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逆转高糖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功能障碍
1
作者 陶恩东 夏伟杰 +3 位作者 王福林 王贤裕 蔡乐益 冯永增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641-649,共9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BMSCs-EXOs)对高糖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功能障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从BMSCs中提取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粒子追踪分析(NTA)、Western blot等方...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BMSCs-EXOs)对高糖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功能障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从BMSCs中提取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粒子追踪分析(NTA)、Western blot等方法来评估其特征。用高糖培养基模拟高糖微环境,通过DCFH-DA荧光探针、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技术(IF)、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ARS)等技术来研究BMSCs-EXOs对高糖诱导的BMSCs氧化应激水平、成骨分化和矿化能力的影响。另外,通过PI3K通路阻断剂(LY294002)抑制PI3K磷酸化表达,研究BMSCs-EXOs是否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BMSCs的成骨分化和矿化能力。结果:通过TEM、NTA和Western blot可评估从BMSCs中成功提取到的外泌体。与Control组比,HG组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P<0.05),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LP、ARS活性明显降低(P<0.05),COL1A1、RUNX2、BMP2、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G组比,HG+EXOs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降低(P<0.05),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ALP、ARS活性增加(P<0.05),COL1A1、RUNX2、BMP2、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当加入LY294002后,PI3K/AKT信号通路的的磷酸化表达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并且BMSCs-EXOs的促成骨作用也随之受到了明显的减弱(P<0.05)。结论:BMSCs-EXOs通过降低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水平,部分恢复了BMSCs的成骨分化和矿化能力,这种促成骨作用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高糖 氧化应激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翻修老年股骨粗隆内固定术后失效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蔡乐益 项光恒 +2 位作者 陈华 郭晓山 陈龙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03-208,214,共7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翻修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翻修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共纳入20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65~85(74.7±5.8)岁。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3.5±16.3)min,平均出血量为(687.5±304.3)mL。术后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心功能衰竭,经内科相关处理后均好转;1例患者出现浅表性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创口换药后好转愈合。在后期门诊随访中,出现1例假体周围骨折,其余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假体不稳定,关节深部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本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39.4±6.8)分,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7±4.3)分;术前VAS评分为(7.2±1.0)分,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6±0.5)分;术前SF-36评分为(43.6±7.9)分,末次随访为(84.5±4.1)分。三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近期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骨折 内固定失效 人工关节翻修 骨质疏松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菁菁 淦细红 +2 位作者 陈和珍 李群 蔡乐益 《中华护理教育》 2015年第11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2名骨科护理专业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6名。试验组的护理带教中应用3D打印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学生的护理理...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2名骨科护理专业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6名。试验组的护理带教中应用3D打印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学生的护理理论、护理操作和护理记录书写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临床带教中,能帮助护理实习生理解骨科的专科知识,提高学生进行相关护理操作的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护理 学士 临床实习 3D打印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蔡乐益 朱绍瑜 +2 位作者 王特 卢迪 陈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5期186-188,149,共4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创伤骨折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创伤的机制、骨折的分型、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年龄等都会影响整个治疗的过程与预后。虽然保守治疗仍是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但近十年手术治疗已被广泛应用。随着骨科医生对...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创伤骨折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创伤的机制、骨折的分型、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年龄等都会影响整个治疗的过程与预后。虽然保守治疗仍是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但近十年手术治疗已被广泛应用。随着骨科医生对该骨折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和骨科手术技巧、内固定的进一步更新,让手术适应证得到了一定的扩大和发展。但是其疗效各不相同,其影响因素也是很多的。虽然桡骨远端骨折发生频率高,但是仍旧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来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VEGF-165/ANG-1双基因共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永增 王成贵 +3 位作者 水小龙 余洋 蔡乐益 徐华梓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4-49,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诱导血管再生活性的新型复合骨组织工程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共转染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制成复合人工骨材料。