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工交叉背景下眼视光专业大学生双创项目选题调查分析
1
作者 刘东伟 王兰岚 +2 位作者 邓业丽 陶黎明 蒋正轩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索“医工交叉”理念在促进大学生“双创”项目实施中的作用。方法:向安徽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专业2019级-2023级五个年级共151位在校学生以问卷星形式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在2019-2023年间所参与实施的“双创”项目选题和立项情... 目的:探索“医工交叉”理念在促进大学生“双创”项目实施中的作用。方法:向安徽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专业2019级-2023级五个年级共151位在校学生以问卷星形式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在2019-2023年间所参与实施的“双创”项目选题和立项情况,以及学生对“医工交叉”相关领域的了解情况。结果:在151位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8.54%的同学主持或参与过大学生“双创”项目;仅有9.27%的同学主持或参与过涉及“医工交叉”的项目;54.3%的学生认为“医工交叉”有利于眼视光医学专业大学生双创选题;涉及“医工交叉”项目数量和学生对“医工交又”了解的程度有关。结论:眼视光医学生“双创”项目普及程度低,学生参与度不高;有必要将“医工交叉”理念融入眼视光医学生“双创”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交叉 眼视光医学 创新创业 医学生教育
下载PDF
PBL联合TBL在眼镜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
作者 梁坤 蒋正轩 +2 位作者 陈新元 许育新 陶黎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141-0143,共3页
研究在眼镜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联合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BL)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进行临床实践的眼视光医学专业学生(2019级)为研究对象,共32人,随机分为... 研究在眼镜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联合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BL)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进行临床实践的眼视光医学专业学生(2019级)为研究对象,共32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B组)。A组学生16人为试验组,采用PBL联合TBL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B组学生16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临床实践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实践和理论进行考核,发放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表,对比分析两组学生成绩情况和教学满意度。结果:A组学生考核成绩高于B组;A组满意度高于B组(p<0.05)。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镜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PBL联合TBL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对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BL) 眼镜学
下载PDF
HMGB1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刘思远 曹凡 +5 位作者 丁晶晶 王传喜 丁碧青 梁坤 蒋正轩 鲍宁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揭示HMGB1在青光眼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20)、模型组(n=20,结膜囊下硅胶植入)、模型...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揭示HMGB1在青光眼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20)、模型组(n=20,结膜囊下硅胶植入)、模型给药组(n=20,硅胶植入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分别于术后4、8 wk取球结膜组织,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及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HMGB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分布及变化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膜组织中HMGB1、TGF-β1、Smad3、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4、8 wk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结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而4、8 wk模型给药组结膜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相对于同时期模型组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4、8 wk模型组结膜组织中可见HMGB1、TGF-β1、Smad3、α-SMA蛋白表达,呈棕褐色染色,8 wk模型组染色更深,而4、8 wk模型给药组较同时期模型组阳性染色程度下降。4、8 wk模型组结膜组织中HE染色成纤维细胞数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MGB1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602、0.703,均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8 wk模型组结膜组织中HMGB1、TGF-β1、Smad3、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4、8 wk模型给药组结膜组织中HMGB1、TGF-β1、Smad3、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同时期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和模型给药组中HMGB1与TGF-β1、Smad3的mRNA表达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随时间延长HMGB1表达升高,HMGB1在青光眼术后具有致瘢痕形成的作用,并可能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参与瘢痕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 瘢痕化 5-氟尿嘧啶 TGF-Β/SMAD信号通路
下载PDF
工作坊模式在患者滴眼药水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吴顺兰 付正颖 +3 位作者 周好 杨翠 郜业闫 蒋正轩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工作坊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眼科患者滴眼药水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合肥市某三甲医院眼科住院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163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滴眼药水应用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滴眼药水应用健康教育基础... 目的:探讨工作坊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眼科患者滴眼药水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合肥市某三甲医院眼科住院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163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滴眼药水应用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滴眼药水应用健康教育基础上,增加工作坊健康教育模式。出院当天评估两组患者滴眼药水相关知识考核成绩、满意度得分和滴眼药水管理能力得分。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基线调查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出院时两组患者考核成绩、满意度得分和滴眼药水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工作坊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眼科患者滴眼药水应用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工作坊 滴眼药水 自我管理能力
下载PDF
