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块菌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15
1
作者 蒲彪 岳金玫 +1 位作者 陈安均 刘兴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6-1002,共7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块菌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超声时间、功率、温度和液料比为自变量,以多糖提取率和多糖含量共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回归分析确定最优工艺条件。分析各个因素...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块菌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超声时间、功率、温度和液料比为自变量,以多糖提取率和多糖含量共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回归分析确定最优工艺条件。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40 W、处理时间36min、处理温度50℃、液料比40∶1,多糖理论提取率为18.42%,实际提取率为18.15%,相对误差为1.47%;多糖理论含量为74.70%,实际含量73.89%,相对误差为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菌 多糖 响应面分析法 超声波
下载PDF
枇杷酒香气成分SPME萃取条件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蒲彪 张瑶 +1 位作者 刘云 刘兴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119,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P-SPME)对枇杷酒进行香气成分的萃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取样量为影响因素,色谱总峰面积为响应值,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HP-SPME萃取枇杷酒...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P-SPME)对枇杷酒进行香气成分的萃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取样量为影响因素,色谱总峰面积为响应值,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HP-SPME萃取枇杷酒香气成分的适宜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38.0℃、萃取时间32.5min、取样量8.5 mL。以此优化条件并结合GC-MS分析测得陈酿1年枇杷酒香气成分26种,相对含量高低依次为醇类47.33%、酯类37.73%、酸类7.9%和醛类0.32%,其中苯乙醇、1-壬醇、丁二酸二乙酯、水杨酸甲酯、己酸、辛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等组分相对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酒 香气 SPME 响应面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枇杷酒陈酿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蒲彪 张瑶 刘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93-297,共5页
为探讨陈酿对枇杷酒香气形成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枇杷酒陈酿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陈酿期间,共检出27种香气成分;正己醇、正庚醇、1-辛醇等19种为共... 为探讨陈酿对枇杷酒香气形成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枇杷酒陈酿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陈酿期间,共检出27种香气成分;正己醇、正庚醇、1-辛醇等19种为共有成分,其中1-壬醇、乙酸戊酯、辛酸乙酯等8种成分相对含量较高;陈酿各阶段,虽各类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高低依次均为酯类、醇类、酸类、萜烯类和醛类,但香气成分种类、主要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均有不同;醇类和醛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总体有所减少;酯类、酸类和萜烯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总体有所增加。不同陈酿时期香气组分的不同使枇杷酒呈现不尽相同的香气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陈酿 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冻干方便米饭前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17
4
作者 蒲彪 周枫 李建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5,共4页
以米与水的比例、一次浸泡温度和时间、二次浸泡温度和时间、蒸煮时间为试验因素,安排设计6因素5水平25个处理,进行正交试验,运用最新统计软件SPSS,对干燥后米饭的复水率、α-度及其感官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冻干压缩全营养方便米... 以米与水的比例、一次浸泡温度和时间、二次浸泡温度和时间、蒸煮时间为试验因素,安排设计6因素5水平25个处理,进行正交试验,运用最新统计软件SPSS,对干燥后米饭的复水率、α-度及其感官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冻干压缩全营养方便米饭前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冻干压缩全营养方便米饭前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原料米与水的比例为1∶1.5;一次浸泡温度为60℃,时间为45min;二次浸泡温度为40℃,时间为45min;蒸煮时间为20min(二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便米饭 冷冻干燥 前处理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我国方便食品的市场前景 被引量:14
5
作者 蒲彪 王庆忠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2年第3期35-37,共3页
介绍了方便食品的概念和分类 ,对我国几种主要方便食品———方便面、冷冻食品、方便主食、休闲食品、微波食品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并就新世纪方便食品的发展作了预测。
