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亚水杨基苯胺类人工光捕获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蒲良桃 蔡丽娟 孙广平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31-36,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亚水杨基苯胺类客体分子(PPA),通过水溶性柱[5]芳烃(WP5)的诱导组装,成功构筑了WP5■PPA超分子纳米粒子。由于染料分子4,7-双(噻吩-2-基)-2,1,3-苯并噻二唑(DBT)的紫外吸收与WP5■PPA的荧光发射高度重叠,WP5■PPA两...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亚水杨基苯胺类客体分子(PPA),通过水溶性柱[5]芳烃(WP5)的诱导组装,成功构筑了WP5■PPA超分子纳米粒子。由于染料分子4,7-双(噻吩-2-基)-2,1,3-苯并噻二唑(DBT)的紫外吸收与WP5■PPA的荧光发射高度重叠,WP5■PPA两亲体在包载DBT后,成功构筑了一种新型的水相WP5■PPA-DBT人工光捕获系统。人工光捕获结果表明其具有70.5%的能量转移效率和32.2的天线效应,在水相人工光捕获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光捕获 主客体作用 超分子自组装 芳烃
下载PDF
臭氧工艺中藻细胞的去除和藻源有机质行为研究
2
作者 左延婷 陈家立 +2 位作者 蒲良桃 杜尔登 彭明国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54-62,共9页
为了探究臭氧工艺处理含藻水时,藻细胞的去除和藻源有机质(AOM)的释放,明晰外源天然有机质(NOM)的影响,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臭氧投加质量浓度下藻密度和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并基于溶解性有机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 为了探究臭氧工艺处理含藻水时,藻细胞的去除和藻源有机质(AOM)的释放,明晰外源天然有机质(NOM)的影响,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臭氧投加质量浓度下藻密度和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并基于溶解性有机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臭氧化过程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臭氧会破坏铜绿微囊藻的细胞膜,降低藻密度,导致细胞内生物蝶呤类腐殖质荧光有机物释放和氧化。NOM存在时,芳香性组分会优先消耗氧化剂,显著延缓藻细胞的破损和AOM的释放,但当臭氧质量浓度足以完全破坏藻细胞膜后,多余的臭氧会导致生物蝶呤类有机物释放与氧化,因此可以根据生物蝶呤类化合物特征荧光强度的变化调控含藻水处理过程中所需的臭氧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工艺 天然有机质 流式细胞仪 藻源有机质 类腐殖质荧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