塞来昔布下调JAML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VEGF的表达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梅 曹凡 +3 位作者 桂衍超 陈可洋 陶黎明 蒋正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93-1299,共7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DR组、塞来昔布干预DR(DR+C)组。腹腔注射1%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DR+C组给予塞...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DR组、塞来昔布干预DR(DR+C)组。腹腔注射1%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DR+C组给予塞来昔布(50 mg/kg)灌胃(1次/d)。2个月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胰岛素(Insulin);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特征;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连接黏附分子样蛋白(JAML)、VEGF及其信号通路各蛋白的表达;检测视网膜白介素(IL)-10、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蛋白分布。HUVEC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组(NG)组、高糖(HG)组和高糖加药塞来昔布(HG+C)组,检测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DR组相比,DR+C组大鼠视网膜变薄;与NC组比较,DR+C组大鼠视网膜增厚。DR+C组视网膜JAML、磷脂酰肌醇激酶3(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激酶-3(P-PI3K)、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VEGF等蛋白低于DR组,高于NC组。DR+C组与DR组比较视网膜IL-10、VCAM-1表达下降。DR+C组和DR组TC含量高于NC组(P<0.01);DR+C组和DR组Insulin含量低于NC组(P<0.001)。与HG组相比,HUVEC细胞中HG+C组JAML、P-PI3K、HIF1-α、VEGF等表达下降(P<0.05),但高于NG组(P<0.05);三组细胞PI3K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塞来昔布能降低DR大鼠视网膜VEGF和炎症因子IL-10、VCAM-1的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JAML介导的PI3K/HIF1-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JAML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磷脂酰肌醇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桂衍超 段梅 +4 位作者 管一鸣 桂思语 倪沁雨 陶黎明 蒋正轩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比较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BRVO-ME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10月我院收治的BRVO-ME患者87例(87只眼),分为A组和B组,... 目的比较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BRVO-ME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10月我院收治的BRVO-ME患者87例(87只眼),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单纯雷珠单抗治疗。定义终末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基线提高≥2行为视力有效提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视力有效提高的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平均药物注射次数、眼压,记录并发症。结果87例患者中,终末随访时视力有效提高的有65例,SD-OCT图像中完整的外界膜(ELM)(OR=19.246,95%CI=1.846~200.618,P=0.013),椭圆体带(EZ)(OR=17.919,95%CI=1.284~250.138,P=0.032),病程(OR=0.327,95%CI=0.112~0.961,P=0.042)及基线视力(OR=0.128,95%CI=0.024~0.689,P=0.017)是影响BRVO-ME视力有效提高的因素。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BCVA、CM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药物注射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在随访内的各个时间点两组平均眼压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雷珠单抗治疗BRVO-ME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联合激光光凝术不能带来更好的视功能和解剖结构的改善,但可减少雷珠单抗注射次数。ELM、EZ、病程、基线视力是影响BRVO-ME视力有效提高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激光光凝术 疗效
下载PDF
全域扫频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用中的对比分析
7
作者 丁煜 蒋正轩 陶黎明 《安徽医学》 2023年第9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比较全域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70眼),每位患者均使... 目的比较全域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70眼),每位患者均使用超广角彩色眼底照相(UWF CFP)检查。采用全域扫频OCTA和FFA分别检查受试者视网膜,并分析两者对视网膜微血管瘤(MA)、视网膜新生血管(RNV)、视网膜无灌注区(NPAs)、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检出率差异。结果全域扫频OCTA中MA、RNV、NPAs、IRMA、DME的检出率与FF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域扫频OCTA与FFA对DR的筛查、诊断、分类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结论全域扫频OCTA在DR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作为DR无创性筛查、诊断、随访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视网膜微血管瘤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无灌注区 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下载PDF
OCT参数作为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的预测指标 被引量:2
8
作者 蒋正轩 桂衍超 +2 位作者 管一鸣 倪沁雨 陶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39-1344,共6页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参数与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CRVO-ME)的关系,并比较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CRVO-ME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01/12我院眼科诊治的CRVO-ME患者43例43眼,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参数与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CRVO-ME)的关系,并比较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CRVO-ME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01/12我院眼科诊治的CRVO-ME患者43例43眼,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单纯雷珠单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mo时进行OCT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观察外层视网膜结构,建立“SAVE”评分,分析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压、平均药物注射次数。结果:治疗后12mo, OCT基线外界膜(ELM)完整组、基线椭圆体带(EZ)完整组治疗前后BCVA改善均显著大于断裂组(0.47±0.16 vs 0.21±0.15,P=0.013;0.44±0.20 vs 0.25±0.17,P=0.008)。基线RPE断裂组与RPE完整组之间BCVA变化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S”和“A”评分为1分的数量在治疗后12mo均显著下降,治疗前“V”和“E”评分为“0”的患者BCVA改善显著高于得分为“1”的患者(均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BCVA、CM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BCVA、CMT及药物注射次数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ELM、EZ的基线状态、有无玻璃体-视网膜异常(V)及局灶性渗漏(E)可提示CRVO-ME结果。雷珠单抗治疗CRVO-ME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安全性,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未见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疗效
