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蚶亲贝室外水泥池催熟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蒲利云 陈傅晓 +2 位作者 曾关琼 谭围 隋曌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4,共4页
利用室外水泥池进行古蚶(Anadara antiquata)亲贝不同密度的催熟培育,经过44 d的培育,均获得生长良好、性腺成熟的亲贝。通过比较发现,2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佳。且采用了阴干、藻液、温度、精液和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比... 利用室外水泥池进行古蚶(Anadara antiquata)亲贝不同密度的催熟培育,经过44 d的培育,均获得生长良好、性腺成熟的亲贝。通过比较发现,2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佳。且采用了阴干、藻液、温度、精液和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比较不同催产诱导方法,结果显示,采用阴干刺激2 h+藻液刺激1 h+精液刺激结合诱导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蚶 亲贝 催熟 催产
下载PDF
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蒲利云 陈傅晓 +4 位作者 谭围 曾关琼 罗鸣 隋昕融 刘龙龙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1,共6页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需10~14 d,投放溞状幼体625.29万只,培育出大眼幼体100.12万只,成活率为16.01%,培育成仔蟹苗20.25万只,育苗成活率为3.24%。经过中间培育获得1.0 cm的蟹苗10.46万只,成活率达5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海梭子蟹 亲蟹培育 人工育苗 中间培育
下载PDF
大珠母贝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蒲利云 曾关琼 +2 位作者 陈傅晓 谭围 隋曌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各种催产方法和不同的幼虫附着基进行了大珠母贝的人工育苗试验,以探寻效果最佳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和附着效果最好的附着基。结果表明:采用阴干刺激3 h+藻液刺激1 h+精液诱导相结合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效果最佳;用遮光网和聚乙烯网... 采用各种催产方法和不同的幼虫附着基进行了大珠母贝的人工育苗试验,以探寻效果最佳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和附着效果最好的附着基。结果表明:采用阴干刺激3 h+藻液刺激1 h+精液诱导相结合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效果最佳;用遮光网和聚乙烯网片作附着基,幼虫的附着效果最好。试验共获得平均壳长1.15 cm的大珠母贝苗123.12万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促熟 催产 苗种培育 附着基
下载PDF
白棘三列海胆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蒲利云 吴洪流 +2 位作者 冯永勤 董杨 刘璐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从组织学方面研究了白棘三列海胆生殖系统的构造及其性腺发育分期.结果表明,白棘三列海胆的生殖腺为5列,由系膜悬挂于各生殖腔内.卵巢为滤泡型,在滤泡的边缘为卵原细胞和卵黄形成前期卵母细胞,而在滤泡的内部为卵黄形成初期卵母细胞、... 从组织学方面研究了白棘三列海胆生殖系统的构造及其性腺发育分期.结果表明,白棘三列海胆的生殖腺为5列,由系膜悬挂于各生殖腔内.卵巢为滤泡型,在滤泡的边缘为卵原细胞和卵黄形成前期卵母细胞,而在滤泡的内部为卵黄形成初期卵母细胞、卵黄形成后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细胞,当卵母细胞内的卵黄完成积累后,经两次成熟分裂,分裂为成熟卵子.精巢也为滤泡型,精原细胞由滤泡壁原始的生殖细胞产生,进而依次发育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白棘三列海胆生殖腺发育周期可分为:恢复期、生长期、成熟前期和排放后期,通过解剖观察及组织切片显示,全年中除5月份之外,其余各月份均可进行白棘三列海胆的人工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棘三列海胆 生殖系统 生殖腺发育 分期 组织学
下载PDF
室外高位池鞍带石斑鱼人工育苗的初步试验(下) 被引量:1
5
作者 蒲利云 冯永勤 +1 位作者 董杨 刘璐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2-23,共2页
2.仔、稚、幼鱼培育结果 受精卵孵化出仔鱼第3天,投喂小型轮虫后,解开孵化袋使仔鱼进入育苗池塘中。仔鱼进入池塘第2天,在池塘四个角落可见到个别仔鱼游动,随着天数的增加,池塘四周游动仔鱼也有所增多。仔鱼下塘16~21天(仔鱼19... 2.仔、稚、幼鱼培育结果 受精卵孵化出仔鱼第3天,投喂小型轮虫后,解开孵化袋使仔鱼进入育苗池塘中。仔鱼进入池塘第2天,在池塘四个角落可见到个别仔鱼游动,随着天数的增加,池塘四周游动仔鱼也有所增多。仔鱼下塘16~21天(仔鱼19-24日龄),仔鱼开始变态为稚鱼。仔鱼变态为稚鱼期间,均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如遇上雨天或高温等恶劣天气,仔鱼的死亡率会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育苗 鞍带石斑鱼 初步试验 高位池 受精卵孵化 室外 幼鱼培育 死亡现象
下载PDF
室外高位池鞍带石斑鱼人工育苗的初步试验(上) 被引量:1
6
作者 蒲利云 冯永勤 +2 位作者 董杨 刘璐 梁盛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27,共2页
