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蒋高明:雾霾是不合理人为活动的结果
1
作者 蒋高明 《今日科苑》 2014年第6期102-103,共2页
雾霾大范围出现在中国,是几十年环境污染的总爆发。为什么雾霾"看好"中国?这其中的自然因素是,上世纪中期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和暖冬现象日益加剧;冬春季西北风弱小,甚至不刮风,出现了雾霾天气的自然条件。... 雾霾大范围出现在中国,是几十年环境污染的总爆发。为什么雾霾"看好"中国?这其中的自然因素是,上世纪中期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和暖冬现象日益加剧;冬春季西北风弱小,甚至不刮风,出现了雾霾天气的自然条件。这是"天灾"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活动 气候变化影响 自然因素 环境污染 暖冬现象 北方地区 冬春季
下载PDF
蒋高明:遇制土地荒漠化要尊重生态规律
2
作者 蒋高明 《科技潮》 2005年第7期28-28,共1页
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我们与沙漠化顽强搏斗了50多年,尽管局部地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残酷的现实是:沙漠化土地越来越多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约为1560平方公里/年,目前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年;全国荒漠化土地... 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我们与沙漠化顽强搏斗了50多年,尽管局部地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残酷的现实是:沙漠化土地越来越多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约为1560平方公里/年,目前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国家为治理土地沙漠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相应启动了许多生态治理工程。为什么收效却不大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生态规律 扩展速度 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构建与实现
3
作者 张静 丛洪莲 蒋高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工艺结构复杂多变,现有系统在进行设计开发时难以直观地展示出织物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实现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模拟,本文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移圈线圈几... 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工艺结构复杂多变,现有系统在进行设计开发时难以直观地展示出织物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实现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模拟,本文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移圈线圈几何结构模型,接着分析了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结构特征,并在传统弹簧-质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层弹簧-质点模型,然后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Velocity-Verlet数值积分法求解了多层弹簧-质点模型的最终位置,最终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结构模拟的算法流程。本文建立的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能够反映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结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 双面移圈 弹簧-质点模型 结构模拟 线圈几何结构模型
下载PDF
纺织科技发展前沿
4
作者 蒋高明 刘海桑 +3 位作者 夏风林 郑宝平 张爱军 陈超余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纺织行业不断迭代升级。前沿技术的跨界与融合,在理论、应用领域不断推动纺织科技取得重大进步与突破。通过介绍先进技术在纺织纤维材料、纺织智能制造、纺织绿色加工和先进纺织品领域的应用,综述了纺织行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纺织行业不断迭代升级。前沿技术的跨界与融合,在理论、应用领域不断推动纺织科技取得重大进步与突破。通过介绍先进技术在纺织纤维材料、纺织智能制造、纺织绿色加工和先进纺织品领域的应用,综述了纺织行业从纤维到制造,再到后道加工和应用的全流程研究进展,总结了纺织纤维先进制备技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在纺织制造领域的应用,和以环保为核心的纺织绿色加工技术、高科技纺织品在各大产业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一步革新以及对绿色纺织品的更高要求,以高效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的多元发展仍是纺织技术革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 纤维材料 智能制造 绿色加工 先进纺织
下载PDF
基于YOLOv5⁃DCN的织物疵点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胡越杰 蒋高明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4,共7页