关键词 方便食品 市场前景 中国 食品企业 方便面 冷冻食品 休闲食品 微波食品
下载PDF
鲜食青花椒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14
6
作者 蒲彪 姚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6-51,共6页
为了延长青花椒的贮藏期,以汉源青花椒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温蒸汽短时热处理方法,以挥发油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为指标,在研究蒸汽压力、蒸汽处理时间和载料量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的最... 为了延长青花椒的贮藏期,以汉源青花椒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温蒸汽短时热处理方法,以挥发油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为指标,在研究蒸汽压力、蒸汽处理时间和载料量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的最佳热处理工艺条件为蒸汽压力0.33MPa、蒸汽处理时间12.4s、载料量2696g/m2,在此条件下响应面模型预测的挥发油含量为0.41mL/2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椒 高温蒸汽瞬时热处理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冻干方便米饭原料适应性及加工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蒲彪 李建芳 周枫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研究了从全国收集的22个品种稻米的品质特性,并分析了其品质特性与冻干方便米饭的加工工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稻米种类对冻干方便米饭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粳稻最适合于冻干方便米饭的制作。其中,XF165、XF111、皖粳杂1号、辽粳28号等... 研究了从全国收集的22个品种稻米的品质特性,并分析了其品质特性与冻干方便米饭的加工工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稻米种类对冻干方便米饭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粳稻最适合于冻干方便米饭的制作。其中,XF165、XF111、皖粳杂1号、辽粳28号等是适合加工冻干方便米饭的最优原料大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方便米饭 品质特性 适应性
下载PDF
几种柑橘果实白皮层中过氧化物酶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蒲彪 李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126,共4页
分离出柑橘果实的白皮层,充分切细使其粒径为0.5~1mm,用冷磷酸缓冲液浸提24h后四层纱布过滤,所得过氧化物酶(POD)粗酶液用于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柑橘果实之间酶活性差异很大,最适宜的pH和温度均为5.0和40~60℃;随着底物浓度的升... 分离出柑橘果实的白皮层,充分切细使其粒径为0.5~1mm,用冷磷酸缓冲液浸提24h后四层纱布过滤,所得过氧化物酶(POD)粗酶液用于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柑橘果实之间酶活性差异很大,最适宜的pH和温度均为5.0和40~60℃;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活力也升高,并在H2O2为0.07%时达到饱和状态。以塔希提柠檬白皮层中POD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剂量的VC和Na2SO3作抑制剂,在浓度分别达到0.1%和0.5%时POD活力受到明显长时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白皮层 过氧化物酶(POD) 特性
下载PDF
罗望子果肉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蒲彪 邓继尧 +1 位作者 蒋华曾 孙钟元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455-457,共3页
本文系统地测定了罗望子荚果果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罗望子果肉含还原糖33.33%,占总糖量的96%以上;有机酸13.86%;粗蛋白6.79%;十八种氨基酸5.75%,其中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0.4... 本文系统地测定了罗望子荚果果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罗望子果肉含还原糖33.33%,占总糖量的96%以上;有机酸13.86%;粗蛋白6.79%;十八种氨基酸5.75%,其中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0.43%;此外,还富含钾、钙、磷、镁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罗望子是一种营养价值颇高,且兼具医疗保健功能的野生植物资源,具有很高的综合加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望子 果肉 营养成分 分析 氨基酸 维生素
下载PDF
盐腌方便蕨菜的研制
10
作者 蒲彪 叶萌 曾国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301-304,共4页
本试验以雅安野生蕨菜为原料,参照川式、浙式榨菜的加工工艺,对蕨菜进行榨菜类加工的工艺探讨;并对成品进行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的检验;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野生蕨菜为原料,参照榨菜类加工方法,... 本试验以雅安野生蕨菜为原料,参照川式、浙式榨菜的加工工艺,对蕨菜进行榨菜类加工的工艺探讨;并对成品进行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的检验;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野生蕨菜为原料,参照榨菜类加工方法,加工成具有保健疗效价值的绿色食品一盐腌方便蕨菜,其方案是可行的。四种不同的工艺中,以经烫漂杀青的川1式,为盐腌方便蕨菜加工的最适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盐腌 烫漂 加工工艺 食品检验
下载PDF
桂晚柑贮藏试验初报
11
作者 蒲彪 王大华 秦文 《中国柑桔》 1994年第3期6-8,共3页