本试验利用对虾高位养殖池塘进行鞍带石斑鱼的曲种培育试验,探索鞍带石斑鱼室外大水体育苗技术,提高育苗生产的稳定性和培育健康苗种,缓解当前鞍带石斑鱼养殖苗种匮乏问题。现将育苗情况介绍如下: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 初步试验 人工育苗 室外 高位池 培育试验 养殖池塘 育苗技术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古蚶幼虫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蒲利云 陈傅晓 +1 位作者 曾关琼 谭围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2期177-179,196,共4页
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古蚶孵化率、畸形率和发育速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8℃,盐度为28的条件下,古蚶从受精卵发育至D型幼虫的时间约为22h45min;古蚶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9℃,在此温度范围内,古蚶胚胎发育速度较快,孵化率较高,... 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古蚶孵化率、畸形率和发育速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8℃,盐度为28的条件下,古蚶从受精卵发育至D型幼虫的时间约为22h45min;古蚶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9℃,在此温度范围内,古蚶胚胎发育速度较快,孵化率较高,畸形率较低。古蚶幼虫发育最适盐度为22~30,在此盐度范围内,古蚶孵化率高,发育速度较快,且孵化出幼虫的活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蚶 幼虫发育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长肋日月贝亲本促熟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蒲利云 陈傅晓 +3 位作者 曾关琼 谭围 李芳远 唐贤明 《福建水产》 2012年第5期405-409,共5页
利用室外水泥池开展不同密度长肋日月贝亲本促熟试验,经过30 d左右的强化培育,结果表明20~50个/m3的培育密度能取得较好的促熟效果。采用了阴干、温度、藻液、流水和精卵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试验结果阴干刺激1 h+温度刺激+藻... 利用室外水泥池开展不同密度长肋日月贝亲本促熟试验,经过30 d左右的强化培育,结果表明20~50个/m3的培育密度能取得较好的促熟效果。采用了阴干、温度、藻液、流水和精卵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试验结果阴干刺激1 h+温度刺激+藻液刺激1 h结合的诱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肋日月贝 亲本 促熟 催产
下载PDF
唐冠螺驯化养殖初步试验
9
作者 蒲利云 冯永勤 +3 位作者 夏怡 罗泽冲 吴开畅 梁盛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9-40,85,共2页
唐冠螺(Cassiscornuta),属腹足纲、中腹足目、冠螺科,为热带海域大型贝类,“四大名螺”之一。在我国分布于台湾南部沿海、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附近海域,壳长在15-30厘米,栖息于水深1~30米的碎珊瑚海底。肉可食用,其贝壳具有... 唐冠螺(Cassiscornuta),属腹足纲、中腹足目、冠螺科,为热带海域大型贝类,“四大名螺”之一。在我国分布于台湾南部沿海、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附近海域,壳长在15-30厘米,栖息于水深1~30米的碎珊瑚海底。肉可食用,其贝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由于受其经济和观赏等价值不凡的诱惑,遭到渔民们乱采滥捕,再加上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步试验 驯化养殖 观赏价值 中腹足目 热带海域 南沙群岛 海洋环境
下载PDF
溶解氧与亚硝酸盐对锈斑蟳卵孵育时间的影响
10
作者 邹雄 杨明秋 +3 位作者 蒲利云 陆建学 夏连军 刘鑫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102-105,112,共5页
研究溶解氧与亚硝酸盐对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卵孵育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与亚硝酸盐浓度变化均对锈斑蟳的卵孵育时间产生显著影响;海水溶解氧在2~12 mg/L时,锈斑蟳均可正常孵育,随着海水内溶解氧含量的提升,锈斑蟳卵孵育... 研究溶解氧与亚硝酸盐对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卵孵育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与亚硝酸盐浓度变化均对锈斑蟳的卵孵育时间产生显著影响;海水溶解氧在2~12 mg/L时,锈斑蟳均可正常孵育,随着海水内溶解氧含量的提升,锈斑蟳卵孵育时间逐渐下降;亚硝酸盐浓度对锈斑蟳卵孵育持续时间产生显著影响,其浓度低于50 mg/L的条件适合锈斑蟳卵孵育,在亚硝酸盐浓度低于25 mg/L时,锈斑蟳卵孵育各阶段的持续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亚硝酸盐 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卵 孵育时间 繁殖能力 海水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锈斑蟳人工养殖环境监测
11
作者 邹雄 杨明秋 +3 位作者 蒲利云 陆建学 夏连军 刘鑫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49-153,共5页
为提高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人工养殖的质量,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其环境监测系统进行设计。首先,对锈斑蟳人工养殖环境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进行设计,包括系统的总体结构、本地监控子系统、远程监控子系统以及水质监测系统。同时,针对... 为提高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人工养殖的质量,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其环境监测系统进行设计。首先,对锈斑蟳人工养殖环境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进行设计,包括系统的总体结构、本地监控子系统、远程监控子系统以及水质监测系统。同时,针对水质检测中溶解氧预测,利用改进的LMBP(Levenberg-Marquardt Back Propagation)算法进行设计。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环境监测系统能够较好实现锈斑蟳养殖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减少人力物力。此外,基于改进的LMBP算法能够对溶解氧进行较好地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 物联网 水质检测 LMBP 溶解氧
