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莲花山及其邻近地区大型真菌调查初报 被引量:7
1
作者 蒲训 安黎哲 孙柯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7-85,共9页
本文报道了甘肃莲花山及其邻近地区的大型真茵117种,根据Ainsworth,G.C.系统(1973),隶属于60屑,26科,2亚门,其中食用菌70种,药用菌37种,毒蘑菇23种,菌根菌24种,甘肃分布新纪录50种。
关键词 大型真菌 调查 莲花山
下载PDF
甘肃大型真菌灰包科调查初报 被引量:3
2
作者 蒲训 顾龙云 刘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4-90,共7页
灰包科大多数担子果幼时可食,成熟后又有收敛止血以致抗癌等药用功效。为了有效地利用这类宝贵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对甘肃省灰包科种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首次对该省灰包科种类进行了系统鉴定,共报道了6属、29种及1变种。... 灰包科大多数担子果幼时可食,成熟后又有收敛止血以致抗癌等药用功效。为了有效地利用这类宝贵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对甘肃省灰包科种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首次对该省灰包科种类进行了系统鉴定,共报道了6属、29种及1变种。其中有10种、1变种为甘肃分布新记录;17种为食用或药用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包科 种类资源 甘肃
下载PDF
甘肃青兰属植物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蒲训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本文对甘肃青兰属植物的分类与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整理出该省有此属植物5种,其中4种可药用,1种为该省分布新记录;列出了分种检索表;通过对花萼变异的观察,将岷山毛建草与截萼毛建草作了分类学合并处理;认为毛建草的花萼形状... 本文对甘肃青兰属植物的分类与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整理出该省有此属植物5种,其中4种可药用,1种为该省分布新记录;列出了分种检索表;通过对花萼变异的观察,将岷山毛建草与截萼毛建草作了分类学合并处理;认为毛建草的花萼形状同样具有较大的变异,不宜作分类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分布 变异 青兰属 花萼 唇形科
下载PDF
白灵菇分类学特性诠释 被引量:17
4
作者 蒲训 齐进军 《甘肃科学学报》 2001年第4期48-50,共3页
白灵菇这一食用菌产业中的商业名称所涉及的类群并非分类学意义上的一个分类群。经考证发现 ,它们包括 1个种和 2个变种 ,即杏鲍菇 Pleurotuseryngii (DC,:Fr.) Qu′el.、阿魏侧耳 P.eryngii var.ferulae Lanzi、白阿魏蘑 P.eryngii var... 白灵菇这一食用菌产业中的商业名称所涉及的类群并非分类学意义上的一个分类群。经考证发现 ,它们包括 1个种和 2个变种 ,即杏鲍菇 Pleurotuseryngii (DC,:Fr.) Qu′el.、阿魏侧耳 P.eryngii var.ferulae Lanzi、白阿魏蘑 P.eryngii var.ner-brodensis Inzenga;同时 ,分别整理了上述种和变种的别名或商业名、识别要点、生境、分布和用途 ,并列出了它们的分类检索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菇 分类学特性 检索表 食用菌 分类群 杏鲍菇 阿魏侧耳 白阿魏蘑
下载PDF
被子植物假果及其类型 被引量:4
5
作者 蒲训 《甘肃科学学报》 1994年第4期54-57,共4页
根据Winkler,H.及Esau,K.等学者植物形态学上的假果是由于房与非心皮部分愈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结构这一假果范畴的观点,作者对假果类型进行了明确划分;又根据某些假果至今尚无恰当分类位置的现状,建议将由半下位子房... 根据Winkler,H.及Esau,K.等学者植物形态学上的假果是由于房与非心皮部分愈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结构这一假果范畴的观点,作者对假果类型进行了明确划分;又根据某些假果至今尚无恰当分类位置的现状,建议将由半下位子房发育而来或由上位于房发育而来,但其果实基部等部位有非心皮部分参与而形成的果实作半假果处理,作为真假果之间的一个中间类型;同时对一些特殊类型的假果名称进行了讨论;搜集了假果和半假果的一些不同类型的例子。这篇文章为果实分类以及被子植物分类学、植物学教学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分类 假果 半假果 类型 被子植物
下载PDF
植物界(含菌物)孢子特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蒲训 王辉 《甘肃科学学报》 1996年第3期61-64,共4页
在目前孢子的概念较为混乱的状况下,本文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地分析归纳:①具有繁殖、休眠和传播功能,繁殖功能体现在6个方面;②无性的分化;③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或配子结合,由产孢结构生产或由营养细胞变态而成;④有或... 在目前孢子的概念较为混乱的状况下,本文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地分析归纳:①具有繁殖、休眠和传播功能,繁殖功能体现在6个方面;②无性的分化;③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或配子结合,由产孢结构生产或由营养细胞变态而成;④有或无性别差异;⑤由1-多数细胞组成;⑥脱离母体或否;⑦可以发育成一个体或一产孢结构。同时明确指出:①性孢子属于孢子和配子之间的一个中间过渡类型;②合子属于孢子范畴;③孢子与营养细胞的基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形态结构特化;④孢子的定义可解释为一种无性分化的、形态结构特化的、具有繁殖、休眠或传播功能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 植物 繁殖 休眠
