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疏气固两相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变动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栗晶 蒋贵丰 +3 位作者 王汉封 易超 柳朝晖 郑楚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407-3417,共11页
应用PIV两相同时测量方法,对壁面Reynolds数为430的水平槽道稀疏气固两相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变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选取质量载荷为10-4~10-3的110μm聚乙烯颗粒作为离散相。结果表明,低载荷颗粒仍能显著改变湍流拟序结构,进而影响宏观... 应用PIV两相同时测量方法,对壁面Reynolds数为430的水平槽道稀疏气固两相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变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选取质量载荷为10-4~10-3的110μm聚乙烯颗粒作为离散相。结果表明,低载荷颗粒仍能显著改变湍流拟序结构,进而影响宏观湍流属性。颗粒重力沉降形成的粗糙壁面增强了壁面附近湍流猝发行为,导致黏性底层中的气相法向脉动速度和雷诺剪切应力显著增大。颗粒与壁面的碰撞加强了低速流体上抛、削弱了高速流体下扫,同时增强了轨道交叉效应,从而抑制了湍流拟序结构发展,显著减小了黏性底层以上区域的法向脉动速度和雷诺剪切应力。此外,颗粒惯性还减小了黏性底层厚度、增大了流向速度梯度,导致气相流向脉动速度峰值增大,且其对应位置也更加靠近壁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变动 湍流拟序结构 湍流边界层 稀疏气固两相流 水平槽道
下载PDF
火力发电厂支吊架数字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蒋贵丰 李建鹏 严旭 《电力工程技术》 2018年第5期137-142,共6页
为了提高火力发电厂支吊架设计质量和效率,文中研究了管道支吊架设计过程的特点,提出一套管道支吊架数字化设计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自动识别支吊架根部生根条件的逻辑规则和算法,结合火电厂常用支吊架的型式和选型要求,以工厂设计管理... 为了提高火力发电厂支吊架设计质量和效率,文中研究了管道支吊架设计过程的特点,提出一套管道支吊架数字化设计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自动识别支吊架根部生根条件的逻辑规则和算法,结合火电厂常用支吊架的型式和选型要求,以工厂设计管理系统(plant design management system,PDMS)软件为平台,进行程序二次开发,成功实现了管道支吊架三维数字化设计,完善了数字化设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设计 火力发电厂 支吊架 PDMS
下载PDF
管道支吊架及埋件智能化设计方法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蒋贵丰 李建鹏 +1 位作者 刘军 严旭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7年第5期85-89,共5页
在数字化设计模式下,传统管道支吊架设计及埋件提资管理方法无法满足数字化设计流程的要求。以PDMS(工厂三维布置设计管理系统)软件为平台,通过二次开发,对数字化设计软件中的管道和结构模型进行识别,智能选择支吊架的根部型式,从而计... 在数字化设计模式下,传统管道支吊架设计及埋件提资管理方法无法满足数字化设计流程的要求。以PDMS(工厂三维布置设计管理系统)软件为平台,通过二次开发,对数字化设计软件中的管道和结构模型进行识别,智能选择支吊架的根部型式,从而计算出埋件提资的相关信息。利用数据库管理方法,对埋件提资数据文件以及提资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实现了火力发电厂工艺管道支吊架及埋件智能化设计,进一步完善了数字化设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件提资 数字化设计 管道支吊架
下载PDF
基于Revit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严旭 周进 蒋贵丰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9年第5期85-89,共5页
结构专业参与BIM设计,关键在于高效率且有质量地实现BIM平台软件与结构分析软件的数据交换并形成合格的工程图纸。基于房屋建筑业应用最广泛的BIM平台软件Revit,国内目前只有赢建科、探索者、长沙恩为、广厦结构开发了结构辅助设计软件... 结构专业参与BIM设计,关键在于高效率且有质量地实现BIM平台软件与结构分析软件的数据交换并形成合格的工程图纸。基于房屋建筑业应用最广泛的BIM平台软件Revit,国内目前只有赢建科、探索者、长沙恩为、广厦结构开发了结构辅助设计软件。对这4家公司的产品进行比较,并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其它相关软件公司的情况,以供结构工程师进行BIM设计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基于Revit的设计软件 应用与比较
下载PDF
气固两相圆湍撞击流的POD结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蒋贵丰 栗晶 +2 位作者 吴丹 柳朝晖 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1-1104,共4页
本文使用本征正交分解方法(POD)对雷诺数Re=14500,喷嘴间距L/d=5、12的气固两相撞击流进行了PIV实验研究,颗粒相采用平均直径100μm的玻璃珠,质量载荷Φ_m=2%。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间距下撞击流的1阶模态结构相似,为分布在撞击中心两侧径... 本文使用本征正交分解方法(POD)对雷诺数Re=14500,喷嘴间距L/d=5、12的气固两相撞击流进行了PIV实验研究,颗粒相采用平均直径100μm的玻璃珠,质量载荷Φ_m=2%。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间距下撞击流的1阶模态结构相似,为分布在撞击中心两侧径向上的反向涡对结构;其他阶(2~4)模态结构为径向射流上的由主导涡诱导形成的一组涡系结构;颗粒的加入增强了轴向射流区轴向湍流脉动结构,破坏了撞击流有规律的涡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序结构 撞击流 气固两相流 PIV POD
原文传递
气固两相对撞流颗粒运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栗晶 蒋贵丰 +1 位作者 柳朝晖 郑楚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10-2215,共6页
本文采用PIV两相同时测量方法,对低载荷气固两相双喷嘴对置撞击射流中的颗粒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轴向射流出口雷诺数为Re=14500,喷嘴内径为d=10 mm,喷嘴间距为L/d=12;颗粒相采用平均直径为dp=100μm的实心玻璃微珠,圆管加速段中... 本文采用PIV两相同时测量方法,对低载荷气固两相双喷嘴对置撞击射流中的颗粒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轴向射流出口雷诺数为Re=14500,喷嘴内径为d=10 mm,喷嘴间距为L/d=12;颗粒相采用平均直径为dp=100μm的实心玻璃微珠,圆管加速段中的颗粒质量载荷控制为1%~4%。研究结果表明,低载荷下撞击射流中的颗粒间碰撞可忽略,颗粒浓度在喷嘴附近达到峰值;惯性使得颗粒轴向速度在穿入到反向射流前缓慢衰减,之后迅速减小;颗粒在撞击区形成高湍动区域,进而强化了颗粒相的混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喷嘴对置撞击流 气固两相流 颗粒运动 PIV PTV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