探讨基于改进的YOLOv5织物疵点检测算法。为了增强网络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的卷积层中引入可变形卷积,并设计ResDCN模块用于取代原网络中的残差单元模块。针对织物疵点边缘轮廓不规则、目标区域占比小等特征,将原边... 探讨基于改进的YOLOv5织物疵点检测算法。为了增强网络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的卷积层中引入可变形卷积,并设计ResDCN模块用于取代原网络中的残差单元模块。针对织物疵点边缘轮廓不规则、目标区域占比小等特征,将原边框回归损失函数改进为Focal EIoU损失函数。该模型采用DyReLU激活函数,将动态卷积核与动态激活函数相结合,显著提高了织物疵点检测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与YOLOv5s模型相比,YOLOv5⁃DCN模型的精准率、召回率和mAP@0.5值分别提升了4.99个百分点、2.26个百分点和2.49个百分点。认为:基于YOLOv5⁃DCN的织物疵点检测算法可为复杂环境下织物疵点的高效识别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疵点检测 YOLOv5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可变形卷积 DyReLU激活函数
下载PDF
简单大提花织物的三维仿真
6
作者 尚静雨 蒋高明 李炳贤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实现机织大提花织物的快速设计,构建了组织图和意匠图模型,建立组织图与意匠图之间的信息转换和对应关系,并将织物结构数字化储存;在深入研究简单大提花织物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组织结构控制点的数量与位置,建立平纹织物和非平... 为实现机织大提花织物的快速设计,构建了组织图和意匠图模型,建立组织图与意匠图之间的信息转换和对应关系,并将织物结构数字化储存;在深入研究简单大提花织物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组织结构控制点的数量与位置,建立平纹织物和非平纹织物的基本模型;借助JavaScript和C#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基于模型实现简单机织大提花织物的结构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可以减少设计难度,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织物可视化设计与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织物 大提花 几何模型 三维仿真
下载PDF
树木年轮δ^(13)C值及其对我国北方大气CO_2浓度变化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7
7
作者 蒋高明 黄银晓 +4 位作者 万国江 陈业材 耿龙年 曾毅强 王宏卫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5-160,共6页
本文采样分析了承德市油松年轮中δ13C值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变化,用以揭示我国北方大气CO2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承德市油松年轮中的δ13C值自1810年以来平均下降了0.839‰,下降范围0.682‰~1.120‰... 本文采样分析了承德市油松年轮中δ13C值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变化,用以揭示我国北方大气CO2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承德市油松年轮中的δ13C值自1810年以来平均下降了0.839‰,下降范围0.682‰~1.120‰,指示了大气CO2浓度逐渐升高的特点。δ13C值与历史时期全球大气CO2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5609,P<0.01)。应用树木年轮δ13C值与大气CO2浓度之间的关系式,推测出我国北方大气CO2浓度从工业革命以前的约278.4μmolmol-1上升到目前的340μmolmol-1。从而为我国的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CO2浓度历史变迁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3C 油松 年轮 全球变化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直接影响——国外十余年来模拟实验研究之主要手段及基本结论 被引量:141
8
作者 蒋高明 韩兴国 林光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89-502,共14页
本文针对国外近十几年来在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直接影响方面所开展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动态、基本结论、存在问题等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大气CO2浓度在过去200年内已增加了80μmol·mol-1,生长在高CO2环... 本文针对国外近十几年来在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直接影响方面所开展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动态、基本结论、存在问题等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大气CO2浓度在过去200年内已增加了80μmol·mol-1,生长在高CO2环境下的植物,其生理生态、形态及化学成分等方面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在光合作用速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呼吸作用受抑制;气孔密度减少,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生物量及产量增加;一些关键蛋白质及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组织中的氮、硫等元素含量降低;根系及花的发育也随CO2浓度的升高而提前等。不同光合途径(C3、C4及CAM)及不同植被类型(自然植被、栽培植被)的植物随CO2浓度发生的上述指标的变化在长期反应与短期反应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另外,实验控制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甚至实验装置(如花盆)的大小对预测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反应 气孔反应 大气 二氧化碳 植物生态学
