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全胸腔镜在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李娟 蔡庆慧 +2 位作者 李少珂 耿俊义 张向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301-1305,共5页
目的:探究3D全胸腔镜在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9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病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5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 目的:探究3D全胸腔镜在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9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病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5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术,观察组采用3D全胸腔镜的微创手术方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半年内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再次手术间隔时间、再次手术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围术期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着时间延长,视觉模拟评分(VAS)逐渐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 d、7 d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1例,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观察组死亡1例,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因子(IL-6、CRP)、氧化应激因子(MDA、SOD)、手术方式对病人预后影响较大。结论: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3D胸腔镜具有微创、安全性高、可行性的特点,值得在心脏外科手术中进行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3D胸腔镜 传统开胸术 安全性 疗效评估
下载PDF
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蔡庆慧 李娟 +2 位作者 陈英 张绵 厉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6期3050-3053,共4页
目的:分析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于我院诊断为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的2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远期心房颤动有无复发将病人分为窦性心律... 目的:分析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于我院诊断为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的2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远期心房颤动有无复发将病人分为窦性心律组(122例)和心房颤动复发组(7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以术后远期心房颤动有无复发为因变量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Enter法得出术后远期心房颤动是否复发的预测方程,根据方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预测方程是否有效。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心房颤动病程、高血压、术前左房内径、术前及术后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病程、高血压、术前左房内径、术前及术后MHR为心房颤动远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构建术后远期心房颤动是否复发的预测方程,以病人术后远期心房颤动有无复发的数据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表明多因素联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心房颤动病程、高血压、术前左房内径、术前及术后MHR是影响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这5项指标联合可能预测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远期是否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远期复发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不同应用时机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蔡庆慧 郭长英 +1 位作者 陈红卫 陈英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不同应用时机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NLR、BNP、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CABG患者,根据IABP放置时机分组,20例患者术前放置,作为A组,46例患者术中放置,作为B组,3...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不同应用时机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NLR、BNP、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CABG患者,根据IABP放置时机分组,20例患者术前放置,作为A组,46例患者术中放置,作为B组,30例患者术后放置,作为C组。结果:A组体外循环率低于B、C组,IABP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花费均少于B、C组(P<0.05);A组IABP后2 h心率、中心静脉压均低于B、C组,末梢血氧饱和度均高于B、C组(P<0.05);A组IABP后即刻、IABP后24 h、48 h、72 h、7 d NLR、BNP水平均低于B、C组(P<0.05);A组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急性肾损伤AKI、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CABG患者的IABP放置时机选在术前无需进行体外循环,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血流动力学 B型脑钠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乌司他丁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度肺感染患者ARDS的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及HNE/PI3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静 陈英 +1 位作者 蔡庆慧 孙瑞雪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度肺感染患者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10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重度肺感染并存在ARDS风险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度肺感染患者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10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重度肺感染并存在ARDS风险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增加使用乌司他丁,对比两组患者ARDS发生率、生理学指标、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的比值(HNE/PI3)平衡。结果治疗后两组体温、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丙二醛(MDA)、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HNE/PI3值、AR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度肺感染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生理指标和HNE/PI3平衡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预防ARD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肺感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乌司他丁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蔡庆慧 陈英 冀攀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8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45)和非AKI组(n=58)。收集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45)和非AKI组(n=58)。收集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手术类型、血肌酐等,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AKI组脑血管疾病史、合并慢性肾脏病、采用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AKI组。