桂晚柑果实采后通过不同药剂处理后产地常温贮藏和5±1℃低温贮藏ll0天,进行腐烂率、失重、果实品质理化分析及感观鉴评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桂晚柑果实在2月下旬采收后能在产地常温贮藏近3个月,低温冷藏4个月,是一个... 桂晚柑果实采后通过不同药剂处理后产地常温贮藏和5±1℃低温贮藏ll0天,进行腐烂率、失重、果实品质理化分析及感观鉴评等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桂晚柑果实在2月下旬采收后能在产地常温贮藏近3个月,低温冷藏4个月,是一个耐贮性较强的优良桔橙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橙 桂晚柑 常温贮藏 低温贮藏
下载PDF
PCR-DGGE分析四川地区家庭制作泡菜中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41
12
作者 张先琴 张小平 +2 位作者 敖晓琳 刘骁蒨 蒲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以四川家庭制作泡菜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典型条带进行系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四川家庭制作泡菜中的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真菌在泡... 以四川家庭制作泡菜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典型条带进行系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四川家庭制作泡菜中的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真菌在泡菜中存在相对较少。细菌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优势种群,非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a)是次优势种群,分别占总数的56%和32%,其中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泡菜发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真菌为(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和奥默柯达酵母(Kodamaea ohmeri)的近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泡菜 微生物多样性 细菌 真菌
下载PDF
不同发酵方式的泡菜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43
13
作者 徐丹萍 蒲彪 +2 位作者 刘书亮 卓志航 张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94-100,共7页
为研究不同发酵方式泡菜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自然发酵、老泡菜水发酵、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植物乳杆菌发酵和短乳杆菌发酵5种不同发酵方式的泡菜及泡菜原料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得到... 为研究不同发酵方式泡菜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自然发酵、老泡菜水发酵、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植物乳杆菌发酵和短乳杆菌发酵5种不同发酵方式的泡菜及泡菜原料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得到不同种类化合物共55种。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了各类泡菜及原料中的主体风味成分的种类。结果表明,不同泡菜中的主体风味成分种类差异较大,仅壬醛是各类泡菜的共有主体风味成分,对结球甘蓝泡菜风味影响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老泡菜水发酵、短乳杆菌发酵和甘蓝原料的风味在整体上明显不同,而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发酵泡菜与自然发酵泡菜在总体风味成分上较为接近,并与壬醛、异硫氰酸烯丙酯、右旋萜二烯关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挥发性成分 主体风味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乳酸菌耐酸耐胆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4
作者 胡爱华 敖晓琳 +3 位作者 陈岑 蒲彪 陈安均 姜欢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80-383,389,共5页
乳酸菌作为一种优良益生菌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对胃肠道的耐受性是其发挥生理功能的基本前提。乳酸菌耐酸特性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维持胞内外p H平衡,细胞膜组成变化,蛋白质、DNA损伤修复等;耐... 乳酸菌作为一种优良益生菌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对胃肠道的耐受性是其发挥生理功能的基本前提。乳酸菌耐酸特性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维持胞内外p H平衡,细胞膜组成变化,蛋白质、DNA损伤修复等;耐胆盐特性主要与自身的胆盐水解酶、表层蛋白有关。对于乳酸菌耐酸耐胆盐机制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本文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对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耐酸 耐胆盐 机制
原文传递
加速发展四川果蔬速冻食品业
15
作者 蒲彪 叶萌 《四川食品与发酵》 1994年第3期14-16,共3页
阐述了速冻食品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速冻食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比了果蔬速冻制品较之其它加工品的独特优点,剖析了四川的果蔬资源优势和其它基本条件,得出了我省应加速开发果蔬速冻食品及其它速冻食品的初步结论。
关键词 水果 蔬菜 速冻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接种发酵泡菜风味的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刘春燕 戴明福 +3 位作者 夏姣 周婷 沈丽雯 蒲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4-158,共5页
