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组织细胞病8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学杰 严国维 +4 位作者 任立奋 吴基 杜爱梅 程昌斌 娄良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26-129,共4页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属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来势凶险,预后恶劣。现将本院所见87例,介绍如下。
关键词 组织细胞病 恶性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对ApoE^(-/-)小鼠主动脉壁细胞清道夫受体A和CD36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蔡学杰 高玉琪 +3 位作者 李晓燕 陈英剑 梁春 吴宗贵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丹参多酚酸盐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壁血管细胞清道夫受体A和CD36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AopE基因敲除小鼠(4周龄,雄性)随机分成4组,即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只)... 目的观察中药丹参多酚酸盐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壁血管细胞清道夫受体A和CD36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AopE基因敲除小鼠(4周龄,雄性)随机分成4组,即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只)、丹参多酚酸盐60 mg/kg组(7只)、丹参多酚酸盐120 mg/kg组(8只)、丹参多酚酸盐240 mg/kg组(8只),正常对照组(C57BL/6J野生型小鼠)6只。高脂饮食喂养于24周末时处死各组动物,取主动脉根部连续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管壁形态和脂质沉积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主动脉血管壁细胞清道夫受体A和CD36 mRNA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ApoE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均可见明显的SR-A和CD36mRNA表达,C57BL/6J小鼠正常血管内仅见少量表达;丹参多酚酸盐(240 mg/kg组)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ApoE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CD36 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R-A 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中药丹参多酚酸盐抗ApoE^(-/-)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其下调CD36mRNA表达,减少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的形成有关,而与SR-A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APOE基因敲除小鼠 清道夫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现状
3
作者 蔡学杰 夏瑞祥 汪惠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61-163,共3页
自从Skipper细胞增殖动力学理论应用于肿瘤治疗以来,急性白血病(AL)的治疗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不少病人经过化疗获得了长期生存,临床治愈的AL患者亦正逐年增多。化疗仍然是目前治疗AL最基本而必不可少的手段,成人急... 自从Skipper细胞增殖动力学理论应用于肿瘤治疗以来,急性白血病(AL)的治疗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不少病人经过化疗获得了长期生存,临床治愈的AL患者亦正逐年增多。化疗仍然是目前治疗AL最基本而必不可少的手段,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完全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治疗
下载PDF
蒽环类抗生素在抗白血病中的地位与现状
4
作者 蔡学杰 《安徽医药》 CAS 1998年第2期4-6,共3页
自Skipper的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发现.使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新药的不断发现,新方案的组成使恶性肿瘤的治疗展现了鼓舞人心的前景。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为例.60年代我国ANLL患者的中数生存期是11~15... 自Skipper的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发现.使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新药的不断发现,新方案的组成使恶性肿瘤的治疗展现了鼓舞人心的前景。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为例.60年代我国ANLL患者的中数生存期是11~15d,而现今40%~70%的ANLL患者可获完全缓解(CR),其中20%~30%的患者通过化疗可望长期生存。尤其是儿童非高危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治疗 白血病 蒽环类 ANLL 抗生素 恶性肿瘤 新方案 地位 现状
下载PDF
突发急性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
5
作者 蔡学杰 赵飞 +1 位作者 曹琦 耿淑征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2-72,共1页
患者女性,35岁,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手术史,无静脉栓塞病史。2天前间断胸闷、胸痛,到单位诊所做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医患双方均未介意。第三天早晨5:10分突发双侧胸部剧烈疼痛,呼吸困难、气短,急来我部门诊。
关键词 肺栓塞 漏诊 误诊
下载PDF
323例老年人血液病骨髓检查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程昌斌 曾庆曙 +3 位作者 黄建尧 郝思国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血液学改变。方法检查323例老年人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涂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人血液病患者以贫血为主;依次为缺铁性贫血占17.03%,继发性贫血占15.79%,再生障碍性贫血占6.8...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血液学改变。方法检查323例老年人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涂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人血液病患者以贫血为主;依次为缺铁性贫血占17.03%,继发性贫血占15.79%,再生障碍性贫血占6.81%,巨幼细胞性贫血占4.02%。其次为白血病;依次为急性白血病占12.38%,慢性白血病占6.50%。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中主要为缺铁性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检查 血液病 老年人 贫血 白血病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抵抗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红明 李晓燕 +3 位作者 王浩 高玉琪 许琳 蔡学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抵抗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97例冠心病患者,按病变累及情况将患者分为1支组、2支组、3支组和正常组,另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者67例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辛伐他汀20 m...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抵抗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97例冠心病患者,按病变累及情况将患者分为1支组、2支组、3支组和正常组,另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者67例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辛伐他汀20 mg口服,1次/d,于用药前、用药后1周检测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抵抗素、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随冠心病病变程度加重,血清抵抗素水平逐渐升高,冠心病各组间比较P<0.05;冠心病组服用辛伐他汀后,抵抗素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抵抗素、hsCRP升高;辛伐他汀能降低冠心病患者抵抗素和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抵抗素 冠状动脉硬化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增殖影响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7
8
作者 董毅 李庆生 +2 位作者 夏瑞祥 曾庆曙 蔡学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4807-4810,共4页