下载PDF
甘肃壳斗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蒲训 张耀甲 《甘肃林业科技》 1999年第2期13-17,共5页
报道了甘肃产壳斗科植物5属,21种、2变种。其中新种1,分布新记录5种。甘肃壳斗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分为3个植物地区(陇南山地植物区、黄土高原植物区、甘南高寒山地植物区),在陇南山地植物区中,文县、武都、康县南部的陇南山... 报道了甘肃产壳斗科植物5属,21种、2变种。其中新种1,分布新记录5种。甘肃壳斗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分为3个植物地区(陇南山地植物区、黄土高原植物区、甘南高寒山地植物区),在陇南山地植物区中,文县、武都、康县南部的陇南山地集中分布有22种,占甘肃产壳斗科植物种类的96%;地理成分可分为2个分布型,9个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斗科 分类 地理分布 区系特点 甘肃
下载PDF
甘肃省黄芩属植物的分类与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蒲训 吴敏 《甘肃科学学报》 1993年第4期51-53,共3页
经调查鉴定,本文整理出甘肃省黄芩属植物10种、2变种,其中发现本省分布新记录3种;列出了分种检索表;记载了每个种在本省的产地和分布;为开发利用黄芩属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芩属 分类 分布
下载PDF
被子植物果实范畴辩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蒲训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78-80,共3页
被子植物果实范畴辩析蒲训(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730000)IDENTIFICATIONANDANALYSISONTHECATEGORYOFTHEANGIOSPEKM'SFKUITSPuXun(Dept.ofBiol... 被子植物果实范畴辩析蒲训(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730000)IDENTIFICATIONANDANALYSISONTHECATEGORYOFTHEANGIOSPEKM'SFKUITSPuXun(Dept.ofBiology,Lanzhou,Un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被子植物 果实
下载PDF
甘肃陇南地区的外生菌根菌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蒲训 《甘肃林业科技》 2000年第2期1-5,9,共6页
整理结果表明 ,甘肃陇南地区有与树木共生的外生菌根大型真菌 77种 ,隶属于 14科、2 8属。可作为种质资源信息 。
关键词 外生菌根菌 种质资源 陇南 整理 真菌
下载PDF
试论有性生殖在生活史中的确切阶段 被引量:1
11
作者 蒲训 《甘肃科学学报》 2000年第2期73-77,共5页
归纳分析了目前关于有性生殖概念含糊、理解不同的状况 ,提出了生殖阶段概念。认为有性生殖作为生活史中的一个生殖阶段 ,应指配子产生至结合这一阶段 。
关键词 有性生殖 生殖阶段 生活史 配子 合子 生物学
下载PDF
“麻”类植物名称浅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蒲训 丁启夏 《甘肃科学学报》 1994年第1期58-66,共9页
我国中文名称中称作“麻”的植物极为繁多。经本文初步搜集整理,发现这些“麻”类植物隶属于33科、90多属。根据麻类及纤维植物的含意,将它们分成麻类作物、野生麻类植物及非纤维“麻”类植物。指出了它们的用途,同时探讨了这些... 我国中文名称中称作“麻”的植物极为繁多。经本文初步搜集整理,发现这些“麻”类植物隶属于33科、90多属。根据麻类及纤维植物的含意,将它们分成麻类作物、野生麻类植物及非纤维“麻”类植物。指出了它们的用途,同时探讨了这些“麻”类植物名称的来源。在资源开发、教学及日常生活等方面,本文为更准确地确定这些“麻”类植物提供了一些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类 植物 名称 分类 麻类植物
下载PDF
不同培养料栽培猴头实验
13
作者 蒲训 孙彬 《甘肃科学学报》 1997年第3期74-77,共4页
猴头在杂木屑、棉籽壳和麦草粉三者为主或以其中之一为主的培养料上均可很好地生长发育,以杂木屑或棉籽壳为主的培养料产量较高。实验表明:以麦草粉为主的培养料的产量仅比杂木屑为主的低13%,所以,在麦产区以麦草为主栽培猴头是... 猴头在杂木屑、棉籽壳和麦草粉三者为主或以其中之一为主的培养料上均可很好地生长发育,以杂木屑或棉籽壳为主的培养料产量较高。实验表明:以麦草粉为主的培养料的产量仅比杂木屑为主的低13%,所以,在麦产区以麦草为主栽培猴头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 培养料 埋土栽培 杂木屑 棉籽壳 麦草粉
下载PDF
核果形态类型划分尝试
14
作者 蒲训 《甘肃科学学报》 1999年第4期57-60,共4页
