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成熟大脑对惊厥性脑损伤耐受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蒋莉 蔡方成 张晓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幼龄鼠未成熟脑组织对惊厥性脑损伤中细胞凋亡与坏死病理过程具有主动保护性抑制机制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健康成年及幼龄Wistar鼠经皮下与腹腔内注射美解眠致惊。两组分别于严重惊厥发作后1、2、4、12、24、48、72h、7天... 目的:探讨幼龄鼠未成熟脑组织对惊厥性脑损伤中细胞凋亡与坏死病理过程具有主动保护性抑制机制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健康成年及幼龄Wistar鼠经皮下与腹腔内注射美解眠致惊。两组分别于严重惊厥发作后1、2、4、12、24、48、72h、7天时点上断头处死取脑,在进行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神经元坏死、凋亡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检测脑片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的表达变化,分别计算其弱、强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1)严重惊厥后,成年鼠与幼鼠脑内P53和bcl-2的表达截然不同。成年鼠P53阳性表达率高达90%,其中一半属中、高度强阳性。但bcl-2表达率仅57%,且主要呈低度表达;相反,幼鼠以bcl-2强表达为主,其阳性表达率达85%以上。(2)动态观察获类似结果。严重惊厥后3天,成年鼠脑内仍有持续P53强表达,但其bcl-2于发作后仅数小时,已回落与对照无差异;相反,幼鼠则在发作3天内显示bcl-2的持续强表达,而P53于发作后12h开始明显降低,并于24h后与对照不再有差异。结论:持续惊厥发作后,未成熟及成熟期神经元中凋亡的诱导和抑制基因均同时表达,但两者间存在显著年龄差异。未成熟脑神经元中,以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为主,而成熟脑神经元中凋亡诱导基因P53表达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脑损伤 WISTAR鼠 BCL-2 P53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泼尼松与促皮质素致未成熟脑损伤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宇 曹洁 蔡方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316-2320,共5页
目的对泼尼松与促皮质素导致脑损伤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婴幼大鼠(7日龄)和成年大鼠(2月龄)各192只,分为泼尼松婴幼组、泼尼松成年组、促皮质素婴幼组和促皮质素成年组共4个大组(n=96),每大组再分为长、短程治疗剂量组以及相应用药... 目的对泼尼松与促皮质素导致脑损伤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婴幼大鼠(7日龄)和成年大鼠(2月龄)各192只,分为泼尼松婴幼组、泼尼松成年组、促皮质素婴幼组和促皮质素成年组共4个大组(n=96),每大组再分为长、短程治疗剂量组以及相应用药后停药4周组,长、短程小剂量组以及相应用药后停药4周组,及对照组等共计12个观察组(n=8)。对各组血清中NSE水平、脑内Bax与Bcl-2蛋白表达以及神经细胞进行检测。结果短、长程治疗剂量给予婴幼鼠泼尼松或促皮质素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幅度达50.6%~103.2%;长程小剂量给药后其增高幅度为38.3%~60.3%(P>0.05),但这些NSE升高的组同时伴有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Bax/Bcl-2比值增高(1.91~2.40倍之间)和TUNEL阳性细胞表达的增多。而成年鼠仅在治疗剂量泼尼松或促皮质素长程给药后见血清NSE及免疫组化、TUNEL等各项指标有显著异常。停药4周后,婴幼鼠或成年鼠各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不再有显著差异。结论过度凋亡与坏死过程的激活是导致婴幼期激素脑损伤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促皮质素 未成熟脑 大鼠
原文传递
医源性糖皮质激素对未成熟脑的影响
3
作者 王晓宇 蔡方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81-83,共3页
  1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使用   1.1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关于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胎儿肺成熟,减少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的报道[1].随后进行的大量临床实验不仅证实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   1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使用   1.1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关于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胎儿肺成熟,减少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的报道[1].随后进行的大量临床实验不仅证实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而且还可以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以及室周软化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减少约50%(室周白质软化被认为是导致脑瘫的主要因素),从而认为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早产儿的预后[2].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还改善早产儿的长期预后.Doyle等对早产儿进行的随访研究发现,在校正年龄为14岁时,母亲在产前接受了一个疗程糖皮质激素的孩子与母孕期间没有接受过糖皮质激素的孩子相比,个子长得更高(Z值平均高0.39),认知能力更强,IQ平均高6分,而且脑瘫和运动缺陷的发生率也降低[3].因而至少认为接受单一疗程的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孩子的生存预后.   ……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小儿常见周围神经病与肌病的诊断 被引量:7