采用Weste...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诱导血管再生活性的新型复合骨组织工程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共转染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制成复合人工骨材料。采用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已转染EPCs中VEGF-165及ANG-1的表达。噻唑蓝(MTT)细胞毒性试验、骨植入试验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情况等综合评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材料中血管再生的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检测、RT-PCR反应显示,实验组VEGF-165、ANG-1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MTT细胞毒性试验、骨植入试验均显示,材料无毒性反应。扫描电镜显示,材料表面有较多血管内皮祖细胞黏附,并有较多伪足伸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显示,材料周围组织生长良好,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材料与周围组织交界处有大量的新骨生成。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示,材料中有较多新生的毛细血管。结论 VEGF-165/ANG-1双基因共转染EPCs复合多孔生物活性玻璃的骨组织工程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一定的诱导血管再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血管生成素-1双基因 生物活性玻璃 骨材料 生物相容性 血管再生
下载PDF
微创经皮交叉螺钉内固定治疗DayⅡ型骨盆新月形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永增 董效禹 +3 位作者 项光恒 蔡乐益 王鉴顺 郭晓山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4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Ⅱ型骨盆新月形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66例Ⅱ型新月形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行后路经皮交叉螺钉治...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Ⅱ型骨盆新月形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66例Ⅱ型新月形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行后路经皮交叉螺钉治疗(A组),采用俯卧位下1~2枚髂骨后部螺钉和1枚骶髂关节螺钉交叉固定;2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术中及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术后的影像学结果、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A组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影像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总体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螺钉交叉固定DayⅡ型骨盆新月形损伤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与传统的切复内固定相比,两者疗效相似,但其具有微创的优势,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骨盆新月形骨折脱位 微创固定术 交叉螺钉固定 经皮内固定
下载PDF
医学生学科知识竞赛体系建设的研究——以外科基础实践能力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蔡乐益 王特 +2 位作者 汤骏 胡月正 陈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第10期40-41,共2页
通过开展医学生学科知识竞赛的实践,以培养外科基础实践能力为例,探讨医学生学科知识竞赛体系的建设和具体实践意义。研究推动学科竞赛内容和形式上的更新以及有序开展的保障机制和措施,以提高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通过开展医学生学科知识竞赛的实践,以培养外科基础实践能力为例,探讨医学生学科知识竞赛体系的建设和具体实践意义。研究推动学科竞赛内容和形式上的更新以及有序开展的保障机制和措施,以提高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而丰富了医学生本科教育的相关理论,为我国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学科知识竞赛 医学生教育 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随意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丁盛 蔡乐益 李志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2-854,I0004,共4页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大鼠"Mc Farlane flap"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实验组(丹红注射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腹腔注射2.5 ml/kg丹红注射液,生理盐水组注射...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大鼠"Mc Farlane flap"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实验组(丹红注射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组腹腔注射2.5 ml/kg丹红注射液,生理盐水组注射2.5 m L/kg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后分别检测两组皮瓣存活面积比,并取皮瓣组织做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术后7 d,实验组皮瓣的存活面积比为(80.61±5.56)%,对照组皮瓣的存活面积比为(48.78±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皮瓣坏死与存活并存的中区血管化程度,VE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较对照组皮瓣中SOD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刺激VEGF表达,促进皮瓣新生血管增生,改善皮瓣血供,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提高大鼠随意皮瓣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随意皮瓣 皮瓣存活 大鼠
原文传递
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春慧 张传旭 +3 位作者 蔡乐益 郑文浩 陶振宇 陈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肱骨头置换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肱骨头置换术的患者52例,记录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开始锻炼时间、是否定期门诊随访、是否... 目的:探讨影响肱骨头置换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肱骨头置换术的患者52例,记录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开始锻炼时间、是否定期门诊随访、是否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进行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评估;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对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开始锻炼时间、是否定期门诊随访、是否伴骨质疏松是影响肱骨头置换手术疗效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1,OR=1.127)、受伤至手术时间(P<0.001,OR=1.104)、术后开始锻炼时间(P<0.001,OR=1.064)、是否定期门诊随访(P<0.001,OR=0.088)是影响肱骨头置换手术疗效的因素。结论: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开始锻炼时间、是否定期门诊随访是影响肱骨头置换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头置换 危险因素 肱骨骨折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外泌体对骨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特 蔡乐益 +1 位作者 卢迪 陈华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935-939,共5页