对核果及其形态类型的解释等概念问题作了总结;明确强调了一般公认的如桃、李、杏等“典型核果”是由单心皮单室、每室2 胚珠子房发育而来的,宜作“二珠单子典型核果”处理,而由单心皮单室,每室1 胚珠子房发育来的核果拟作“单珠... 对核果及其形态类型的解释等概念问题作了总结;明确强调了一般公认的如桃、李、杏等“典型核果”是由单心皮单室、每室2 胚珠子房发育而来的,宜作“二珠单子典型核果”处理,而由单心皮单室,每室1 胚珠子房发育来的核果拟作“单珠典型核果”;列出了核果16 个形态类型的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果 形态类型 检索表 划分 植物
下载PDF
白阿魏蘑粗提物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郑琳 黄荫成 +3 位作者 高清祥 蒲训 李仕峰 毕玉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8,共8页
本文利用不同溶剂对白阿魏蘑次生代谢物质进行了分级分离提取。以DPPH.和ABTS.+法检测各部分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乙酸乙酯相活性最高,进一步纯化得到4个较高的活性部分,暗示有较强的天然抗氧化剂存在。以MTT法检测体外抗肿瘤活性发现石... 本文利用不同溶剂对白阿魏蘑次生代谢物质进行了分级分离提取。以DPPH.和ABTS.+法检测各部分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乙酸乙酯相活性最高,进一步纯化得到4个较高的活性部分,暗示有较强的天然抗氧化剂存在。以MTT法检测体外抗肿瘤活性发现石油醚相抗肿瘤活性最高,对人卵巢癌细胞的IC50为175.28μg/mL。上述结果为白阿魏蘑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抗肿瘤活性 人卵巢癌 MTT法 抗氧化 癌细胞 DPPH 发现 白阿魏蘑 次生代谢物质 粗提物
下载PDF
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为例 被引量:31
16
作者 冯虎元 牛炳韬 +5 位作者 张立勋 孙国钧 蒲训 徐世健 包新康 高岚 《高等理科教育》 2013年第3期95-98,共4页
实践能力培养是当前大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在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中,加强和完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对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培养精英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兰州大学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 实践能力培养是当前大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在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中,加强和完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对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培养精英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兰州大学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在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实习教材编写、考核方式和专题报告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基本科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全面训练提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野外实习 创新人才 综合素质 能力培养
下载PDF
作物叶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常娜宁 姜凌 +2 位作者 蒲训 范云六 张春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4-49,共6页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是介导一碳单位转移极其重要的辅助因子。由于人类不能自身合成叶酸,而且作物中叶酸的含量通常较低,尤其是在谷物中含量更低,所以叶酸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正通过基因工程或育种技术来提高作物中的叶...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是介导一碳单位转移极其重要的辅助因子。由于人类不能自身合成叶酸,而且作物中叶酸的含量通常较低,尤其是在谷物中含量更低,所以叶酸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正通过基因工程或育种技术来提高作物中的叶酸水平,如何获得作物中各种叶酸衍生物含量的可靠数据非常重要。介绍了植物叶酸的提取过程,以及各种叶酸检测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微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方法学建立、原理以及目前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叶酸衍生物 微生物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志达 于应文 +3 位作者 花立民 蒲训 王虎成 梁天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30,共9页