以新鲜红皮萝卜为原料,分别接种分离自自然发酵泡菜中的乳明串株菌、乳酸乳球菌、食窦魏斯氏、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进行纯种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通过测定泡菜的乳酸菌菌相、总酸度、感官评价、挥发性成分及有机酸,对分离自自然发酵... 以新鲜红皮萝卜为原料,分别接种分离自自然发酵泡菜中的乳明串株菌、乳酸乳球菌、食窦魏斯氏、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进行纯种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通过测定泡菜的乳酸菌菌相、总酸度、感官评价、挥发性成分及有机酸,对分离自自然发酵泡菜中不同乳酸菌纯种发酵泡萝卜的风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达到终点时,接种不同乳酸菌发酵的泡菜中大部分乳酸菌的活菌数相差不大,都在7.0lg CFU/m L左右,泡菜液中的乳酸菌几乎全为植物乳杆菌;大部分乳酸菌纯种发酵泡菜中总酸含量>4g/kg;不同乳酸菌发酵的泡菜挥发性成分及有机酸的种类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泡菜 纯种发酵 风味物质
原文传递
四川香肠中产香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杨勇 张雪梅 +4 位作者 程艳 刘书亮 李诚 秦文 蒲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4,共6页
从四川自然发酵香肠中共分离得到242株微球菌和葡萄球菌,采用快速半定量平板方法从中筛选出了硝酸盐还原酶活性较大的株菌80株,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发酵基本实验和产香基本要求实验,筛选得到了2株过氧化氢酶阳性葡萄球菌S15和S25。通过GC-M... 从四川自然发酵香肠中共分离得到242株微球菌和葡萄球菌,采用快速半定量平板方法从中筛选出了硝酸盐还原酶活性较大的株菌80株,并对这些菌株进行发酵基本实验和产香基本要求实验,筛选得到了2株过氧化氢酶阳性葡萄球菌S15和S25。通过GC-MS分析发现,在实验条件下只有S25具有代谢亮氨酸生成3-甲基丁醛的能力。生化鉴定以及菌株的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S25为腐生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香肠 葡萄球菌 产香能力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引起泡菜“生花”腐败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7
18
作者 敖晓琳 蔡义民 +3 位作者 夏姣 赵珂 蒲彪 张小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04-208,共5页
从四川地区采集4种生花的泡菜样品,通过马铃薯土豆培养基(PDA)和营养琼脂培养基(NA)对生花泡菜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共分离到不同菌落形态的菌株8株,经过回接实验验证,该8株菌均能引起泡菜不同程度腐败。8株菌通过菌落PCR扩增其16S rDNA/... 从四川地区采集4种生花的泡菜样品,通过马铃薯土豆培养基(PDA)和营养琼脂培养基(NA)对生花泡菜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共分离到不同菌落形态的菌株8株,经过回接实验验证,该8株菌均能引起泡菜不同程度腐败。8株菌通过菌落PCR扩增其16S rDNA/18S rDNA基因序列并测序,经序列比对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证实8株菌中有4株为细菌,4株为酵母菌。其中3株细菌被鉴定为B.subtilis、1株被鉴定为B.altitudinis;2株真菌被鉴定为P.manshurica,1株为P.kudriavzevii,1株为C.tropica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泡菜 腐败微生物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四川泡菜中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杜晓华 刘书亮 +2 位作者 蒲彪 陈功 颜正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2,共5页
从四川传统泡菜中分离疑似乳酸菌170株,通过溶钙力测定获得33株产酸力较强的菌株,然后对其进行亚硝酸盐降解力初筛试验,得到5株具有较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菌株,再采用控制pH值的方法从中筛选出1株酶降解亚硝酸盐作用明显的菌株N2,该菌... 从四川传统泡菜中分离疑似乳酸菌170株,通过溶钙力测定获得33株产酸力较强的菌株,然后对其进行亚硝酸盐降解力初筛试验,得到5株具有较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菌株,再采用控制pH值的方法从中筛选出1株酶降解亚硝酸盐作用明显的菌株N2,该菌株按0.1%(v/v)接种量接种于含125 mg/L NaNO2、pH 6.4和添加有2%CaCO3(w/v)的MRS培养基中,于30℃、120 r/min振荡培养72 h,对NaNO2的降解率达90.81%。菌株N2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接种菌株N2发酵泡菜,测定发酵过程中泡菜pH值、亚硝酸盐含量,与自然发酵泡菜比较,菌株N2应用于发酵泡菜中降解亚硝酸盐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泡菜 亚硝酸盐 降解 乳酸菌 筛选鉴定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P158的生长曲线及其细菌素的特性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书亮 张艾青 +2 位作者 田刚 蒲彪 胡欣洁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1-1025,1035,共6页
对源于醪糟的植物乳杆菌P158进行了生长曲线分析、药敏实验检测及细菌素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158培养36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约为1011cfu/ml,且培养40 h的发酵上清液对藤黄微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细菌... 对源于醪糟的植物乳杆菌P158进行了生长曲线分析、药敏实验检测及细菌素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P158培养36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约为1011cfu/ml,且培养40 h的发酵上清液对藤黄微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细菌素效价约为1145 IU/ml,而发酵上清液pH值降至最低(3.53),显示了菌株生长与细菌素的形成密切相关。该菌株对多粘菌素B、多数氨基糖苷类耐药,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敏感。细菌素对酸、热稳定,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蛋白酶K敏感;对多数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却对近源乳酸菌几乎无抑制效果。该细菌素可望作为食品生物防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素 植物乳杆菌 生长曲线 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