下载PDF
高温强光环境条件下3种沙地灌木的光合生理特点 被引量:66
9
作者 蒋高明 朱桂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5-531,共7页
比较研究了 3种沙地灌木羊柴 (H edysarum fruticosum var.mongolicum)、油蒿 (Artemisia ordosia)和沙柳(Salix pasmmophylla)在适宜光照和温度 (春季 )以及高温强光 (炎热的夏季 )的光合气体交换特点。前两种灌木为自然分布的种类 ,... 比较研究了 3种沙地灌木羊柴 (H edysarum fruticosum var.mongolicum)、油蒿 (Artemisia ordosia)和沙柳(Salix pasmmophylla)在适宜光照和温度 (春季 )以及高温强光 (炎热的夏季 )的光合气体交换特点。前两种灌木为自然分布的种类 ,后一种为人工插条栽植的种类。瞬时光合有效辐射 (PPFD)、叶面温度 (Tleaf)、净光合速率 (PN)、光系统 II最大量子产率 (Fv/ Fm)等参数每隔 2 h进行 1次测量。羊柴和油蒿分别比沙柳具有高的净光合速率 (PN)和气孔导度 (gs) ,在高叶温 (>46℃ )和强日辐射光 (PPFD>2 10 0 μm ol· m- 2· s- 1 )下这种差异更明显。在光合作用日进程中 ,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受气孔开度的影响。沙柳的光合作用在高温条件下受到严重的抑制 ,表现在光合产物的负积累 (以呼吸消耗为主 ) ,炎热夏季沙柳的光合净积累仅在早上进行。沙柳的最大量子产率在 16∶ 0 0左右最低 ,表明这一阶段光系统 II受到抑制 ,但这种作用至晚间消失。在炎热夏季 ,荒漠灌木的光合作用日动态曲线表现出典型的双峰型 ,而在春季则为单峰型 ,且夏季的第一个峰值比春季的峰值早 2 h左右。实验表明高温造成了沙柳光合作用的严重抑制 ,而天然种类羊柴和油蒿则在相同的环境下更抗高温与强光辐射。沙柳在春季适宜的环境下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灌木 高温强光 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光系统Ⅱ 最大量子产率 光合生理
下载PDF
城市与山地森林地区夏秋季大气CO_2浓度变化初探 被引量:13
10
作者 蒋高明 黄银晓 韩兴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城市与山地森林地区夏秋季大气CO2浓度变化初探蒋高明黄银晓韩兴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关键词CO2浓度;城市;森林;北京市.1引言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引起了全球科学家与政治家的关注,温室效应... 城市与山地森林地区夏秋季大气CO2浓度变化初探蒋高明黄银晓韩兴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关键词CO2浓度;城市;森林;北京市.1引言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引起了全球科学家与政治家的关注,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改变即全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城市 森林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北京山区辽东栎林土壤释放CO_2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7
11
作者 蒋高明 黄银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77-482,共6页
模拟北京山区辽东栎林群落,对该类型土壤释放CO2过程进行了连续3a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土壤呼吸强度平均为5.92±1.32μmolCO2m-2s-1,在不同月份中,以8月份最高,10月最低,依次为8月>... 模拟北京山区辽东栎林群落,对该类型土壤释放CO2过程进行了连续3a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土壤呼吸强度平均为5.92±1.32μmolCO2m-2s-1,在不同月份中,以8月份最高,10月最低,依次为8月>7月>6月>9月>10月(P<0.05);13:00为土壤日呼吸的最高峰。温度为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二者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r=0.5668,p<0.001,n=94)。据3a观测的土壤呼吸日平均值计算得出,模拟辽东栎林土壤释放CO2的通量估计范围为171.5~275.1kgCO2hm-2d-1,平均为223.3kgCO2hm-2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林 土壤呼吸 CO_2 模拟实验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中城市(镇)的功能及其与保护区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高明 刘美珍 +3 位作者 韩念勇 李文军 张倩 苗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84-1191,共8页
内蒙古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 ,是以保护欧亚大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为目的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锡林河流域的生态功能 ,在成立保护区时将锡林浩特城市以及白音锡勒城镇等规划在内。但是 ,锡林郭勒生物圈... 内蒙古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 ,是以保护欧亚大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为目的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锡林河流域的生态功能 ,在成立保护区时将锡林浩特城市以及白音锡勒城镇等规划在内。但是 ,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成立 1 5 a来 ,长期存在着保护与发展的尖锐矛盾 ,保护区基本上无核心区、草地类型的生态系统出现大规模的退化、城市 (镇 )与保护区的发展基本脱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处于非常原始的掠夺性利用状态。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应充分考虑到社区的发展问题 ,解决人的生存出路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即以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为例 ,探讨了城市 (镇 )的作用及其与保护区的相互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圈保护区 生态城镇 城市 锡林郭勒 自然力
