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作农田绿豆微集水技术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蒋树怀 王鹏科 +4 位作者 高小丽 刘建平 屈洋 宋慧 冯佰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37,共5页
在陕北神木,设置带型150 cm(DX1)、带型120 cm(DX2)、带型80 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观测各模式对绿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 在陕北神木,设置带型150 cm(DX1)、带型120 cm(DX2)、带型80 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观测各模式对绿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层(0~40 cm)含水量高,绿豆生育期提前,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不同微集水模式中,双沟覆膜(DX4)集水效果最为明显,绿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24.5%和32.88%,DX5、DX3、DX2、DX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微集水技术具有较好的聚雨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绿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微集水种植技术 土壤水分 生理指标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系)小豆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慧 冯佰利 +5 位作者 高小丽 高金锋 王鹏科 柴岩 张盼盼 蒋树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小豆地上部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方法】2008-2009年,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小豆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研究小...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小豆地上部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方法】2008-2009年,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小豆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研究小豆开花至成熟期植株茎秆、叶片、幼壳、籽粒等的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小豆开花后,植株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均呈近"S"型变化趋势,花后7~14d是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产品种"2000-75"和"冀红9218"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明显较低产品种"湾选1号"和"红宝1号"快;主茎上部开花节位叶片是籽粒充实的主要源器官,其转运率高达17.23%~22.31%,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最大。不同品种小豆间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差异显著,高产品种"2000-75"和"冀红9218"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能力强,尤其是主茎上部开花节位叶片干物质积累较多,为后期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结论】在小豆生产实践中,提高籽粒产量的关键是选用库容大的多荚、大粒型品种;加强花后田间管理,以延缓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采用去除无效分枝等措施,增强源库间的物质运输与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转运
下载PDF
高产苦荞品种筛选及其在北方种植区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屈洋 冯佰利 +5 位作者 高金锋 高小丽 王鹏科 陈佳 蒋树怀 王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167,共7页
选用2006~2008年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的14个苦荞品种(品系)在40个试验环境点的数据资料,运用秩次分析法对参试品种产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对参试品种中高产稳产品种(品系)进行生态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试苦荞品种中,KQ08-05... 选用2006~2008年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的14个苦荞品种(品系)在40个试验环境点的数据资料,运用秩次分析法对参试品种产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对参试品种中高产稳产品种(品系)进行生态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试苦荞品种中,KQ08-05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优势种植区生育期内有效积温1 870.0℃,有效降水量247.68 mm,宁夏西吉是该品种的优势种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秩次分析法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旱作农田黑豆微集水技术效应研究
4
作者 李琴琴 周艳 +7 位作者 梁鸡保 蒋树怀 曹莉 冯佰利 高小丽 高金锋 王鹏科 柴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在长城沿线风沙区,设置带型150cm(DX1)、带型120cm(DX2)、带型80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研究各模式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 在长城沿线风沙区,设置带型150cm(DX1)、带型120cm(DX2)、带型80cm(DX3)、双沟覆膜(DX4)、平膜穴播(DX5)、露地平作(CK)6种微集水种植模式,研究各模式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作相比,微集水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表层含水量高,黑豆生育期提前,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微集水模式中,双沟覆膜集水效果最为明显,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19.6%和31.4%,其他栽培模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微集水技术具有较好的聚雨保墒效果,能明显提高黑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微集水种植技术 土壤水分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密度和肥料对旱地芸豆品种经济性状及产量的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高锦旭 赵绪明 +6 位作者 蒋树怀 郭超 白文琴 高金锋 高小丽 杨璞 王鹏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8-385,共8页
为掌握芸豆品种群体结构动态变化,构建芸豆施肥模型,采用密度试验和"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芸豆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其经济性状和产量表现不同。小粒型品种表现出随密度的增加产量持续增加,大粒型品种随密度的... 为掌握芸豆品种群体结构动态变化,构建芸豆施肥模型,采用密度试验和"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芸豆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其经济性状和产量表现不同。小粒型品种表现出随密度的增加产量持续增加,大粒型品种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降低。试验品种大红芸豆‘YD混1’的最佳种植密度为9.75万株/hm2;氮、钾肥对芸豆产量的影响表现为随使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磷肥对芸豆产量的影响表现为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芸豆的推荐施肥量为氮肥48.93kg/hm2,磷肥45kg/hm2,钾肥55.28kg/hm2。芸豆栽培中合理的群体结构和最佳的施肥量及其配比是提高芸豆产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 密度 3414试验 肥料效应
下载PDF
PVC回收系统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世良 付丙功 +4 位作者 蒋树怀 陈延平 侯婕 刘莹莹 韩景康 《聚氯乙烯》 CAS 2016年第9期37-39,共3页
介绍了108 m^3聚合釜回收系统的生产工艺特点及工艺流程,阐述了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问题解决后,提高了回收系统的能力。
关键词 PVC VCM 压缩机 回收与利用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特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如浪 冯佰利 +4 位作者 蒋树怀 张小东 屈洋 蔡晓青 朱瑞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79,共6页
以春玉米品种沈玉17为材料,设置保护性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传统耕作(CT)3种耕作方式,通过多年定位试验,研究黄土高原旱塬地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T与TS和CT相比能显著提高土壤... 以春玉米品种沈玉17为材料,设置保护性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传统耕作(CT)3种耕作方式,通过多年定位试验,研究黄土高原旱塬地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T与TS和CT相比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干筛法分析结果表明,0-30 cm深度,NT处理粒径〉0.25mm的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均显著高于TS和CT处理。湿筛法分析结果表明,水稳性团聚体MWD在0-10 cm深度为NT〉TS〉CT,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0-20 cm深度,NT处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均低于CT处理。保护性耕作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团聚体的稳定性,而传统耕作则由于人为扰乱土层结构,降低了土壤团聚体数量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保护性耕作 有机质 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