AKI组术前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非AKI组,AKI组服用左西孟旦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脑血管疾病史、合并慢性肾脏病,高血肌酐水平,采用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手术期间给予左西孟旦则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AKI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及时评估,以预防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出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心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蔡庆慧 李娟 陈英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6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出量患者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水平及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术后重症医学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107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出量患者...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出量患者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水平及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术后重症医学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107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出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强心、利尿、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与盐酸多巴胺治疗,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IABP,比较两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肾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心静脉压(CVP)低于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素氮(BUN)、肌酐(Cr)低于对照组,每小时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下肢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出量患者中应用IABP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心功能和肾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流动力学 心肾功能
下载PDF
波生坦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血清ET-1及VEGF水平的影响机制
7
作者 李娟 甄晓星 +1 位作者 张静 蔡庆慧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553-1555,1601,共4页
目的:探究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波生坦治疗后对患者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期间107... 目的:探究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波生坦治疗后对患者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期间107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采用基础干预联合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波生坦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4 w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mPAP);在治疗前及治疗4 w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对比患者的ET-1和VEGF;在治疗前及治疗4 w后,应用6 min步行试验(6 min Walking test,6MWD)、呼吸困难指数评分(Dyspnea index score,Borg评分)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活动耐力水平。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AP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PVR、mP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MWD距离大于对照组,Borg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波生坦可以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活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生坦 血流动力学水平 血管内皮功能 活动耐力
下载PDF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左心室损伤区心肌细胞的自发再生(英文)
8
作者 蔡新华 蔡庆慧 +1 位作者 张永春 田香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4-831,共8页
目的探讨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缺血坏死大鼠模型中,干细胞标记物阳性细胞参与坏死区自发性再生。方法按4mg/kg剂量连续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7d,制备大鼠缺血坏死动物模型。通过形态学、免疫荧光和Ed U示踪等技术,研究心肌缺血坏死... 目的探讨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缺血坏死大鼠模型中,干细胞标记物阳性细胞参与坏死区自发性再生。方法按4mg/kg剂量连续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7d,制备大鼠缺血坏死动物模型。通过形态学、免疫荧光和Ed U示踪等技术,研究心肌缺血坏死区形态变化、干细胞和心肌细胞标记物表达和增殖细胞的特征。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缺血坏死区限制在近心内膜的心肌组织,早期坏死区存在呈强嗜酸性圆/椭圆或细棒形细胞,超微结构显示细棒形细胞具幼稚心肌细胞特征;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坏死区呈c-kit+/gata+细胞、CD34+/gata+细胞、CD34+/factorⅧ+细胞;Ed U标记显示新增殖的细胞呈c Tn I阳性。结论 C-kit、nanog和CD34阳性干细胞参与坏死区的修复,坏死区产生了幼稚的心肌细胞,CD34+干细胞参与坏死区微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生 干细胞标记物 心肌细胞标记物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EdU标记 免疫荧光 大鼠
原文传递
3D全胸腔镜在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ARI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李娟 蔡庆慧 +2 位作者 李少珂 耿俊义 张向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662-1665,共4页
目的:分析3D全胸腔镜在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ARI)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3月于我院行3D全胸腔镜手术的286例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作为胸腔镜组,选取于我院同期行常规开胸手术的160例... 目的:分析3D全胸腔镜在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ARI)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3月于我院行3D全胸腔镜手术的286例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作为胸腔镜组,选取于我院同期行常规开胸手术的160例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时间(手术、体外循环、辅助呼吸及重症监护时间),术后心功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按ARI诊断标准将3D全胸腔镜手术病人分为术后ARI组与非ARI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ARI的影响因素。结果:胸腔镜组手术、体外循环、辅助呼吸及重症监护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LVEF、LVEDD及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86例胸腔镜手术病人随访显示,9例死亡、16例失访,剩余261例,58例发生ARI,203例未发生ARI。ARI组左室内径小于非ARI组,术后肌酐值、术前合并症占比、急诊手术占比、急诊手术占比高于非ARI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长于非AR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伴有合并症、行急诊手术治疗、左室内径>60 mm、主动脉阻断时间>120 min为术后发生AR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3D全胸腔镜能有效缩短再次心脏瓣膜手术时间,术后相对于常规开胸手术的心功能无显著差异,术前合并症、急诊手术、左室内径与主动脉阻断时间为病人术后ARI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心脏瓣膜手术 急性肾功能不全 3D全胸腔镜 应用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