4
作者 蔡方成 钟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1-264,共4页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 小儿 诊断 肌病 脊髓前角细胞 专科门诊 肌肉疾病 神经肌肉 肌肉组织 临床表现 非遗传性 不同角度 进行性 神经核 神经根 获得性 先天性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蔡方成 钟敏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29-731,共3页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 弯曲杆菌 空肠 血浆置换
下载PDF
脑干听诱发电位早期发现脑性瘫痪的听路损害 被引量:8
6
作者 蔡方成 王琳 黄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6期305-306,共2页
以脑干听诱发电位(BAEP)随机检测84例42天至14岁脑性瘫痪患儿。120dBpeSPL强度时34例异常,进一步以90、60dB刺激,异常率自40.5%增至66.7%。两侧性异常占87.5%。周围或中枢性各占80.3%和3.6%,表明多数损害在耳蜗及听神经远端,建议... 以脑干听诱发电位(BAEP)随机检测84例42天至14岁脑性瘫痪患儿。120dBpeSPL强度时34例异常,进一步以90、60dB刺激,异常率自40.5%增至66.7%。两侧性异常占87.5%。周围或中枢性各占80.3%和3.6%,表明多数损害在耳蜗及听神经远端,建议对所有具脑瘫危险因素的婴儿早期作多级声强BAEP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大脑性瘫痪 听力障碍
下载PDF
癫癎持续状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蔡方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由于癫持续状态 (SE)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所以重庆医科大学蔡方成教授曾在本刊1999年第 14卷第 1期以《对癫持续状态的新认识》为题 ,介绍了其定义、结局和病因 ,介绍了惊厥性SE的抢救及进一步的诊断性检查 ,最后介绍了SE控制... 由于癫持续状态 (SE)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所以重庆医科大学蔡方成教授曾在本刊1999年第 14卷第 1期以《对癫持续状态的新认识》为题 ,介绍了其定义、结局和病因 ,介绍了惊厥性SE的抢救及进一步的诊断性检查 ,最后介绍了SE控制后是否需要长期抗癫药物治疗的问题。今年蔡教授受中华儿科学会急救学组邀请 ,为第 7届全国儿科危重症学术会议撰稿 ,在 1999年新认识的基础上 ,撰写了《SE的研究进展》。在本文中关于SE的定义 ,专家认为成人患者和 5岁以上儿童患儿 ,发生持续性全身性惊厥性癫发作 ,持续 5min或 5min以上 ,或两次或更多次的发作 ,发作间期无意识的完全恢复 ,超过 5min或 5min以上者。 5岁以下小儿仍以超过 3 0min为标准 ,对SE导致的脑损伤的发生部位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了阐述 ;并讨论了小婴儿SE发生率较成人明显为高、而病死率和致残率始终为低的原因 ,除引起SE的常见病因不同外 ,未成熟脑对惊厥性脑损伤有更强的承受和自我保护能力。蔡教授自己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结论。本文深入讨论了诱发SE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对难治性SE的抢救 ,除简述了一、二线抗药物外 ,尚介绍了抗癫药物的静脉持续滴注 (cLV AEDs)的新药咪达唑仑 (MDL)和异丙酚 (PRO)等 ,同时提出 ,由于戊巴比妥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儿童 研究进展 病理生理学 抢救 治疗
下载PDF
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新认识 被引量:8
8
作者 蔡方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4,共4页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Barre syndrome,GBS)是脊髓灰质炎消火后最常见的小儿急性迟缓性瘫痪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的瘫痪、腱反射消失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根据病理和神经电生理特点,可将其分为4种主要亚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Barre syndrome,GBS)是脊髓灰质炎消火后最常见的小儿急性迟缓性瘫痪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的瘫痪、腱反射消失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根据病理和神经电生理特点,可将其分为4种主要亚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AIDP)、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acute motor- sensory axonal neuropaty,AMSAN)和Miller-Fisher综合征(MFS)。目前一致认为它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器官特异性周围神经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各个亚型病变的发生。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及神经传导功能检测,不仅能明确GBS的诊断,还有助于临床分型。免疫调节治疗能有效地缓解神经损伤,加速患者恢复。文章着重介绍近年有关该病的分型、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及电生理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分型 病因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新认识 被引量:10