通过已有文献和植物标本查阅分析,结合野外调查,建立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数据库。在ArcGIS Desktop 9.3地理信息平台上,以县域名称为主键,将甘肃省各县域矢量图与汇总好的植物种数据联合,进行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丰富度、种域数、分化强... 通过已有文献和植物标本查阅分析,结合野外调查,建立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数据库。在ArcGIS Desktop 9.3地理信息平台上,以县域名称为主键,将甘肃省各县域矢量图与汇总好的植物种数据联合,进行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丰富度、种域数、分化强度和县域间物种相似度数据的空间显示。结果表明,甘肃共有野生维管植物5207种,1216属,219科;不同县域间物种丰富度分布差距大,依次为,陇南、天水和甘南>河西>陇东地区>中部地区;文县和武都为甘肃维管植物分布中心。属和科的分化强度均与物种密度呈正相关(R=0.702和0.781,P<0.01),种域数与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相反。依据县域间物种相似度,将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种分布划分为陇东黄土高原区、陇中黄土高原区、甘南高原区、甘南高原与陇南山地过渡区、陇南山地区、天水秦岭区、秦岭北麓区、河西地区和白银荒漠9区。甘肃中部北纬35°,自东向西有条明显U型断裂带,是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种分布的分界线,该线以南各区域共有植物4488种,占全省维管植物的86%;甘肃省野生维管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的"突变"出现在崆峒区和榆中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植物 物种数 分化强度 分区图
下载PDF
多菌发酵马铃薯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祝英 王治业 +2 位作者 孙智敏 周剑平 蒲训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0-43,共4页
本文分析了米曲霉、黑曲霉、绿色木霉单菌和这3种菌的最佳复配菌及与酵母菌复配的发酵液中总糖、还原糖,以及产物中粗蛋白质收率的变化,探讨其对马铃薯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菌株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米曲霉对马铃薯渣的... 本文分析了米曲霉、黑曲霉、绿色木霉单菌和这3种菌的最佳复配菌及与酵母菌复配的发酵液中总糖、还原糖,以及产物中粗蛋白质收率的变化,探讨其对马铃薯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菌株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米曲霉对马铃薯渣的降解效果最好,将粗蛋白质的收率提高了1.82倍。(2)3种霉菌复配发酵试验的结果表明,米曲霉与黑曲霉复配降解马铃薯渣的效果最好,可将粗蛋白质收率提高1.94倍。(3)米曲霉与黑曲霉的复配菌(1∶1)在与3种酵母菌进行二次复配的试验结果表明,降解马铃薯渣的速度和粗蛋白质的收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与产朊假丝酵母与热带假丝酵母(1∶1)进行二次复配的效果最好,粗蛋白质收率高达10.541g/L,将粗蛋白质的收率提高到2.4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渣 米曲霉 产朊假丝酵母 粗蛋白质收率 DNS法
下载PDF
偃麦草属种质资源在普通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简介 被引量:35
20
作者 吕伟东 徐鹏彬 蒲训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36-140,共5页
小麦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和产量的稳步提高对国家粮食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偃麦草属作为小麦属的近缘属,具有很多普通小麦本身所不具备的遗传特性。控制这些特性的基因对改良普通小麦的抗性和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 小麦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和产量的稳步提高对国家粮食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偃麦草属作为小麦属的近缘属,具有很多普通小麦本身所不具备的遗传特性。控制这些特性的基因对改良普通小麦的抗性和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就偃麦草属种质资源在普通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涉及利用偃麦草属创制育种材料的研究和偃麦草属在改良小麦特性育种方面的应用。在后者中,分别从偃麦草属中的一些物种在小麦抗病、提高小麦抗逆境性能和改良小麦谷蛋白品质育种等方面进行了简介。结果表明,引入偃麦草属中的一些种的新的抗病基因,如抗条锈病的基因,抗黄矮病的基因以及抗赤霉病的基因等,发现其后代出现有优良的抗相关病的突变体,而且通过偃麦草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及回交转育工作,获得了抗旱和耐胁迫的品质比较优良的小麦品种,偃麦草属在改良小麦谷蛋白品质方面有一初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麦草属 小麦育种 种质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