背景:许多报道指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目的:体外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性实验,于2007-01/10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 背景:许多报道指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目的:体外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性实验,于2007-01/10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来源于29例重型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方法: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血及外周血,采用Percoll上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0.2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悬浮,将细胞悬液加入尼龙棉柱内,平置于37℃温箱中孵育1h,用预温至37℃的上述培养液冲洗出非黏附细胞即为T淋巴细胞,洗涤后重悬于培养基中备用。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103/孔,1×104/孔加入到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以单独培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MTT还原法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1×104/孔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表达的抑制率为(42.1±1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1×103/孔时,抑制率为(9.2±3.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的增殖,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数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29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明珍 徐汪松 +2 位作者 曾庆曙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致病菌的种类以及药物敏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 2 0 1例次院内感染。结果 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口腔、泌尿道、肛周为主 ;致...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致病菌的种类以及药物敏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 2 0 1例次院内感染。结果 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口腔、泌尿道、肛周为主 ;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为主 ;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硫霉素最敏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中 ,革兰阴性杆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 (P <0 0 1) ,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硫霉素最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交叉感染 微生物学 抗药性
下载PDF
三种方案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董毅 夏瑞祥 +2 位作者 曾庆曙 夏海龙 蔡学杰 《中国医药》 2006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比较沙立度胺加地塞米松,沙立度胺联合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沙立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与地塞米松三种方案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0例难治性MM患者随机分为沙立度胺加地塞米松组(A组)20例... 目的比较沙立度胺加地塞米松,沙立度胺联合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沙立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与地塞米松三种方案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0例难治性MM患者随机分为沙立度胺加地塞米松组(A组)20例,沙立度胺联合VAD方案组(B组)14例,沙立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与地塞米松组(C组)16例。沙立度胺起始剂量200mg/d,每周增加100mg,最大量400mg/d;地塞米松40mg/d,分别于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300mg/m2静脉滴注2h,1次/12h,第1~3天;连续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B、C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5.0%、50.0%、56.2%;总有效率分别为65.0%、71.4%、7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骨髓抑制分别为15.0%、42.9%、87.5%;心脏损害分别为5.0%、57.1%、43.8%;周围神经病变分别为25.0%、71.4%、31.3%;感染分别为50.0%、57.1%、93.7%;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三种方案治疗难治性MM均有较高的缓解率且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沙立度胺加地塞米松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环磷酰胺 地塞米松
下载PDF
浅谈综合疾病前期代谢综合征
11
作者 蔡学杰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09年第12期25-25,共1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影响人群健康的综合眭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逐渐年轻化,这类疾病的前期防治主要是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影响人群健康的综合眭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逐渐年轻化,这类疾病的前期防治主要是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国际、国内诊断略有差异,下面浅谈代谢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疾病 代谢 综合症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海龙 蒋玲 +2 位作者 夏瑞祥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学》 2002年第2期11-12,共2页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再障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乳酸脱氢酶 ,并研究其对MDS预后判定、诊断及与再障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介绍的酶法。结果 MDS组与正常人组、再障组相比较血清LDH水平明...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再障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乳酸脱氢酶 ,并研究其对MDS预后判定、诊断及与再障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介绍的酶法。结果 MDS组与正常人组、再障组相比较血清LDH水平明显增高 ;再障组与正常人组相比较血清LDH水平无明显差异 ;MDS组中LDH明显增高组与LDH增高组相比较 ,LDH明显增高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后者。结论 血清LDH水平可作为MDS与再障鉴别诊断、MDS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造血生长因子对长期培养中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思国 邹正辉 +4 位作者 杨吉成 虞斐 任立奋 蔡学杰 严国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07-311,共5页
应用骨髓长期培养法研究了HGFs联合应用对LTBMC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LTBMC中,含有HGFs(IL3+IL6+GCSF+GMCSF+Epo)的扩增组与对照组相比,HGFs能显... 应用骨髓长期培养法研究了HGFs联合应用对LTBMC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LTBMC中,含有HGFs(IL3+IL6+GCSF+GMCSF+Epo)的扩增组与对照组相比,HGFs能显著地扩增HSCs,在第一周,CFUGM,CFUE和BFUE总数分别扩增了18091659倍、1026848倍和14991278倍,而累积扩增倍数分别达36196636倍、20513390倍和29985113倍,有核细胞总数扩增了169198倍,累积扩增了396697倍,但2周后各种集落数及大型CFUGM集落数下降明显加快。结果提示:HGFs组合应用结合长期培养能扩增造血干/祖细胞,并能提高悬浮细胞的生存率;HGFs的组合在扩增HSCs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分化;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建立也具有促进作用,在适当的时间内,应用小容量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扩增体系中可持续地扩增,扩增的造血干/祖细胞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细胞 细胞 骨髓 增殖 分化 LTBMC HGFS
