君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对于临床收诊的心理亚健康患者,研究实施中医三联法(中医五音、针刺以及拔罐)调理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item,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变化情况,同时... 目的:对于临床收诊的心理亚健康患者,研究实施中医三联法(中医五音、针刺以及拔罐)调理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item,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治疗后对整体临床效果造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9年7月-2020年6月时间段内到我院治疗的心理亚健康患者共60例进行研究,根据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其中3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单一的路优泰进行调理,而30例研究组则实施中医五音、针刺以及拔罐进行治疗,分别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17和HAMA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后临床效果以及两组体质评分进行比对。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生活质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17、HAMA、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组相对比,参照组总有效率显著偏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体质评分更低,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收治的心理亚健康患者,通过实施中医三联法(中医五音、针刺以及拔罐)进行治疗,不仅能提升整体临床疗效,还能调理患者的偏颇体质,让患者达到体质平和状态,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亚健康 中医五音 针刺 拔罐 临床疗效 心理状况
下载PDF
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应用进展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曼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8期1127-1130,共4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临床慢性胃炎中常见疾病类型,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胃黏膜伴有慢性非萎缩性炎症性病变,因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殊性,多数患者伴有上腹部胀闷并疼痛、泛酸、嗳气及食欲减退等。中医药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积累十分丰富经验,临... 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临床慢性胃炎中常见疾病类型,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胃黏膜伴有慢性非萎缩性炎症性病变,因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殊性,多数患者伴有上腹部胀闷并疼痛、泛酸、嗳气及食欲减退等。中医药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积累十分丰富经验,临床疗效确切且手段多样,包括中医内治、中医外治等。本文基于临床文献研究基础上,就中医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关研究开展综述,为推广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脾胃虚寒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应用
下载PDF
健脾益气法为主的中药结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梁健 蒋曼君 +1 位作者 邓鑫 吴发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630-633,共4页
目的:评价健脾益气法为主的中药结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的时间均从创刊至2012年6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要求,对选择纳入的临床试验进... 目的:评价健脾益气法为主的中药结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的时间均从创刊至2012年6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要求,对选择纳入的临床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的评估,数据的提取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合计608例胃癌患者。方法学质量评价6个实验都为"高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生活质量:健脾益气为主的中药结合化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88,95%CI=(2.30,71.99),P=0.004];②复发转移率:健脾益气为主的中医药结合化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8,95%CI=(0.37,0.92),P=0.02];③生存率:健脾益气为主的中药结合化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OR=1.80,95%CI=(0.98,3.28),P=0.06]。结论: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使用常规西药相比,健脾益气为主的中药结合化疗在改善生活质量、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提高生存率方面并无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医药 健脾益气 化疗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循证医学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应用中的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发胜 岳桂华 +1 位作者 张爱珍 蒋曼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0期74-75,共2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流,其最新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流,其最新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将临床最佳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来制定医疗决策是其核心思想,符合当代医学发展趋势。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也是中医学生到临床实践学习的桥梁课程。中医内科学十分重视实践,强调在实践中善于寻找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中医内科学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对《金匮要略》薯蓣丸方证的认识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彬 张红星 蒋曼君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55-58,共4页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神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上21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1丸,100丸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丸 金匮要略 方证 理论探论
下载PDF
膏方临床研究概况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彬 蒋曼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5期179-181,共3页
膏方属于八大剂型之一,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膏方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以及亚健康的养生保健中。加强膏方理论与实践研究、临床研究设计、质量、制作规范化研究,能更好发挥膏方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膏方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亚健康 临床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薯蓣膏治疗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彬 蒋曼君 +10 位作者 黄国东 牛豫洁 梁钢 方铄英 梁先光 梁霞 张红星 唐丽华 李玉玲 李曼菲 舒建龙 《广西中医药》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薯蓣膏治疗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疲劳性亚健康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薯蓣膏治疗,对照组给予补中益气丸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的疲劳量表-14(FS-14)评分、生活质量、体液免疫学指... 目的:观察薯蓣膏治疗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疲劳性亚健康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薯蓣膏治疗,对照组给予补中益气丸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的疲劳量表-14(FS-14)评分、生活质量、体液免疫学指标(IgA、IgM、IgG)、细胞免疫学指标(CD_3^+、CD_4^+、CD_8^+)和不良反应。