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抗病毒药物对持续病毒学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
1
作者 严景全 刘娟 +2 位作者 卢雪兰 蓝云翠 林占洲 《肝脏》 2023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评价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首诊并接受入院规范化治疗的CHC患者104例,男性65例,女性39例,年龄(45.6±11.2)岁。CHC诊... 目的评价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首诊并接受入院规范化治疗的CHC患者104例,男性65例,女性39例,年龄(45.6±11.2)岁。CHC诊断符合要求,且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较DAAs治疗前后CHC患者各项指标变化,依据肝病状态分为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比较各CHC肝病状态治疗前后各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值差异。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DAAs治疗前CHC患者WBC、PLT、ALT、AST及TBil分别为(5.0±1.2)×10^(9)/L、(142.6±36.6)×10^(9)/L、(62.0±13.7)U/L、(52.8±11.3)U/L及(21.5±5.2)μmol/L,与治疗后相比[(5.3±1.5)×10^(9)/L、(171.4±41.3)×10^(9)/L、(18.2±3.8)U/L、(21.6±4.1)U/L及(16.1±4.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s治疗前CHC患者APRI、FIB-4及LSM分别为(1.2±0.4)、(3.0±1.0)及(11.6±3.7)kPa,均显著高于治疗后[(0.4±0.1)、(1.7±0.7)及(7.3±2.0)kPa,P<0.05]。依据病史、检验指标及影像学资料,将CHC患者分为慢性肝炎(n=67)、代偿期肝硬化(n=22)及失代偿期肝硬化(n=15)等肝病状态。各CHC肝病状态APRI、FIB-4治疗前后变化值分别为(-0.4±0.1)、(-1.4±0.5)及(-1.9±0.9);(-0.4±0.2)、(-2.2±0.8)及(-4.0±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三者LSM治疗前后变化值为(-2.3±1.0)、(-4.6±1.5)及(-9.5±3.8)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既往文献信息,与治疗前比较,慢性肝病患者治疗后LSM检测值降低>30%定义为LSM改善。以CHC患者DAAs治疗后LSM是否改善作为应变量(赋值0=未改善,1=改善),单因素分析得出治疗前ALT、AST、APRI与LSM改善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ALT、AST是DAAs治疗CHC患者LSM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应用DAAs治疗CHC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一旦HCV感染确诊,应尽早开展抗HCV治疗,阻止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持续病毒学应答 肝纤维化
下载PDF
611例CHB患者的临床指标与肝脏组织学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蓝云翠 刘曦 +2 位作者 丁立 周耀勇 夏瑾瑜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指标与肝脏组织学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11例行肝穿刺活检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肝脏组织病理结果,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11例CHB患者中,ALT、AST、APRI指...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指标与肝脏组织学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11例行肝穿刺活检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肝脏组织病理结果,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11例CHB患者中,ALT、AST、APRI指数与肝脏炎症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APRI指数与肝脏炎症程度分级呈正相关,且不受HBe Ag状态、HBV-DNA水平的影响;在HBe Ag阳性组或HBV-DNA≥20,000IU/ml组中,年龄>35岁者中的G3~4比例均在50%以上(P<0.05)。AST、APRI指数高者肝脏纤维化程度重;年龄>35岁组患者中,S3~4的比例达76.5%(P<0.05)。结论 ALT、AST、APRI指数、年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肝内组织学特点,使部分患者避免行肝穿术;对于HBe Ag阳性或HBV-DNA≥20000IU/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在35岁以上,肝内组织病理改变已较明显,建议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脏组织病理 临床指标
下载PDF
补体系统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卢雪兰 刘娟 +3 位作者 严景全 王春玲 蓝云翠 林占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4期3050-3052,共3页
目的 研究补体系统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表达,探讨补体系统激活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数据集GSE96851,通过与血管瘤对照病人对比,分析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内差异基因表达,... 目的 研究补体系统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表达,探讨补体系统激活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数据集GSE96851,通过与血管瘤对照病人对比,分析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内差异基因表达,以及基因组通路及蛋白相互作用的联系。使用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健康对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Ig G和补体C3表达差异。结果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内免疫信号通路明显活化,其中补体相关的免疫信号通路活化最为明显。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较健康对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g G明显升高,而补体C3明显下降。结论 补体系统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补体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指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蓝云翠 卢雪兰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指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6例有输血指征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凝血功能及血常...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指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6例有输血指征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监测下指导输血,观察组给予血栓弹力图(TEG)监测下指导输血,比较两组输血前后凝血指标、输注血液制品用量、TEG各参数变化。结果:输血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指标改善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新鲜冷冻血浆(FFP)、冷沉淀(CRYO)输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血小板输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输血后K值较输血前有所降低(P<0.05),α角较输血前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输血前后R、MA、CI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监测下指导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输血能够更加精准指导输血以改善凝血功能,能实时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注血制品数量及种类,减少血制品的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肝硬化失代偿期 输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CLEC12B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卢雪兰 刘娟 +3 位作者 严景全 王春玲 蓝云翠 林占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5期698-700,共3页
目的:研究CLEC12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下载肝癌数据集,获得CLEC12B基因表达谱和临床资料。比较CLEC12B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CLEC12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CLEC12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下载肝癌数据集,获得CLEC12B基因表达谱和临床资料。比较CLEC12B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CLEC12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和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基因富集化分析预测CLEC12B影响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CLEC12B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CLEC12B表达状态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期优于低表达患者。CLEC12B高表达富集到DNA修复,低表达则富集到炎症反应等基因集。结论:CLEC12B可能通过炎症及DNA修复等影响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LEC12B 癌症基因组图谱 预后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娟 廖豪杰 +5 位作者 袁国盛 梁敏峰 黄维 高雪萍 蓝云翠 林占洲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仑伐替尼与TACE单独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4家医院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ACE联合仑伐替尼组52例和TAC...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仑伐替尼与TACE单独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4家医院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ACE联合仑伐替尼组52例和TACE治疗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应答情况、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显著高于TACE组(P<0.001)。两组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分别为8.1和4.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总体生存时间(OS)分别为17.8和10.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均为I~II度,予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仑伐替尼联合TACE方案可有效延长中晚期HCC患者生存期,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仑伐替尼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