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人群EHF疫苗应答与HLA-I类分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蔡静 孙万邦 +2 位作者 罗军敏 蒋汉文 宋明英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EHF疫苗接种者特异性抗体应答与HLA-I类分子遗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对60名贵州省世居三代以上健康志愿者进行EHF双价灭活疫苗标准全程接种,共3次(第0、7、28天),末次接种后2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抗EHF抗体水平,效... 目的探讨EHF疫苗接种者特异性抗体应答与HLA-I类分子遗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对60名贵州省世居三代以上健康志愿者进行EHF双价灭活疫苗标准全程接种,共3次(第0、7、28天),末次接种后2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抗EHF抗体水平,效价≥1:640为高应答者;效价≤1:80为低应答者。同时对受试者进行HLA-I类抗原多态性检测。结果高应答者15人(25.0%),低应答者9人(15.0%);低应答者与HLA-B46有显著相关性,RR=8.125,X2=4.83,P<0.050结论在贵州人群中,EHF疫苗接种后HLA-B46表型阳性个体的抗体应答水平明显低于其它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F疫苗 抗体 HLA分子
下载PDF
乳腺曼氏裂头蚴病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蒋汉文 李振连 +4 位作者 严珊珊 钟晓静 韩冷 赖肖芬 苏曙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入院主诉均为发现乳腺肿物。4例曼氏裂头蚴病中,2例大体取材发... 目的探讨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入院主诉均为发现乳腺肿物。4例曼氏裂头蚴病中,2例大体取材发现裂头蚴,虫体分别长46、52 cm,另2例仅在镜下发现裂头蚴。镜下示虫体局部角质膜表面见微毛被覆,体内存在特征性石灰小体及沿虫体长轴走行的平滑肌肌束。周围乳腺组织呈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肉芽肿性炎改变,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2例见特征性的纤维性囊包结构。结论乳腺曼氏裂头蚴病临床罕见、易忽视,诊断主要依赖于大体取材所见及镜下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寄生虫病 曼氏裂头蚴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阴道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蒋汉文 苏曙光 +2 位作者 陈锐忠 黄小宇 黄嘉仪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287-2290,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VNMM)液基细胞学病理,阐述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并总结其形态特征,为无创性术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于2021年11月收集的1例被诊断为VNMM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阴道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VNMM)液基细胞学病理,阐述黏膜型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并总结其形态特征,为无创性术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于2021年11月收集的1例被诊断为VNMM的临床资料、液基细胞学涂片、免疫细胞化学及组织学对照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VNMM病人,女性,52岁,阴道镜下见蓝色结节状肿物。液基细胞学见大量单个散在的肿瘤细胞,成团的肿瘤细胞团排列松散。特征性的细胞形态包括横纹肌样瘤细胞、双核及多核肿瘤细胞、八字状核细胞、核内包涵体及大而明显的核仁。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内散在黑色素颗粒。结论阴道恶性黑色素瘤可以结合蓝色的外观、液基细胞学形态特征及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无创性术前诊断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阴道 液基细胞学
下载PDF
EHF疫苗接种者IL-12、sICAM-1、CD28分子及B7-2基因检测
4
作者 蒋汉文 孙万邦 +4 位作者 蔡静 罗军敏 姚新生 张亿雄 宋明英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EHF疫苗接种机体后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 EHF双价灭活疫苗接种健康志愿者,采集接种前后静脉血分离血清和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免疫前后血清中IL 12、sICAM 1表达水平;IFA测定免疫前后淋巴细胞上CD2 8的表达;PCR SSP检... 目的 探讨EHF疫苗接种机体后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 EHF双价灭活疫苗接种健康志愿者,采集接种前后静脉血分离血清和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免疫前后血清中IL 12、sICAM 1表达水平;IFA测定免疫前后淋巴细胞上CD2 8的表达;PCR SSP检测免疫前淋巴细胞的B7 2基因。结果 免疫后血清IL 12、sICAM 1表达水平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免疫前后淋巴细胞上CD2 8表达,χ2 检验示有显著性差异;PCR SSP方法检测免疫前淋巴细胞B7 2基因阳性5人,其中汉族3人,侗族1人和布依族1人。结论 EHF灭活疫苗接种健康志愿者后,显示机体产生了Th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F疫苗 IL-12 SICAM-1 CD28 B7-2基因