外泌体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产生,通过介导不同细胞间的通讯参与呈递抗原、影响肿瘤细胞生长、促进组织修复等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有效的刺激体外和体内骨再生。骨折不愈合是骨科领域的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康复周期的延长,造成社会医疗资... 外泌体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产生,通过介导不同细胞间的通讯参与呈递抗原、影响肿瘤细胞生长、促进组织修复等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有效的刺激体外和体内骨再生。骨折不愈合是骨科领域的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康复周期的延长,造成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外泌体在介导成骨、破骨细胞,血管骨骼肌再生以及软骨再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参与骨折的愈合,影响骨折的进展。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外泌体在骨组织(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骨骼肌以及软骨组织等方面的文献报道,以期为外泌体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骨折愈合 胞外囊泡 综述
下载PDF
温州地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蔡程芳 淦细红 +2 位作者 陈和珍 叶杨 蔡乐益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8年第4期388-391,413,共5页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社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老年女性1 079例,收集体格检查、体成分测量和血生化指标等资料,采用双能X线(DEXA... 目的调查温州地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社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老年女性1 079例,收集体格检查、体成分测量和血生化指标等资料,采用双能X线(DEXA)进行骨密度测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温州地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钙的摄入量低、维生素D3浓度缺乏、骨质疏松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史是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分别=2.19、1.93、2.34、1.74、1.04、1.95,P均<0.05);肌力水平、超重或肥胖是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分别=0.58、0.40、0.27,P均<0.05)。结论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与年龄、钙的摄入、BMI、维生素D3含量、肌力水平、糖尿病患病情况、骨质疏松家族史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患病率
下载PDF
低枕平卧位在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程芳 淦细红 +2 位作者 陈和珍 叶杨 蔡乐益 《中国医院统计》 2018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在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于本院住院施行腰硬联合麻醉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采取低枕平卧位,对照组术后采取去枕平...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在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于本院住院施行腰硬联合麻醉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后采取低枕平卧位,对照组术后采取去枕平卧位。观察比较两种体位对老年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舒适度的影响。结果去枕平卧位组与低枕平卧位组在术后24 h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和温度)变化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去枕平卧位组与低枕平卧位组术后常见的麻醉并发症(头痛、恶心、呕吐),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枕平卧位组的高度舒适和中度舒适患者所占比例(40%,34%)均高于去枕平卧位组(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中,采取低枕平卧位,这是一种安全、舒适的体位,可以促进股骨头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的康复,对生命体征无影响,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患者 股骨头置换术 体位 低枕平卧位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Scha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均炬 林洲 +3 位作者 陈嘉如 倪跃平 牟哲飞 蔡乐益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578-581,584,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Scha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规划、模拟手术和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57例Scha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Scha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规划、模拟手术和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57例Scha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3D模型组和传统组。3D模型组利用3D打印模型,术前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并模拟手术;传统组行传统内固定术。2组手术后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采用美国HSS表格标准评价手术侧膝关节功能。结果:3D模型组和传统组手术疗效均满意,患者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12.8±1.9)个月。与传统组比,3D模型组手术时间[(90.7±9.3)min vs.(101.3±10.9)min],术中出血量[(70.7±30.0)mL vs.(96.7±37.4)m L],术中透视次数[(17.9±5.3)次vs.(29.9±8.1)次]均明显减少,HSS评分[(85.7±5.1)分vs.(81.1±5.2)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比传统手术,3D打印技术在治疗Schazker VI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提高HSS评分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治疗 模拟手术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在留学生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鉴顺 蔡乐益 +1 位作者 吴爱悯 郭晓山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24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技术的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在留学生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比留学生在骨科临床学习过程中,分别利用基于3D打印模型的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及传统课堂模型教学,通过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及课堂满意... 