9
作者 蔡方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病因 急救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正常小儿脑电图的年龄特征及判断中的注意事项 被引量:13
10
作者 蔡方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04-206,共3页
整个小儿时期脑电图(EEG)都经历着不断地成熟性变化,某些正常图形在成人可能被视为异常。围产期是EEG成熟变化的最快速时期。EEG图形取决于孕龄(CA,即从母亲末次月经起计算的周龄数)而不是生后年龄。为方便临床应用。
关键词 脑电图 年龄特征 儿童
下载PDF
婴幼儿耳蜗电图非损伤性鼓膜外电极的研究
11
作者 蔡方成 黄志 郑惠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89-93,共5页
作者改进一种非损伤性鼓膜外电极,成功地记录110名年龄在37周孕龄至6岁的正常儿耳蜗电图,并获得满意出波率.120dBpeSPL时,SP和AP-N_1波出波率均为100%,AP-N_2达90.8%以上.AP-N_1潜伏期与同时记录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Ⅰ一致.对20名正常... 作者改进一种非损伤性鼓膜外电极,成功地记录110名年龄在37周孕龄至6岁的正常儿耳蜗电图,并获得满意出波率.120dBpeSPL时,SP和AP-N_1波出波率均为100%,AP-N_2达90.8%以上.AP-N_1潜伏期与同时记录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Ⅰ一致.对20名正常青年测得的AP、SP波潜伏期及波幅与文献报道的其他电极相似.7名年长儿和8名青年进行本电极与成人常用的Coats电极对比测试,出波率平均增高23.3%;波幅也较高,并能在包括新生儿在内的任何年龄完成耳蜗电位图记录,且有无痛、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电图 婴幼儿 鼓膜外电极
下载PDF
脑电图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方成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2年第3期174-175,177,共3页
与成人临床相同,脑电图同样是小儿癫痫和惊厥性疾病最重要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并对癫痫的临床发作分型和转归分析有重要参考意义,此外对其他一些病因的大脑疾患,也有辅助诊断价值.小儿时期癫痫和惊厥的发病率远较成人高,其发生率是成人的1... 与成人临床相同,脑电图同样是小儿癫痫和惊厥性疾病最重要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并对癫痫的临床发作分型和转归分析有重要参考意义,此外对其他一些病因的大脑疾患,也有辅助诊断价值.小儿时期癫痫和惊厥的发病率远较成人高,其发生率是成人的10倍多.因此,正确判断与应用小儿脑电图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小儿 诊断 脑电图 癫痫样发放波形
下载PDF
癫癎持续状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方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7-9,共4页
关键词 癫癎持续状态 颗粒细胞 齿状核 定义 芽生 小儿 病死率 死亡率 癫 临床发作 神经细胞 海马区 胶质增生 惊厥性脑损伤 研究进展
全文增补中
皮质发育障碍所致儿童癫痫176例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仕勇 安宁 +6 位作者 杨辉 杨梅华 侯智 廖伟 肖农 张琴 蔡方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244-2248,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皮质发育障碍(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ysplasia,MCD)所致儿童癫痫的临床特征、术前评估和预后,探讨不同类型儿童MCD的外科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76例MCD伴儿童癫痫的临床资料,致痫灶定...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皮质发育障碍(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ysplasia,MCD)所致儿童癫痫的临床特征、术前评估和预后,探讨不同类型儿童MCD的外科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76例MCD伴儿童癫痫的临床资料,致痫灶定位情况和外科手术结果,并对不同类型MCD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CD占同期儿童癫痫病因的34.2%。术后疗效按Engel分级,Ⅰ级106例,Ⅱ级31例,Ⅲ级21例,Ⅳ级14例,有效率89.8%,优良率77.8%,平均智商(IQ)从术前的66.5分提高到72.9分。在不同类型MCD中,半巨脑、结节性硬化、局灶性皮质发育障碍、无/巨脑回畸形、灰质异位和多小脑回的术后癫痫控制优良率依次为100%、90.9%、76.8%、75.0%、66.7%和62.5%,Ⅱ型局灶性皮质发育障碍(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疗效优于Ⅰ型FCD(84.2%vs 70.5%),合并肿瘤的FCD的优于单纯的FCD(86.4%vs 76.6%),伴海马硬化的患儿疗效较佳(85.7%vs 76.7%)。智力评估结果显示,FCD和结节性硬化患儿均得到显著提高,其他类型智力改善不明显。结论不同类型MCD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电生理特点、功能学和外科预后,因此需要重视针对不同类型MCD,进行差异化、个体化的外科评估程序和手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难治性癫痫 外科治疗 皮质发育障碍 局灶性皮质发育障碍 结节性硬化
原文传递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价值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琴 蔡方成 +2 位作者 王莉 兰兴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1,共3页