下载PDF
浅谈高中数学中的“平移”
5
作者 蒋汉文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02年第10期6-7,共2页
平移是高中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变换.在介绍函数时,我们讨论了函数图象的平移;在解析几何中,介绍了坐标轴的平移;而在高一新教材中,用向量的方法又讨论了图形的平移.这三种平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昵?我们有必要认识和理解这三种平... 平移是高中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变换.在介绍函数时,我们讨论了函数图象的平移;在解析几何中,介绍了坐标轴的平移;而在高一新教材中,用向量的方法又讨论了图形的平移.这三种平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昵?我们有必要认识和理解这三种平移的实质及意义,熟练掌握它们在解题中的作用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平移 解析几何 解题 坐标轴 函数图象 向量 变换 图形 高一
下载PDF
苦参碱对结肠癌细胞SW620增殖侵袭及TGF-β1/Smad4蛋白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万里燕 王浩 +6 位作者 蒋汉文 陈晓华 陈水莲 陈智珊 于倩 田英 佟强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结肠癌细胞株SW620增殖、侵袭能力及对TGF-β1、Smad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及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来研究苦参碱对SW620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细胞运动实验来研究苦参碱对SW620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结肠癌细胞株SW620增殖、侵袭能力及对TGF-β1、Smad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及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来研究苦参碱对SW620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细胞运动实验来研究苦参碱对SW620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采用细胞蜡块免疫组化定量分析苦参碱对SW620细胞TGF-β1、Smad4、Ki-67及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苦参碱处理后结肠癌细胞株SW620的增殖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结肠癌SW620细胞中TGF-β1及Smad4蛋白表达均缺失,苦参碱对二者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实验表明苦参碱能抑制结直肠癌SW620细胞的增殖侵袭,但与TGF-β1/Smad4信号通路机制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SW620 结肠癌 增殖 侵袭 TGF-Β1 SMAD4
下载PDF
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在5G天线罩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高爱君 刘文翰 +1 位作者 蒋亚锋 蒋汉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0-193,共4页
分析了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的透波特性,针对5G频段和5G天线罩应用特点,对5G天线罩材料主要应用形式和材料选择进行了探讨。在中低频段(2G~6GHz),小型和微型天线罩可选用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等低成本、低介电常数的热塑性树脂单层薄壁结构... 分析了树脂基透波复合材料的透波特性,针对5G频段和5G天线罩应用特点,对5G天线罩材料主要应用形式和材料选择进行了探讨。在中低频段(2G~6GHz),小型和微型天线罩可选用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等低成本、低介电常数的热塑性树脂单层薄壁结构,采用拉挤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成型工艺;对于大型天线罩,3D中空复合材料是能满足力学和透波性能且经济可行的方案。未来5G高频段(24GHz以上)用天线罩,将优选透波性能良好的增强纤维和树脂,优化厚度、密度等结构参数,采用在线一体化成型工艺制备3D中空复合材料,有望达到低成本、轻量化、高强度和高透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波 复合材料 5G 天线罩 3D中空复材
原文传递
酶联免疫法检测PAF受体RNA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
8
作者 姚新生 孙万邦 +1 位作者 蒋汉文 邹桂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 :建立PCR ELISA法检测PAF受体RNA。方法 :提取 2 0例银屑病病人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血液单个核细胞标本中的总RNA ,用双标记的PAF R(Biotion与Digoxin标记 )及 β actin(Biotin与Fluorescein标记 )引物进行PT PCR ,用ELISA检测PCR产... 目的 :建立PCR ELISA法检测PAF受体RNA。方法 :提取 2 0例银屑病病人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血液单个核细胞标本中的总RNA ,用双标记的PAF R(Biotion与Digoxin标记 )及 β actin(Biotin与Fluorescein标记 )引物进行PT PCR ,用ELISA检测PCR产物 ,用传统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照。结果 :ELISA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 β actin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ELISA法检测PAF R ,2 0例病人标本均为阳性 ,2 0例对照组 16例阳性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PAF R ,2 0例病人标本 18例阳性 ,2 0例对照组 16例阳性。结论 :PCR ELISA引物双标记法检测PAF R操作简单 ,有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检测 PAF受体 RNA 聚合酶链反应 银屑病