下载PDF
锈斑蟳人工育苗技术
12
作者 邹雄 杨明秋 +3 位作者 蒲利云 陆建学 夏连军 刘鑫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97-100,共4页
以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为研究对象,将锈斑蟳发育阶段分为T1、T2、T3、T4、T5、T6及M期7个阶段进行锈斑蟳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①从蟹苗平均阶段存活率来看,秋季和春季育苗存活率最高是T1期,为100%;存活率最低是幼体发育阶段,... 以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为研究对象,将锈斑蟳发育阶段分为T1、T2、T3、T4、T5、T6及M期7个阶段进行锈斑蟳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①从蟹苗平均阶段存活率来看,秋季和春季育苗存活率最高是T1期,为100%;存活率最低是幼体发育阶段,为42.5%;其次是大眼幼体阶段,为51.1%,在锈斑蟳育苗过程中,T6期变态为大眼幼体以及大眼幼体变态为Ⅰ期幼蟹是最重要的时期。②锈斑蟳到T3期蟹苗在春季和秋季的总体存活率为48.1%,T6期变态为大眼幼体时期的总体存活率为11.4%,最后发育成为I期幼蟹的育苗总体存活率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 人工育苗 混合存活率 阶段存活率 发育周期
下载PDF
养殖环境对锈斑蟳人工繁育及仔蟹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邹雄 杨明秋 +3 位作者 蒲利云 陆建学 夏连军 刘鑫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40-143,154,共5页
为研究养殖环境对锈斑蟳人工繁殖及其仔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养殖密度试验、饵料试验及其遮蔽物试验。结果表明,(1)锈斑蟳仔蟹各阶段体重随着饲养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二阶段D2组仔蟹的体重最大,150只/m^(2)的养殖密度可以保... 为研究养殖环境对锈斑蟳人工繁殖及其仔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养殖密度试验、饵料试验及其遮蔽物试验。结果表明,(1)锈斑蟳仔蟹各阶段体重随着饲养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二阶段D2组仔蟹的体重最大,150只/m^(2)的养殖密度可以保证仔蟹正常发育;(2)生物饵料饲养组锈斑蟳仔蟹体重最低,锈斑蟳仔蟹体重最高的为混合饲料喂养组,锈斑蟳仔蟹壳宽和壳长最低的为生物饵料喂养组,锈斑蟳仔蟹存活率与仔蟹培育阶段时间成反比;(3)不同遮蔽物试验组之间锈斑蟳仔蟹体重具有明显差异。S1组以及S3组锈斑蟳仔蟹体重较高。无遮蔽物情况下,锈斑蟳体重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 养殖环境 人工繁育 仔蟹生长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永勤 周永灿 +4 位作者 李芳远 蒲利云 张真 卢宁 王祚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9-213,共5页
利用从自然海区诱捕的4307个方斑东风螺为亲螺,在体积分别为22m^3和45m^3的室内水泥池以及体积为18m^3的室外水泥池(水体总体积为4218m^3)中共获得变态2~4d的稚螺3785.4万粒,培育出变态稚螺8975粒/m^3。收集刚变态稚螺于未铺设... 利用从自然海区诱捕的4307个方斑东风螺为亲螺,在体积分别为22m^3和45m^3的室内水泥池以及体积为18m^3的室外水泥池(水体总体积为4218m^3)中共获得变态2~4d的稚螺3785.4万粒,培育出变态稚螺8975粒/m^3。收集刚变态稚螺于未铺设砂层的育苗池内暂养9~12d,暂养后存活稚螺共计2281.8万粒,暂养平均成活率60.3%。暂养后稚螺再放养于铺有约3cm细砂层的水泥池中进行苗种培育41~68d,共培育出壳高0.6~1.8cm的螺苗1318.3万粒,暂养后稚螺培育成螺苗成活率57.8%;从变态2~4d稚螺培育成螺苗的成活率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苗种 规模化 繁育技术
下载PDF
卵形鲳鲹深水网箱养殖风险对策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傅晓 唐贤明 +4 位作者 谭围 李向民 蒲利云 黄达灵 曾关琼 《中国渔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5-150,共6页
论文从卵形鲳鲹的生态习性和养殖、病害防治、市场风险及经济效益等几方面提出深水网箱养殖的风险对策,准确把握市场供求信息。经试验表明,过高的放养密度不利于卵形鲳鲹的生长,并且会增加养殖成本,以40-60尾/m^3的养殖密度为宜,50尾/m^... 论文从卵形鲳鲹的生态习性和养殖、病害防治、市场风险及经济效益等几方面提出深水网箱养殖的风险对策,准确把握市场供求信息。经试验表明,过高的放养密度不利于卵形鲳鲹的生长,并且会增加养殖成本,以40-60尾/m^3的养殖密度为宜,50尾/m^3的利润最好,达170.05元/m^3笔者儿年跟踪海南特定深水网箱养殖合作社统计的数据得出,卵形鲳鲹在投苗规格基本·样的情况下,养成成活率相差不大,其利润率与销售价格正相关。实现卵形鲳鲹环境友好型、高效健康的养殖及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利润最终提升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深水网箱 风险对策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永勤 周永灿 +5 位作者 谢珍玉 蒲利云 卢宁 林志运 周俊先 符小杨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1期39-41,共3页