本文对1240例患儿BAEP资料进行了分析,正常518例,异常722例。其中新生儿、乳幼儿486例;轻~重度异常占74.5%,双侧极重度异常占25.5%。BAEP异常最高的疾患为听力障碍、听力障碍危险因素、语言障碍、脑干肿瘤、智力障碍和脑性瘫痪。本... 本文对1240例患儿BAEP资料进行了分析,正常518例,异常722例。其中新生儿、乳幼儿486例;轻~重度异常占74.5%,双侧极重度异常占25.5%。BAEP异常最高的疾患为听力障碍、听力障碍危险因素、语言障碍、脑干肿瘤、智力障碍和脑性瘫痪。本文尚对该类疾患BAEP异常的类型和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AEP是新生儿、婴幼儿听力障碍和脑干听中枢功能异常早期筛查的有效方法。对早期干预,促进听力、语言和智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儿科 临床应用
下载PDF
3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测结果的病程相关性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华雪莹 蔡方成 +1 位作者 赵智 余加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53-956,共4页
目的:观测分析初期病程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测结果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从2010至2014年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等5所医院经住院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407例中,筛选腰椎穿刺前未曾使用任何抗生素... 目的:观测分析初期病程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测结果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从2010至2014年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等5所医院经住院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407例中,筛选腰椎穿刺前未曾使用任何抗生素的足月儿38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测结果,分别计算各参数在不同病程时间段中位数,以分析在无抗生素干扰情况下脑脊液检测结果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常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30/38,78.95%),仅约1/3病例具有神萎嗜睡(14/38,36.84%)和(或)抽搐(12/38,31.58%)等中枢神经受累表现。(2)起病24 h内患儿脑脊液各项主要指标大多仍在正常范围内,但随病程进展呈现一动态变化过程。即在起病一周内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及蛋白逐日升高,在感染后的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脑脊液中糖的浓度逐渐降低,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最低值,继后上升。而脑脊液中的氯化物水平仅在感染第3天略有升高。结论:腰椎穿刺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关键性实验依据,但对起病早期患儿要警惕脑脊液检测假阴性可能性,病后2~3 d复查常可获得更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 脑脊液 诊断 病程相关性特征
原文传递
急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梅 蔡方成 +1 位作者 王莉佳 张远维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Guilain-Bare综合征(GBS)的免疫学改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测定21例急性期GBS患者和16例正常人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清液IL-2、IL-6、TNF-α、免疫球蛋白及血清T... 目的探讨急性Guilain-Bare综合征(GBS)的免疫学改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测定21例急性期GBS患者和16例正常人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清液IL-2、IL-6、TNF-α、免疫球蛋白及血清T细胞亚群。结果GBS患者血清IL-2、TNF-α,PBMC上清液IL-2、IL-6、TNF-α和IgG都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14例患者有一种以上血清免疫球蛋白或IgG亚类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患者CD3、CD4无异常,CD8降低(P<0.01),致CD4/CD8比值升高(P<0.01)。重型组PBMC上清液TNF-α高于轻型组(P<0.05)。结论GBS患者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和B细胞多克隆活化,IL-2、免疫球蛋白、尤其TNF-α异常在GB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S 细胞因子 免疫球蛋白 T细胞亚群 综合征
下载PDF
氦-氖激光针治疗周围神经性瘫痪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江堡 蔡方成 +6 位作者 徐春蓉 王莉 任永平 魏玲 李邦惠 张萍 杨定萍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2-73,共2页