下载PDF
Wetlab联合PBL在对眼科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蒋正轩 汤玮玮 +1 位作者 梁坤 陶黎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9期214-215,共2页
目的:探讨操作教学实验室教学法(Wetlab)联合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BL)在对眼科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2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 目的:探讨操作教学实验室教学法(Wetlab)联合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BL)在对眼科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2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2名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有30名医师,研究组有32名医师。为对照组医师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白内障手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研究组医师采用Wetlab联合PBL进行白内障手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然后,比较两组医师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的成绩、理论知识考核的成绩、总成绩及其对教学内容满意度的评分、对教学形式满意度的评分和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的评分。结果:培训结束后,与对照组医师相比,研究组医师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的成绩、理论知识考核的成绩、总成绩及其对教学形式满意度的评分均更高,P <0.05。两组医师对教学内容满意度的评分和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的评分相比,P>0.05。结论:Wetlab联合PBL在对眼科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应用此法进行培训可明显提高医师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教学实验室教学法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 眼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翼状胬肉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的表达以及新生血管生成情况 被引量:12
10
作者 彭畅 蒋正轩 +1 位作者 梁坤 陶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翼状胬肉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促进血管生成因子以及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促进血管形成和抑制血管生成的情况。方法手术获得正常的结膜组织35例(对照组)及翼状胬肉组织40例(实验组),用免疫组化及W... 目的通过研究翼状胬肉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促进血管生成因子以及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促进血管形成和抑制血管生成的情况。方法手术获得正常的结膜组织35例(对照组)及翼状胬肉组织40例(实验组),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两组样本中新生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表达情况。其中,CD31是标记组织MVD的指标。结果①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在翼状胬肉组织中MVD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VEGF在正常球结膜组织中仅有少量阳性表达,在翼状胬肉组织中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着色显著加深;翼状胬肉组织中上皮细胞基底细胞层中的Endostatin抗原阳性表达则明显少于正常球结膜组织。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人正常球结膜与翼状胬肉中VEGF及Endostatin蛋白表达存在差异。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蛋白/β-actin(1.46±0.59)显著高于正常球结膜组/β-actin(0.46±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翼状胬肉组织中Endostatin蛋白/β-actin(0.58±0.11)显著低于正常球结膜组/β-actin(1.5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中发现其MVD及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而血管抑制因子的表达含量降低,这一血管平衡的打破可能是翼状胬肉的发病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血管平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下载PDF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在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陶玉林 蒋正轩 陶黎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55-960,共6页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具有非接触性、可重复性好、获取眼部图像快等优点,随着OCT图像分辨率和扫描速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从时域OCT(TD-OCT)到频域OCT(SD-OCT)的发展,使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中,OC...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具有非接触性、可重复性好、获取眼部图像快等优点,随着OCT图像分辨率和扫描速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从时域OCT(TD-OCT)到频域OCT(SD-OCT)的发展,使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中,OCT从对视野出现损害的中晚期青光眼的诊断已经发展到可以对视野损害前的青光眼进行诊断,尤其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病程进展的随访检查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结构参数以及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进行测量,SD-OCT对青光眼的检测和诊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对SD-OCT检测以上参数在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性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盘 神经节细胞层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康玉 蒋正轩 +3 位作者 刘超 夏洋 鲍颖超 陶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2-917,共6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确其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硅胶组和新材料组,分别于球结膜下植入硅胶和聚一氯对二苯(Parylene C)涂层包裹的聚甲基丙烯...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确其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硅胶组和新材料组,分别于球结膜下植入硅胶和聚一氯对二苯(Parylene C)涂层包裹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于术后1、4、8周取球结膜至巩膜全层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组织中炎细胞浸润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情况,于高倍镜下计数成纤维细胞;免疫组化检测IL-1β蛋白的表达及组织中的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IL-1β蛋白与成纤维细胞的相关系数。结果 HE染色显示:硅胶组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数量明显高于新材料组;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术后1、4及8周硅胶组的IL-1β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新材料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IL-1β主要位于近巩膜面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周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8周组织中IL-1β的表达水平与成纤维细胞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IL-1β可能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的瘢痕化形成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青光眼引流阀 白细胞介素-1Β 硅胶 PMMA PARYLENE C