下载PDF
海河流域不同植物砣含量、地域分异及其输入、输出量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高明 黄银晓 +2 位作者 林舜华 韩荣庄 高雷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44-249,共6页
海河流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某些地区土壤出现贫瘠化、盐渍化和沙漠化,土壤缺磷也很明显.为了寻找植物对磷的需求特点以及海河流域土壤磷分布规律,可以从植物指示的角度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植物磷含量... 海河流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某些地区土壤出现贫瘠化、盐渍化和沙漠化,土壤缺磷也很明显.为了寻找植物对磷的需求特点以及海河流域土壤磷分布规律,可以从植物指示的角度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植物磷含量特征及其差异,研究植物每年从土壤中输出和输入的磷总量,从而寻找农业生态系统磷循环规律并科学指导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海河流域 地域分异
下载PDF
旅游和城市化对避暑山庄土壤、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蒋高明 黄银晓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通过野外考察和采样分析,就旅游和城市化对避暑山庄土壤、植物的影响方式、程度以及采取的生态学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山庄土壤紧实度增加、孔隙度减少,碱度提高,硫含量是北京植物园土壤的2.1倍;植物遭受到人为引起的病虫... 本文通过野外考察和采样分析,就旅游和城市化对避暑山庄土壤、植物的影响方式、程度以及采取的生态学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山庄土壤紧实度增加、孔隙度减少,碱度提高,硫含量是北京植物园土壤的2.1倍;植物遭受到人为引起的病虫害、机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古松死亡严重(26.5棵/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北京植物园 北京市植物园 植物 旅游
下载PDF
多梳拉舍尔花边的计算机仿真 被引量:14
15
作者 蒋高明 冯勋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研究了多梳拉舍尔花边的结构特征,根据花边织物的结构特点提出了用样条曲线来模拟线圈结构,并确定了花梳作成圈、衬纬和压纱组织时线圈结构中控制点的数目和位置,建立了花边织物中线圈结构的理论模型。针对实际花边织物中由于纱线张力... 研究了多梳拉舍尔花边的结构特征,根据花边织物的结构特点提出了用样条曲线来模拟线圈结构,并确定了花梳作成圈、衬纬和压纱组织时线圈结构中控制点的数目和位置,建立了花边织物中线圈结构的理论模型。针对实际花边织物中由于纱线张力而引起的线圈结构变形,提出了以线圈根部为变形集中点的线圈偏移理论,并给出了偏移计算公式。运用上述线圈模型和偏移理论,采用VC++.net进行程序设计,实现了对多梳拉舍尔花边织物的直观、快速、准确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梳 拉舍尔花边 经编针织物 计算机辅助设计 线圈结构模型 仿真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若干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种间及生境间差异(英文) 被引量:103
16
作者 蒋高明 何维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0期1114-1124,共11页
报道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下66种不同科属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这几种生境包括流动沙丘、固定沙丘、滩地和湿地,所分布的植物与表现的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藜科、禾本科、豆科等具有C4光合碳... 报道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下66种不同科属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这几种生境包括流动沙丘、固定沙丘、滩地和湿地,所分布的植物与表现的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藜科、禾本科、豆科等具有C4光合碳同化途径或具固氮能力的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其净光合速率20~30μmolCO2·m-2·s-1;而松柏科的常绿植物具最低的光合速率,0~5μmolCO2·m-2·s-1。菊科、玄参科、禾本科等具C3途径和无固氮能力的植物蒸腾作用最高,为20~30mmolH2O·m-2·s-1;松柏科、杨柳科和菊科的个别植物蒸腾速率很低,为0~5mmolH2O·m-2·s-1。豆科、禾本科和藜科中具C4光合途径或固氮能力的一些植物(灌木或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然而,植物的这些生理生态指标随不同季节和生境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晚夏季所测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分别比初夏季高26%和40%,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12%。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生境沿着由湿到干的不同水分供应等级,如从湿地、滩地、固定沙丘至流动沙丘,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呈现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沙地 生境差异