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技术的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在留学生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比留学生在骨科临床学习过程中,分别利用基于3D打印模型的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及传统课堂模型教学,通过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及课堂满意度,并对两组教学效果及课堂满意度进行对比。对比学生的接受与掌握程度,评价基于3D打印技术的教学翻转课堂模式在留学生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结果:基于3D打印技术的教学翻转课堂模式组理论测验成绩及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00),题目数量及测试时间均相等。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留学生直观、高效、准确地学习骨科相关临床诊断知识,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3D打印 留学生医学教育
下载PDF
精准定位的微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飞亚 张弦 +4 位作者 蔡乐益 陈明明 陶振宇 朱旭伟 高伟阳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精准定位的微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12月—202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采用精准定位的微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12月—202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3~62岁。清创后,创面均伴肌腱、骨、血管、神经外露,创面面积为4.0 cm×3.0 cm~8.0 cm×3.5 cm。术前对患者双下肢行CT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精准定位股前外侧穿支情况。切取皮瓣(面积为6.0 cm×3.0 cm~11.0 cm×4.0 cm)时,对皮瓣进行削薄处理。将皮瓣的动静脉穿支分别与指动脉及掌背静脉吻合,如受区存在撕脱伤、感染或烧伤,则将皮瓣携带的主干动静脉血管与桡动脉及其伴行静脉进行吻合;将皮瓣携带的股外侧皮神经与指神经的残端吻合。术中观察患者皮瓣内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类型,并与术前血管定位情况进行比对。术后,密切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不良反应。随访时,观察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观察供区创面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测量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患指的功能进行评价,观察患指关节活动情况;记录患者主诉皮瓣切取对下肢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结果术中观察到11例患者皮瓣的穿支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2例患者皮瓣的穿支为旋股外侧动脉斜支、2例患者皮瓣的穿支为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均与术前血管定位情况相符。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且未发生血管危象和感染。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优良且外形佳,供区创面仅遗留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为7~11 mm,患指功能评定为优者6例、良者6例、可者3例,患指关节屈伸功能均未受影响;2例患者主诉切取皮瓣后大腿外侧有麻木感,13例患者主诉皮瓣切取对下肢无不良影响。结论利用CT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精准定位股前外侧区穿支,术前精准定位穿支情况可减轻术中切取皮瓣时对供区的损伤,对移植皮瓣进行削薄处理并重建手指感觉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指外形和功能,因此采用微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基于3D打印技术的PBL与C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永增 王鉴顺 +2 位作者 毛葱 蔡乐益 杨雷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第12期46-47,共2页
观察以问题为基础(PBL)及以案例为基础(CBL)的教学法联合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100名骨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并得出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PBL与CBL综合教学法有助于增强骨... 观察以问题为基础(PBL)及以案例为基础(CBL)的教学法联合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100名骨科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并得出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PBL与CBL综合教学法有助于增强骨科实习生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CBL教学 3D打印技术 骨科教学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经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术后的放射学测量与肩关节功能关系
17
作者 乐佳迪 蔡乐益 +2 位作者 陈思源 鲁建鹏 陈龙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经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术后的放射学参数与肩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在本院由同一位高级职称医师主刀的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的5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对这些患者术后3 d内的X线片放...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经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术后的放射学参数与肩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在本院由同一位高级职称医师主刀的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的5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对这些患者术后3 d内的X线片放射学参数进行分析,包括肱骨头直径、肱骨头高度、垂直中心、颈干角、肱骨头直径与肱骨轴线交角、垂直高度、头结节距离和头钢板距离,并于术后12个月后随访评估Constant评分和快速上肢功能评定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以Constant评分结果分为优秀和良好以及一般和较差的患者;以快速DASH评分结果分为较好和较差的患者。对两组的基线资料和放射学参数进行了差异比较。使用回归分析评价放射学参数和肩关节功能评分的依存性。结果患者Constant评分为(82.55±11.25)分。按Constant评分的结果分类,51例患者中45例患者的评分结果为优秀或良好,6例患者的评分结果为一般或较差。长期随访结果一般或较差的患者通常术后测得的肱骨颈干角、肱骨头直径与轴线交角更大,垂直高度更低。患者快速DASH评分为(12.06±8.55)分。按快速DASH评分的结果分类,51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的评分结果为较好,8例患者的评分结果为较差。长期随访结果较差的患者通常受伤到手术间隔时间较长,术后测得的肱骨颈干角、肱骨头直径与轴线交角更大,肱骨头高度和垂直高度更低。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部分放射学参数的合理范围(肱骨颈干角:117.94~138.21°,肱骨头直径与轴线交角:28.72~46.72°,垂直高度:≥36.61 mm)。结论肱骨近端骨折经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后,肱骨颈干角以及肱骨头直径与轴线交角较大,垂直高度较小的患者肩关节功能较差。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了肱骨颈干角、肱骨头直径与轴线交角的合适范围以及垂直高度的必要大小,骨科医生可以当作术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微创钢板接骨术 肩关节功能 放射学参数