下载PDF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蒋汉文 张小鹰 +5 位作者 兰卉 陈忠生 王浩 佟强 梁春燕 郭明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7期541-545,551,共6页
目的探讨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FISH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通过光镜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发病年... 目的探讨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FISH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通过光镜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2~58岁(平均年龄31岁,中位年龄34岁)。肿瘤最大径3~10 cm。镜下:肿瘤细胞被纤维间质间隔成腺泡状或形成实性巢片状细胞团结构,并可见血管走行于纤维间隔中。因肿瘤细胞缺乏粘附力,常悬浮于腺泡腔内,形成特征性的腺泡状结构。肿瘤细胞体积小而数量丰富,呈小圆形细胞样。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yoD1、Myogenin及Desmin均强(+),8例CD56(+)。检测3例FOXO1A基因发生分离。结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发病率较低,发病年龄比较年轻,Myogenin及MyoD1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较为容易与其他类型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作出鉴别,但与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存在相同的表达,可根据形态学及FISH检测FOXO1A基因相关易位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 横纹肌肉瘤 小圆细胞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化 FOXO1A
原文传递
BerEp4联合弹性纤维双重染色在肺腺癌累及胸膜组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汉文 赖肖芬 +3 位作者 陈水莲 万里燕 张小鹰 郭明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比较利用HE染色、弹性纤维染色及BerEp4联合弹性纤维双重染色分析肺腺癌与脏层胸膜组织的各种关系的效果,并讨论BerEp4双染方案的优缺点。方法收集50例肺腺癌组织蜡块和相应的TT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TTF-1阳性45例),通过HE染色... 目的比较利用HE染色、弹性纤维染色及BerEp4联合弹性纤维双重染色分析肺腺癌与脏层胸膜组织的各种关系的效果,并讨论BerEp4双染方案的优缺点。方法收集50例肺腺癌组织蜡块和相应的TT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TTF-1阳性45例),通过HE染色、弹性纤维及BerEp4联合弹性纤维双重染色进行阅片效果对比,观察肺腺癌与脏层胸膜组织的关系。结果50例肺腺癌标本中,BerEp4阳性47例(阳性率94%)与BerEp4联合弹性纤维双重染色阳性表达一致,高于TTF-1的45例(阳性率90%)。5例TTF-1阴性表达的肺腺癌中,BerEp4阳性表达4例。结论BerEp4是一种广谱的腺癌标记物,联合弹性纤维双重染色能应用于TTF-1阴性的肺腺癌中,并且不容易受胸膜反应性增生的间皮细胞干扰,是肺腺癌双重染色方案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BerEp4 弹性纤维 胸膜侵犯
下载PDF
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汉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第3期164-164,共1页
影响建筑工程的因素有很多,建筑结构的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维护阶段都十分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筑结构的设计阶段,而对于建筑结构设计阶段而言,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关键环节。因此,建筑结构设计必须事先进行初步设计,在满足建筑物的使... 影响建筑工程的因素有很多,建筑结构的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维护阶段都十分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筑结构的设计阶段,而对于建筑结构设计阶段而言,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关键环节。因此,建筑结构设计必须事先进行初步设计,在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同时,采用更合理的建筑结构类型,选择更合适的基础形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更好地实现经济和技术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工程造价 控制
下载PDF
炎性泄殖腔源性息肉临床病理学分析
12