下载PDF
多轴向经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4
17
作者 蒋高明 顾璐英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3-56,共4页
针对国内外多轴向技术蓬勃发展的现象,通过对多轴向经编织物生产设备、织物结构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阐述了多轴向经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现状,提出了今后发展和壮大我国多轴向经编业的各项策略。
关键词 多轴向经编织物 经编技术 生产设备 织物结构 国内外 应用
下载PDF
经编间隔织物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8
18
作者 蒋高明 李大俊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95-398,共4页
介绍了经编间隔织物的三维结构,分析了该织物结构和原料选用对间隔织物性能的影响,着重分析了织物抗压性能的影响因素.在对其结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经编间隔织物具有优良的抗压弹性、透气性、导湿性和吸音性.对经编间隔织物的新... 介绍了经编间隔织物的三维结构,分析了该织物结构和原料选用对间隔织物性能的影响,着重分析了织物抗压性能的影响因素.在对其结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经编间隔织物具有优良的抗压弹性、透气性、导湿性和吸音性.对经编间隔织物的新品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编 间隔织物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美国生物圈二号内生长在高CO_2浓度下的10种植物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被引量:55
19
作者 蒋高明 林光辉 Bruno D V Marino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6期546-553,共8页
报道了美国生物圈二号内生长在高CO_2浓度下(>2200μmol·mol^(-1))4.5年后的5种热带雨林植物和5种荒漠植物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带雨林植物在CO_2浓度为350~400μmol·mol^(-1)时的气孔导... 报道了美国生物圈二号内生长在高CO_2浓度下(>2200μmol·mol^(-1))4.5年后的5种热带雨林植物和5种荒漠植物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带雨林植物在CO_2浓度为350~400μmol·mol^(-1)时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27.4±65.6)mmol·m^(-2)·s^(-1)、(2.04±0.61)mmol·m^(-2)·s^(-1)和(2.90±0.55)μmol CO_2·mmol^(-1) H_2O,而在700~820μmol·mol^(-1)时为(61.3±30.5)mmol·m^(-2)·s^(-1)、(1.54±0.65)mmol·m^(-2)·s^(-1)和(8.45±2.71)μmol CO_2·mmol^(-1) H_2O;荒漠植物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则分别由CO_2 320~400μmol·mol^(-1)时的(142.8±94.6)和(2.09±0.71)下降到820~850μmol·mol^(-1)时的(57.7±35.8)和(1.36±0.52)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由(4.69±1.39)上升到(9.68±1.61)μmol CO_2·mmol^(-1) H_20。在低CO_2浓度时植物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高CO_2浓度时明显,一般雨林植物三项指标在光照强度为500μmol·m^(-2)·s^(-1)时达到饱和,而荒漠植物在1000μmol·m^(-2)·s^(-1)时达到饱和。不同植物中,以荒漠C_3植物粉蓝烟草(Nicotiana glau-ca Grah.)的气孔导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率 生物圈二号
下载PDF
闪电河流域6种农作物磷元素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蒋高明 韩荣庄 孙建中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9-336,共8页
本文报道了闪电河流域15种植物磷含量特征及6种农作物含磷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闪电河流域植物平均含磷量为1.38±0.62mg·g ̄(-1),最高达2.25mg·g ̄(-1),最低只有0.88mg... 本文报道了闪电河流域15种植物磷含量特征及6种农作物含磷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闪电河流域植物平均含磷量为1.38±0.62mg·g ̄(-1),最高达2.25mg·g ̄(-1),最低只有0.88mg·g ̄(-1),与海河流域及锡林河流域植物磷含量基本一致。6种农作物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磷含量变化规律表现为三种类型: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aestivum)、莜麦(Avenanuda)和油料作物类亚麻(Linumusitatissimum),果实成熟期>幼苗期>营养期(P<0.05);豆科作物豌豆(Pisumsetivum)和蚕豆(Viciafaba)幼苗期>营养期≥果实成熟期(P<0.001);块茎类作物马铃薯(Solanumluberosum)则表现为营养期>幼苗期>果实成熟期(P<0.001)。6种农作物不同器官部位中根、茎、叶表现为幼苗期>营养期>果实成熟期(马铃薯除外),而果实则为成熟后期>果实形成期。不同器官磷含量比率的变化可反应磷在根、茎、叶、果4个器官的迁移清况,研究认为植物磷在幼苗期及营养期,通过根→茎→叶迁移,而在果实成熟期则通过根→茎叶→果途径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植物磷含量 季节变化 闪电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