氦- 氖(He- Ne) 激光作为一种临床疾病治疗的新技术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对周围神经性瘫痪治疗尚鲜有报道。作者对40 例临床确诊为周围神经性瘫痪病儿随机分为He- Ne 激光治疗组(16 例) ;针灸理疗组(15)... 氦- 氖(He- Ne) 激光作为一种临床疾病治疗的新技术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对周围神经性瘫痪治疗尚鲜有报道。作者对40 例临床确诊为周围神经性瘫痪病儿随机分为He- Ne 激光治疗组(16 例) ;针灸理疗组(15) 组;对照人组(9 例) 进行对照治疗研究。三组间年龄、性别、病种及瘫痪程度均无明显差别,激光组采用波长632-8nm He- Ne 激光针,输出功率10m W,根据瘫痪部位选穴位,每穴照射10 分钟,一日二次,7 天一疗程;针灸组除用针灸取代激光针外余均同激光组;对照组仅给维生素B6 ,呋喃硫胺治疗。结果发现:激光组治疗2 个疗程总有效率达87-6 % ,对照组仅22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 = 8 .01 ,P< 0-01) 。尽管针灸组总有效率73-3 % ,与激光组无显著差异,但在第一疗程中激光组有效率明显示优于针灸组,有效率分别为11/16(68-7 % ) ;3/15(20 % ) ,统计学处理(X2= 4 .95  P< 0-02) 有显著性差异。神经传导速度的对照研究也提示He -Ne 激光产生的即刻效应可使神经传导速度平均增快10 % 左右,综上所述,He- Ne 激光针穴位治疗周围神经性瘫痪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 周围神经性瘫痪 激光针穴位治疗
下载PDF
丙戊酸肝毒性高危因素易感性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傅大干 蔡方成 张晓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75-1381,共7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在不同年龄、以及与酶诱导剂联合用药时肝脏毒副作用差异及其机制。方法婴儿及成年W istar大鼠,以不同剂量VPA及苯巴比妥(PB)灌胃制作动物模型。差速离心法制备肝线粒体。测定血氨、L-肉碱、肝功酶谱、血液凝血因子...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在不同年龄、以及与酶诱导剂联合用药时肝脏毒副作用差异及其机制。方法婴儿及成年W istar大鼠,以不同剂量VPA及苯巴比妥(PB)灌胃制作动物模型。差速离心法制备肝线粒体。测定血氨、L-肉碱、肝功酶谱、血液凝血因子、VPA与PB血药浓度、肝线粒体呼吸酶系,以及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等。流式细胞仪、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肝线粒体跨膜电位(MMP)及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还原酶mRNA的表达。O il-Red-O染色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结果①无论婴儿鼠或成年鼠,即使较大剂量VPA/VPA+PB,对肝功酶谱ALT、AST均无明显影响,而凝血因子PT、TT、APTT、Fbg,以及血氨和L-肉碱含量均有明显异常,其中尤以婴儿鼠、以及与酶诱导剂联用时影响更为突出;②较大剂量VPA/VPA+PB使婴儿鼠肝线粒体细胞色素aa3含量分别下降58.80%和61.80%,成年鼠组分别下降37.55%和46.53%。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检测肝线粒体呼吸链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表明,仅有较大剂量VPA/VPA+PB婴儿鼠SDH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分别降低44.8%和57.9%。婴儿和成年鼠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以婴儿鼠降低更明显。无论婴儿鼠或成年鼠组,较大剂量VPA/VPA+PB动物的肝线粒体GSH含量均低于同龄对照组(P<0.01),而线粒体MDA含量均增高(P<0.05),婴儿鼠更严重;③成年各组实验鼠之间肝线粒体MMP差异无显著性,但婴儿鼠中较大剂量VPA+PB组MMP下降21.47%,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原位杂交检测显示较大剂量VPA引起婴儿鼠肝内CYP450还原酶mRNA平均光密度值(OD)增加(P<0.05),但对成年鼠无影响。合并使用PB时,则引起各年龄鼠该酶mRNA表达均增强;⑤组织学观察显示,婴儿鼠较大剂量VPA/VPA+PB组均出现门管区为主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细胞数分别高出成年鼠7.5和12倍,P<0.01。结论VPA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VPA对肝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且在婴儿鼠年龄以及联合用药等高危因素存在时更为突出。另外,CYP450还原酶表达的明显增强也可能是高危因素时VPA肝毒性明显增强的重要机制之一。在VPA肝毒性高危因素存在时,尤其应警惕其肝毒性,然而,肝功酶谱并不是一种灵敏的用于预测VPA肝严重毒性发生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婴儿 肝损伤 苯巴比妥
下载PDF
长程惊厥发作后神经元死亡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蒋莉 蔡方成 +1 位作者 陈琼 张晓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成熟期大脑惊厥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的相关性。NSE方法:采用美解眠全身注射在只成年鼠中,建立惊厥大发作模型(惊厥持续时间~)。分别于惊厥发作停止后30Wistar1520min、、、、和天各处死... 目的:探讨成熟期大脑惊厥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的相关性。NSE方法:采用美解眠全身注射在只成年鼠中,建立惊厥大发作模型(惊厥持续时间~)。分别于惊厥发作停止后30Wistar1520min、、、、和天各处死只动物,采用和硫堇染色,光及电镜观察海马及皮层神经元病变。同时使用法测412244872h75HEELISA定血清浓度变化。NSE结果:()长程惊厥发作后,将出现选择性海马神经原损伤。惊厥发作后内,即有明显神经元死亡14h过程发生。坏死细胞数于惊厥后~达高峰(2448h180±个),是对照组(3838±个)的倍。()严重惊厥发作后,实验6524h动物血清浓度开始增高,于惊厥后~达高峰(NSE2448h5.13±),明显高于惊厥前水平(0.77nmol/L3.53±)。0.87nmol/L结论:长程惊厥发作后,对成熟期大脑能产生以海马为主的选择性脑损伤,血清的变化与其神经元死亡的发生发展规律一NSE致。血清可能作为临床检测脑损伤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程惊厥 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