原文传递
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老年慢性难愈创面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周飞亚 蔡乐益 +5 位作者 林贤杰 张文振 洪子璞 陈庭祥 陈明明 高伟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介绍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老年慢性难愈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9月-202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面修复外科对20例下肢伴有骨骼或肌腱外露的慢性难愈创面的老年患者应用Masquelet技术,在治... 目的:介绍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老年慢性难愈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9月-202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面修复外科对20例下肢伴有骨骼或肌腱外露的慢性难愈创面的老年患者应用Masquelet技术,在治疗患者基础疾病的同时,经过多次清创后携抗生素骨水泥封闭创面,在创面诱导膜充分形成后,应用游离植皮覆盖四肢难愈创面。创面缺损面积4.5 cm×3.0 cm~15.0 cm×6.0 cm,所有软组织缺损创面均伴有肌腱或者骨外露。术后定期来院门诊复诊,并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随访,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以及取皮区有无相关并发症。采用下肢功能量表(LEFS)评分评价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20例术后均定期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6个月。第一阶段手术进行创面膜诱导1~4次,平均(1.3±0.7)次,第二阶段在创面诱导膜上进行游离植皮,20例植皮全部成活,无坏死和感染发生;植皮区皮肤外观及质地满意,术后LEFS评分为(69.83±10.82)分。结论: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老年难愈性创面,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降低手术风险,简单可靠,是修复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创面 Masquelet技术 骨外露 肌腱外露 老年 下肢
原文传递
对Garden指数作为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评价标准的再认识 被引量:32
19
作者 蔡乐益 郭晓山 +3 位作者 郑文浩 陈春慧 陈华 冯永增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Garden指数能否判断股骨颈骨折的旋转移位。方法取5具10侧健康股骨近端尸体标本,男3具,女2具;死亡年龄为45~70岁。于股骨头中心置入1枚直径为2.0 mm的克氏针,垂直于股骨颈中部截骨,在截骨处远端骨面标明旋转角度。在每侧标本上... 目的探讨Garden指数能否判断股骨颈骨折的旋转移位。方法取5具10侧健康股骨近端尸体标本,男3具,女2具;死亡年龄为45~70岁。于股骨头中心置入1枚直径为2.0 mm的克氏针,垂直于股骨颈中部截骨,在截骨处远端骨面标明旋转角度。在每侧标本上依次进行旋前及旋后0°、10°、20°、30°、40°、50°、70°、90°操作,并摄标本正、侧位X线片,利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测量Garden指数,比较不同旋转角度下的正位、侧位Garden指数。同时观察在不同旋转角度下股骨头小凹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从0°至旋前30°或旋后30°的过程中,正位、侧位Garden指数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数值均>155°。从旋前40°至旋前90°的过程中,正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52.36°±1.41°、146.04°±1.64°、143.95°±0.60°、141.73°±0.60°,侧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72.54°±0.86°、168.57°±0.98°、157.18°±1.17°、156.47°±1.63°,不同旋转角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旋后40°至旋后90°的过程中,正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51.67°±1.06°、147.32°±1.82°、142.77°±0.75°、139.88°±1.48°,侧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72.28°±0.79°、166.76°±1.02°、155.67°±1.74°、154.16°±1.27°,不同旋转角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旋前角度的增大,股骨头小凹面积逐渐减少;随着旋后角度的增大,股骨头小凹面积逐渐增大。结论在0°~30°的旋前或旋后范围内,Garden指数无法准确判断股骨颈骨折复位时的旋转移位。股骨头小凹面积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股骨颈骨折的旋转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复位 Garden指数 旋转移位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辅助下空心螺钉微创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42
20
作者 王鉴顺 蔡乐益 +2 位作者 楼溢桯 冯永增 郭晓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空心螺钉微创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采用空心螺钉固定且获得随访的13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分为2组:3D打印组65例,男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空心螺钉微创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采用空心螺钉固定且获得随访的13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分为2组:3D打印组65例,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33.1±4.9)岁;应用3D打印技术。常规组72例,男45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32.6±4.7)岁;未应用3D打印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及疗效等。结果137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3D打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8.6±13.4)min]和术中透视次数[(29.3±3.6)次]显著少于常规组患者[(72.4±12.4)min、(36.6±2.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骨盆Matta评分标准评定:3D打印组优21例,良30例,可13例,差1例,优良率为78.5%;常规组优22例,良36例,可12例,差2例,优良率为80.6%。末次随访时按Majee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3D打印组优27例,良26例,可11例,差1例,优良率为81.5%;常规组优30例,良28例,可1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6%。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医源性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3D打印技术能够为空心螺钉微创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提供准确指导,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3D打印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