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寨沟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8
1
作者 蓝振江 蔡红霞 +3 位作者 曾涛 王硕果 郭海燕 曾宗永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9-306,共8页
研究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在九寨沟的空间分布格局 ,并用群落的总生物量量度不同群落在九寨沟陆生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在野外实地调查中 ,采取皆伐法测定了乔木群落林下层以及灌丛和草甸群落的地上部... 研究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在九寨沟的空间分布格局 ,并用群落的总生物量量度不同群落在九寨沟陆生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在野外实地调查中 ,采取皆伐法测定了乔木群落林下层以及灌丛和草甸群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 ;对样方中乔木的胸径、树高进行了测量 ,利用经验公式估算乔木层的生物量 .研究结果表明 ,所有群落中生物量最大的为亚高山暗针叶林 ,平均为 380thm-2 左右 ,总生物量亦占了整个九寨沟生物量总量的 90 %以上 ,为九寨沟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植物群落 ;高山草甸和流石滩植被生物量最小 ,平均为 1thm-2以下 .整个九寨沟的总生物量约为 8.3× 10 6t,平均生产力大于 5 .89thm-2 a-1.垂直分布上 ,生物量一般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在halt=30 0 0m以上达到最大值 ,之后则随海拔的升高而急剧下降 ,这种分布格局与土壤、气候、人类干扰等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九寨沟几乎所有类型的群落的平均生物量都要高于全国同类群落的平均水平 .图 3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植物群落 空间分布 相对重要性 九寨沟
下载PDF
青海沙蜥的巢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硕果 曾宗永 +2 位作者 吴鹏飞 蓝振江 王跃招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3-408,共6页
作者提供了2001~2002两年间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vlangalii)的标志重捕资料,并讨论了在种内水平上可能影响青海沙蜥巢域面积的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种群密度以及扩散行为等.若尔盖辖曼乡青海沙蜥的种群密度偏高,为(238.92±... 作者提供了2001~2002两年间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vlangalii)的标志重捕资料,并讨论了在种内水平上可能影响青海沙蜥巢域面积的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种群密度以及扩散行为等.若尔盖辖曼乡青海沙蜥的种群密度偏高,为(238.92±16.88)只/1000m2,而巢域偏小,幼体、成体雄性及成体雌性的平均巢域分别是(26.11±10.67)m2、(63.71±31.43)m2和(8.31±5.44)m2.性别仍然是影响青海沙蜥巢域的最明显的因素,雄性与雌性巢域的比例达到了7.6∶1.另外体重也是影响巢域的因素之一.雌雄性均与多只异性发生巢域重叠,最高的雌性可与6只雄性有巢域的重叠.雄 雄的平均巢穴重叠达到了24.17%,而雌性间没有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沙蜥 巢域 最低凸多边形法 领域性 扩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