作者 蒋汉文 苏曙光 +4 位作者 万里燕 郭明星 赖肖芬 李艳 郭雄波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952-955,共4页
目的 探讨炎性泄殖腔源性息肉(ICP)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病理科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于2014-01—2021-12收集的7例诊断为ICP的临床资料、病理石... 目的 探讨炎性泄殖腔源性息肉(ICP)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病理科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于2014-01—2021-12收集的7例诊断为ICP的临床资料、病理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切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ICP患者,男性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肛管肿物,可伴反复出血。镜下见由直肠黏膜的柱状上皮、肛管移行带(ATZ)上皮与肛管鳞状上皮被覆,常伴柱状上皮糜烂、脱落。直肠黏膜腺体形态多样,呈拉长、扭曲、分支或轻度锯齿状,黏膜表面可见形态复杂的绒毛状结构。位于黏膜固有层及黏膜肌层的平滑肌及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层厚增加,平滑肌排列紊乱,可使腺体隐窝内陷于黏膜肌层中形成异位腺体。免疫组化Desmin显示黏膜层隐窝间的平滑肌组织呈不连续且无多级分支结构,并指向黏膜表面。结论 IC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肛管病变,属于黏膜脱垂相关性炎症性息肉中一个亚型,确诊主要依赖发病部位及病理学形态。需要与各种发生于肛管上皮移行区的病变相鉴别,尤其是肛管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炎性泄殖腔源性息肉 黏膜脱垂相关性炎症性息肉
原文传递
肿瘤-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综合征病理及致病机制分析
13
作者 蒋汉文 万欢 +3 位作者 付丽娜 陈飞龙 陈锐忠 钟晓静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6期531-536,共6页
目的 探讨肿瘤-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并阐述其致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理科及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病理科关于伴发肿瘤的... 目的 探讨肿瘤-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并阐述其致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理科及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病理科关于伴发肿瘤的脾SANT病例,收集其临床资料、病理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切片。搜索并复习万方数据库和PubMed医学数据库中20篇相关文献共22例个案报道。结果 8例SANT病例中,4例为肿瘤-脾SANT综合征,患者均在进行肿瘤切除术前检查时偶然发现。病理特征包括:SANT外观呈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容易与周围正常的脾组织分离。其内部存在大量成熟的硬化性胶原纤维,形成分割性纤维间隔。镜下见残余红髓组织被硬化性纤维胶原围绕成岛状,其内散在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含铁血黄素细胞。3种类型的血管在免疫组化CD8、CD31、CD34组合上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CD68显示残余红髓内巨噬细胞功能活跃。结论 当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在诊断SANT患者或伴有脾脏占位的恶性肿瘤患者时,均需要考虑肿瘤-脾SANT综合征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综合征 致病机制
下载PDF
甲状腺转录因子1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弹力纤维双重染色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汉文 陈水莲 +5 位作者 张小鹰 陈忠生 万里燕 于倩 梁春燕 郭明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弹力纤维双重染色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TTF1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的现有方法,改良及修正原有方案,开发出双重染色方法的流程。观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浸...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免疫组织化学联合弹力纤维双重染色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TTF1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的现有方法,改良及修正原有方案,开发出双重染色方法的流程。观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及邻近脏层胸膜的肺腺癌在双重染色及独立染色下的区别。结果与独立染色相对比,双重染色能直观反映肿瘤的形态和细节,特别在形态较复杂的肺浸润性腺癌和累及脏层胸膜的病例中效果更明显,有助于评价弹力纤维在肺腺癌中的表达。结论双重染色能清晰显示肺腺癌的组织形态,解决阅片带来的困难,直观地反映病变的微小细节,便于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层胸膜 甲状腺转录因子1 弹力纤维 双重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浸润性腺癌 肺腺癌 原位腺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