为了探索方斑东风螺的健康养殖技术,在总面积为6433m^2的水泥池中,共放养壳高0.6~1.8cm的贝苗667.0万粒,针对方斑东风螺养殖中常见的肿吻病、脱壳病等疾病,通过定期药物消毒、强化饵料营养等措施,避免了重大流行病的发生。所... 为了探索方斑东风螺的健康养殖技术,在总面积为6433m^2的水泥池中,共放养壳高0.6~1.8cm的贝苗667.0万粒,针对方斑东风螺养殖中常见的肿吻病、脱壳病等疾病,通过定期药物消毒、强化饵料营养等措施,避免了重大流行病的发生。所有贝苗经6~9个月的养殖,共收获规格为150粒/kg的商品螺38564k,每平方米生产商品螺6.0kg,平均成活率为96.0%,饵料系数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健康养殖 病害防治
下载PDF
塔形马蹄螺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芳远 冯永勤 +2 位作者 吴洪流 蒲利云 董杨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塔形马蹄螺为雌雄异体,其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精巢和输精管组成,没有交接器,也没有其他的附属腺体.精巢由许多精小管组成;生精小管内有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输精管壁的上皮细胞游离面... 塔形马蹄螺为雌雄异体,其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精巢和输精管组成,没有交接器,也没有其他的附属腺体.精巢由许多精小管组成;生精小管内有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输精管壁的上皮细胞游离面具有纤毛;精巢的发育具有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形马蹄螺 雄性生殖系统 精巢 组织学
下载PDF
古蚶生物学特性及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围 陈傅晓 +2 位作者 曾关琼 蒲利云 隋曌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33,共3页
为探索古蚶(Anadara antiquata)的生物学特性,建立古蚶与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混养模式,对古蚶生物学性状、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与总结,并开展了古蚶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在人工培育条件下,掌握了古蚶各个阶段的变... 为探索古蚶(Anadara antiquata)的生物学特性,建立古蚶与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混养模式,对古蚶生物学性状、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与总结,并开展了古蚶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在人工培育条件下,掌握了古蚶各个阶段的变态发育情况,初步了解了其幼虫在各个时期的生长状况。试验表明,通过实施古蚶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每亩(667 m2)可产古蚶200 kg、南美白对虾300 kg、点蓝子鱼(Siganus gut-tatus)30 kg,可以改善养殖环境,达到良好的生态养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蚶 生物学特性 混养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塔形马蹄螺雌性生殖系统的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洪流 李芳远 +2 位作者 冯永勤 蒲利云 董杨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49-252,共4页
塔形马蹄螺为雌雄异体,其雌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没有受精囊、交合囊和子宫,也没有其他的附属腺体.卵巢小管内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输卵管壁... 塔形马蹄螺为雌雄异体,其雌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没有受精囊、交合囊和子宫,也没有其他的附属腺体.卵巢小管内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输卵管壁向管腔凸出8~9个皱褶,柱状上皮细胞游离缘具细长纤毛;卵巢的发育具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形马蹄螺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 显微结构
下载PDF
古蚶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苗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傅晓 谭围 +3 位作者 曾关琼 蒲利云 隋曌 李芳远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40,共2页
古蚶(Anadara antiquata),我国台湾省称古毛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粗饰蚶属。古蚶是海南常见的经济埋栖型贝类,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呈红色,血多、味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具有药用价值... 古蚶(Anadara antiquata),我国台湾省称古毛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粗饰蚶属。古蚶是海南常见的经济埋栖型贝类,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呈红色,血多、味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等特点,具有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具有生长快、品质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育苗技术 生物学特性 软体动物门 维生素含量 药用价值 台湾省 双壳纲 血红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