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水质水量联合角度评价鉴江流域可用水资源量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渺林 蒲菽洪 傅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44-147,共4页
首先介绍满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可用水资源量联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水量平衡和污染物质的质量平衡原理,建立单元系统的水量水质模型,依据水质水量资料确定模型参数;然后利用模型推求单元系统的可用水资源量;最后推广应用到河流... 首先介绍满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可用水资源量联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水量平衡和污染物质的质量平衡原理,建立单元系统的水量水质模型,依据水质水量资料确定模型参数;然后利用模型推求单元系统的可用水资源量;最后推广应用到河流多区段系统。将该评价方法应用到广东鉴江流域,计算该流域的可用水资源量。结果表明,可用水资源量与水质污染现状、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河道生态需水量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功能区 水质模型 可用水资源量 河道生态需水量 鉴江流域
下载PDF
光声方法测量粘弹介质声衰减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庆邦 朱昌平 +2 位作者 蒲菽洪 李建 单鸣雷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1,共3页
衰减是材料的一项重要参数,测量衰减将有助于评估材料的空隙率、微观裂纹分布、颗粒尺度、材料强度及软体组织结构等。该文利用光声手段对介质的表面波衰减进行了测量研究。由激光激发表面波,换能器检测。对连续采样所获得的表面波信号... 衰减是材料的一项重要参数,测量衰减将有助于评估材料的空隙率、微观裂纹分布、颗粒尺度、材料强度及软体组织结构等。该文利用光声手段对介质的表面波衰减进行了测量研究。由激光激发表面波,换能器检测。对连续采样所获得的表面波信号进行加窗、滤波、FFT处理及相干分析,得出介质衰减与频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光声手段及表面波方法是对固体材料衰减测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衰减 表面波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孔祥林 蒲菽洪 罗文辉 《水利水电快报》 2008年第9期19-21,共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运用后,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调度模式将由年调节改为不完全多年调节,下泄流量将发生重大变化,将对汉江中下游的河道演变、水质、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产生新的影响。对产生新影响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运用后,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调度模式将由年调节改为不完全多年调节,下泄流量将发生重大变化,将对汉江中下游的河道演变、水质、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产生新的影响。对产生新影响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工程 水质 生态环境影响 综合治理 汉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下载PDF
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方法在鉴江流域的应用
4
作者 王渺林 蒲菽洪 傅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141-144,共4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为了摸清流域水资源总量中不同水质的水量变化与分布情况,需要建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联合评价的体系与方法.以鉴江流域为例,给出地表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的两种方法和结果.分析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为了摸清流域水资源总量中不同水质的水量变化与分布情况,需要建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联合评价的体系与方法.以鉴江流域为例,给出地表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的两种方法和结果.分析讨论了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 水质 水资源评价 地表水 鉴江流域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两江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蒲菽洪 周云 汪志碧 《水利水电快报》 2008年第10期25-27,共3页
结合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水质状况,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两江(长江、嘉陵江)水环境的监测现状,提出了加强污水处理工程、重视生态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等保护水环境的对策以及监督与管理措施,对重庆市加强两江水资源的利... 结合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水质状况,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两江(长江、嘉陵江)水环境的监测现状,提出了加强污水处理工程、重视生态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等保护水环境的对策以及监督与管理措施,对重庆市加强两江水资源的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可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两江水质 管理 重庆市
下载PDF
三峡库区156m蓄水水文泥沙变化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代文良 张娜 蒲菽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共3页
为掌握三峡水库2007年156m蓄水过程中库区水文河道变化情况,通过观测与分析三峡库区蓄水过程的水沙变化,探讨蓄水过程水位、河道比降及水文泥沙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三峡库区175m蓄水后的水面线对比分析、回水区的界定等研究打下基础,同时... 为掌握三峡水库2007年156m蓄水过程中库区水文河道变化情况,通过观测与分析三峡库区蓄水过程的水沙变化,探讨蓄水过程水位、河道比降及水文泥沙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三峡库区175m蓄水后的水面线对比分析、回水区的界定等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三峡库区175m正常蓄水运用后,三峡水库库尾重庆变动回水区河段的水沙冲淤变化、河道走沙规律分析研究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 水文泥沙 冲淤变化 泥沙观测 三峡水库
下载PDF
三峡工程135m蓄水前后泥沙粒径变化探讨
7
作者 张士君 蒲菽洪 董因友 《水资源研究》 2009年第1期1-3,28,共4页
三峡工程第2阶段2003年6月135m蓄水运用后,库区及坝下游水流泥沙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库区流速变小产生了淤积,下泄水流含沙量减小,造成坝下游河床的长距离冲刷,相应颗粒级配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结合相关水沙资料对三峡工程135m蓄... 三峡工程第2阶段2003年6月135m蓄水运用后,库区及坝下游水流泥沙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库区流速变小产生了淤积,下泄水流含沙量减小,造成坝下游河床的长距离冲刷,相应颗粒级配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结合相关水沙资料对三峡工程135m蓄水前、后进出库水文站泥沙颗粒级配进行分析,掌握其变化规律,为三峡水库科学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135 m蓄水 颗粒级配 泥沙粒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