下载PDF
肾素原受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玮 梁坤 +2 位作者 蒋正轩 彭畅 陶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1-765,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肾素原受体(PRR)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表达水平及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阐明PRR与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在4周、8周...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肾素原受体(PRR)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表达水平及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阐明PRR与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在4周、8周和12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4及8-羟脱氧鸟苷分子的表达,检测糖尿病及对照组视网膜AT2R、PRR mRNA的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病程SD大鼠视网膜AT2R和PRR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病程的延长表达量随之增多。病程越长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凋亡细胞数量越多,各阶段病程CD14染色未见明显新生血管。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PRR和AT2R表达水平与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各病程大鼠视网膜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PRR和AT2R的表达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可能通过增加ERK的磷酸化水平发挥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ERK信号通路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超 陶黎明 +3 位作者 梁坤 蒋正轩 张康玉 刘贺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受体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激活是否能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以及HGF在慢性青光眼大鼠模型中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慢性高眼压组、慢性高眼压HGF注射...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受体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激活是否能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以及HGF在慢性青光眼大鼠模型中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慢性高眼压组、慢性高眼压HGF注射组;灼烧3条巩膜上静脉制备慢性青光眼模型;烧灼巩膜上静脉术后立即在玻璃腔内注射4μl HGF(1μg/μl);iCare眼压计检查大鼠的眼内压变化;ELISA法测定前房内HGF水平;免疫染色检查c-met在视网膜细胞中的分布;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 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和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早期眼压显著升高,并维持2周;与正常组相比,慢性高眼压大鼠组前房HGF明显升高;与慢性高眼压组相比,慢性高眼压注射HGF组TUNEL标记的RGC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网膜中,c-met主要在神经节细胞(RGC)层的细胞中表达;在视网膜样本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高眼压组p-Akt、Bcl-2和Bcl-xl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慢性高眼压组相比,慢性高眼压HGF注射组p-Akt、Bcl-2和Bcl-xl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HGF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以及增加其下游的相关抗凋亡蛋白表达而发挥对慢性高眼压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AKT 凋亡
下载PDF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应用纳吸绵治疗慢性泪囊炎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育新 蒋正轩 +1 位作者 刘东伟 陶黎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联合应用纳吸绵(Nasopore)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慢性泪囊炎90例(96只眼)随机分成两组:纳吸绵组和支架组各48只眼。两组均行En-DCR,纳吸绵组应用纳吸绵置入吻合...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联合应用纳吸绵(Nasopore)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慢性泪囊炎90例(96只眼)随机分成两组:纳吸绵组和支架组各48只眼。两组均行En-DCR,纳吸绵组应用纳吸绵置入吻合口,支架组应用泪囊鼻腔引流支架(NLDS)支撑吻合口。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吻合口愈合情况及肉芽、瘢痕组织形成情况。结果最终完成随访者84例(90只眼),纳吸绵组41例(45只眼)和支架组43例(45只眼)。随访至术后6个月,纳吸绵组手术成功率97.8%(44/45)高于支架组88.9%(40/45),吻合口肉芽组织形成率6.7%(3/45)低于对照组24.4%(11/45),瘢痕组织形成率8.9%(4/45)低于28.9%(13/45)。结论 En-DCR联合纳吸绵应用能够减少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亦减少鼻内镜下随访换药次数,简便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鼻腔吻合术 鼻内窥镜 慢性泪囊炎 纳吸绵 泪囊鼻腔引流支架
下载PDF
鼻内镜下去除鼻黏膜瓣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梁坤 蒋正轩 +1 位作者 许育新 陶黎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比较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中去除和保留鼻黏膜瓣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9例(52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保留鼻黏膜组(A组)和去除鼻黏膜组(B组),A组24例(26只眼),... 目的比较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中去除和保留鼻黏膜瓣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9例(52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保留鼻黏膜组(A组)和去除鼻黏膜组(B组),A组24例(26只眼),B组25例(26只眼)。A组采用传统保留鼻黏膜的EN-DCR手术方法,B组采用EN-DCR术中去除吻合口处鼻黏膜的手术方法。