下载PDF
489例贫血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毅 朱太岗 +2 位作者 曾庆曙 蔡学杰 夏瑞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3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贫血的原因,以防误诊。方法:所有贫血患者均行血常规、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测定及骨髓形态学检查,然后根据病情选择性行胃肠镜、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溶血方面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血液系统病因所占比例居首位,达到71... 目的:探讨贫血的原因,以防误诊。方法:所有贫血患者均行血常规、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测定及骨髓形态学检查,然后根据病情选择性行胃肠镜、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溶血方面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血液系统病因所占比例居首位,达到71.8%,其中,白血病最常见(37.8%),其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0%)与再生障碍性贫血(7.2%),非血液系统疾病所占比例达到28.2%,其中,胃肠道疾病最常见(14.5%),其次为肾脏与风湿性疾病(5.5%)。结论:临床上引起贫血的原因以白血病、胃肠道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白血病 原因
下载PDF
IDA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和复发性白血病 被引量:7
15
作者 夏海龙 曾庆曙 +1 位作者 任立奋 蔡学杰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白血病 治疗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毅 夏瑞祥 +1 位作者 曾庆曙 蔡学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70例MM患者中初治组40例,复发组15例,缓解组15例,并设正常健康人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IL-2R的表达水平。结果MM患者sIL-2R的...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70例MM患者中初治组40例,复发组15例,缓解组15例,并设正常健康人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IL-2R的表达水平。结果MM患者sIL-2R的表达,复发组(890.1±2228.3)kU/L高于初治组(680.7±101.4)kU/L及缓解组(271.5±87.1)kU/L(F=128.17,P<0.01),缓解组高于对照组(203.1±72.9)kU/L(P<0.05);初治MM患者sIL-2R的表达水平与疗效、临床分期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和C反应蛋白(CRP)等部分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监测sIL-2R的表达水平有助于MM的疗效及预后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 多发性 预后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缺失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瑞祥 汪惠园 +5 位作者 汪渊 周青 刘虎 曾庆曙 任立奋 蔡学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 探讨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4抑制因子基因 (p16 )缺失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 PCR方法对 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中 p16基因的纯合缺失进行了研究。结果  2 1例 AL L 存在 p16... 目的 探讨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4抑制因子基因 (p16 )缺失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 PCR方法对 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中 p16基因的纯合缺失进行了研究。结果  2 1例 AL L 存在 p16基因纯合缺失 ,3例 ANL L 存在 p16基因纯合缺失。 AL L p16基因缺失率明显高于ANL L(P<0 .0 5 ) ,p16基因缺失的 AL L 病人有较高的复发率。结论  AL L p16基因缺失率较高 ,p16基因缺失之AL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诊断 P16基因 基因缺失
下载PDF
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思国 郑华如 +5 位作者 程昌彬 曾庆曙 杨明珍 夏海龙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 探讨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鉴别要点。方法 比较 2 4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难治性贫血 (MDS RA)与 5 9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CAA组出血及三系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 RA组 ,网... 目的 探讨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鉴别要点。方法 比较 2 4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难治性贫血 (MDS RA)与 5 9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CAA组出血及三系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 RA组 ,网织红细胞相对值MDS RA组明显高于CAA组 ;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 ,CAA组增生程度低下以及巨核细胞减少和消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 RA组 ,而MDS RA组病态造血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CAA组。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鉴别的主要手段 ,骨髓病理学检查能提高病态造血的检出率 ,尤其是ALIP检测不仅为MDS RA和CAA鉴别的主要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p16/MTS1基因缺失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惠园 夏瑞祥 +5 位作者 汪渊 焦增富 鲁云霞 赵萍 周波 蔡学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缺失(p16/MTS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30例完全缓解的ALLp16/MTS1基因的缺失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例ALL患者有p16基因缺失,并发现高... 目的 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缺失(p16/MTS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30例完全缓解的ALLp16/MTS1基因的缺失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例ALL患者有p16基因缺失,并发现高危组患者p16基因缺失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p16基因缺失的高危组患者有高的复发率(P<005)。结论 提示p16基因缺失和ALL患者的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P16基因 MTS1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思国 刘学琼 +2 位作者 曾庆曙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甲基泼尼松龙每天静滴20~30mg·kg-1,连续3天,继以泼尼松维持,治疗55例患者。结果55例患者出血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血小...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甲基泼尼松龙每天静滴20~30mg·kg-1,连续3天,继以泼尼松维持,治疗55例患者。结果55例患者出血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血小板升高,完全反应率为2545%,部分反应率为4545%,总有效率为7090%;血小板升高时间为4~14天。结论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是重症ITP患者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甲基泼尼松龙 冲击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