治疗结束3个月后(第20周)随访,观察疲劳总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3例失访,对照组有2例失访,总共195例进入研究。两组治疗后躯体疲劳评分、精神疲劳评分及FS-14总分、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1)。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体液免疫学指标(IgA、IgM、IgG)和细胞免疫学指标(CD_3^+、CD_4^+、CD_8^+)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IgA、IgG和CD_4^+、CD_8^+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疲劳评分、精神疲劳评分及FS-14总分、生活质量(PF、RP、SF、VT、GH、MH)评分、体液免疫学指标(IgA、IgM、IgG)和细胞免疫指标(CD_3^+、CD_4^+、CD_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疗程结束3个月后(第20周)随访表明,治疗组的FS-14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薯蓣膏可明显改善疲劳性亚健康患者的疲劳症状、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明显,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性亚健康 薯蓣膏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神经网络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进展
10
作者 梁健 蒋曼君 +1 位作者 吴发胜 邓鑫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7-9,共3页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脑工作机制的一种计算模型,由于它具有自适应性、并行处理能力和非线性处理的优点,在医学诊断,影像医学,疾病的辅助治疗及效果预测等方面被广泛应用。文章对神经网络技术在这些方面的最新应用作了综述,并探讨其应...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脑工作机制的一种计算模型,由于它具有自适应性、并行处理能力和非线性处理的优点,在医学诊断,影像医学,疾病的辅助治疗及效果预测等方面被广泛应用。文章对神经网络技术在这些方面的最新应用作了综述,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技术 医学应用 综述
原文传递
薯蓣丸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曼君 黄彬 《湖南中医杂志》 2014年第12期168-169,共2页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的最后一方证,仲景注明"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具有补气养血、疏风散邪等功效,为扶正祛邪的代表方。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薯蓣丸被后世医家广泛...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的最后一方证,仲景注明"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具有补气养血、疏风散邪等功效,为扶正祛邪的代表方。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薯蓣丸被后世医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和亚健康的调理中,现将近年来薯蓣丸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概述如下。1肝系疾病目前,薯蓣丸治疗肝系疾患多针对慢性肝病、肝癌,肝病发展到慢性期,易耗伤气血阴阳,患者多已正气虚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疾病 中医药治疗 薯蓣丸 综述 学术性
原文传递
胃宁颗粒对胃癌前病变基因甲基化的相关调控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小潇 邓鑫 +1 位作者 梁健 蒋曼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模型大鼠胃癌前病变组织中E-cadherin、P16、c-myc基因甲基化的检测,研究胃宁颗粒对胃癌前病变的表观遗传修饰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高、中、低)中E-c... 目的通过对模型大鼠胃癌前病变组织中E-cadherin、P16、c-myc基因甲基化的检测,研究胃宁颗粒对胃癌前病变的表观遗传修饰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高、中、低)中E-cadherin、P16、c-myc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造模24周后,模型组大鼠病理诊断出现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改变。高、中、低治疗组大鼠病理诊断呈不同程度糜烂但较模型组轻。E-cadherin基因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25无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P>0.0125无统计学差异。P16基因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25无统计学差异;中、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25有统计学意义。c-myc基因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25无统计学差异;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主的多因素联合攻击法诱发的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造模成功。胃宁颗粒对E-cadherin基因甲基化无相关作用;对p16、c-myc基因甲基化发生相关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甲基化 E-CADHERIN P16 C-MYC 胃宁颗粒
原文传递
健脾温肾泻浊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系统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发胜 蒋曼君 黄彬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842-847,共6页
目的:评价健脾温肾泻浊法为主的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的时间均从创刊至2015年1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要求,对选... 目的:评价健脾温肾泻浊法为主的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的时间均从创刊至2015年1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要求,对选择纳入的临床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的评估,数据的提取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1 12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方法学质量评价2个实验为"低风险",8个实验为"高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1)近期临床症状有效率:对照组为安慰剂,中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13,95%CI=(5.26,37.98),P<0.000 01];对照组为常规西药,中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3,95%CI=(1.02,2.29),P=0.04];(2)远期临床症状有效率:中药组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49,95%CI=(6.04,30.1),P<0.000 01];(3)近期降血清尿酸:对照组为安慰剂,中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3.89,95%CI=(-61.93,-5.85),P=0.02];对照组为常规西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4.51,95%CI=(-56.97,7.94),P=0.14]。(4)远期降血清尿酸:对照组为常规西药,中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63.09,95%CI=(-305.94,-20.24),P=0.03];(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4,95%CI=(0.01,0.19),P<0.000 1]。结论: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中药干预高尿酸血症,在近期临床有效率以及近期降血清尿酸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与常规的西药相比,中药干预高尿酸血症在近期、远期临床症状有效率和远期降血清尿酸方面优于对照组。但在近期降血清尿酸方面,两者无差异;在药物的不良反应方面,中药组优于西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健脾温肾泻浊法 中医药 系统评价
下载PDF
信息融合技术在中西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鑫 吴发胜 +2 位作者 梁健 唐艳芳 蒋曼君 《黑龙江中医药》 2011年第6期60-61,共2页
对信息融合技术在中、西医学诊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其可适性、必要性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 多源信息 融合 医学应用 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