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手术成功率、吻合口瘢痕组织形成以及吻合口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6个月时,A组患者行EN-DCR术后成功率为96.15%(25/26),B组患者行EN-DCR术后成功率为92.31%(2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吻合口肉芽组织形成率15.38%(3/26),B组患者吻合口肉芽组织形成率42.31%(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吻合口瘢痕组织形成率19.23%(4/26),B组患者吻合口瘢痕组织形成率46.15%(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创伤小、恢复快且成功率高;术中保留鼻黏膜可以减少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人黄斑水肿与玻璃体积血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东伟 蒋正轩 +2 位作者 丁碧青 鲍宁 陶黎明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529-1532,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病人的黄斑水肿(ME)情况以及与玻璃体积血(V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新发的BRVO病人177例(177眼),根据是否合并VH分为单纯组(单纯BRVO...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病人的黄斑水肿(ME)情况以及与玻璃体积血(V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新发的BRVO病人177例(177眼),根据是否合并VH分为单纯组(单纯BRVO)87眼和VH组(BRVO合并VH)90眼,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检查(其中屈光间质严重混浊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再行OCT检查),收集病人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H组BCVA优于单纯组[(0.57±0.53)比(0.83±0.50),P=0.001],且CMT明显低于单纯组[(233.38±37.97)μm比(586.06±112.27)μm,P<0.001],VH组眼压略高于单纯组[(15.63±2.33)mmHg比(14.28±1.63)mmHg,P<0.001],但两组病人眼压均在正常范围,BRVO病人CMT与VH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BRVO合并VH病人的ME明显减轻(B=−352.15,P<0.001)。结论BRVO合并VH病人的ME情况明显优于单纯BRVO,VH可能与BRVO病人ME的减轻呈统计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玻璃体积血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HRT-3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陶玉林 刘担 +5 位作者 施其琴 崔冰洁 邵校 张青 蒋正轩 陶黎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3)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可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病程进展的关系,评价HRT-3在早期青光眼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HRT-3对正常组20例(40只眼)及眼压增高的可疑POAG患者13例(24只... 目的探讨第三代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3)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可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病程进展的关系,评价HRT-3在早期青光眼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HRT-3对正常组20例(40只眼)及眼压增高的可疑POAG患者13例(24只眼)进行RNFL厚度扫描,并于6个月后对同一位置的RNFL厚度进行追踪扫描,统计并分析比较两次测得的结果。结果可疑POAG组在高眼压的状态下随访6个月后视盘周围RNFL厚度在上方(S)、下方(I)、颞上方(TS)、鼻上方(NS)、颞下方(TI)、鼻下方(NI)以及平均厚度(G)比初次就诊时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可疑POAG患者病情的发展,RNFL厚度逐渐减小,HRT-3能够准确反映视盘周围RNFL厚度改变,较好的评价早期POAG病情进展情况,并能为临床早期诊断青光眼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扫描仪 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平均缺损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早期诊断
下载PDF
翼状胬肉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康玉 蒋正轩 陶黎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常用手术方法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38例(138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67只眼)、B(71只眼)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瓣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比... 目的探讨两种常用手术方法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38例(138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67只眼)、B(71只眼)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瓣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观症状、结膜瓣充血水肿消退及角膜修复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复发率。结果术后24 h两组主观症状有统计学差异,术后48 h、1周两组间主观症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膜瓣充血水肿消退的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角膜创面修复时间:A组(3.7±1.0)d,B组(2.8±0.8)d,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 d两组SIt均有增加,A组(15.59±1.54)d,B组(15.97±1.24)d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BUT术前与术后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复发率,两组间(A组14.9%,B组2.8%)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快,术后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球结膜瓣移植
下载PDF
iTRAQ法分析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浆中蛋白组学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倩 张立宇 +2 位作者 蒋正轩 沈兵 许育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0-644,共5页
通过分析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血浆中蛋白组学的变化,找出血浆差异蛋白(DEPs),发现该病可能存在的血浆蛋白标志物。采集实验对象血浆,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标记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后... 通过分析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血浆中蛋白组学的变化,找出血浆差异蛋白(DEPs),发现该病可能存在的血浆蛋白标志物。采集实验对象血浆,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标记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后对DEPs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KEGG分析),根据DEPs的主要作用途径找出关键蛋白。质谱分析共筛选出14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DEPs(P<0.05),其中49个上调,94个下调。GO分析明确DEPs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3个部分的分布情况。KEGG分析显示DEPs主要与代谢通路和补体凝集联级反应有关,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以下3类:①调节青光眼视神经节细胞相关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激动剂(HGFA);②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3)、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2);③免疫反应相关蛋白:补体4(C4)、补体4结合蛋白(C4BP)。这些DEPs可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血浆标志物,为明确CPACG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ACG iTRAQ法 LC-MS/MS 蛋白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